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瑶族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2010-12-27 02:13谷家荣
广西民族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费孝通瑶族民族

谷家荣

首届“全国瑶族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谷家荣

广西金秀大瑶山以其丰富的瑶族文化资源而被人们誉称为“世界和中国瑶族文化研究的中心。”为打造“世界瑶都”文化品牌,充分展示金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扩大金秀大瑶山的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知名度,从而在传统文化资源与经济利益之间找到一条可持续富民的民生理路,2010年5月22日至24日首届“全国瑶族文化高峰论坛暨广西来宾金秀圣堂旅游节”在广西金秀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莅临大会并展开了热烈探讨。论坛哲引了金秀瑶族文化具体科学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助推了广西来宾金秀圣堂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金秀;瑶族;文化旅游

广西金秀大瑶山以其丰富的瑶族文化资源而被人们誉称为“世界和中国瑶族文化研究的中心。”为能借助金秀大瑶山丰富的传统性文化资源,在文化与经济之间选择一条可持续富瑶的理路,2010年5月22至24日,在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宣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药结合与民族医药司的支持下,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民族研究中心、广西瑶学研究中心、中共来宾市委员会、来宾市人民政府、中共金秀瑶族自治县委员会、金秀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来宾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来宾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来宾市卫生局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作举办了首届“全国瑶族文化高峰论坛暨广西来宾金秀圣堂旅游节”,来自国内外的115位专家学者围绕以下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深入交换和学习了各自的研究经验。

一、费孝通与金秀瑶族文化的历史渊源

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5月28日。县域内生居着坳瑶、山子瑶、花篮瑶、茶山瑶和盘瑶五个支系。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生前六次到大瑶山调查,充分肯定了金秀大瑶山在瑶族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迄今,广西金秀县委县政府之所以选择文化的力量来发展县域经济,追根溯源,应该回到费孝通先生的许多科学哲思。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社长覃录辉先生在《费孝通先生与少数民族的不解情怀:兼论费先生的金秀圣堂情结》中认为,费孝通先生一生都关注着大瑶山发展。1988年12月,年近80岁的费先生不顾高龄,依然第六次到大瑶山考察,并高瞻远瞩地指出,湖南、广东和广西瑶族地区应该建立一个南岭瑶族经济开发区的战略构想。覃先生认为,费孝通“南岭走廊”学说是他长期对南岭瑶族历史社会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涉及到南方壮侗和苗瑶两大语族的十多个民族,是研究这些民族迁徙、发展历史以及了解各民族间社会文化相互影响的重要途径,不仅对解决民族学、民族史学的许多重要问题、研究中华民族的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南岭民族研究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同样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央党校的徐平教授在《费孝通与大瑶山的永恒情结》一文中认为,金秀大瑶山调查是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的真正起点。他首先从“圣堂山盟月、多经暴雷雨”、“六上瑶山、不解终身缘”两个层面追叙了费孝通大瑶山调查的经历。然后,结合详细论述了大瑶山调查对费孝通先生“类型比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自觉”等经典学术理论的影响,以此来论证文中提出的论点。作为费孝通生前在北京大学培养的唯一一位边区开发专业的博士,徐平教授对恩师费孝通是非常有情感的。2005年4月,恩师费孝通先生北京逝世,为继承费先生的遗志,徐平教授决心重上大瑶山追踪调查。7月,距费孝通先生去世不到四个月,他便带领妻子和自己“门下”的三位硕士生到广西大瑶山调查。进入金秀县六巷花篮瑶小村的当天,他们就踏着小村青石路,挨家挨户访谈。为了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的资料,后期调查中,徐教授还带领学生冒着雨后公路塌方的危险,搭乘当地的摩托车赶往70多年前费孝通夫妇大瑶山调查的最后一个村寨 (下古陈)调查。初次体验大瑶山,徐教授铁定了追踪调查大瑶山五个瑶族族群的心思。因此,次年1月,他又亲自带领硕士和博士生到大瑶山调查,薪火相承,延续着费孝通生前未了的大瑶山心愿。

笔者作为徐平教授的博士生,当年也有幸到金秀大瑶山调查。会上,笔者在交代基本研究背景时认为,青年费孝通负重调查大瑶山五个瑶族支系的心志,偕新妻王同惠走进广西大瑶山。两人在调查途中虽遭遇妻死夫伤的悲剧,但这个历史误会并未打消费孝通先生的系统调查大瑶山瑶族心愿。心伤初愈,费孝通卧床整理先妻遗稿,为人们留下弥足珍贵的《花篮瑶社会组织》后,在其有生年岁又先后五次回访大瑶山,并安排后生顺利完成《盘村瑶族》的调研和文稿撰写。《花》、《盘》两著均是分支系编版的瑶研典作。后生晚辈渐明费孝通先生瑶山哲思后,也纷步费孝通先生的瑶山足迹,信步追访。可惜追访的热潮并未催生大瑶山余后三个瑶族支系的调研读本。费孝通先生未尽的瑶山遗愿尚需跨越瑶族支系边界,寻着瑶汉民族关系的史变轨迹细究践理。在论文《金秀大瑶山瑶汉民族关系史论》中,笔者详细梳理了瑶汉民族关系史变的轨迹,认为瑶族维持自尊身份和文化特质的族群行动对立着汉族统治者治国的行为,使抗争成为瑶汉历史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抗争的失败和自由生境的丧失,瑶族逐渐流变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成员。新时期,两族相互采借先进文化,形构起和谐友好的新型民族关系。

尽管与会专家学者追思费孝通先生瑶族研究的路径多样,但关于费孝通先生对金秀大瑶山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在中国瑶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却是普遍公认的。中南民族大学的李庆福教授在《费孝通在瑶学研究中的地位》一文中认为,费孝通先生在大瑶山调查中使用了社区研究、功能分析、类型比较三种方法,并第一次结合人类学理论来解剖花篮瑶社会组织,为瑶学研究树立了榜样。在瑶山追访的过程中,费孝通先生还亲自带领胡起望、范宏贵、刘玉莲到瑶山考察,薪火相承,为瑶族研究备养了许多优秀人才。瑶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瑶学的研究都是费孝通一生所关注的。晚年,他不仅提出了“南岭走廊”这一重要学说,而且还多次到湘粤桂瑶族地区考察,亲自指导当地社会文化建设,对南岭瑶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研究成果在瑶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二、金秀瑶族文化资源在瑶族研究中的地位

金秀大瑶山在中国乃至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立论观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例证。广西民族大学的范宏贵先生在回顾20世纪80年代受费孝通先生指引到广西金秀大瑶山调查并顺利完成《盘村瑶族》经历的基础上,综合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和他本人的思考,认为“广西金秀大瑶山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宝地。”范先生的立论基础是:金秀大瑶山有五个瑶族支系,其自称、来历和语言都各不一样,他们从不同的时间、地点迁移到金秀大瑶山后,自认为是瑶族,这对研究中国民族的形成是块宝地;明清时期,封建朝廷未能管及大瑶山,大瑶山是个封闭的“独立王国”,直至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才用武力的方式“开化”瑶族,金秀大瑶山瑶族被迫与外界交往并融入中国大社会。这一特点是研究许多从游耕到定居的中国民族的重要窗口;居住在封闭的区域,瑶族渐而创造出“石牌制”来维护社会秩序,这对于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习惯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金秀大瑶山是柳州等平坝地区的“后花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大瑶山成为中草药的盛产基地,是中医中药研究的重要宝地;瑶族生居大山,不得不和山外的汉族交换生产和生活用品,对于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经济贸易、语言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广西民族大学的瑶族学者莫金山教授,从小生长在大瑶山,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大瑶山从封闭走向开放、经济发展给瑶族山民带来福祉的全过程。受瑶族传统文化的韵养,莫教授从很早就开始收集瑶族历史文献资料,并深研瑶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质。在其文《金秀大瑶山是世界瑶族、中国瑶族文化的中心》中,他以翔实的史料直接论证了独到的观点。在他看来,金秀大瑶山是中国瑶族最典型的聚居地、瑶族语言使用面最宽广地区、中国瑶文的标准方言区、人们描述中国瑶族体质特征的对象和中国瑶族社会的缩影;金秀瑶族包含了中国瑶族的主要支系,保存了丰富和完整的瑶族文化;金秀大瑶山处于中国瑶族分布的中心位置,并且这个中心在明代即已形成,民族学界早已达成“瑶学研究言必称金秀”的共识。因此,他扩展性地认为“世界瑶族文化的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的中心在广西,广西瑶族文化的中心在金秀。”

广西民族大学暨瑶族研究中心主任玉时阶教授是瑶族研究的专家。他在《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瑶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以评述性的笔调,回顾了中国瑶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和研究热点问题,间接地肯定了广西金秀大瑶山在瑶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玉教授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研究机构和群众性学术团体建设,还是大规模的调查和合作研究,瑶学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者还围绕瑶族族源、瑶族社会历史发展、瑶族语言文字、瓠与盘古传说、千家峒、漂洋过海、瑶族迁徙等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研,不仅解放了瑶研者的思想,而且还拓展了瑶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瑶族研究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不能比拟的。但是,玉教授也认为,由于瑶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社会经济发展较缓慢且不平衡,加上没有反映和表达本民族意愿的语言文字,汉文献记载的相关资料较少,这些客观的因素也使瑶学研究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在继续完善和发展瑶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跨学科、跨民族的国际合作研究,深入开展田野调查,使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民众。

金秀大瑶山在瑶族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还得到非广西籍学者的肯定。中南民族大学的李大庆在《金秀大瑶山是观察中国华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好窗口》一文中,直接把金秀大瑶山界定为“观察中国华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好窗口。”他认为,金秀大瑶山瑶族人口多,民族文化丰富,民族语言使用面广,瑶族文化研究的成果丰厚。解放前,金秀大瑶山民族关系曾经错综复杂,新中国建立后,金秀大瑶山民族政策执行得好,民族矛盾纠纷少,民族关系融洽,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榜样;金秀大瑶山还是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来源地。这些都是其他瑶族地区所不具备的客观、独特的文化特征。云南社会科学院的黄贵权研究员和李大庆具有同感。他在《金秀瑶族文化在瑶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一文中,结合瑶族和瑶族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充分论述和肯定了金秀瑶族文化在瑶学研究中的重要位置。他认为,关于什么是形成一个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共同体中能承担多大语言、风俗习惯、经济方式等的差别;民族共同意识是怎样产生和变化的;一个民族怎样在不同条件下吸收其他民族成分不断壮大自己;瑶族多样性的生计方式;生态文化是如何与当地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以及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瑶族传统文化资源,这些困扰瑶学者的复杂问题都可以从金秀大瑶山的瑶族研究中找到科学选项。

三、金秀旅游开发与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承认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资源处于“中心位置”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学者们也进一步深思了传统文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问题,即如何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来带动大瑶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挖掘和开发过程中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瑶文化。四川大学的张泽洪教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金秀瑶族宗教》一文中重点分析了金秀瑶族的宗教文化资源。他认为金秀瑶族宗教的多元信仰,是经历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金秀瑶族宗教的多元信仰特色,无论在西南瑶族社会,还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各族群中,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地域宗教文化现象。在开展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中,金秀瑶族传统宗教诸多文化习俗,对于弘扬瑶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契合时代的思想文化价值。

张泽洪教授的界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如果说张泽洪先生仅是间接地透露金秀大瑶山发展文化旅游的潜质,那么,与会学者的其他观点则更为直接地论证了金秀瑶山旅游发展的美好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石茂明在《民族旅游的角度:文化品牌与地域品牌打造》中,从品牌建设与产品特色、寻找市场与市场重点、媒体借力与旅游攻关、关于游客体验与社会动员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广西师范大学的廖国一在其文《华南旅游新品牌:“环大瑶山旅游文化圈”》中也坚持认为,金秀瑶族自治县拥有建立“环大瑶山旅游文化圈”的独特条件;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莫纪德在提交的论文中也认为,要充分利用瑶族文化资源,开发瑶族民俗旅游;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的李筱文在《发展瑶族地区文化旅游的现代意义》中,充分肯定了发展瑶族文化旅游对文化传承的现代意义;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的吴忠军在《民族县域旅游市场特征与营销研究:以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一文中则主张,金秀大瑶山在今后相当长的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应该立足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和生态环境,在旅游市场上主推金秀的自然山水游、森林生态游以及休闲度假游。他的观点得到广西富川文联的唐玉文的回应,唐氏在《瑶乡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在当代旅游中的价值》中,主张以瑶乡自然风光为载体,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契机,推动当代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大家有所不同的是,广西来宾日报社的罗勋不仅肯定了金秀大瑶山发展旅游的重要性,而且还进一步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渠道和阶段性重点。他在《谈金秀瑶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一文中主张,金秀瑶族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应该在瑶药、服饰、瑶俗、瑶楼、瑶乐、瑶菜、瑶节、瑶规八个特殊文化上下功夫;传统文化资源要与自然地理资源优势联姻;前期工作应当放在瑶医、瑶菜和瑶族节日三个重点旅游文化产品上。在开发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不仅要对大瑶山瑶族文化进行甄别、挖掘、抢救、整理和研究,同时还要有重点地加以研讨和推介,政府和商家联合打造,使之品牌化。

在讨论金秀瑶族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学者也通过其他瑶族自治县的成功案例的叙述,借以导引金秀瑶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韦承林、王道臻在《瑶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中认为,瑶族地区具有悠久的文化资源和绮丽丰富的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依托旅游开发的经济增长模式,使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才能使千里瑶山转变为富裕瑶山;云南省民语委的盘金详在《云南在旅游开发中努力宣传瑶族传统文化》中,结合泰国北部和越南沙吧县瑶族旅游文化发展的现状,重点阐述了云南瑶族和瑶族文化宣传和旅游文化发展的现状;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的邓建华在《挖掘利用瑶族文化资源,促进瑶乡文化旅游开发》中,结合乳源瑶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详述了乳源在旅游开发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瑶族文化资源来发展经济。这些成功的案例为金秀大瑶山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参照平台。

更为可贵的是,本次研讨会得益于广西民族大学玉时阶教授的举荐,还邀请了越南籍瑶族研究专家和地方领导参加,他们也在会上交流了越南民俗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民族文化遗产是瑶族发展旅游的资源,同时旅游越发展也越能促进群众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厅长陈友山在文《越南老街沙吧瑶族把文化遗产开发为旅游产品》中,主要论述了红头瑶如何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优势,成功打造旅游文化产品。沙吧瑶族旅游景点不仅重视传统文化在发展旅游业中的作用,同时在实现村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现在,越南沙吧瑶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每年接待很多游客,对扶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陈友山先生重点围绕红头瑶的土锦手工刺绣、白银饰品、瑶浴、民歌和民间舞蹈几个层面,交流了越南沙吧县政府如何通过鼓励发展手工业、培养人才和向社会广发宣传、吸引投资等一系列刺激旅游业发展的科学政策。他认为,以政府为导向和建设旅游发展和管理政策;参加发展旅游业的家庭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和义务;旅游企业加强宣传吸引游客;专家指导群众发展村寨旅游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等措施,是越南沙吧文化旅游发展成功的关键。越南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院的卢天保在《越南河江省的瑶族文化与旅游》一文中,从越南河江省瑶族民间传统舞蹈、祭祀盘王、度戒、婚礼、民间手工业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论述了文化民俗旅游业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成功举措。论坛中,广西民族大学的王柏中在《越南瑶族旅游业发展状况评析:以老街省沙吧县大坪乡红头瑶旅游为例》中也以越南老街省沙吧县红头瑶为例,论述了越南沙吧红头瑶依托越北高原度假圣地优势来发展瑶族村寨风情旅游的成功模式。他认为,旅游开发不仅改善了红头瑶村民的经济收入,而且还增强了当地民众的商品观念,扩大了他们的交际范围,村寨族群结构与族群关系也发生了剧变。

四、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和瑶医药发展

金秀是广西中草药品种最齐全的县,也是中国第二大药物基因库,仅药用类植物就达到1351多种,占亚热带区系组成植物种类的86%,瑶族同胞依靠这些丰富的医药资源,在同疾病作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瑶医药文化,瑶族民间瑶医瑶药以其神奇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大瑶山这种特殊的资源优势一直是国内外热心中医事业的人追访的圣地。值得庆幸的是,此次论坛还有一个新的亮点,即“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暨2010年瑶医发展”也同期在金秀瑶族自治县胜利召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在主题发言中作了题为“瑶药研究的采集和活性初探”的报告之后,30多位医学专家群聚金秀瑶都大酒店1号会议室,就金秀瑶医乃至中国民族医药的发展交流和学习了经验。为了将研讨的医学成果更加有效地惠及大瑶山瑶民,在大会正式召开之前,金秀县委政府就通过多方筹资,在近距县城的桐木镇新建了首家大瑶山瑶族医药。会期,与会领导和医学专家还亲自到桐木镇举行了金秀县瑶医医院授牌和揭牌仪式。这是金秀县委县政府又一富民的重大举措之一。在瑶学专家学者们的智力和地方政府财力的双重支持下,不久的将来,金秀瑶医的发展将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

本次大会共持续两天时间,5月24日晚主办方在金秀瑶都广场举行了闭幕式。从规模上来说,本次论坛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基本上涵盖了瑶族分布的地域范围;从参与学者的学历层次来看,既有中科院院士,也有在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大家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一样,因此,大会形成的理论观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存在,也使本次大会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总体上看,受邀参会的人员层次偏低,许多真正懂瑶族文化的专家学者并没有参会(比如厦门大学的彭兆荣教授、清华大学的高其才教授、武汉大学的宫哲兵教授、云南民族大学的徐祖强教授、深圳大学的梁茂春博士等);其次,很多参会学者并没有结合金秀大瑶山的客观实际来认真撰写论稿,一部分人甚至以自己培养的研究生写的论文作发言稿,从而使参与论坛的人有115位,但收悉的论文却仅有44篇。这种情况给大会造成了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稿子质量较差,脱离瑶山实际,不能给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的保护和旅游发展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导引作用;二是会期大量学生的参与无形中繁重了会务组的工作压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办方的会议成本;再次,分会讨论安排的欠科学性 (一个分会场只临时安排一个主持人,并且没有分时间段进行讨论),致使一些即使有一定研究心得的学者由于没有会议主持和主题发言的责任,进而弱化了自己的会议意识 (关于费孝通与大瑶山的第二分会场本应有25人参会,但实际到会的仅有七八个人)。会期,很多人放弃大会研讨而利用便利四处饱赏瑶山风光。这次大会,主办方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做了精心、细致的准备,投资花费的财力和物力都远超出了金秀县的地方经济实力。据我了解,为了能够节约资金成本,参与大会表演的乡村舞蹈团队很多都是到县城临时租住简易民房排练节目,木头烧煮菜饭,通过各种渠道节资支持政府工作。金秀大瑶山瑶民的期盼,也诚待学者们反思。当然,凡事开头难,可贵的是,本次论坛还有国家有关部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关主管领导参加,学者们探讨凝注的科学论理可以借助他们的富民行动在金秀大瑶山有效践行,成功的“金秀模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

The summary of 1stNational Yao’s Culture Summit

Gu Jiarong

Jinxiu County is known as the center for research of world and China’s Yao culture because of its rich culture resources of Yao.In order to form a world excellent band“Yao City”,and to show the long rich historic culture and eco-tourism resourcesof Jinxiu,to improve the reputation of culture tourism of Dayaoshan Mountain,which creates a sustainable method enriching the local Yao people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1st National Yao Culture Summit Jinxiu Shengtang Tourism Festival of Laibin city in Guangxi was held in Jinxiu County on May 22,2010.More than 100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ook part in the meeting and discussed warmly.Many scientific measures were brought about on preserving Yao’s traditional culture,which would improve the process of Jinxiu Shengtang tourism in Guangxi greatly.

Jinxiu County;the Yao Nationality;Cultural tourism

【作 者】谷家荣,博士,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昆明,650091

C95

A

1004-454X(2010)03-0115-005

〔责任编辑:李 妍〕

猜你喜欢
费孝通瑶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