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中心主任、教授)
[编者按]2010年是中国加速崛起的一年,也是中国面临多方外交挑战与考验的一年。面对美国、日本以及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种种摩擦与冲突,面对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国际噪音及其中潜藏的复杂挑战,中国外交需作哪些调整?随着中国实力变化以及世界、也包括中国自身对其认知的变化,中国对外战略目标应如何定位?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0年11月9日举办了题为“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对外战略”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当前中国战略环境及战略选择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对所处战略环境进行评估,是确定目标和选择战略的前提。从战略指导角度看,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邓小平同志精准地认识到全球格局的大变化,把握住了中国发展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强调,中国的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因此,如何认识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对内政与外交均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基本特征,可以用“变”、“乱”、“难”、“险”四个字来概括。所谓“变”,就是我们正在面临着国际体系的大转型。1940年卡尔·波兰尼写了《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对19世纪文明的瓦解和制度的崩溃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一超多强格局之后,我们再一次面临着国际体系的全面转型。根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全球趋势2025——转型的世界》报告,到2025年,目前的国际体系将面目全非,世界已经进入“变化多于传承”的大转型之中。此次转型的最重要标志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的崛起。这些被称为“金砖国家”的新兴大国,不仅以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现代化历程提供了与传统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的新模式。同时,因这些国家大多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寻求改革国际秩序中不合理、不公正部分,成为了全球国际体系中一支清新健康的力量。与新兴国家崛起对应的是西方国家的相对衰落,这是全球转型的另一重要表现。这一趋势的重要标志就是以G7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俱乐部正在把处理世界事务的权力让位于G20这样的国际组织。转型的意义不止于新兴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力量消长,还在于更多新的跨国议程的出现,以及更复杂的国际体系的建构。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中,如何给中国定位、确定我们需要什么、反对什么,以及如何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多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题。
所谓“乱”,是指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形势发展趋势的不确定。与认为危机已经过去的乐观态度相悖,随着有可能引燃世界范围贸易战、货币战的美联储二次宽松政策的出台,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二波探底似乎越来越近。今年的G20会议与1933年伦敦会议有几分相似——世界各国开始各说各话和相互攻击。抵御金融危机的全球共同努力,逐渐被以邻为壑的冰水所浸没。发达国家之间、新兴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矛盾,正在孕育或已爆发。原有的联盟被打破,新的联盟尚未成型,“遏制对象”要“同舟共济”,而“战略伙伴”又成为“战略对手”,国家关系一年一变或一年数变,一切都在未定之天。世界进入号角不定的乱局。
所谓“难”,是指国际关系中积累了大量难以解决的矛盾。目前世界体系的基础是雅尔塔体系和冷战后格局的延续,其中存在许多历史纠葛和利益冲突。如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日钓鱼岛争议、中美经济关系失衡、美元体系缺陷等等。在承平年代,这些矛盾和问题被掩盖和搁置,到格局发生变化和危机时期就开始冒头。目前的两难是,真要解决这些重大问题还有很大难度,但要继续留待时机成熟时再着手解决,当事方似又有些于心不甘。
所谓“险”,是指中国面对的战略环境存在凶险的一面。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后发国家。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在历史上有多次中途夭折的现代化努力,其原因就是没有把握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或疏于内政、或失于外交、或缺少军事准备,结果在严酷的竞争中被列强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打败,逆转了现代化进程。目前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也积累了许多重大矛盾,国内改革处于攻坚阶段;而从全球角度看,我们又处于全球性的危机时代,一个国际体系的重大转型期。稍有不慎,还有可能重蹈覆辙。因此,对战略环境中存在的巨大风险,我们不能不高度重视。
对我们来说,认识战略环境可使我们避免陶醉于八方赞誉、陷入形势一派大好的飘飘然之中,也可以使我们摆脱四面皆敌、风雨如晦的负面判断。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同样,认识战略环境就是为了适应环境,并创造条件去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