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茶馆式"教学在高三复习中的实践和思考

2010-12-10 05:08曾森治
素质教育 2010年10期
关键词:茶馆高三实效性

曾森治

每一届的高三教学,对自己都是一次挑战,它也促使自己不断地、反复地思考:高三复习,政治课到底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暑假听了上海张人利校长的讲座《后"茶馆式教学"》,感触更深--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高中教学能否走出新天地,高三备考能否取得新成就的根本出路。但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是多讲多练?是熟能生巧?是灌输和题海战术还是"减负高效"?《后"茶馆式"教学》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

"茶馆式"教学的本质是让教育走向对话和合作,让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后"茶馆式"教学是以"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发展,并且把这种教学方法的发展称作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和我们提出的课改要求完全吻合,归根结底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不用讲的我们一句也不讲,所以它的教学模式:一是学生易懂的老师不讲,二是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学生解决或老师进行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非常有效,归结起来它的核心就是"减负高效"。

张教授在分析中指出: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状是:教师总体讲的太多,(教师以知识是否重要决定讲不讲,学生不明白的教师反而没讲或没时间讲透)忽视学生是否能够自己学会或者借助同伴学会;许多课堂教学追求正确答案,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学生的"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解决;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教学行为常常带有盲目性。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讲了很多遍,学生错的仍然照错,不会的仍然不会,导致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无效。

那什么是课堂教学效果呢?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有没有实效的唯一指标,而对于高三学生来讲,"授之以鱼绝对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接受了多少,学生会不会自己去学习,这是有没有实效的关键,所以高三复习,课堂教学必须按照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方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结合张教授的讲座,也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提高高三政治复习实效的思考和做法。

第一;要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整合、创新、传授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认知、理解、内化、建构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互动"。但是传统的教学,包括我们现在的很多时候,都是以单方的教学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一言堂"、"单向传授式"。其实我们都感到困惑,感到迷茫,但是不知所措。"后茶馆室教学"的实践和成效促使我们,警示我们,必须明确原有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改变: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关键地要从根本上指导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学",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实在学生知识、方法的掌握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上。所以教师教授了多少不是效益的实质,学生接受了多少才是教学的关键。

第二;要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张校长在讲座中提到:绝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是的,我们总担心,我们不讲,学生就不懂。但我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你讲再多也是没用的,不懂的还是不懂,懂的不需要你反复讲。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 "相异构想"( 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问题永远没办法得到解决。所以,高三的复习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希望能有所行动,也希望我们的探索有成效。

(一)、教学中我很喜欢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真的懂了吗?张教授也提到,每次考试作分析总结时,我们常常发现:为什么刚刚讲过的、甚至讲过很多遍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做,仍然忘记呢?因为我们常常告诉学生的是:什么是正确的,而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而当学生听不清楚时,你讲第二遍是有用的,但如果学生听不懂为什么的话,你再讲第二、第三遍都是没用的,除非你启发学生为什么正确?怎么想?所以学生只有真正地懂--也就是理解了知识,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结构。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方面,教学设计的重难点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师认为的难点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不难的有可能正是学生的难点,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内化知识。在复习政府职能这部分知识时,我试着引出2010年气候变化反常,自然灾害比较多的事实出发,从旱灾到瀑雨从洪涝灾害到泥石流到校园伤害案件,步步设问,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民生,为什么必须重视民生,如何重视民生;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政府的性质是为谁服务的;政府的性质、宗旨、地位又决定了政府要履行好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的案例出发,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主动探究的意望激发出来,再去探究、揭示其内在的知识或理论,再把这些知识或理论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听"懂了,想"懂了。希望能不断地深化探索并不断地实践完善。

(二)、你们记住了吗?准备好了吗?会写出来吗?理解了,听懂了,如果不能熟记,考试时仍然会放空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科学,容量要适当,要让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能逐一落实,各个击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现实教学中,这方面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做得比较好的:首先,科学安排课堂容量,空出适量时间(三至五分钟)让学生当堂熟记重点知识,并当堂检测。当然,前提是复习新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也可以复习新知识前先小测默写复习过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有一个消化并检测的机会。其次,把小测常规化,并一定给每次小测批改、打分。学生在轻微压力下,学习效率高。再次,无论哪位学生都爱面子,拿到小测纸,首先关注的是分数,所以课前准备,课堂理解加上适当的的熟记,少讲多记,课堂的效率也是可以充分显现现出来的。

(三)、你们会用吗?死记硬背不会用是没用的。"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学生只有会用知识,才表明真正理解掌握了知识。高考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实就是考查学生是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试卷分析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知识点不掌握,而是经常没有搞清楚题目在问什么,也就是命题的意图是什么不清楚?所以应该让学生的"潜意识"尽量暴露在课堂中而不是暴露在试卷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审题技巧和方法,答题的套路和规律是每次高考都是要用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精选例题,精讲例题----和学生一起学习解题的思路、技巧,解题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是纯粹追求正确答案,从而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后"茶馆式"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方面,无疑是取得成功的!但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不是某个教师在某一堂课就能完成的,实现的。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所以它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特别是高三年的教师,更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后"茶馆式"教学落实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学是一个过程!真正的教学实效应该还不只是体现在一段时间或一次评价及检测中,而是关系着一代人甚至是国民的素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自己融入到新课程改革中,不仅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教育部

[2]张人利教授的讲座〈〈后"茶馆式"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猜你喜欢
茶馆高三实效性
《茶馆》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我把高三写成诗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