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莹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长期以来,“富煤、少气、贫油”是对我国能源资源特点的总结,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煤炭仍将作为能源供给的主力军,为煤炭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将对我国能源事业健康顺利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为煤炭高校的排头兵,是最早进行煤炭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的机构,在这里曾经培养了我国煤炭行业的第一批硕士、博士,涌现出一大批站在行业发展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做好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资源整合步伐的加快、煤炭资本市场的形成,煤炭企业对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同时针对煤炭企业的需求情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5-2009年招收研究生的步伐也在逐年加大,如图1。
图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5-2009研究生招生人数
经过长期的探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逐步形成了招生培养门类齐全、课程设置科学、运行机制成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005-2009年间培养非定向硕士研究生达到3994人,进入煤炭企业一线工作的有73人;面对煤炭企业单独招考硕士研究生264人,为煤炭企业定向培养工程硕士455人,EMBA 73人,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煤炭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9年恰逢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胡锦涛总书记发来贺信,肯定了学校“始终以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为己任,秉承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校训,紧紧围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精心做好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矿业人才,在促进我国能源资源产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煤炭行业从业人数众多,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有数据统计,在我国较大规模煤炭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0.4%。我国煤矿95%以上是井工矿,机械化程度较高,但工作环境复杂,资源回收率较低,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员工素质不仅关系到煤炭企业高产高效,而且关系到员工生命安全及资源、环境和谐发展。通过煤炭企业研究生的培养,把以实现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为导向的职业知识,以采矿、地质、管理等专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以热爱能源行业、奉献煤矿为导向的职业态度和对自己、他人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对资源合理开发、对环境保护高度关注的职业责任等理念带到煤矿一线,为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提供学习榜样和践行标准,有效地促进了煤炭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
煤炭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加大、复杂地质条件煤炭资源的利用,以及生产运输系统高效化等问题不断的提出,煤炭开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同时,具体煤矿条件不尽相同,需要企业人员拥有应对具体情况的适应和改进能力,一般现场工作人员很难达到要求。大力开展煤炭企业研究生教育,可以促进高校先进理论、技术知识通过煤炭企业研究生这座桥梁和煤矿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现场问题。通过现场研究生的培养,能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结合,促进企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场科研的开展促进了煤炭企业的科技发展,提高了现场工作人员理论和技术水平,提升了研究生自身素质,把现有的科技人才留在了现场,从根本上提升了煤炭企业科技含量。
煤炭企业由于工作环境相对偏远,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再加上外界不客观传统观念影响,造成煤炭行业的观念落后,现代理念不足,轻视理论、轻视人才等偏见比较盛行。通过招生培养煤炭行业研究生,为煤炭企业注入一批批有先进专业知识、高尚品质、与时俱进思想和现代世界眼光的高级研究生人才,有利于改变煤炭企业“傻大黑粗”的形象,重建煤炭企业重视科学、重视管理、重视人才、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先进文化内涵。同时,通过这些研究生可以展现当代煤矿的良好精神风貌和高尚品位修养,重塑煤炭企业的外部形象,改变外界对煤矿的偏见,促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良性循环,进一步充实煤炭企业文化内涵。
目前,煤炭行业职能管理条块的分割,从客观上造成了煤炭企业经验交流、相似情况探讨条件缺失。通过招收煤矿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参加研究生教育,搭建煤炭行业交流平台,能有效促进交流。在学员2~4年的研究生教育中,以学院、班级、导师为纽带,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基础。通过对工作情况的交流,能有效推动行业人才交流,深化对煤炭行业的整体认识。学员通过共同经历研究生教育,互相建立了深厚感情,能有效扩大企业间的技术和战略合作。
研究生招生培养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是研究生教育中的最重要环节。煤炭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所以要结合当前情况研究煤炭行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通过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把最及时的招生信息以最快的方式传达到煤炭企业中,使煤炭从业人员了解各类研究生的报考条件和要求,方便条件合格且有强烈深造愿望的煤炭人才报考。在传统邮寄简章、网络宣传的同时,适时在煤炭企业集中地区开展现场宣讲会,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研究生招生咨询巡回宣讲常规化机制。继续加大研究生招生经费投入,拓展报刊、杂志、媒体等宣传渠道。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遴选优质高效的招生宣传形式,开辟新的招生宣传方式。
招生咨询是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要努力提高招生咨询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加强常见问题的汇编和标准化总结,把电话招生咨询作为长期工作,制定科学量化考核标准纳入人员绩效考核。安排轮流值班工作,做到研究生招生咨询人员人人有责,有人负责。做好咨询登记,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保证良好的招生咨询效果。
要建立煤炭企业调研长效机制,深入了解煤炭企业研究生培养需求,了解煤炭企业对研究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和煤炭企业人才培养部门形成互动。同时,充分和在校煤炭企业研究生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充分照顾比较普遍的情况和煤矿现场工作实际,结合现场和学校两个实际,制定适合不同现场人员的不同招考方式,加大煤炭企业研究生招考和培养柔性,为煤炭企业研究生报考学习提供方便。
现有教育资源不足和煤炭企业研究生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必将长期存在。现阶段煤炭企业研究生课程学习大部分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或随全日制研究生一起上课的方式。但由于大部分煤炭企业研究生往往身处外地,负有生产任务和工作压力,容易出现到课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的情况。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以借鉴学分认证机制,重质量轻形式,加强对学习效果的考察。与此同时,花大力气集中优秀教育资源,搭建网上远程教育平台,打破现场教学的时空限制,方便煤炭企业研究生自主安排学习,促进教育资源充分高效利用。把学分认证和远程教育平台有步骤地和现有各种研究生培养结合,逐步实现以传统培养方式为主,学分认证和远程教育并重的研究生培养教育格局。
现阶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程硕士实行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学员根据导师情况,结合自己工作、生产实际特点,与学校导师沟通,进行双向选择。企业导师一般是学员所在公司的中、高层技术或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学员与导师确定研究内容以后由专家小组审议。开题报告通过后,学校对学员的研究进行中期考核。学员根据学位申请要求完成学位申请。这种方式有效结合了学校理论先进和现场实践丰富的优势,是煤炭企业研究生培养的有效形式。可以尝试将这种双导师制逐步推广到其他煤炭企业研究生的培养当中,并在统招研究生培养中进行试验,不断丰富研究生培养形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一般建立在科技含量较高,高级人才比较集中的煤炭集团公司或科研院所。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已经与神华集团、贵州煤矿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及合作导师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素质。由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依托,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煤炭企业分阶段承担不同培养任务,充分结合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煤炭企业的优势,探索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最终以研究生培养基地为核心向周边企业、地区辐射,将能极大地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
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的主导地位长期不会改变。随着煤矿机械化进程推进和管理精细化发展,对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会逐步增加。因此,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现有统招研究生、单独招生、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进修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招生培养力度的同时,加大优势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工程硕士的“双导师制”并逐步向其他种类研究生培养推广,加强学分认证、远程教育平台和现有研究生培养方式结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实践,是推进煤炭企业高级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1] 刘鸿,文辅相,张应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7)
[2] 李未.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
[3] 王岩.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1)
[4] 马玉平,卫茂荣,韩连玉.非热门专业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法的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