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民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畜牧水产局,湖南 岳阳 414418)
屈原管理区是2000年由国营农场改制建成的管理区,地处洞庭湖东岸,占地218 km2,下辖两镇三乡一社区。居住人口12万,其中农业人口5万。系岳阳市生猪产业化建设重点单位、湖南省优势生猪产业建设重点县(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猪)示范基地农场、全国生猪标准化示范县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生猪)示范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小区。近几年来,区委区管委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着力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新机制,全面推行养殖标准化生产,倾力打造“饲料之乡”、“养殖王国”和“加工大区”, 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养殖产业,实现了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
2009年屈原管理区养殖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1亿元,占全区工农业产值80%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85%。全区生猪饲养总量104万头,农业人口人均19头,其中出栏生猪80万头,农业人口人均出栏生猪15头。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3 927户。其中出栏50~99头的规模养殖户(场)2 500户;出栏100~499头的规模养殖户(场)1 280户;出栏500~999头的规模养殖户(场)60户;出栏1 000~2 999头的规模养殖户(场)65户;出栏3 000~4 999头的规模养殖户(场)15户;出栏5 000~9 999头的规模养殖户(场)2户;出栏10 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场)5户。规模养殖户(场)出栏占全区生猪年出栏总量的80.3%。水产规模养殖户120户;家禽养殖规模户270户;草食动物养殖规模户127户。养殖水面2 100 hm2,其中精养鱼池近1 333.3 hm2,特别是洞庭湖原产名优特水生动物养殖规模逐年增大,洞庭珍珠养殖733.3 hm2,其他洞庭特种水产养殖666.7 hm2;家禽养殖(鸡鸭鹅)100万羽;草食动物近年来快速发展,肉牛养殖10 700头,黑山羊养殖12 000只;实现养殖产值12亿元,占全区农业生产总值的85%。养殖产业吸纳区内富余劳动力万余人,为农民获取养殖人均纯收入5 085元,占农民年纯收入的65%。
养殖业存在如瘟疫、成本、技术支持、销售价格、养殖场地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导致农民心存忧虑,妨碍养殖业产业化发展。一部分农户有养殖技术和养殖热情,但是由于养殖成本高,无力投入养殖行业。如养猪,除栏舍等基本建设外,每头猪养到出栏的直接成本就要1 000元左右。同时由于近年来疫情不断,难以控制,导致部分养殖户损失严重,养殖户心有余悸,有资金能力也不敢扩大养殖规模;另外,担心市场行情不稳定,怕亏本,遇到猪价低时就突击提前出猪,不敢再进仔猪填栏,存在短期养殖行为,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认识上也存在比较典型的倾向,一些负责同志认为,发展养殖业政府只有投入,财政没有收入,对区乡财政没有贡献,不重视养殖业;还有一些人认为,屈原区地方小,养殖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超出意料,对于生态养殖、创新发展不屑一顾等。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这些问题既是屈原管理区生态养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抓好生态养殖产业发展中必须大力解决的薄弱环节。
3.1.1 以政策支持为保障 区委区管委把养殖业作为重点,出台了《发展生态养殖产业若干意见》以及养殖用地、用电、用水和良种补贴、栏舍补贴、出栏奖励等相关政策,极大鼓舞和调动了农民养殖热情和积极性,全区上下形成了“打猪牌、念猪经、兴猪业、发猪财”,以生猪养殖为主的浓厚养殖氛围。
3.1.2 以龙头企业带动作支撑 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区委区管委多次组织企业老板和养殖户代表调研、商讨,积极寻找公司与农户利益的结合点,把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小生产者,通过“公司十农户”的组织形式,构筑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有力地促进了养殖产业的延伸发展,提高了养殖产业的综合效益。
图1的运作模式操作周期为4~6个月,以后依此循环往复,环环连扣,从而可以确保入围农户每头猪稳赚150元以上。目前,“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已完成向“全程健康养殖新模式”的转变。即从猪场选址到猪舍设计、从种猪选育到仔猪供应、从仔猪喂养到肥猪出栏、从饲料配制到免疫防疫、从成本投入到效益比较。
图1 生猪养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
3.1.3 以规模养殖促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农村养殖业传统的、家庭副业式的分散养殖方式已不符合发展的需要。一是应对市场的能力弱。分散养殖户信息闭塞,生产随意性大,无法对市场变化及时做出敏锐回应,常常贻误商机;二是经济效益差。家庭分散养殖的成本高,品种更新慢,产品优质率低,加工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三是养殖技术低。家庭分散养殖主要是依靠传统养殖经验,消毒灭源、免疫防疫措施不严,疫病难以控制。特别是重大疫情防不胜防,甚至造成全军覆灭,损失惨重;四是产品质量难保障。在投入品使用上,没有严格的安全制度,个别投机者只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使用违禁药物和添加剂,致使有害产品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标准,必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设多种形式的养殖小区,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环节和重头戏。规模养殖场(户)多数采用自繁自养、分阶段饲养和封闭式饲养管理,技术含量高、畜禽品种优良、人员素质高、对新技术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强。全区目前有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3 927户,水产规模养殖户120户,家禽养殖规模户270户,草食动物养殖规模户127户。规模养殖有利于疫病防控,有利于养殖标准的推广,有利于安全生产和生态养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1 突出养殖业标准化建设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2000年起,成立了3个专门的领导小组,“屈原管理区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屈原管理区现代农业(生猪)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屈原管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在全区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推广实施,通过聘请专家教授讲课,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印发学习资料,在全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确保了该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2.2 成立专门技术班子,制定屈生猪养殖企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 为了推进全区养殖标准化生产,2005年区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了区畜牧水产局、技术监督局、正虹种猪场等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成立专门班子,制定全区养殖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共47个。将标准交与各实施单位讨论,并交由湖南农业大学、北京养殖标准化有关专家评审。其中,33个标准报岳阳市技术监督局审核备案,并于2006年7月28日发布,8月28日实施。根据屈原区养殖业的实际情况,还编写了“屈原管理区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等3个技术性文件,在全区5个乡镇147个年出栏500头以上肥猪以及家禽、水产规模养殖场(户)推广实行标准化养殖生产,其覆盖面达到全区饲养量的70%以上。从猪场选址,猪舍设计图纸、种猪选育、肥猪养殖、饲料配制、免疫防疫、投入品的管理,产品销售、人员定岗定位、技术培训等都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养殖标准。全区规模猪场按标准化进行生产、管理、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养猪水平,生猪的配种率、产仔育成率、肥猪育成率等都得到了提高,生长周期缩短、饲料系数降低、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如母猪产仔育存平均在19头以上,肥猪出栏年平均2.2批,料肉比在1.8:1以下。
3.2.3 发挥群众性组织作用,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生产 充分发挥农民协会组织的作用,提高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全区成立了9个农民产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其中养殖业有7个。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确定了协会成员的职责和义务,养殖标准化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协会工作的开展,将分散的农户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
3.3.1 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三品”认证工作 抓住原有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性强的特点,在全区农业战线,尤其是养殖业这一优势板块,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工作,2004年通过省农业厅相关处室现场检查验收、评审,4个基地实行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在养殖方面,共认定生猪养殖基地70万头,淡水鱼养殖基地2 000 hm2。3个公司还实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认证猪肉2.5万t,兴农生猪6万t,兴农牌草鱼0.3万t。2007年又有2个企业4个产品实行了产品认证。到2009年底,全区共有4个产品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个产品实行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产品实行了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全区“三品”贴标率:猪肉产品30万个,占98%。在大力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中,从2004年开始,屈原管理区开展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猪)基地农场,全国生猪标准化示范县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生猪)示范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小区等争先创名牌工作。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列为“全国生猪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区”,2007年农业部授牌“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生猪)示范区”,2009年被授予“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小区”,极大地提高了屈原养殖业的产品品牌。同时湖南正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正虹饲料是“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3家企业授予“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标”,8家企业获岳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这些产品的认证和名牌的创建,树立了屈原区养殖业的品牌,其中“屈原”、“兴农”、“湘虹”、“湘原”、“振野”等屈原系列品牌,赢得了市场信誉,拓展了国际国内市场,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有些产品还实现了出口创汇。
3.3.2 抓源头,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 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2008年,屈原管理区人大工委专门下发文件“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实施方案,区办公室下发“关于建立区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通知”、“屈原管理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屈原管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区农林局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畜牧水产局成立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投入品、畜禽水产品、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管理实施方案。各乡镇和相关单位年初三级干部会上对区里签定了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各局室同时与全区35家农资经销店、34家饲料生产企业、28家兽药经销店、32家饲料经销店、147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户)、水产规模养殖户120户、家禽养殖规模户270户、草食动物养殖规模户127户等单位签订了近1 000份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质量保证承诺书。要求所有涉农经营店都必须持证经营,实行年审制度,每年对各经营店举办2次培训学习班,保证不经销任何违禁药物,从源头抓起,构筑养殖投入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2009年区里组织农业、畜牧、工商、技监等部门对全区农业投入品市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共3次,农林局开展农资市场整治和打假行动4次,畜牧水产局根据农业部、省市相关部门的安排,开展畜禽水产品,饲料、兽药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12次,共抽检饲料样品210个,兽药样品12个,猪肉水产品样品8个,猪尿样品80个,农资经营店检查35个,抽样22个。同时对市场商品进行抽样,2009年抽查蔬菜动物食品等样品527个,委托检测样品1 340个,对全区农产品农残抽样30个。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服务、管理、监管、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从种苗、饲料、兽药、防疫、生产、销售等环节上实行重点监管,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形成常年高压态势,杜绝了违规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禁用农药及其他违禁药物、添加剂,规范了农资经营行为。养殖业方面连续6 年在国家、省、市抽查中,没有检出“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
3.3.3 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因此,2007年屈原管理区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站,确定7名编制,实行全额拨款,对入市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难度大的检测项目送省、市检测中心进行委托检测。所有外运生猪全部实行产地检疫,上市猪肉实行活猪检疫和肉品检验,鲜活动物产品由区动物防疫监督站派出专人实行市场检疫,经销商户实行入货台帐记录,超市农产品全部实行进货登记台帐记载,区内所有规模猪场养殖户都有详细的投入品档案记录、防疫台帐,生猪全部加挂耳标,每头猪都有单独的流水号码,可以追溯到每个农户每一头猪。每个饲料厂家都建立了品控部、化验室,对每一批入厂原料都有详细的记录,入厂检验和成品出厂批次检验,每袋饲料上都单独的编号。通过这些手段,建立起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3.3.4 抓防疫体系规范化建设,形成抵御养殖风险优势 屈原管理区充分认识到强化防疫体系建设,强化动物疫情防控能力是防疫工作走向规范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防疫事业步入辉煌的基础。屈原管理区按动物防疫“四化”要求,全面完善措施,强力推进防疫工作规范化管理。①防疫队伍质优化。防疫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到防疫的质量好坏。因此,需具备3方面的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强,所有防疫人员必须是专业学校毕业,或经过考试、考核达到中等专业水平以上,或从事防疫工作5年以上的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好,要把防疫工作定位在服务上,要以民为本,优质服务。做到热情、及时、耐心、细致,真正把维护养殖户权益作为防疫灭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需农民之所需。成为农民养畜的坚强后盾;政治素质高,真正把防疫事业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②防疫灭病全员化。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宣传《动物防疫法》和相关防疫知识,提高全民防疫意识,动员全员参与动物防疫。采取“指导防疫与自觉防疫、集中防疫与常年防疫、重点防疫与全面防疫、强制防疫与常规防疫”“4结合”的方式,实施防疫工作全员化、全程化。③防疫工作规范化。为了强化对全区防疫人员的监督管理,规范防疫工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兽医体制改革精神,制定了《屈原管理区动物防疫规范管理实施办法》和《屈原管理区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细则》,对防疫工作目标、行为规范、操作规程、待遇、奖惩等做了明确规定。④防疫装备现代化。防疫的基础建设、基本装备、贮存手段等必须齐全,加大投入力度,达到防疫装备的现代化。按规定运送、储存和保管好疫苗;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和追本溯源的防范制度,提高疫苗储存、使用的安全意识,按照规定严格使用、严格销毁,保障防疫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防疫工作应急处理机制,区、乡、村都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上报区动物防疫监督站备案;积极推进防疫基础建设,结合以动物防疫为主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动物疫情监测等项目逐步对乡镇和村级防疫室进行设施装备和建设补贴,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顺利开展防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4.1 以工业化理念抓养殖,促进生态型生产方式的转变 过去的养殖方式基本上是小农式、单一式、经验式、机会式、经营式的生产方式。要形成产业化生产就必须向更高层次的企业化、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品牌化运作,实现生态型生产方式的转变。①逐步淘汰散养户,鼓励发展规模养殖户,形成集约化养殖生产。②利用农民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的养殖户联系起来,形成新的养殖主体。统一注册商标,将产品以屈原系列的商标推向市场。③以工业化养殖理念抓养殖产业。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用工业化手段加快发展。实现以养殖产业化促进种植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催生农业工业化的目标。④结合养殖产业化建设的发展实际,经反复调研与论证,在制定土地规划时,划定4个养殖区域,即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专业区。在专业区建立生猪养殖精品(工业)园区,规模圈地6 km2。园区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注重超前性与长效性相结合,力求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按照“工厂化养殖,市场化运作,一体化防疫,优良化品种,生态化小区”的原则建设。初期(2005~2010年)规划养殖生猪20万头,中期(2010~2015年)规划养殖生猪50万头,远期(2020年)规划养殖生猪100万头。为适应养猪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湖南正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畜牧发展分公司投资4 000万元,在园区建设6万头仔猪扩繁场项目已正式投产运行。2008年,通过采取“公司供应良种仔猪、投入全价饲料、提供养殖防疫技术服务和保价回收”运作模式,拉动30个养殖场(户)出栏生猪15万头;2008年,随着正虹全程健康养殖模式的逐步推行,加上国家对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力度的加大,拉动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户)近100个,出栏生猪25万头。
3.4.2 提高生态养殖意识,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当前,全区养殖业正处于从散养型向规模型、传统粗放型向标准质量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发展“生态养殖业”是实现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生态养殖业遵循了自然生态运动规律,是建立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畜牧养殖模式,追求的是养殖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目标。因此,区委、区管委提出建设“生态养殖大区”的新定位,要求在养殖产业发展中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方式上要有新调整,工作上要有新举措,从而使养殖产业上档次、提水平、增效益。具体从6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生态养殖水平:①大力提倡沼气能源。全区目前建有沼气池 6 000口,其中100~400 m3较大型池有7口。1 000 m3大型池4口。消化了大量粪污,制造了大量有机肥,节省了大量能源;②推广建设健康环保型猪场。有27家规模猪场按要求,改建新建了高标准的环保猪场6 000 m3,大量减少了粪污排泄量;③2007年区畜牧水产局引进田间无水养殖水蚯蚓技术,采取“动物粪便—养殖水蚯蚓—养殖水生动物”生态型循环养殖的方式,既用生物消化了粪污,又促进了特种水产养殖的发展;④建设一个年产30万t的有机化肥厂,变害为利,变废为宝,为种植业服务;⑤引进台湾“活清”生物菌种,分解粪污,改善了环境;⑥积极争取无公害农产品“三品”认证。 如兴农牌8.5万t猪肉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真正实现了生猪产业链上的“六自”(自繁、自养、自宰、自制、自运、自销)一条龙经营,倡导“绿色、健康、安全、放心”的猪肉消费新观念。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该区健康生态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3.5.1 强化资金保障制度 强化预算管理,构建综合平衡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和养殖业发展需要,养殖业预算资金都有适度增加;完善融资平台,构建高效运作机制;规范资金管理,构建资金安全机制,尤其是涉及到养殖户(场)的惠农项目资金,一律足额落实到户(场)。
3.5.2 加强技术保障制度 技术保障队伍的建立应加强各方面资源的整合,积极争取技术优势部门的支持,探索自身管理与委托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建立相应技术保障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通电信、政府信息中心、教育等部门力量,组建区乡2级技术服务队伍。对技术保障队伍实行分级管理,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加强对技术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的检查、督导,尤其是切实落实村级防疫技术队伍管理制度。通过整合各种技术资源,形成有效的服务保障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养殖技术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实行分级负责,做好技术保障人员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
3.5.3 组织保障制度 区乡2级建立了“发展生态养殖业,建设养殖业大区”领导小组,坚持将养殖业发展工作列入党政会议议事日程。完善协调保障机制,为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工作联系和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需要党政领导会议研究解决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制定完善了责任制工作、管理和考核制度,细化了“发展生态养殖业,建设养殖业大区”责任制实施意见、考核办法、责任追究规定。
[1] 莫棣华. 养殖业遇到的问题与对策(之一)[J]. 广东饲料,2008,17(3):15-17.
[2] 蒋智博. 生猪养殖小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湖南畜牧兽医,2008,(3):33-35.
[3] 卢凤君,彭 涛,朱鹤岩,等. 中国生猪健康养殖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2009,(9):192 -196.
[4] 蒋高中. 20世纪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初探[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4):109-116.
[5] 李 燕. 对滨州市畜禽养殖业的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71-1672.
[6] 解晶波. 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5):75-76.
[7] 梁家攀. 玉林现代养殖业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互动的思考[J]. 中国畜禽种业,2010,(1):21-24.
[8] 段国庆,唐 议. 基于供应链的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1-154,161.
[9] 熊 涛,车 斌. 新时期我国渔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