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江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北京 101149)
●公共管理
基于洲际面板数据的电子政务与政府清廉度的关系研究
刘 江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北京 101149)
电子政务的开放性特征与政府的廉洁建设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但由于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对于政府的廉洁建设的具体影响路径也不尽相同。文章根据12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洲际研究了电子政务对于政府清廉度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欧洲国家的电子政务对于政府清廉度有显著推动作用;亚洲国家除了网络建设因素的影响不显著之外,人力资本投资、电信基础建设、电子参与度都表现为统计显著;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电子政务基本上没有对政府清廉度的建设起到显著作用。
政府廉洁度;电子政务;人力资本;公共管理
腐败问题长期以来以不同方式向各国政府的公信力和国民福利进行挑战,凭借其内在的 “利益链条”的巨大能量,几乎贯穿了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党派、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阶段,甚至被喻为“政治之癌”[1]。
作为信息技术与新公共管理理念结合的产物——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引领未来的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然而,21世纪初,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电子政务并没有有效推动政府的廉洁度建设 (Berry,2000[2];Jain,2002[3])。尤尔根·哈贝马斯 (Juergen Habermas)等学者甚至提出,网络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技术精英、政治精英与公众在获取、支配和利用政策信息的方面依旧存在严重失衡,政治—行政领域可能借助技术防止公众监督。
目前研究电子政务与政府清廉度的相关文献资料非常少。一些文献只是研究了公民对政府信任度与电子政务的关系,TEO (2008)[4]认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与对政务网站的信任正相关,公民对技术本身的信任与对政府网站的信任则不相关;对政务网站的信任与信息的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正相关。Rod Erakovich(2006)[5]基于政务透明与政府责任的视角,认为二者虽然不能划上等号,但前者却是后者的首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主化进程的证明。Reschenthaler,Thompson(1996)[6],Ho(2002)[7]和Criado and Ramilo(2003)[8]从技术运用、成本效益评价、风险评价和对公众福利的角度分析了电子政务对公共管理方式的影响。Koh等(2006)[9]认为,政府必须对战略性电子政务的整体规划、各部分内容的衔接和整合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深入研究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技术、战略规划过程和公众之间的关系。Davison等 (2005)[10]构建了从传统政府到电子政务的模型[11]。Siau(2009)等基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人文发展程度是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将基于近年来的洲际数据,从实证的角度探讨电子政务对于政府廉洁度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关于政府清廉度的数据,主要是来源于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该组织每年会根据国际上重要、著名的调查报告,通过对各个国家腐败程度的评判数据,评价世界各国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清廉度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简称为 CPI)①。CPI值得分在 0~10之间,分值越低,表明政府的清廉度越低。分值越高,则相反。截止到 2010年 1月,该组织已经公布了 1998—2009年全世界近 200个国家和地区 12年来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由于从 1998—2009年间,部分国家发生了分立或者合并导致了许多数据缺失。本文为便于比较和研究,在汇总数据的过程中剔除了数据缺失严重的国家。
电子政务的数据,主要是来源于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 (United Nations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对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年度报告,包括在 2003年、2004年、2005年和 2008年报告中提供的电子政务就绪指数 (E-Government Readiness Index)和电子参与度 (E-Participation Index)数据。其中,电子政务就绪指数衡量的是社会公众获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意愿,以及政府提供高服务和有效沟通工具满足公众需求的能力,包括通过网站建设指数 (Web Measure Index)、电子通信基础设施指数 (Tele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Index),人力资本指数 (Human Capital Index)。以上三个指标均被赋以相同的权重。在构建模型中,将分别引入这三个变量。电子参与程度是在从电子政务所提供的协商和决策等方面评估信息和服务的质量,包括电子信息 (E-Infor mation)、电子咨询 (E-Consultation)和电子决策 (E-Decision Making)三个指标。由于该部门只提供了 2003、2004、2005和 2008年四年的报告[12],所以只能获得四年的国际截面数据。而政府清廉度的数据相对丰富,共有 12年的数据。为研究的便利,对应地选用了 2003、2004、2005和 2008年四年的数据。同样,在汇总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与政府清廉度的相关数据时,经过对缺失数据的国家的剔除,最终只保留下来 126个国家四年的截面数据。
为研究电子政务对于政府清廉度的影响,本文利用了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技术。
一般的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形如下式:
其中,xit= (x1it,x2it,…,xkit)为 1×k的解释变量,k为解释变量个数,bi= (b1i,b2i,…,bki)′为 k×1的系数向量,uit为随机误差向量,满足相互独立、零均值、同方差假设。根据截距项和系数中各分量的不同限制条件,可以将式 (1)划分为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含个体影响的变截距模型,以及含个体影响的变系数模型的三种模型。根据上述分析,解释变量分别设定为网站建设、人力资本、电信基础建设以及电子参与度,并假设各变量以线性方式影响政府清廉度,四年的数据是连续的时序数据。模型构建如下式 (2):
其中,CPI代表政府清廉度;EPART代表电子参与度;WEB代表网站建设, INFRA表示电信基础建设,HUMAN表示人力资本;υi和τi分别代表各个国家或者地区个体的异质性;μit和εit分别表示随机误差项,且满足独立同分布条件。
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需要判断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效应模型。一般的做法是,如果预期建立面板数据样本空间的经济关系,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更合理;如果研究样本是从总体随机抽样得到的,并且预期利用模型解释或者推断总体的统计性质时,宜将模型设定为随机效应模型。本文主要是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样本也并非是来源于抽样所得,从拟合效果的角度,固定效应模型普遍优于随机效应,DW值也较为理想。因此,实证分析的基础是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作为对照。下表 1中列出了根据各洲的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
表1 世界六大洲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
表2 亚洲国家的截距项的正态分布检验结果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国家的人力资本、电信基础建设和电子参与度三个解释变量都对政府清廉度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向不同。人力资本与电子参与度对于政府清廉度的影响是正向关系,具体而言,是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人力资本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政府清廉度指数将增加1.74个百分点。同样,电子参与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政府清廉度指数增加个 0.21百分点。可以发现,人力资本指数相对于电子参与度表现出了更大的推动作用。相反,当电信基础设施在增加一个百分点,政府清廉度指数却减少了1.35个百分点。说明在亚洲国家,包括人力资本投资在内的软环境的建设对于政府清廉度的影响非常重要,而电信硬件基础建设的作用却影响了清廉度的提升,一定程度上表明,硬件基础的建设需要在软环境上进行更加彻底的消化,才能更好发挥其促进政府清廉度的积极作用。否则,“电子政务黑洞”进一步发展的概率将显著增加。模型的截距项的比较结果表明,在亚洲,处于政府廉洁度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日本和以色列三个发达国家。其数值分别达到了8.51、6.24和 5.39,远远领先于其他亚洲国家。对截距项分布的正态分布的检验结果见下表 2所示。表明亚洲国家的政府清廉度整体上为弱右偏分布,所以大多数国家在政府清廉度建设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亚洲国家政府清廉度的平均得分为 2.60,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置信区间在 1.92到 3.28之间。中国的得分为2.12,所以处于中间的水平,单样本的 t统计检验结果 (t=1.4233)也和符号检验也支持这一结果。
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滞后于其他国家,加之各国之间由于历史或者现实原因,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这些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同样面临很大的困难。表 3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电信基础建设对于政府清廉度的影响都显著。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人力资本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政府清廉度指数是减少了 1.79个百分点。当电信基础设施在增加一个百分点时,政府清廉度指数能增加 1.87个百分点同样,而电子参与度与网络系统却在统计上不显著。这与亚洲国家中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政府清廉度的影响正好相反,表明非洲国家在人力资本的投资并没有带动本国政府清廉度的提升,或者是只有少数群体受益,贫穷差距加大,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越是在不发达的国家,权力就越是成为了宝贵的稀缺资源,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必然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非洲国家的政府清廉度截距项的分布特征与亚洲基本相似,也呈现出右偏分布,但要比后者偏离的程度更大。表明非洲国家政府清廉度建设要比亚洲低,面临的困难也更加棘手。其中处于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波兹瓦纳、纳米比亚和南非,相应的得分是 7.10、5.90和 5.90。
表3 非洲国家截距项的正态分布检验结果
对美洲国家的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人力资本对于政府清廉度有着显著影响。可以发现,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人力资本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政府清廉度指数增加3.55个百分点。说明从电子政务的角度提高政府清廉度建设,关键的变量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这一结论与亚洲国家的情况基本相似。模型的截距项的计算结果显示,虽然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美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明程度远远滞后于这些个别的发达国家。就美洲国家的整体而言,右偏分布甚至比非洲更加严重。比较下来,截距项得分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加拿大、智利和美国,相应的得分是4.80、3.68和 3.66。
如果将美洲划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洲做分析,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任何解释变量都不显著,电子政务的任何一个变量都无法解释政府清廉度。
大洋洲各国数据缺失的较多,最终只有三个截面数据进入了面板数据的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网络建设体现为显著性。
欧洲国家电子政务对于政府清廉度的影响最为典型,首先是所有解释变量都对政府清廉度的提高有显著影响。其中,网络建设与电信基础建设两个变量都提高了政府清廉度,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网络系统建设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政府清廉度指数将增加 0.31个百分点;同样,若电信基础建设每增加 1个百分点,政府清廉度指数将增加 1.836个百分点。相反,人力资本和电子参与度指数分别提高 1个百分点时,政府清廉度指数将各自降低 1.61个和0.18个百分点。
表4 美洲国家截距项的正态分布检验结果
表5 欧洲国家政府清廉度截距项的正态分布检验结果
这一结果与其他洲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更能增加对于政府清廉度的提高,而制度的软环境不但没有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反而体现为一种遏制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欧洲国家由于现代文明程度领先于其他各大洲,尤其是在权力体制的设计上,多数国家都遵循权力分散、权力制衡的原则。这种权力制衡机制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权力的绝对化趋向。包括独立的司法系统、独立的反贪机构、独立的审计系统、独立的官员人事评价体系等。这些国家的软环境建设已经达到了这样的一个水平,表现为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使更高素质的公民对本国政府的清廉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统计结果与非洲国家的实证研究结果正好相反,体现为两个极端现象,具体反映的问题也有着实质性差别。
另一个结果也使欧洲国家与其他洲际国家显著不同,即政府清廉度模型的截距项的分布不同呈现为均匀分布,单样本的 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 (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从统计上验证了这一判断。结果见下表 6。表明欧洲经过一体化的发展,已经在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廉洁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表6 单样本 Ko lmogorov-Smirnov检验
控制腐败虽然在技术上有很多措施,然而,最基本的保障是真正落实对权力的监督。电子政务恰恰可以在扩大监督主体数量、强化监督主体力量方面有所作为。然而,目前世界各国实际实施电子政务的经验表明,各个洲的情况不尽相同,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一是欧洲国家的电子政务显著推动了其政府清廉度建设。其他洲的情况则不一致。表现在构成电子政务的各元素对于政府清廉度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方向各不相同。二是电子政务在推动政府清廉度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无形的“阈值”,欧洲国家最先突破了阈值而捷足先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在作用体现得最彻底。三是洲际内的国家之间经济联系越紧密、交易壁垒越少,就越易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的发展。电子政务最终发挥一站式服务的规模效应也就越显著,其内在的能量也就更容易得到释放。这就是美洲国家中虽然有发达的美国和加拿大,但由于洲内的国家之间国存在的巨大差异和矛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作为一个大洲的整体能量的形成,从而也导致了无法从实证研究角度得出可靠的精确结论。在其他洲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南、北美洲体现的最为典型。
[注 释 ]
① [EB/OL]http://www. transparency.org/policy_ research/surveys_indices/cpi/2009/cpi_2009_table.
[1]杜治洲,汪玉凯.论电子政务对政府能力的影响 [J].中国行政管理,2005,(7):37-40.
[2]Berry.Avoid the pitfallsof going from bricks to clicks[J].Internetweek,2000,17(1):29.
[3]Purnendra Jain.The Catch-up State:E-government in Japan[J].Japanese Studies,2002,22(3):237-255.
[4]Thompson S H Teo,Shirish C Srivastava,Li Jiang. Trust and Electronic Government Success:An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W inter 2008-9,25(3):99-131.
[5]Rod Erakovich. E-Covernment: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N]. Pa Times.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6:4.
[6]Reschenthaler G B,Thompson F.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J-PART,1996,6(1):25-43.
[7]Ho A T.Reinventing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e-government initiative[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2,62(4):34-44.
[8]Criado J I,RamiloM C.E-government in practice:an analysis of web site orientation to the citizens in Spanish municipalities[J]. InternationalJournalof Public SectorManagement,2003,16(3):191-218.
[9]Chang E Koh,Victor R Prybutok,Sherry Ryan,Bashorat Ibrag imova. The importance of strategic readiness in an emerging e-government environment[J].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2006,12(1):22-33.
[10]RobertM,Davison,ChristianWagner,Louis C K.From government to e-government:a transitionmodel[J]. Information Technology&People,2005,18(3):280-299.
[11]Keng Siau,Yuan Long.Factors impacting e-government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 mation Systems,2009,50(1):98-107.
[12]Global E-Government Readiness Report[EB/OL].http://unpan1.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un/unpan019207.pdf,2004.
[13]盛辉,成良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 [J].科技管理研究,2004,(5):18-19,25.
A Review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governance and Clean Government:Based on Continental PanelData
L IU Jiang
(Departm ent of Labor Relationship and Hum an ResourceM anagem ent,Beijing W 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The e-governance's openness characteristic is consistent inherentlywith the clean government requirement.However,because of the differentpolitic systems,economic systems,culture backgrounds and history among governments,the affectingpath e-governance on clean government differs greatly.A panel data modelwas employed in the paper to discuss how e-governance affects clean government in terms of global review.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uropean e-governance ha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clean governments.In the Asian countries,the significantly statistic variables are human capital,tele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e-participation,only the web measure is not significantly.In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n,North American and Ocean,e-governances have not shown the significantly statistic on the clean government development.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E-governance index;human capital;public administration
F271
A
1007—5097(2010)12—0126—05
10.3969/j.issn.1007-5097.2010.12.032
2010—03—25
北京物资学院 2009年科研专项“流通企业人力资源创新研究”
刘 江 (1971—),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责任编辑:程 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