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剪纸特征及艺术风格分析

2010-12-21 08:14杨雨佳
关键词:陕北剪纸

杨雨佳

(榆林学院艺术系,陕西榆林 719000)

陕北剪纸特征及艺术风格分析

杨雨佳

(榆林学院艺术系,陕西榆林 719000)

陕北独特的地域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造就了地域性极强的陕北剪纸艺术。文章简述了陕北剪纸的剪法、表现主题及功能,分析了陕北剪纸的艺术风格,指出陕北剪纸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陕北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陕北剪纸;特征;艺术风格

剪纸起源很早,但是作为民间艺术,一直未得到普遍的重视。直到抗战时期,一些奔赴延安的美术家们发现当地居民家中窗格上粘贴着各种花样的剪纸,十分精美,才开始关注和研究剪纸艺术。

陕北剪纸的主要展示载体是窑洞的窗户格子,所以剪纸在陕北又名“窗花”[1]。陕北剪纸与陕北地区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呈现黄土丘陵沟壑风貌,沟谷成行,平地甚少。其间稀稀拉拉地散落着一个个村庄和一孔孔窑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地域成一方性情,陕北地区的人文风貌也很有特点。《隋书 ·地理志 》说:“朔方榆林 ,地接边荒 ,多尚武节。”[2]《汉书 ·地理志 》说:“安定、北地、上郡 、西河 ,皆迫近戎翟 ,修习战备,崇尚气力,以射猎为先。”[3]这些资料可以看出陕北人自古性格豪放,崇尚气力,好武斗。陕北人这种性格也影响和造就了陕北剪纸淳朴、粗犷、大气的风格。

一、陕北剪纸的剪法

(一)直接剪法

直接剪法,就是想到什么,拿起剪刀就剪,剪下的多是些家畜家禽小动物,明快简单,活灵活现。直接剪法强调剪刀应用技术和折叠纸的技术,强调塑造形象的能力,在折法上,主要继承前辈传承下来的技艺。直接剪法不受大样的约束,有比较强的个性风格。

(二)先画样再剪法

自己用笔画好大样,再用剪刀剪。这种剪纸非常复杂精美,需要花费极大的功夫和耐心才能完成。

(三)熏样剪法

陕北旧时点煤油灯照明,煤油灯冒黑烟,陕北妇女就利用黑烟来熏剪纸样子。“熏样”就跟今天的复印一样。为保存原作不至散失,把新剪出的窗花蘸水贴在白扇纸上,而后放在油灯上,用火焰上升的浓烟熏,熏好后剥下花样,那张白纸就显现出原作的样子来,而后用剪子分块剪下,衬上数层红纸,用搓好的纸捻子订好,然后照白底花样剪下即可[4]。

二、陕北剪纸的表现主题及功能

(一)驱邪禳灾主题

驱邪禳灾主题是陕北剪纸表现的一个重要内容。《隋书·地理志》说陕北人“好祀鬼神,尤多忌惑”,“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 ”[2]。当地习俗浓烈,崇重道教,犹有张鲁遗风。陕北人好敬神,没有家祠堂,但有固定的祭祀宗教的日子 (道教庙会)。在陕北无一村无庙,无一村不祭祀神。如动土祭土神,修宅看风水、请阴阳,看病请巫神等。而剪纸在这些活动中扮有重要角色。在陕西迷信巫术中,有一种“送病娃娃”的剪纸,如图 1所示。

图 1 送病娃娃

在当地,如儿童患病,用黄表纸剪一骑马扎髻的纸人。作法时,将剪纸小人燃烧后,在病人头前、身上绕两遍,口中念念有词:“送到头,头上轻;送到身,身上轻;送散了 ,不见了,百病再不来犯了。”念毕,剪纸已成灰,然后同时洒在碗中,泼到十字路口。以为儿病已经随恶鬼逐除,魂已回到儿身上[5]。民间此类活动甚多,所以与之对应的剪纸也多。如:“招魂娃娃 ”、“逐灾童子 ”、“五道娃娃 ”、“倒吊驴 ”、“丫头簸簸箕”等。这类剪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民间常认为有灵气,对其毕恭毕敬,不敢高声语,期望它能驱魔降鬼、治病救人。这一类型主题显示出陕北老百姓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人们渴望、祈求和平、亲睦、健康;嫉恶和遁避疾病、灾荒、瘟疫。这类剪纸的繁荣与陕北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密切相关。陕北自古地处化外之地的边关,民族混杂,文化多元。再加上陕北独特的地理地貌环境,交通不便,各地相互隔绝,使得一些原始的、巫术性的活动一直传承,至今保留这原生性特征。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今天陕北地区好祀鬼神的习俗,也为剪纸艺术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大大提高了陕北剪纸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二)繁衍祈子主题

陕北剪纸还有一类重要的表现主题,是对阴阳哲学和生殖繁衍的崇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在这里更为明显。生命的繁衍成为人们人生活动的主脉。能否生子继嗣是陕北家族和个体是否具有生存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体现。所以与之有关的剪纸也渗透到了陕北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婚嫁之时,阴阳媾和、生子继嗣成为剪纸最普遍最重要的“主题”。如“抓髻娃娃”的剪纸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如图 2所示)。抓髻即是女孩子头上梳辫的发型,有的地方叫羊角辫。但陕北剪纸中抓髻娃娃不仅指发型,髻取鸡之谐音,有求偶之意。陕北人把男孩生殖器叫“鸡鸡”,陕北民歌中有“十七八女娃门上站,公鸡倒把草鸡断 (赶走)”、“当院飞过两只鸡,人家好比配夫妻”。抓髻娃娃有多种纹样:一种是女孩两手抓鸡,上衣起摆处、围裙上、鞋上配以对鸡;一种是女孩两手抓髻,腰部用莲花装饰,花中套以石榴花,有性爱之意;一种是女娃两手抓鸡,腰部装饰以云纹,暗喻怀孕;还有一种是腹中孕子为娃娃头、石榴,暗喻生子。表示同样含义的剪纸还有“鸳鸯戏水”、“百年好合 ”、“双鲤交枝 ”、“和合抱莲 ”、“麒麟送子 ”、“石榴百子”等等。它们都或含蓄或直接地表达着陕北人对“交合、婚嫁、生育 ”的祈愿。

图 2 抓髻娃娃

(三)民俗节庆主题

陕北人自古重视民俗节庆活动,这与陕北地区浓厚的农耕文化有关。陕北的农业生产活动一直不甚发达,始终不能为老百姓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足够的物质条件。人们在农业上费尽心思,以期农业生产顺顺利利,有个好的收成。因此陕北人重视农耕习俗节气,对此显出了无比的虔诚,每年都会把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习俗节庆活动中。

剪纸在习俗节庆活动中始终担任着重要角色,人们把各种心愿和祈盼都负载在剪纸上。如在立春剪“春牛”(如图 3所示),告诫农民春耕不等人,提醒他们及时务农;农历四月剪“五毒”,寓意杀害虫,避瘟疫;八月剪“五谷丰登”,祝愿秋收丰产;十二月剪“老鼠嫁女”(如图 4所示),表达农民根除鼠患的愿望;年关剪“连年有余”,表达祈盼幸福生活日久天长。这些与民俗节庆相关的剪纸表现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是陕北地区剪纸重要的表现主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极大地丰富着陕北人的日常生活。

图 3 春牛

图 4 老鼠嫁女

三、陕北剪纸的艺术特色

(一)陕北剪纸传承着古老文明

陕北剪纸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例如,“抓髻娃娃”的纹样就是典型 (如图 2所示)。陕北地区为黄帝族文化的发祥地,有为数众多、形态各异的剪纸样抓髻娃娃,与远古的图腾崇拜密切相关,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群体意识及其生存和繁衍活动。抓髻娃娃的原型是钟鼎文“天”字,即郭沫若考证得出的黄帝氏族族徽[4]。另外,陕北剪纸还有汉代的“鹿卸草”、“连年有余 ”、“蛇盘兔 ”、“福寿禄 ”、“麒麟送子 ”、“莲生贵子”、“寒雀弹梅”等纹样。可见,陕北剪纸艺术的久远和古老。这与陕北地区历史上各民族混杂居住、与外界不甚联系有关,这种状况促成了今天陕北地区剪纸的原生性和神秘性特征。

(二)陕北剪纸形式和形象特征

陕北剪纸有着独特的形式。陕北地区过去交通不发达,窑洞居民的生活俭朴,颜料纸张等文具用品少。故陕北剪纸一般尺寸不大,大幅剪纸较少。同时,这种特征也与剪纸的主要展示载体——窑洞窗户的尺度相适应,窗格的尺度也限制了大幅剪纸的发展。

陕北剪纸表现内容多为当地人熟悉的题材,如大公鸡、肥猪、羊、牧童、黄牛、飞鸟、玉兔、蔬菜、花盆、竹篮、果品、骏马、鹌鹑、凤凰、牡丹等,也有些故事如鲤鱼跃龙门、喜鹊登梅、老鼠偷西瓜、麒麟送子等等。这些形象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 。陕北剪纸没有虾、蟹、河蚌等南方常见的形象,在内容上也没有南方的丰富。

(三)陕北剪纸的风格

陕北剪纸在风格上也独具特色。陕北剪纸粗犷、质朴、大气,透露着边关的遗风[6]。陕北剪纸特别重视阴阳互生的艺术语言,喜欢夸张、变形的手法,突出对象轮廓。另外陕北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剪纸的口诀,如“前菊花,后莲花,合儿如意有缘法”;“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条尾巴挂后头”等等。这实际上是数百年陕北人剪纸遵循的“集体意识”,也是陕北人性格和审美观念的体现。这种群体和个人遵循的创作原则和方法保证了陕北剪纸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陕北剪纸繁荣的原因

(一)工具、制作简单

陕北民间艺术繁多,但是剪纸艺术尤胜于其它艺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剪纸的工具、制作材料简单。只要一把剪刀、几张大红纸,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剪纸活动。剪刀是陕北妇女必备的生活工具,所以她们使用剪刀技术娴熟,这为她们从事剪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展示载体丰富

剪纸的展示载体非常多,窑洞窗户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旧时陕北人居住的都是窑洞,窑洞都有大面积的窗格,而窗格在年关、清明、婚嫁节日时都必须要用剪纸装扮,这就给剪纸创造了巨大的展示空间。例如在婚嫁时,常见的剪纸格局是在天窗上贴圜天旋转的大转红花剪纸 (也叫团花剪纸),两边夹窗上贴对称略小的方剪纸,象征天圆地方、红男绿女。座窗上四角一般贴阴阳相对,有对鸟、对鱼、对阴阳抓髻娃娃以及角花等寓意阴阳相交、生生不息的剪纸[7]。所以窑洞窗户成了剪纸的展示场所,渐渐地剪纸也成了窑洞窗户的一部分了,这样大大地刺激和稳定了陕北剪纸艺术的发展。

(三)创作主体的固定化

陕北自古出艺高的剪纸女子。剪纸成了陕北妇女们不多的娱乐以及施展自身才艺的活动,也是她们表达精神寄托的方式。陕北的妇女劳作常常是连续数月不止,妇女们是纯粹的体力劳动者。到了喜庆婚嫁时刻或年关时节,妇女们才暂时摆脱苦累,有了舒展内心情感的机会,她们用剪刀在大红纸上剪出一幅幅图案,剪出一幅幅自己的心愿,并且张扬地贴在窗户上,窗户被装扮得花色斑斓。剪纸使得陕北妇女有了生活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只有看到亲手剪出的窗花,她们才感觉到自己还是心灵手巧的女人,窗户、窗花成了妇女们几乎唯一的寄托精神的阵地,成为她们企盼幸福、施展才艺的载体。所以,陕北的妇女都喜欢剪纸,也擅长剪纸。

艺术是特殊时间和空间的产物。陕北剪纸艺术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它根植于农村农耕文明以及这种文明所限定的农民的生活方式之中。民间剪纸艺术表现着农村民俗的内涵、民俗的功能,同时受限于农耕文明之群体的审美情趣、价值尺度、物质环境、思想观念、认识方式等的影响。陕北剪纸的创作与生活紧密相连,是表达陕北人理想、愿望、情感的生活写照,它创作的内容是与其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事物。

剪纸的形式没有超越陕北生存环境的现实,陕北剪纸艺术源于民间、活于民间。因此,剪纸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作的非专业性。剪纸妇女囿于工具和材料所限定的形式上的规定性,她们按照自己的审美、章法创作。这一特征构成了和保证了陕北剪纸艺术的“乡土气息”和“原生性”这两种最重要的本质,也使得陕北剪纸具有了地域性特征。

[1] 王树村.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M].天津:百花艺术出版社,2007:1.

[2] 魏徵,等.隋书·地理志 [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 班固.汉书·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 袁占钊.陕北文化概览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298.

[5] 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 [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69.

[6] 宫楚涵.剪纸[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55.

[7] 郭庆丰.纸人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103.

Features and Artistic Styles of Northern Shanxi Paper-cut

YANG Yujia

(ArtsDepar tment,Yulin College,Yulin Shanxi 719000)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Northern Shanxi brought up the paper cuttingwith a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paper-cutmethod,the theme and its functions,analyzes the artistic styles of paper-cut,eventu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paper-cut in northern Shanxi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its unique natur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paper cutting in Northern Shanxi;feature;artistic style

J528.1

A

1671-7422(2010)03-0065-04

10.3969/j.ISSN.1671-7422.2010.03.017

2010-03-06

杨雨佳 (1982—),男,陕西横山人,助教,硕士。

(责任编辑尹春霞)

猜你喜欢
陕北剪纸
情系陕北
剪纸欣赏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剪纸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我的大陕北
美妙的剪纸
党建地图·陕北
我的陕北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