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忠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对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而且改变了政府的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法治进程,并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新闻理论、新闻管理方式容易“失灵”,如何将民意控制在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避免因新媒体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是政府必须考量且作为的事项。
关键词:新媒体参政政府对策
引言
当今世界,传媒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所谓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等新兴媒体大量涌现,网上聊天、短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迅速流行。在新媒体的冲击与吸引下,传统媒体开始向新媒体领域加快进军:1997年前后,《人民日报》推出了网络版,国务院新闻办建立了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新华网、央视网等陆续开通。中国最主流的媒体开始主动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平台。《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达3.84亿,手机网民数量达2.33亿。新媒体新闻使用率大幅攀升,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三大重点新闻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商业门户网站,累计每天的新闻更新超过2万条,日均新闻信息浏览量超过20亿次。众多数据表明,媒体格局发生了全新变化,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舆论最重要的策源地。
新媒体参政现象
新媒体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生活迅猛渗透。新媒体发端于西方,已经渗透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领域,并改变了他们的政治生活状态,其影响甚至超乎了公众的想象。2006年Google的埃里克曾经说过,互联网将决定美国大选。如今,这个预言已经变成现实。无论是奥巴马重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成就了奥巴马,在他当选之后,我们都看到了网络等新媒体足够改变世界的力量和其在媒体中地位的提升。奥巴马几乎颠覆了美国以往总统大选的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依靠网络新闻、搜索引擎、YouTube视频点播、博客、播客、电子邮件、网络游戏内置广告、手机短信、Myspace、Facebook社区网站、在线购买、铃声下载等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对那些不再依靠从报纸和电视上获取信息的选民进行成功的动员说服工作。他把互联网变成了自己的“魔杖”,用最小的付出成就了自己,同时也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生活状态。
新媒体成为中国社会参政议政的重要一极。中国网络舆论对于社会的影响程度之深,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网络舆论的力量对于推动事件的直接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制约力量,对于促进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中国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标志性的民生事件被新媒体逐一解读,而且大部分的新媒体新闻能引导有关民生事件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的华南虎照、黑砖窑、邓玉娇案、“躲猫猫事件”、高考生假民族身份曝光等事件,都是在大量网民监督力量的制约下,最终得以解决。在新媒体的熏陶下,民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民主诉求不断积聚。外界普遍注意到,新媒体已经引起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指出:“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无论是胡锦涛、温家宝等与网友在线交流,还是亿万民众通过手机、互联网在“两会”上参政议政都表明,新媒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参政议政的重要一极。
新媒体参政渊源
新媒体参政的渊源与传统媒体一脉相承,源于西方民主体制。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媒体程度不同地享有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小视的角色,“无冕之王”、“第四种权力”等都是对媒体这一功能的诠释。西方新闻机构的使命就是积极监视政府的施政状况,努力揭露公职人员的不法行为,防止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甚至滥用。被称为美国“新闻自由之父”的杰弗逊总统明确主张,报纸应对政府提供一种其他机构无法提供的监督作用。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新闻业自身在大众化道路上的迈进,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大众传播体系。新闻机构取得了独立于国家政权之外的地位,成为监督国家政权的有力的舆论工具。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主动参政的特质放大了这种监督政府的“第四权力”。新媒体为公众直接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身诉求提供了一个最简单快捷的平台。通过新媒体在现有宪政框架下反映各类合法诉求,表达各种意志,让各种思潮碰撞冲突,由此成为参政议政并监督公权力的重要力量。
新媒体的主要参政价值
新媒体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以互联网络为主体的“新媒体”,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不管是总统还是平民,通过网络都可以开展对话、辩论。通过网络,发挥民间的“政治猎头”功能。实际上,民间政治人才一直处于一种潜藏和埋没的状态。而通过独立于政府的民间“政治猎头机构”在网络上的运作,可以突破现行的人事与组织体制,使无数平民政治家得以“脱颖而出”。网络的相对隐蔽性和安全性,使网民可以行使揭发、评价和监督政府官员的重大功能,从而对于官员腐败起到钳制作用,发挥人民舆论的强大威力。
新媒体转变了政府的执政方式。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领域。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建立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当然,电子政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新媒体改变了政府的执政理念。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政府官员走进了网络,他们利用网络与民众对话、交流,邀网友灌水、拍砖,与网民、网友在线互动交流。这既说明了政府对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重视,也展现了政府对群众民主权利的尊重,彰显了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精神。
新媒体推动了政府反腐的深入。新媒体推动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已家喻户晓,2009年上演的一幕幕热门案件如“躲猫猫”、“跨省追捕”、“天价烟”等还让人历历在目。2009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考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信息工作时,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网络举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渠道,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反腐写入《公报》,将使“网络监督”、“网络反腐”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的新型反腐败模式,网络反腐必将成为“廉政利器”,推动反腐的深入。
新媒体推动了法制化进程。新媒体正在以网络论坛、博客、新闻跟帖、邮件、个人空间、即时通信和移动电话短信等各种新形式影响社会舆论,最终推进法制建设。从高院再审刘涌案到孙志刚案,促使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从山东省下跪副市长的落马到杭州七十码事件的道歉,促使了部分不适用的法律法规的终止;此外,还有众多刑事案件被曝光后的改判;等等,都是因为新媒体的参与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发生的改变,新媒体的这种“话语权”和“干预力”还会不断增强。
新媒体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在今天的传播环境里,特别是身处网络时代,政府无疑将更多地表现为信息提供者,通过主动向媒体提供信息的方式来有效地影响和引导媒体和国内外舆论。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基础性法规,推动基于新媒体的信息公开。这既是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又是对自身执政要求的提升,因为信息公开不是应付媒体,而是加强执政者的责任感。因为信息公开具有自我约束性,要求信息公开部门必须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强调政府执政的自律性。
政府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参政有如此多的正面意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我们必须看到它的另一面,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传统的新闻理论、新闻管理方式容易“失灵”,新媒体的过度表达必然会给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将民意控制在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避免因新媒体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是政府必须考量且作为的事项。
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新传媒环境的日益形成,传播活动范围大大扩展,各种媒体的活力被激发,传播规律的巨大价值将日益被证明。任何一种传播方式,它的传播是否有效,依赖于对传播规律的尊重程度。新传媒环境下,政府形象传播也同样需要充分研究和尊重传播规律,并不断研究和总结新的传播规律为我所用。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引导新媒体焦点,不断推进信息公开。新媒体时代,政府新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新媒体条件下新闻传播的规律和传播艺术,善于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迅速准确地把组织的信息传递给各类公众。政府新闻工作者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对新闻采访、编辑、制作和传输的新要求,主动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熟练掌握多媒体传播和现代传媒装备技术,不断增强业务本领,最大限度地引导新媒体焦点,努力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
改变传统媒体宣传惯性,建立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引导社会热点。通过各种新媒体互动方式,探寻、理解、分析、表达各种信息和想法、把握互动关系的主动性,立体应对新媒体挑战,改变传统媒体的宣传惯性,创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宣传思路和可行方案。新世纪,公共危机、突发事件频发,有“3·14”的罪恶、“7·15”的疯狂,也有云南的“躲猫猫”和公民工资的“被增长”。每一起事件的发生,都会在网上被迅速评论。政府要想及时把握舆论、引导舆情,必须建立一套舆情快速反应机制。
畅通主流信息传播渠道,化解社会矛盾。利用新媒体为新闻平台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的选择。但是,针对目前新媒体存在的随意性、分散性、片面性、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等缺陷,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积极开拓新兴媒体领域,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主流媒体向互联网等新兴传播领域延伸是大势所趋,谁占领了新兴媒体阵地,谁的传播手段就更先进、传播能力就更强大。主流媒体在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中,一定要增强向互联网延伸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积极开拓新兴媒体领域,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开播正是顺应了该潮流。我国地域范围广,地方政府也应积极探索、开拓新兴媒体领域,扩大舆论宣传覆盖面,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结语
在新媒体“霸权时代”,只有重视新媒体的参政价值,提高掌控新媒体传播的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改进新媒体舆论宣传工作,正面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将新媒体的话语主导权掌握在执政党的手中,才能保证改革、发展大业健康有序进行,实现强国富民。
参考文献:
1.沈国麟:《控制沟通:美国政府的媒体宣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于朝晖、邵喜武:《公共关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刘建新:《从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看新媒体“霸权时代”的来临》,《今传媒》,2009(1)。
4.李长春:《研究新兴媒体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11-09/1954193.shtml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html/Dir/2010/01/15/5767.htm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