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新燕
1981年,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中国学生,表现出了优秀的IT才能,一位院长慕名找到他:“你能不能帮学院升级一套选课系统?我可以给你每个小时7美元的工钱。”
这个学生特别兴奋,因为7美元每小时在当时来说无异于“天价”。于是他特有信心地说:“我肯定能把这个工作做好!”院长听了很高兴,问他什么时候能有初步的结果,他回答说,大概在8月初就可以让整个程序跑起来。
接下工程后,这位计算机天才觉得这个工作的难度只是“小菜一碟”,所以并没有认真对待当初的承诺。7月,他又疯狂地打了三个星期桥牌。到了7月底,他才如梦初醒,想起对院长的承诺,开始为学院的软件忙活起来。谁知道这个工作的繁琐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眼看到了8月,他只好跑到院长面前惭愧地说:“这个工作比我想象的复杂很多,整个程序要8月底才能跑起来。不过,应该不会影响9月的开学选课。”
院长非常生气,他说:“既然你不能按期交工,我看你就不用接着做下去了。”院长最后把这个工程交给了出价昂贵的承包商去做。
对于院长的决定,中国学生感到非常震惊。数年之后,他回忆起那天,还充满悔恨。第二天,他找到院长,对他说:“我知道我的不负责让您失望了,我没有兑现我的承诺,因此,我要把您已经付给我的工资还给您。”院长没有要他退还的工资,这让他更加难受,因为这表明,他没有办法为自己的失信赎罪,哪怕是一点点。
这个中国学生就是李开复。李开复失去了院长的信任,但他记住了这次教训,在以后的商业和管理活动中,他始终记着:一旦对人作出承诺,就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使命,而不是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