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承志,刘 洋,文正华,程泽新,李 华
(1.桃源县农业局,湖南 桃源 415700;2.桃源县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湖南 桃源 415700)
2008年常德市被列为全国循环农业试点建设市,并将桃源县列为循环农业示范建设试点示范点。根据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和要求,桃源县遵循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条延伸的理念,逐步探索循环农业示范建设模式,积极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推进节肥、节药、节地、节能、节水等技术和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为桃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了示范和推动效应。
桃源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的沅江中下游,总面积4 441.22 km2,其利用现状结构大体为“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全县耕地面积8.54万hm2(其中水田6.83万hm2,旱地1.71万h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05万hm2(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1.15万hm2),油菜播种面积5.02万hm2,棉花种植面积0.89万hm2,茶叶栽培面积0.55万hm2,水果面积1.93万hm2,是一个主产粮、棉、油、茶、果等大宗优势农产品的县。2009年,全县耕地施用化肥1 471.5 kg/hm2,年化肥施用量12.57万t,施用农药12.45 kg/hm2,年化学农药施用量1 061 t,年产生农作物秸秆131.04万t。另外,桃源还是一个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县,2009年,全县共发展生猪179万多头,牛18万多头,羊140万只以上,家禽3 900万羽以上,养殖业年产值达32.5亿元。年产生畜禽粪便约79.6万t,淡水养殖水面1.03万hm2。目前,全县养牛10头、羊50只、猪100头、家禽1 000羽、水面3.3 hm2以上的各类养殖大户3 600多户,并形成了枫树四喜养猪、郝坪金牛牧业养牛、枫树苏家堆养鸡等45个养殖小区。桃源已成为中国生猪调出大县和湖南省蛋鸡养殖大县。然而,工农业生产形成的废弃物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持续增长,特别是畜禽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给农业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给产粮大县的粮食及其他大宗农产品生产带来安全隐患,更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对生态和社会发展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利用科学的手段,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成为农业大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
桃源县循环农业的示范推广、建设、发展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首先重点开发建设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以及节地、节肥、节能、节材、节劳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摸索循环农业示范建设模式,不断拓展和完善循环产业链,推进该地区向农业生产清洁化,农村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发展,在摸索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的同时,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覆盖整个循环农业示范村建设全过程,并摸索循环农业建设相关补偿机制和办法,促使桃源县循环农业示范建设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2.1.1 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型 根据桃源县优势农产品产业特点,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产业群。全县已完成无公害大米、茶叶、蔬菜、水果等产地认定基地9.68万hm2,其中无公害水稻基地4.67万hm2,水果1.24万hm2,油菜3.13 万 hm2,茶叶 0.35 hm2,蔬菜 0.28 万 hm2,绿色食品基地100 hm2,有机食品基地13.3 hm2。
2.1.2 无公害果、茶、菜生产加工型 桃源县马宗岭镇、盘塘镇、漆河镇、热市镇等先后建成0.33万hm2无公害柑橘生产基地;茶庵铺镇、太平铺乡、凌津滩乡等建成0.33万hm2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漳江镇为核心建成0.4万hm2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成为桃源县园艺产业的主导产业群。为延伸产业链,全县有茶叶深加工企业5家,水果深加工企业2家,加工能力、加工技术工艺不断改进提升,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流程趋于完善、科学。龙头企业的引路,产业链延伸,提高了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水平,种、养、生产、加工的废弃物基本达到零排放。
2.1.3 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型 桃源县共建成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0.67万hm2,无公害鸡蛋养殖基地5个。县内的“四喜”养殖场,济庆农牧养猪场等198个规模养殖场,桃源县委、县政府从政策、技术、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全县规模养殖蛋鸡数量发展到700万羽,牲猪年出栏9.4万多头,不仅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还初步探索出养殖加工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办法、新模式。
2.1.4 农产品深加工循环利用型 遵循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度开发农业加工产品。2010年1月,桃源县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稻米淀粉糖深加工及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获得湖南省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工程项目专项资金150万元。该项目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稻米为主原料,开发麦芽糊精、结晶葡萄糖、麦芽糖、高蛋白粉四大系列产品,同时以稻米加工副产物(米渣、稻壳、米糠、废渣水等)为原料,开发活性炭、米糠油、沼气发电等技术产品,大幅度提高了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价值,减少“三废排放”。该项目的成功开发,为中国稻米深加工提供了较佳的技术模式,并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2.2.1 推广节肥技术 2009年桃源县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约6.67万hm2,增效节支375~450元/hm2。定期取土样化验(速测),将测定结果连同调查所获得的土肥信息经分析处理后,通过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发配方通知单等形式反馈给农户,及时准确地指导农业生产。另外,全面普及稻草还田技术,95%稻田实行了稻草还田,地力提高,化肥施用量减少,减少化肥用量约90 kg/hm2(折纯)。
2.2.2 推广节药技术 桃源县全面推广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每年分春、秋两次统一时间投放毒饵,杀灭农田、农舍害鼠。普及种子消毒、带药移栽技术。大宗作物,如水稻、棉花、烤烟、柑桔、油菜等实行统一防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提倡无公害化生产技术,禁用剧毒、高残留等违禁农药,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威胁,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水平。2008年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总面积33.93万hm2。另外推广频振式杀虫灯的物理防治技术,水稻、棉花、茶叶等作物上推广频振式杀虫灯2 667 hm2,减少了农药用量。
2.2.3 推广节地技术 桃源县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并形成多种形态的立体种养模型和群体。如全县已发展“猪-沼-稻”模式1.9 万户,“猪-沼-果”模式 0.5 万户,“猪-沼-菜”模式0.9万户,“猪-沼-茶”模式0.4万户,“猪-沼-鱼”模式0.5万户。
2.2.4 推广节能技术 截至2009年6月底,桃源县县共建沼气池4.59万个,建成千池乡镇9个,百池村160个,大中型沼气工程43处,大型沼气工程5处,年节药原煤2.24万t以上;推广使用省柴节能灶24.91万个,薪柴年砍伐量减少43.6万t以上,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046 m2,年节约用电500万度以上。
2.3.1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桃源县共建户用型沼气池4.59万个,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渣、沼液,促进了全县多种类型的种养模式发展。常德百威有机肥厂利用桃源县丰富的畜禽粪便和食用菌栽培废弃料以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加工成优质有机肥,既符合国家有机肥商品化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又为全县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利用方式。
2.3.2 农作物秸秆(稻草)综合利用 桃源县重点推广稻草还田技术10万hm2以上;利用稻草猪粪堆沤发酵作沼气池原料3 000户以上,稻草栽培食用菌和稻草覆盖旱土作物也得到广泛应用。
2.3.3 农林副产品废弃物与养殖粪肥高效利用在湖南省农业厅微生物研究所的支持帮助下,2008年桃源县在茶庵铺镇济庆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四喜养殖场”等养殖基地,以高效降解发酵床的开发为依托,兴建了10多栋3 000 m2以上的益生菌“零排放”养殖猪舍,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示范,从投入使用后的养殖实践证明,其养殖效益与环境效果均十分显著。
2.3.4 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网 桃源县各乡镇农技站均设有农业废弃物回收点,对农用地膜、可降解塑料制品实行回收再利用,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则集中回收处理,以减轻农业污染。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合理利用、良性循环的原则,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核心,按照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标准要求,全县共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12个,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2.4.1 示范村清洁工程 农村清洁工程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人、畜、禽粪、污水、农作物秸秆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生产区域内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实行了分类回收利用,有毒有害农用包装物实行了集中掩埋处理,提高了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2.4.2 建立乡村物业管理机构 乡、镇、村都建立了相应的物业管理机构,示范村都实行了垃圾分类集中堆放,专人清运的物管模式,脏、乱、差的面貌得到改观,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2.4.3 “五改”工程建设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沼气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农村改厨、改厕、改水、改栏、改庭园的“五改”工程建设,各种生活污水得到了无害化处理,有效化利用。
2.4.4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都在不断改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补贴办法。建一个沼气池补贴1 200元,建一个封闭式化粪池补贴400元,二是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农户改厕、农业资源保护、土地整理、开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水、农机购置等均建立了一系列补偿机制,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另外,全县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310座,县政府颁布了水库水面投肥养鱼禁令,以防止水体污染。
进一步加大桃源县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力度,如稳定稻草还田面积,扩大覆盖面和探索更为便捷的应用模式及综合应用技术。
大力倡导能源的多样化利用,将沼气作为循环农业推广重点,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工程。在进行农村沼气建设的同时,应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率。一方面沼气池建好后,畜圈、厕所、厨房的改造要同步进行,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提高沼液的利用率,目前沼液利用仅限于部分农户的自发行为,利用模式单一,没有发挥出沼气项目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规模养殖企业除采用沼气池和“零排放”技术处理一定的畜禽粪便外,全县还应因地制宜兴建一定规模的有机肥加工厂,进行有机肥尤其是禽粪肥料的产业化生产及商品化、社会化供给,从根本上解决桃源县畜禽养殖特别是鸡的养殖粪便污染,通过集中加工处理缓解畜禽粪便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压力。
继续加大桃源县循环农业发展较好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推广力度。如农业龙头企业,应在政策的倾斜、贷款的提供、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试点建设拟首先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循环农业科技示范户先行启动,形成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户,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全局,制定适合桃源县县情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在农业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循环农业示范村建设等方面,提出未来循环农业的发展思路、途径、目标和模式以及相关的工程措施,重点支持领域与保障体系。
一要加强宣传,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加大对循环农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循环农业的认识。培育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要结合循环农业的不同形式,发现、培育一批典型乡(镇)、村和示范户,并及时加以总结和宣传,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从而加速推进桃源县循环农业的发展;二要加强培训,推广成熟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必须对农户进行培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其切实掌握要领,才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循环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对新兴的以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应用技术和以有益生态食物链技术为中心的成熟循环农业新模式示范和推广力度。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制定循环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如设立循环农业建设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和财政贴息资金,出台循环农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用地、农副产品优质优价等优惠或扶持政策。建立起消费拉动、生产激励、政府采购相结合的发展循环农业的政策支持体系,激励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两型社会的实践中来。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促进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等工作给予必要的补贴,用于发展循环农业。建议中央、省、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全国不同区域循环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并提供不同领域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技术、工艺、手段及政策支持、扶持、激励等措施,使循环农业的发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性。国家应在法律上建立保障体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文正华,徐国祥.桃源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321-324.
[2]李燕凌,李大志.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及其技术构建[J].湖南农业科学,2007,(3):9-11.
[3]朱雅玲,彭雪梅,周年发,等.湖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路[J].湖南农业科学,2006,(5):6-8.
[4]高旺盛,陈源泉,梁 龙.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6):731-734.
[5]周震峰.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1):61-64.
[6]张庸萍,袁冬梅.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