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通胀压力较2010年增大,预计全年CPI平均为3.23%,其中翘尾因素1.3%,新增因素1.93%,上半年通胀高于下半年。
首先,食品价格上涨将继续引领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上行。食品在我国CPI编制体系所占的权重最高,接近三分之一,食品价格走势对总体CPI的走势具有决定作用。近几年我国粮食连续丰收,但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有意提高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的收购价格。市场粮价必将随着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上升而水涨船高。与粮食价格变化相对平稳不同,猪肉和鲜蔬的储存周期短,市场价格受供需变化的影响很大,因此猪肉和鲜蔬的价格波动异常剧烈,甚至能在短期内翻番。
其二,居住价格上涨趋势也在延续。居住在CPI商品篮子中的权重约为17%,仅次于食品,主要包括租房的实际房租,自有住房的房屋贷款利率、物业费,建房及装修材料,水电、燃料等。房价居高不下致使居民对租房形成刚性需求,加之居民对国家近期实施的房屋调控政策持观望态度,推迟购房,房屋租赁市场需求旺盛,房租上涨压力加大。自2010年初房租同比增速就大幅上升,7月、8月和9月房租同比上涨分别达5.9%、6.5%和6.7%。此外,房屋贷款利率上升推动居住价格上涨。另外,为了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政策以及水价上调等因素也将在未来进一步推高居住开支。
其三,受国家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等政策影响,劳动力工资上涨已成趋势。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工资胜收入增长10.1%,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18-7%,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新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表明国家经济决策已经在向促内需和重民生的方向转移。工资上涨将推动产品生产成本整体上升,特别是农产品以及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价格的上涨。另外,工资上涨将引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需求上升。
其四,目前欧美经济已处于从低谷向上的转折点,美元持续走软,大宗商品、原材料及能源等价格可能持续上涨,从而导致国内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并逐渐向下游传递,推高下游商品价格。
发达经济体为刺激经济有意启动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中国货币膨胀的重要背景,其新投放的货币必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预计短期内热钱流入的趋势不会改变。热钱加速流入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市场流动性过剩,将进一步推高国内货币存量和通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