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成海杨 图/谭舒
调结构 促发展 华侨农场升级之路全国华侨农场产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在渝召开
文/本刊记者 成海杨 图/谭舒
Upgrade Road of Overseas Chinese Farm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马儒沛(左三),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照兵(右三),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郝明(左二)等出席会议
10月13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渝召开全国华侨农场产业结构调整现场会,深入探讨华侨农场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之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马儒沛,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照兵,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郝明、副主任杨大庆以及来自吉林、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海南、云南七省市(自治区)的侨办领导和30个华侨农场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全国84个华侨农场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为安置从马来西亚、印尼、缅甸、印度、越南等国的难侨而设立。华侨农场由于政策性、社会性负担较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快,广大归难侨的生产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他们迫切希望加快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
马儒沛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全国84个华侨农场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当前,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着眼华侨农场工作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好“十二五”期间华侨农场的产业发展规划,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职工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谈到华侨农场今后产业发展思路时,马儒沛说,华侨农场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以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华侨农场得到全面的落实。要根据自身区位、资源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改进农业生产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同时,各地侨务部门将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华侨农场,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高科技产业和电子电工、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促进华侨农场向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经营方面发展。
范照兵在致辞中说,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经济社会发展都已迈上了快车道。近年来,我市以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利用侨务资源助推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希望更多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来渝投资发展。
会议期间,市农科院专家张云贵讲授了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知识。来自基层一线的华侨农场负责人也与有关专家座谈,就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快速发展进行交流。参会代表还赴江津区双福新区参观了柑 橘良种苗木标准化示范园、种苗繁育中心、包装加工厂及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