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勇在2010年第1期《新闻记者》刊文,反思了近期媒体上的“精确新闻”。刘勇认为,在中国媒体上的精确新闻中,“反应性精确新闻”即“新闻媒体直接采用社会其他组织或机构的调查结果所作的报道”占据主导态势。这可以有效化解精确新闻需求的扩张性与其所涉及领域的广泛性、研究调查的专业性间的矛盾。
然而,“反应性精确新闻”不应步入镜像式的“反映”报道的误区。社会统计与调查上升到精确新闻,有一个分析、提炼的过程。在报道中,许多媒体只是简单地引用,把关意识淡化。大多是公报资料、数据,没有注重从选题与现实生活关系出发,筛选资料与数据。对数据的分析与阐述极为重要。
精确新闻的“精确性”要求在报道中“精确”还原调查者采访和认识事物的过程。调查的背景与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过程、样本选取及依据、样本量与样本框精度的关系等,都应在报道中有相应体现。这样,即使报道的结论有问题,人们也会知道导致结论错误的原因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