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2010-12-11 03:38匡永东叶向阳
浙江实用医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培哚卡托普利低血压

龚 铭 匡永东 叶向阳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 瑞安 325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严重的类型,尽管近年来随着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监护、治疗技术的发展,AMI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存活下来的AMI患者如不及早使用充足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来预防左室重构,最终会出现心力衰竭,一但发展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其5年存活率不到50%[1]。临床循证医学证明,AMI发病后36小时之内口服ACEI可以增加心肌血流量,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从而减少梗死面积,通过防治舒张期及收缩期心室的扩张而改善心功能,抑制左室重构,特别是有前壁心肌梗死、射血分数减低或合并轻中度心衰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均可大大获益[2]。因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7年发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3]以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08年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指南[4]中均建议AMI患者如无禁忌证均应及早使用ACEI。但在AMI患者中使用ACEI可能导致低血压,严重者可使病情恶化,这影响了ACEI在AMI患者中的使用。目前国内对因AMI患者应用ACEI而对血压和心率影响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对AMI患者早期使用水溶性短半衰期的ACEI卡托普利及脂溶性长半衰期的ACEI培哚普利,初步研究这两类ACEI对AMI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5]的AMI患者,且发病时间≤36小时。排除标准:ACEI过敏史,收缩压(SBP)<90 mmHg和/或舒张压(DBP)<50 mmHg,近2周内有使用ACEI者,血肌酐>180 μ mol/L,24小时内使用较大剂量利尿剂者,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BP>180 mmHg和/或DBP>120 mmHg,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2007年3月~2008年4月,本院共有66例AMI患者完成了本研究,年龄45~82岁,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和培哚普利组各33例,两组入选年龄、性别、血压及心率等基线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选时基本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入选时基本情况(±s)

组 别 n 年龄(岁) 男/女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min)卡托普利组 33 64.7±9.3 18/15 127.4±18.7 72.4±11.3 90.7±12.9 78.2±9.8培哚普利组 33 65.1±9.7 19/14 128.1±18.9 72.9±11.6 91.3±12.1 76.6±10.3

1.2 研究方法 本组为随机对照平行的前瞻性研究。对两组的AMI常规治疗不作任何限制。首次给药前2小时内每30分钟监测一次血压及心率,然后分别给予卡托普利片(开博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6.25mg(患者血压 90mmHg≤SBP≤100mmHg)和 12.5mg(患者血压 SBP>100mmHg)和培哚普利片(雅施达,天津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mg(患者血压90mmHg≤SBP≤100mmHg)和4mg(患者血压SBP>100mmHg)口服,每次服药后2小时内每30分钟监测一次,2小时后改为每小时监测一次;根据药物半衰期及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卡托普利每12小时按上述方法给药一次,共给药4次;培哚普利每2~4小时按上述方法给药一次,共给药2次。两组总共监测48小时。用美国太空实验室心电血压监护仪监测无创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平均动脉压(MAP)=DBP+(SBP-DBP)/3。低血压反应定义为:同时出现MAP下降≥20mmHg和SBP<90mmHg。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 果

给药48小时后血压和心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卡托普利组最大平均动脉压下降值较培哚普利组显著增大(P<0.05),低血压反应发生率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给药48小后血压及心率情况(±s)

表2 两组给药48小后血压及心率情况(±s)

组 别 n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平均动脉压(mmHg)心率(次/min)卡托普利组 33 118.6±19.3 67.8±10.6 85.4±11.2 79.6±10.1培哚普利组 33 119.4±18.5 68.5±9.6 86.3±10.8 77.9±9.8

表3 两组给药后血压最大下降值及低血压反应发生率

3 讨 论

慢性心衰和AMI患者在使用ACEI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首剂低血压反应,严重者可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病情恶化,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首剂低血压反应的正式定义,作者采用了 J.Spinar等[6]的建议,将平均动脉压下降≥20 mmHg和收缩压<90 mmHg作为低血压的判定标准。

本组结果显示,AMI患者在使用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48小时后,两组血压、心均及低血压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也未发生严重需要停药及治疗的低血压反应。本组结果显示,低血压反应都发生在前两次给药后,故首剂给药后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以防止严重低血压反应发生。此外,卡托普利最大平均动脉压下降值高于培哚普利组(P<0.05),表明培哚普利血压波动幅度较小,更适合于AMI患者。

不同ACEI发生低血压反应的原因,Reid等[7]认为可能与各种ACEI的药代动力学有关,ACEI进入人体后,分解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二酸代谢产物及无活性酯化前体药,两者竞争性与ACE结合,而不同种类的ACEI脂溶性及生物利用度不同,所产生的两种代谢产物在血液及组织中的浓度亦不同,两种代谢物与ACE的结合程度亦不同,导致首剂低血压反应的发生。

卡托普利是水溶性ACEI,起效迅速,半衰期短,而培哚普利是高脂溶性ACEI,其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作用相对平稳,因此AMI患者在排除了一些导致低血压的高危因素后,早期使用半衰期长的脂溶性ACEI制剂是安全的。

[1]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7—新进展与临床案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2] Lopez-Sendon J,Swedberg K,McMurray J,et al.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Task Force on ACE-inhibitor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ur Heart J,2004,25(16):1454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2):97

[4] Goodman S G,Menon V,Cannon C P,et al.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8th Edition).Chest,2008,133(6 Suppl):708S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6] Spinar J,Vitovec J,Pluhacek L,et al.First dose hypotention after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captopril and angiotensinⅡblocker losarta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t J Cardiol.2000(75)2-3:197

[7] Anthopoulos L,Apostolou T,Bonoris P,et al.Comparative haemodynamic responses to the first dose of short and long acting ACE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ur Med Res Opinion,2001,4:290

猜你喜欢
培哚卡托普利低血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效性分析
卡托普利与地高辛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分析
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水平的影响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