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
在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文化体育与旅游主题论坛上,著名导演冯小刚在演讲中谈及海南岛的建筑与生态环境时,突然向房地产商“开炮”,批评房地产商“没文化”。他还把北京的规划设计专家数落了一通,建议海南的规划设计“不要请一些所谓建筑院的‘狗屁’专家,如果真是专家怎么会在北京盖了那么多难看的楼?”冯导一番近乎“愤青”的慷慨陈辞,使我联想起韩寒的一句话:话糙理不糙。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迎来了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机遇,大开发已呈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之势。但开发与环境、生态保护从来是一对矛盾。冯小刚说:“海南岛最核心的价值是生态”。国际上有把这一对矛盾解决得很好的范例,也有许多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的惨痛教训。所以在大开发的热潮中,有一些人说几句不顺耳的话,泼一点冷水,我们必须认真聆听,特别警醒。冯小刚是全国政协委员,每次到海南来,他都没有忘记“参政议政”,海南多么需要这些敢讲真话的各方精英!这也使笔者想起20世纪50年代在大跃进的声浪中,国家讨论准备上三峡水库项目,阻力特别大,一群“谔谔之士”的“谔谔之言”最终将项目“拖”了30年才建。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阻力正是来自于一批有识之士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一是资金,二是技术,当时都没准备好,也不具备,仓促上马怎么能保百年、千年大计?
按照去年的开发销售总量,三亚开发商目前手中的土地可连续开发10年,这确实有点耸人听闻。北京的“地王”一次只能拍到20或30亩地,还要付出巨额资金,我们这儿远不止这个数!老百姓却连个底细都不知道。开发商从来都是受利益驱使的,巨额利润会让他们急功近利甚至利令智昏,用马克思的话说,利润再高一些他们就敢“铤而走险”。三亚海边的地几乎圈完了,现在开发商又把目光投向了“圈海”,决心要把海这块“肉”吃足吃饱。各方专家一再警告:三亚近海的珊瑚根本经不起填海的折腾,文昌东郊椰林就是一个失败的经典案例。填海必须解决海洋生态问题。三亚的填海史已有经年,负面作用正在逐步显现,政府如何在这中间找到平衡点,是一道难题。而眼下据说海口也准备在万绿园前面填海,造一个108层、高300多米的七星级酒店,这有可能成为海南“第二个凤凰岛”。此事引起了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激辩,也引起中央媒体的关注。
听不同意见不是不开发,不是不卖海不填海,世界各地从未停止过填海造陆,迪拜的七星级酒店也是建在人工岛上。只是建议政府在做决策的时候,倾听民众和各方专家的声音,权衡利弊。民众和专家都没有恶意,他们也想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他们也想分享其中的成果。他们只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他们的“谔谔之言”中包裹的同样是一颗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