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
——落寞的古老而精美的艺术

2010-12-11 09:23晓航
产权导刊 2010年11期
关键词:曲牌昆曲

□/晓航

昆曲
——落寞的古老而精美的艺术

□/晓航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借用这句《牡丹亭》中的词句来形容昆曲是再合适不过了。在京剧艺术被称为“国粹”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却显得落寞了,如同一株凋零的牡丹,蜷卧在布满青苔的青砖墙角边。

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昆曲有“中国戏曲之母”之称。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与江南园林一样,是当时文人精心营造的艺术生活典范。昆曲的产生与流行得益于明朝中后期的经济繁荣,在清朝的康乾盛世达到巅峰,因此也被称为“盛世元音”。

元末明初(14世纪中叶),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为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开始独霸梨园。

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昆曲绵延至今600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正如《牡丹亭》中“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惆怅、缠绵情绪。

但阳春白雪的高雅格调却胜不过下里巴人的普遍认同,到了清乾隆之后,市民阶层逐渐崛起,舒缓、惆怅的风格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即使士大夫们也开始务实起来,昆曲在不受市民青睐的同时,也失去了士大夫阶层这一阵地,昆曲逐渐走向衰落。在昆曲最为衰弱的时候,蔡元培、吴梅这样的大教育家和国学大师,把戏曲教育引入北京大学,在大学讲堂里唱起了昆曲,才维系着昆曲的一线生机。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全国范围内已没有一个职业昆剧团。

20世纪50年代,浙江省昆苏剧团一出《十五贯》救活了昆曲,全国随之成立了6个昆曲院团。韩世昌、白云生、顾传、朱传茗、北昆笛王田瑞亭及其女田菊林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及解放后培养出的一批优秀演员,相继整理、编演了《牡丹亭》、《西厢记》、《单刀会》、《桃花扇》等大量优秀剧目。但在今天,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又缺乏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有悖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而难以争得观众,演出越来越少,以至在演出市场上难觅其踪。目前从事昆曲工作的不过600人了。全国6个昆曲剧院团创作、演出普遍陷入困境,演员培养及艺术创作均无力投入。同时一批家传秘本如《双占魁》、全本《荷珠配》、《白娘子》的失传,也成为昆曲的巨大损失。

直到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全本《长生殿》、青春版《牡丹亭》和《1699桃花扇》的上演,都轰动一时。昆曲在沉寂半个多世纪后终于迎来了重新发展的曙光。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一千种以上。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绝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曲牌的音乐结构和文学结构是统一的。由于曲牌是由词发展而来,又称词余,在文字上是长短句式,写作就是填词。一个曲牌有多少字,几句,每个字的平仄声,都有规定。而且重要的词位严格到仄声中应有上声,去声之别。如不根据平仄声就要形成倒字,很难谱曲和演唱。这也是写作和演唱昆剧难度很高的一个原因。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以及不少宗教歌曲。昆曲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昆曲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因为早期昆剧属于南戏系统,昆曲继承了南戏的角色行当体制,同时兼收北杂剧之长,以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为基础角色,早期作品《浣纱记》反映了昆剧初创时期的角色分行法,即除遵循南戏的七行之外,还借鉴了元杂剧的小末、小旦等设置法,更增设小生、小旦、小末、小外、小净五行,共十二行。传统昆剧职业班社,一般只需18个演员,俗称“十八顶网巾”,只有极少数大班社有27名演员。一般班社只要10个家门齐全,就可演出,其他角色可以由家门接近的演员来替代,这10个基本家门被称为“十大庭柱”:净、官生、巾生、老生、末、正旦、五旦、六旦、副、丑。其中最能决定演出质量的是净、老生、官生、正旦四个家门。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600年,沧海桑田,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不应该只存在于博物馆,只求保存“云烟残梦”,不图推广发展,否则也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

猜你喜欢
曲牌昆曲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曲牌园地】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弋阳子弟”踏歌来
——弋阳腔传统曲牌抢救性录音
骆越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