鹰类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同一类鹰的个体寿命相差悬殊,有的鹰30岁左右就老死了,而有的则可活到六七十岁。科学家通过长时间观察,终于发现,鹰存在一个通过自救焕发青春的现象。当鹰活到30多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羽毛又浓又厚,飞翔变得十分吃力。此时,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者完成一次比赴死更需勇气的再生历程——在崖顶的鹰巢里,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破碎、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喙生出。经过大约50天的痛苦煎熬,新喙长出来了。此后,它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的指甲拔出来。50天后,当新的指甲长出来,鹰再用其把羽毛一根根地拔掉。再过50天,新羽毛渐丰,鹰重新飞上了蓝天。让30岁的鹰面临艰难抉择的,既不是天灾,也不是人祸,而恰恰是鹰自己。因此,鹰要想获得新生,需要一次脱胎换骨般的浴火,它的自我救赎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成功了,它就得到了新生;否则,只有死去。人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在人生舞台上,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要经历各种角色转变,比如,走上社会、成家立业、荣辱进退,等等。在每一次的角色转换中,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不善于解放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就不可能很好地腾飞,就会遭到淘汰。每个人每成长一步,每经历一次角色的转换,都是一次重生。只有不断刷新自己、超越自己,才能不断胜任本职,获得重飞的资本。法国生物学家贝尔诺纳说:“影响人们创新和发展的,不是尚未掌握的知识,而是其已经掌握的知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超越前人、超越权威容易,超越自我却很难。就像鹰一样,一次重生就是一次凤凰涅槃,就是一次生死般、炼狱般的考验。唯有经历这种磨难与挑战,人生才能不断放出异彩。年龄是生命的长度,品行是生命的纯度,意志是生命的强度,超越是生命的高度。无数事实证明,比向一个人灌输新观念更难的,是去掉他的旧观念。超越自我,最难的是观念的改变。而观念一旦改变,其所带来的各方面的跃升也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的更新、科技的进步,一个人的观念也要不断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比如,在发展方式上,原来提倡埋头苦干,现在提倡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路;在人际交往上,原来提倡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现在提倡沟通无限、展示自我等等。如果一个人不及时从旧的观念和习惯中解放出来,就不可能获得新生,就会在时代的大发展中沉寂下来。这样的例子很多,包括我们身边的一些典型。在一定的阶段,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发展的考验,我们会发现,曾经的典型并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反而被甩在我们的后面了。其实,他们的落伍,不仅是行动上的落伍,更是观念上的落伍。“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超越自我就是一个换新羽、清旧基的过程,就是解放自我、塑造新我,勇于自己革自己命的过程。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需要向自己的利益、荣誉、面子、懒性等开战。这场“战争”的结局完全取决于自己,胜了就会重生,败了就会沉浸在历史的潮流中,看着众人从眼前滚滚而过。在这一方面,武警某部“独臂英雄”丁晓兵堪称我们学习的榜样。20多年来,他面对鲜花掌声不陶醉,面对艰难困苦不放弃,面对社会巨变不褪色,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保持了英雄的本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代社会,甘于平庸就会陷于落后,不去超越就会沦为末位。每个人当心怀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跳出舒适与安逸,选择磨砺与改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一招一式地学,一举一动地练,一点一滴地做,一时一刻地养,动作不嫌小,细微之处见精神;纠错不怕苦、尽善尽美求规范;重负不厌倦,千锤百炼出精品,如此,才能获得一次又一次腾飞与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