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中挺起的脊梁
THE BACK STRAIGHTENED IN THE GUNPOWDER SMOKE
作为抗战之都,作为不可战胜的国家民族的象征,作为苦苦坚持斗争的全国人民的精神寄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主要统帅部之一的驻地,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与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一样,在血与火中巍然屹立,给了全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以巨大的激励与鼓舞。
“重庆大轰炸”期间,日本强盗对无辜平民百姓进行血腥屠杀,企图从精神上摧毁中华民族的抵抗意志,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自古以来就是英勇不屈的!
就在“五·四”大轰炸空袭的间隙,上半城市区突然出现了一幅白色的大标语:“打倒日本侵略者!”那刚劲中饱含愤怒的巨大字体,让日机飞行员在天空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当晚,临江门的难民群中,一位疯了似的老太太,揪着正在采访的记者问:“是东洋强盗毁了我们一家人吗?我也要拿起菜刀当游击队去,我要报仇啊!”
著名作家老舍在《“五·四”之夜》一文中这样记录:火光中,避难男女静静地走,救火车飞也似地奔驰,救护队服务队摇着白旗疾走;没有抢劫,没有怨骂,这是散漫惯了的、没有秩序的中国吗?像日本人所认识的中国吗?这是纪律,这是团结,这是勇敢—这是五千年的文化教养,在血与火中表现出它的力量与气度!一栋栋民房被火舌舐光了,人们在火光中跳出来,抱着被褥,拖着孩子,一只鞋穿在脚上,另一只抓在手里。无助的老妇们弯躬的背上压着沉重的衣箱,有的妇人还抢出了锅碗什物,毕竟还要继续生活下去呵。尽管情形是那么地乱,人们脸上却呈现在抗战中锻炼出来的刚毅神情,哪怕是女人和小孩,没有啼哭,只有愤恨。
5月6日、7日,重庆南开中学如期举行了春季校际运动会,张伯苓校长在开幕式上慷慨陈词:“敌人想威胁我们屈服,我们偏不怕他威胁!我们规定要做的事,必须要照着规定的去做!我们要干到底,顶到底!”
有一所小学校,还在数学作业中出了这样一个考题—一个小孩站在枇杷山上数日军的飞机,按3架飞机一组数,余2架;按5架飞机一组数,也余2架;按7架飞机一组数,还是余2架。问:共有多少日军飞机?这道题反映了当年空袭下学生的日常状况,老师出题的目的,无疑是想把学生从恐怖的氛围中解放出来。
当日机在重庆上空恣意疯狂的时候,藏身于防空洞的山城市民,却在以一首民间歌谣互相激励—
让你龟儿子轰/让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很好的防空洞/不怕/让你龟儿子轰/让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广大的农村/不怕/让你龟儿子轰/让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总要大反攻/怕啥!
许多市民义务加入了防护团,这支由两万多人组成的防护队伍,担负着全市抢险救灾、救死扶伤、警报警备、交通管制、灯火管制、避难管制、消防救护、防毒防火等l0项具体工作,是大轰炸时期最大的防护、救护组织。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还活跃着一支“脱去袈裟挽战袍”的僧侣救护队。这个特殊的救护队由70名青壮僧人,响应太虚大法师“愿全世界佛教徒速起灭此恶魔”之呼吁组成。在l940年、l941年两个血腥夏季,他们脱下袈裟,身着短褐,穿行于断垣残壁,奔走于火墙烟障,救出数以千计的伤残同胞。
而重庆妇女也不甘落后,许多自发参加救护队的女队员,带着自备的药箱,冒着横飞的弹片与疯狂的火舌,过山坡穿街巷,飞奔往被炸地区,替受害同胞敷药包扎。
“八·一九”大轰炸后,警报刚刚解除,防护团工务大队二千余名电力工人,就修复几十条被炸线路,3小时内全市即恢复光明。
大轰炸最惨烈的岁月里,一支由8000人组成的消防队伍,成为重庆市民的守护神。《新华日报》曾经这样撰文颂扬他们:“我们的水龙是那样少,我们救火的设备是那样贫弱,然而我们有的是伟大的人力,多少人忘记了生命危险在火舌中窜来窜去,消防队员正用自己身上的汗水和为烟熏出的泪水,一起放到阻止恶火的蔓延上去,许多房屋、许多私家财物以及多少颗不宁静的心得救了。”
在日军长达五年半的大轰炸中,重庆创造性地开展了每年长达半年的雾季艺术节。战火中的重庆,一直保持着罕见的乐观和朝气蓬勃。
面对英雄的重庆人民,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军指挥官远藤三郎少将,悲哀地向军方提交了“重庆大轰炸无效”的报告。
▲《雄狮图》徐悲鸿 (1937年8月至1946年夏,徐悲鸿在重庆度过了艺术生涯最为重要的十年。) (图片由陈先生提供)
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新华日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宣传作用。面对日寇的暴行,《新华日报》率先发表评论—《用战斗回答敌寇轰炸》。
《大公报》一群著名记者发出呼吁:“敌人妄图毁灭重庆,但是我们深信重庆绝对不会沦为废墟;即使成了废墟,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光荣的基础上,重建光荣。我们深信重庆是不可征服的,‘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重庆市民正是这种传统的继承者。”
轰炸中,郭沫若创作了经典话剧《屈原》,还写下了鼓舞人心的《轰炸诗》—人们忙碌着在收拾废墟/大家都没有怨言/大家又超过了一条死线/回来了吗/一位在废墟中忙碌着的中年男子/远远招呼着赶回家的女人/窝窝都遭了,怎么办/窝窝都遭了吗/女人平静地回问着/这超越了一切的深沉的镇定哟/人民是不可战胜的/生命是不可战胜的!
作家老舍也创作了不朽名著《四世同堂》;画家徐悲鸿创作了令人感叹的《巴人汲水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与夫人在北碚三峡实验区内,动员600名青年参军,并赋诗激励青年:志愿战士了不得/以一当十十当百/打一打,太阳变成一团黑/打二打,日本打成二等国/打三打,日本打成三等国/打一打,世界敬我有国格/打二打,中国变成头等国/打三打,和平之光照万国……
1941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难的相持阶段,太平洋战争爆发,罗斯福也接连三届当选为美国总统,为推动美国更加有力地投入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政府决定派出代表团赴美祝贺。经研究,遂委托中央大学教授、著名花鸟画家张书旂创作一幅中国画作为国礼。
张书旂接受重任之后,开始苦苦思索—画什么好呢?
张书旂看到国家在日寇侵略下变得满目疮痍,自己所居住地战时首都重庆,也不时受到日寇飞机的轰炸,广大人民是多么渴望赶走侵略者,尽快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啊!
张书旂当时住在重庆沙坪坝的松林坡,经过苦苦构思,他最终选取了鸽子与橄榄树作为绘画主要内容,这两者都具有和平寓意。为了真实表现鸽子的形态与神情,他从磁器口买来鸽子喂养,往地上撒把米,观察鸽子的动态,并画了大量的草稿。整幅作品创作前后用了约两个月时间,真正挥毫大概用了约三个星期,终于在防空洞内和家中画足了100只神态各异的和平鸽。有好几次赶上空袭,警报声一响,张书旂就赶紧提着墨迹未干的作品,带着子女朝防空洞跑。《百鸽图》就是这样在日机的轰炸中完成的。
作品堪称巨构,长约3.56米,宽约1.63米,这么巨幅的国画在以往是绝少见到的。画面是一大群鸽子,从画面的右上角呈“s”形向下降落,神态各异,或悠然自得,或安详平和,或咕咕鸣唱,或凝视远方。画面中浮动着一种朝霞的色光,而这瞬息万变的色光投射到鸽子身上竟幻化出种种奇异的色彩,鸽子有白色、褐色、蓝色、灰色、花色的,甚至还有奇怪的粉色。在鸽群背后,是一株在传统中国画中从未出现的苍劲茂盛的橄榄树,树下还有一丛盛开的杜鹃花,寓意着春天即将来临,同时也预示着胜利曙光。
▲《百鸽图》张书旂 (1941年,张书旂任教于中央大学(今重庆大学前身)。在日机疯狂轰炸下的重庆潜心创作了旷世巨作《百鸽图》) (资料图片)
《百鸽图》带着抗战时期全中国人民呼唤和平的美好愿望,由专机送抵大洋彼岸,这是第一幅悬挂于美国白宫内的中国画,也是二战时期中国艺术家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作品之一。罗斯福收到作品后,委托驻华大使詹森致函中国政府表示感谢,称《百鸽图》成为中美两国和平友好的重要纽带。
▲《作画亦棋图》傅抱石 (抗战爆发后,傅抱石撤至重庆,重庆的山水给他带来了灵感与艺术启迪。他的艺术成就,是在重庆形成的。) (图片由陈先生提供)
在日寇频繁的空袭中,人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投下的那些炸弹好精确啊,破坏的尽是些重要目标,难道小日本的飞机长了眼睛?同时无线电监听站测出,重庆市内有个秘密电台,在不断向外拍发大量电讯。
破译敌特密电的任务,交给了军委会下属的密电研究组。当时中国没有无线电测向仪,无法测出敌台位置,只能从截听的众多电码中进行技术分析,寻求日方密钥。美国电讯专家雅德莱雅德莱通过反复钻研,认定潜伏在渝的敌特使用的是书籍式密码,底本是英文小说,其中连续三页的首句,用的是Her、Light、Grain三个英文单词。如果能找到这本书,就能解开这把迷锁。然而英文小说多如牛毛,不可能逐一去查对啊。
▲《眼睛》林风眠 (1937 年抗战爆发后,林风眠隐居重庆,开始了在嘉陵江畔的艺术探索。)(图片由陈先生提供)
情报机构的特工四处寻找蛛丝马迹,最后将视线集中到一个名叫刘作民的国民党军官身上。可要对他展开侦查却十分棘手,因为此人与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赫尔韦纳是好朋友,如无确凿证据,敢轻易动他?
雅德莱亲自出马,约见刘作民的女友徐英,策动她监视刘作民的行动。
“什么?他是日本特务?”
徐英有如五雷轰顶,惊得一下跳了起来。
“姑娘,我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可是这些线索怎么解释啊?”雅德莱低沉地叹息。
梦被粉碎了,连同浪漫的爱情!虽然内心十分痛苦,但这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女青年,最终表示要为国家除害。
这一天,徐英哭哭啼啼地找到刘作民诉苦:
“房东硬要赶我走,现在我是无处可去了。”
由于战争期间大量难民涌入重庆,房东中途毁约者大有人在,故刘作民不以为疑。徐英自动上门,他还十分得意。一搬入刘作民在纯阳洞街租的三间房子,徐英不禁惊诧了—成套的名贵家具、还有许多好烟名酒,以刘作民那份薪俸,能够支付这么大的开支吗?徐英对他的怀疑,不觉又增添了几分。只是刘作民不显山不露水,每日公干后径直返家,好像在外没有多少活动的样子。徐英曾多次悄悄翻箱倒柜查找作案的相关证据,却一无所获。
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徐英猛然惊醒,发觉刘作民不知去向。稍后,她隐约听见有电波声响,心骤然一紧,于是蹑手蹑足地循声寻去,只见厨房地下冒出几束烛光—天啦,我天天做饭,怎么没有发现这下面有一个暗室?屏息贴近观察,只见躲在里面的刘作民正全神贯注地拍发情报。
这个狗汉奸!徐英气得肺都炸了,她真想抄起一把菜刀冲下去,一刀结果这条肮脏的狗命!
但徐英最终还是克制住了,悄悄地退了下来,回到床上继续呼呼大睡。
第二天一早,她便匆匆出门,向当局举报了。
面对军警黑洞洞的枪口,刘作民虽然有些惊慌,但他自恃有德国顾问撑腰,又以为无把柄可抓,色厉内荏地抗议道:“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随意拘捕国军军官,我明天就向上峰报告!”
领头的从鼻孔里冷冷地哼了一声,一声令下,军警将刘作民像猪一样扎扎实实地捆了起来。接着,在厨房暗室内搜出电台一部,还找到一本英文版的长篇小说《大地》,其中连续三页果然有那三个英文单词!
罪证俱在,刘作民难以抵赖,供出自己的确为日机提供过轰炸座标。这个汉奸罪不容赦,很快即被处以极刑。
▲《家园》林风眠 (图片由陈先生提供)
重庆大轰炸从l938年2月到l943年8月,历时漫长的5年半,灾难岁月中,除了遭受惨重的生命牺牲,多少心血与汗水换来的财富被毁于一旦,多少美满幸福的家庭被付之一炬,多少含辛茹苦挣下的实业瞬间化为灰烬!数十万人在废墟间颠沛流浪。
那些日子里,重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沦陷区水深火热的同胞相比,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却依然以博大的胸怀与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哪怕自己的生活也是捉襟见肘,也要节衣缩食支援前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940年9月,重庆城乡各界纷纷响应“捐助军粮打胜仗”的号召,勒紧裤带慷慨捐输。广大工农劳动群众在米珠薪桂的日子里,从习惯性的吃三餐减为吃二餐,节省口粮支持前方。仅仅在1941年到l945年间,重庆和四川农民,共支持国家抗战粮食84430748石,占全国征、捐、借粮食总量的三分之一。
重庆青年加入参军热潮,在日机轰炸最惨烈的1940年、l941年,合川这样一个小县,就先后有8万青壮年出征抗日。他们把自己的热血甚至是宝贵的年轻生命,献给了国家。
重庆的军工企业是抗战武器的主要供给地,也是日机空袭轰炸的重要目标。重庆14家大型兵工厂、26000余名军工技师、员工隐蔽林壑,夜以继日,努力生产,为前线输送大量军需物质。抗战八年间,重庆为前线共生产步枪30多万支,各种火炮13000多门,轻重机枪3万多挺,各种枪弹8.5亿发,各种口径炮弹600万枚,炸药包370多万个,各式掷弹筒7万多具,枪榴弹150万枚,甲雷42万颗,手榴弹1000万颗,军用皮具11万张,以及各类军用器材75万吨。
重庆人民还广泛开展献金、献机运动。
1940年2月10日,重庆市区设立“劳军献金台”,全市数十万群众和郊区农民,纷纷前往献金。周钰生是一位靠做小本生意维持生计的小商贩,当他听到八路军百团大战胜利的消息后,极为振奋,将国币l0元送到《新华日报》馆表示慰问。重庆汽车工人在给八路军的一封慰问信中写道:
“百团大战全体将士们,你们此次攻击的胜利,传到全国每个角落,给予全国民众一种高度兴奋,我们是一群未满20岁的工人,虽每天劳苦工作,但我们很热忱地把我们的血汗结晶90元献给你们,这数目虽小,但也是表现我们的热忱和爱戴。”
全国慰劳总会发起募集100万元的“劳军运动”。文艺界也不甘落后,老舍、胡风、巴金、谢冰心、潘梓年等50余人,献金500元;同时,开展卖字及公卖稿费活动,得款4000余元,全部捐作劳军所用。
1939年3月,中国空军出版社发起倡议,将义卖献金捐助款用于购买飞机,充实国防。重庆率先成立“献机委员会”。重庆各界立即响应,新闻界筹献“记者号”;戏剧界筹献“剧人号”;新军人社捐献“新军人号”;全市各中小学捐献“中国儿童号”,全市先后共捐款购飞机l3架。在抗战最苦难的岁月里,合川人民捐献了“合川一号”、“合川二号”、“合川三号”3架战斗机支援前线。要知道,这座距重庆l00公里,城区街道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小县城,也曾9次遭到日本轰炸机的袭击。
重庆人民的行动,激发了世界各国华侨的爱国热情,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支援祖国的空军建设。从抗战爆发到l940年底,各国华侨捐献飞机217架。
▲《巴人汲水图》徐悲鸿 (资料图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 周年特辑
▲《铁血长城—抗日战争中的川军》 古月(2010年7月)
(本组稿件由重庆市讲故事活动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