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一,老松杨,吴晓曦
(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C4ISR国防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073;2.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10008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心理战手段呈现出全面发展之势,作战双方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在意识形态、民族意志以及制度认同等深层次展开前所未有的对抗[1]。要提高心理战效果,实现心理战目标,就要以有说服力的表达、恰当的媒体,在合适的时机,向心理战对象传递特殊的心理战产品。视频信息通过媒体传播,不仅可以用来左右国内民意、调和国家内部矛盾,还可以制造并影响国际舆论,进行心理进攻[2]。以视频为主导的大众传媒不仅在战时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在平时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国家重要利益和战略目标服务,在心理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各国的重视。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基于视频信息技术的心理战战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加强心理战的技术“战斗力”建设,为实施现代心理战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理论指导。
(1)心理战,以既有的或潜在的综合实力为基础,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信息技术传媒和其他信息活动对目标心理施加影响,从精神上瓦解分化敌方,稳定和鼓舞己方,造成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心理态势,以达到小战大胜或不战而胜。
(2)心理战信息,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用于针对敌方认知和信念系统进行心理攻击的特种信息,是心理战的武器。心理战信息是加工过的特殊信息,按进攻手段可区分为心理战威慑信息、宣传信息、欺诈信息和暗示信息等,通过面对面的喊话、投撒传单、广播、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等手段注入敌方官兵的认知空间,以造成心理杀伤为目标。
(3)心理战产品,是承载了心理战信息的介质,是心理战主客体产生联系的物质媒介和桥梁,即“用于心理攻击的特定信息+载体=心理战产品”。在心理战实施过程中,心理战产品将信息转化为一定形式的符号,并将这些符号承载的信息在终端向对象释放。心理战信息通过心理战产品的表达和媒介系统(广播、电视、网络)的传输,作用于敌方人员认知系统,进而造成其认识和信念系统的动摇和破坏,引发行为变化。常见的心理战产品有:传单、小册子、报刊、海报等印刷品,以及视频、音频(阵前喊话录音、广播)等音像产品。
(4)视频心理战,是以视频为信息载体而展开的心理作战方式,主要是通过视频节目的策划、拍摄、制作与处理,对心理战信息进行选择、表达和呈现,并借助互联网、全球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现代传递与传媒技术,将信息作用于心战对象,通过视觉攻击(暗示、欺骗、威慑、宣传等)改变其认知,使其行为符合我方预期,是一种间接性、软渗透、宣传型的心理作战手段。特别地,利用数字视频分析和处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制造影视图像、虚拟事件、幻听幻觉,对目标对象的心理及行为实施影响,同时对能影响己方军民心理及行为的视频进行识别、排除和防御,以促进政治、军事斗争目标实现的作战行动。
视频媒介是以声音和图像为信息表现形式的传播工具,集视、听、动于一身,其优点主要表现为[3,4]:
(1)视听兼备、声情并茂、画面清晰。据科学研究表明,在记忆的效果方面,听到的信息能记住20%,边听边看能记住50%。视频媒介视听兼备的特点适应了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便于调动观众多感官参与信息认知,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2)信息可靠、情景逼真、信度很高。电视媒介能够充分再现信息源的多种情景,能够使受众直接了解事物,有如身临其境,体验真实,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可信度。
(3)开放传播、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电视传播的内容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的特点,能够吸收来自社会生活的多种艺术成果和精神食粮,能够为观众喜闻乐见,且不受观众文化程度影响。
与传统的印刷媒介和广播媒介相比,视频传递的是动态的视听觉信息,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卫星、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传输,具有表达力强、传输及时、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等优势。“视觉媒介对实施军事行动的影响,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不仅推销商品,也在攻击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仅是保存民众和军队士气的啦啦队”,还是“迷惑和欺骗敌人的工具”[5]。因此,鉴于视频在心理战信息传达和“推销”上的优势,比别的信息载体更能适应信息作战环境下的心理战,论文将以视频为信息载体的作战形式单独划分出来,统称为“视频心理战”,进行专门研究。
基于视频的心理战也分为防御和进攻两个方面。防御方式主要有反视频压制和虚假视频探测等,论文不作重点介绍;进攻方式主要有视频心理威慑、视频心理宣传、视频心理欺诈、视频心理暗示等[6,7]。
(1)视频心理威慑。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传递等手段,采取虚拟军事演习、武器装备展示等方法,对敌实施心理压制的一种战法。有限的或有选择的真实威慑的同时,更多地采用足以令敌方信以为真、胆颤心寒的虚拟化视频威慑。采取虚实相间的威慑方式,也可保持威慑力度和产生足够的效应,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战场心理压制效益。视频威慑需要有较先进的视频处理技术,在和平和战争时期都可以实施。
(2)视频心理宣传。是使用信息化、智能化宣传手段,进行理智说教、情感刺激,进而夺取舆论主动的一种基本心理战法。视频心理宣传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的宣传功能,具体又分为造势宣传、威慑宣传、离间宣传和劝服宣传等,是战争中普遍采用的心理作战方式。
(3)视频心理欺诈。利用各种视频处理技术和媒体技术,制造假新闻、假图片、假消息,对敌进行信息诱导、设谋欺骗,造成一种虚拟假象实现心理欺骗。如,利用网络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制造恐怖的战争场面、传输对敌不利的爆炸性政治新闻、公布敌方政权不稳、战争必败的消息,虚拟各种各样的“事实新闻”等等。通常和视频心理宣传结合使用,亦真亦假,迷惑敌人。使用该战法应根据作战进程和需要,在准确掌握敌人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周密实施。
(4)视频心理暗示。通过象征性表现手法,或在视频上叠加传递特定信息的文字、图形、影像或某种特殊符号,以隐藏的方式刺激人的潜意识,激发联想,使观者改变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接受暗示者的观点、意见或信念,产生预期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依据此原理,只要根据当前心理态势,采取不易察觉的方式,在电视、电影、网络等视频中插入相关的画面信息,就可向其军民进行理智上的点拨、正义性的召唤以及情感上的感化。国外类似的研究有俄罗斯的心理刺激“隐性化”实验,以及美军极为重视的“阈下信息影响技术”。
心理战产品开发制作就是将搜集、综合分析得到的心理战信息,制作成心理战对象易于接受的心理战产品。为提高视频心理进攻的效果和效率,提出了构建视频心理战产品开发系统的设想。系统以信息的“主题→内容→形式→制作→投送→反馈”为主线,包括战法选择、产品策划与设计、产品制作、审查与测试、效果评估、反馈与修正等6个步骤,并在地区支援模块、战术支援模块以及作战宣传模块等心理战知识库的支持下,为既定的心理战任务开发视频心理战产品。系统初步构想及框架如图1所示。
(1)战法选择。根据心理战任务,结合当前态势环境、作战区域特点,确定战法,包括作战形式、产品类型、信息主题等方面。其中在信息主题的选择上,应根据心理战对象的心理弱点,避免使用不恰当的主题;主题必须与整个心理战计划一致,要防止自相矛盾;要保持主题的可信性,选择心理战对象需要和渴望得到的主题;同时,主题应尽可能地简单,容易理解[8]。
(2)产品策划与设计。在既定产品类型和信息主题的指导下,确定信息的内容及具体表现形式;内容、形式必须和主题保持一致,为传达主题服务。
(3)产品制作。运用图像合成、声像合成、视频叠加、虚拟技术等视频处理技术,制作出诸如一个场景、一段新闻、一段字幕、一个图像或一段言论等视听产品。
(4)审查与测试,包括舆论管制和产品预测试两个方面。产品要经过官方审查,在表明政府立场和观点的同时,监控、回避甚至隐瞒一些敏感的战场信息,同时还要注意一致性和统一口径问题。预先测试是对信息有效性的综合评估和测试,用来测试心理战产品在多大程度上针对了心理战对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预期的作战目的,例如信息主题是否有效、创意是否准确反映了主题、该信息是否完全适合心理战对象等。
(5)效果评估。效果评估分前评估和后评估两种。前评估即前述预测试,是产品设计、制作过程中的评估;这里指的是后评估,后评估是产品定稿投送之后对心理战对象所产生实际效果的评估,是对心理战实施效果的检验。
(6)反馈与修正。通过了解心理战对象心理与行为变化情况,根据效果评估结果,修正或重新选择心理战计划的过程。一般要重点考虑以下信息反馈:心理战对象是否接收并理解了信息,心理战对象是否相信信息内容,信息是否对心理战对象产生影响,心理战对象是否产生预期的行为,心理战信息中的语言、符号是否激怒心理战对象等等。
(1)地区支援模块。按地区定向,便于熟悉作战地区的情况。心理战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对象国及其人民的情况,掌握“关于人的行为举止的知识”,是否能针对特点制定合适的攻心战术,并预先分析判断心理战对象对心理攻势的反应[9]。具体的,通过地区支援模块,可以了解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优劣对比及其变化;掌握作战地区意识形态和文化特点,了解和熟悉对方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性格和习惯、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以及思想感情等情况;了解心战对象的行为、态度、心理矛盾及生活嗜好等,了解对方喜欢什么、反对什么、厌恶什么、期望什么,了解对方内部的“不和”和“不满”,以便瞄准其心理的要害和弱点,确定传播内容和可以采取的方法;此外,还可以组织地区专家对敌对国家领袖性格、将帅才智、军队作战能力、士兵心理等各方面情况,展开系统研究。
(2)战术支援模块。实施心理战的过程,就是谋略运用的过程,先进的心理战技术设施必须用先进的战术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战术支援模块为心理作战计划制定以及产品开发提供战术心理作战支援。其中:通过经典案例库,从古今中外心理战的成功战例中汲取心理战的营养,把握现代条件下心理战特点和规律;根据中外军事家对于心理战的有关论述,掌握心理战运用的一般规律以及不同战法的约束条件、适用范围;通过战法预案库,针对不同作战任务、作战时机、作战方向以及作战对象,并结合未来作战中的战场现实环境、敌方可能采取的心理战方式及敌方的心理弱点,可提前制定各种可行预案,实现战时快速反应。
(3)作战宣传模块。负责语音与声像产品的制作与分发,为产品形式、内容的具体设计和制作提供包括心理学理论知识、宣传理论、视频处理技术以及多媒体数据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视觉心理[10,11,12]、认知心理[13]、军事心理[9]等心理学科为产品策划设计提供了心理学理论依据,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和工具是其物质技术基础,宣传方法以及营销策略等相关知识都对心理战视频信息产品的谋划和实施起到了各方面的指导作用。
数字视频处理[14]是视频心理战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这里所说的视频技术是指在现有视频素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处理,如视频的对象探测与检索、视频叠加等,是基于当前原始视频以及现有素材进行的探测、修改和处理,而非拍摄。
常用的视频处理方法和技术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用于原始视频结构分析及探测。视频对象探测技术(镜头探测、事件探测、故事单元探测、摄像机视角探测)。视频在结构上由帧、镜头、故事单元等单位构成,通过视频镜头探测、镜头分类、故事单元探测等,获得视频的基本结构后,即可运用得到的视频单元进行面向心理战的视频处理。
(2)用于对象检索与处理。视频素材库技术、多媒体检索与处理技术。从视频素材库检索心理战所需的视频素材,如人物、场景、音频、图标等,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用于产品的制作。
(3)叠加合成类。图像合成技术、声像合成技术、影像叠加技术、对象同步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掌握了原始视频基本结构,并且处理好检索对象的基础上,便可在原始视频的适当位置,进行面向心理战的视频叠加和修改,如对象叠加、内容更改、虚拟视频制作等。
对象叠加是在原始视频特定时间段的特定位置,叠加进新的视频内容,包括字幕叠加、图片叠加、台标叠加、影像叠加等。其中,叠加位置的选择包括时间序列位置(帧)以及帧中位置两个方面。内容更改是对原始视频中特定视频对象的修改和更换,如更换领导人讲话或播音员口播内容。对象叠加和内容更改都是在原始视频信号的基础上进行的视频处理,通常以镜头为单位来进行。为获得满意的效果,并避免引起受众的警觉,必须熟知原始视频的结构和节目编排特点,包括视频画面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两个方面。虚拟视频制作是利用已有的视频素材,通过视频检索、抽取、剪切、合成、处理,制作出新的虚拟的视频内容。当前的视频信息技术,已经可以让任何人出现在任何场合说任何话[3],其字幕、音频和某些图像均可在已有视频素材的基础上更改而成。
以上是几种基本的视频处理,在具体运用中可能同时用到多个基本处理,如先更改再叠加。此外,叠加的对象可能是原子对象,也可能是多个原子对象组成的复合对象。视频语言的构成基本内容包括文字、图形、色彩和影像等视觉形态要素,这些要素在视觉传达中担当着不同的使命,具有不同的信息传递功能。图形大小的取裁、影像位置的放置、动画的设计、文字模块的大小、色彩对比的强弱等,都影响到产品的心理攻击效果。为增强实际使用的效率和规范性,可以为常用的产品样式构建模版,如图形模版、字幕模版和影像模版等,包括固定模板与可编辑模板,其中可编辑模板能对参数进行设置。
在心理战视频信息产品的制作上,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通过新异性视觉刺激吸引受众对视频画面的注意力,采用多样化及震撼性的设计激发受众兴趣。②尽量消除受众的防御和抵制心理,提高产品的可信性。③通过简洁的表达和产品重复投放,强化受众对信息的记忆。④要迎合受众的愿望和心理需要,采用丰富的画面激发其情感。⑤充分运用视频特性和相关视觉效应。视频时序性以及视觉暂留、视觉掩蔽和视错觉等视觉效应的巧妙运用,可以提升产品的有效性。
1 武军仓,纪程飞.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研究综述[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19(3):38-41.
2 李方虎.信息传播技术在舆论战中的运用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3 吴宇华.物理信息技术在现代心理战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4 崔霞.现代战争中的电视传播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5 EDWAND WALTZ.Information Warfare Principles and Operation[M].London/Boston:ARTECH HOUSE,1998.
6 利西奇金B A.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M].许昌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 刘戟锋,曾华锋.从物理战到心理战[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8 廖东升.基于Agent的心理战效果评估方法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9 郝唯学,赵和伟.军事宣传心理学[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5.
10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1 ATTNEAVE F.Some Informational Aspects of Visual Perception[J].Psychology Review,1954,(61):183-193.
12 HOM B K P.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Vision[M].New York:McGrawHill,1975.
1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4 白亮.面向指挥决策的视频情报分析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15 吴爱民.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