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10-12-08 08:51游小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意向管理工作职业

游小娟,覃 兵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0 引言

高职学生管理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可定义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其入学到毕业的这个阶段中的生活、学习进行安排、组织、监督和控制的活动。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差异,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在进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时要注意有利于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养成,同时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加强,以及管理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等。 将职业倾向鉴定与择业意向鉴定贯穿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始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形成,同时增加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人本管理的理念。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职业倾向鉴定

对于职业倾向,至今没有一个非常权威的定义,有人认为它“是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1]还有人认为是它 “喜欢且持久的一种取向,是了解一个人职业和教育行为有用的工具。”[2]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定义,是霍兰德的职业与环境理论,认为职业倾向与人格特质有相同的意义,是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的一致[3]。 而对职业倾向的鉴定(又称职业倾向测试/测评/测验),也就是被测者基于对自己的自我评价,自己的理想职业、感兴趣的活动、有能力胜任的活动以及喜欢的职业等来对其职业倾向所进行的一系列鉴定和测评工作。 现阶段国内外普遍认为霍兰德的职业倾向鉴定的理论是比较符合逻辑的,也经过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的支持,是比较常用的。

1.2 择业意向鉴定

择业意向鉴定指的是在被测人考虑所有内外部因素和条件限制情况下,对其将来选择或者最有可能选择的职业所进行的鉴定工作。与职业倾向不同,择业意向不仅要考虑自身感兴趣的职业,还要考虑一系列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和限制条件,最终确定自己的择业意向。

1.3 两者关系

“职业心理倾向(即职业倾向)通常是指人们拥有潜在的有效地履行某种职务的能力和个性。 潜在能力包括智力、空间视觉和精神运动技能3 个方面;个性主要包括:体质状况、职业兴趣和人格。”[3]所以,职业倾向鉴定的结果是通过被测者对主观因素的考虑而得出的一种就业心理,而职业意向鉴定的结果就是被测者在考虑包括职业倾向在内的一系列条件(如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社会评价和地理位置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情况下而得到的其职业选择意向。 职业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选择择业意向,而择业意向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职业倾向的影响,但职业倾向的确定一般不会被择业意向影响。 所以,在许多时候,很多人的择业意向与其职业倾向是不完全匹配的。

2 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2.1 导向作用

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所学专业、职业选择(即择业意向) 和职业倾向的一致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大学生所选专业是否符合自身的职业倾向, 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所以,如果能够在整个高职学生管理的流程的最初一环——专业选择上运用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同时结合专业的特色,在其专业选择一环中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整个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将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在确定了其专业之后,在接下来的生活管理、社团管理、就业管理等环节中,都根据学生的变化而从始至终贯穿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工作,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在大学期间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2.2 激励作用

一般的学校都比较看重学习成绩,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成绩往往不太理想,当他们找不到更多的能够支撑其自信心的因素时,便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但是通过职业倾向和择业意向鉴定工作,可以使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在据此选择了相应的专业之后,不论这个专业选择是出于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的驱动,都会使得学生更容易被内部兴趣所驱使,或者被某些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在学习中更加容易产生自我实现的愿望,以及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从而激励其学习动机,使其看到就业的前景,让他们找回自信心。

2.3 团结作用

运用职业倾向和择业意向鉴定指导学生选择专业的一个优势,就是将有共同兴趣或者共同目标的学生聚集成一个班级。 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那么在学习时也容易更加有共同语言和共同的追求。由这样的学生组成的班级,更容易形成班级舆论,也更加容易建立良好的班风,从而有利于班级管理。

2.4 降低异常管理发生率的作用

异常管理是高职学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由于异常管理的发生通常都是不可预期的,所以如师生冲突、学生违法犯罪、意外伤亡事故等等,只能在遇到时才调节、缓解和解决。 但是我们可以在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的措施,尽量减少学生发生异常行为的可能性和频率。 运用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工作来指导学生选择专业,使其增加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不论是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的驱使,都会使学生大大增加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而这也是减少学生发生异常行为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在各大高校频繁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当然其原因是多样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这些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从而使其最终选择了自杀。 设想这部分人如果是在经过了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后选择专业和就业,那么通过鉴定,当他们对自身能力有了充分的了解,再加上对多方面原因的分析,就能有效避免自己报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同时也会由于对未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而增加幸福感。 果能如此,又何来的自杀倾向呢?

3 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教育报》 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一项调查显示, 有约1/5 的大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也尚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5]。 这就暴露出了现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倾向和择业意向鉴定、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意识的教育,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工作亟待加强。 将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应用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3.1 鉴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在应用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时,我们应当注意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即鉴定内容、鉴定方法的科学和规范。 要运用经过反复实地验证、被证明有效和可信的鉴定工具,而且,在用这些工具进行正式鉴定之前,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先经过试验验证,并做出相关分析,证明其在本地区或者本校也是适用的、有效的。 必要时,还可以在进行正式鉴定之前,抽取小部分人,先对鉴定工具做一致性信度测量,确信其能够很好地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再开始正式的鉴定工作。

(2)人本性原则

在进行鉴定工作时,要摆正心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运用到学生管理中,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不能单纯为了应付学校要求或者政策规定而进行鉴定,而要实实在在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来进行鉴定工作。

(3)客观性原则

在鉴定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职业倾向和择业意向,鉴定人员不能表现出对任何一种职业倾向和择业意向的褒贬态度等个人主观色彩,如霍兰德六种职业倾向中,一般人都对于企业型与社会型的职业倾向比较看好,而并不看好常规型。而这种倾向如果在鉴定人员身上表现出来,会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旦受到影响,便不能真实的表达他的想法,这样便会影响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2 鉴定程序和工作步骤

将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选择专业到毕业就业的整个学习与生活阶段管理中,能使整个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条理化和有序化。 那么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应该怎样应用呢,我们可以将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工作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如图1 所示)。

图1 职业倾向和择业意向鉴定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程序Fig.1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plan based on vocation tendency and vocation-hunting intention appraisal

1)进行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

运用各种已经经过前人科学方法验证了测验,经过实地验证其信度、效度之后,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进行科学的鉴定。 如霍兰德的职业倾向量表、卡特尔的16PF 人格因素测验等等,都是经过了不断修订以及试验验证了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验,应当运用这些测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到学生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的结果。

2)对鉴定结果进行分析

将已经得出的学生的职业倾向鉴定与择业意向鉴定结果分别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学生的择业意向是否与其职业倾向匹配。

3)根据择业意向是否与职业倾向匹配,分别采取措施进行专业选择指导。

(1)进行分析比较之后,发现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匹配,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其择业意向,对其进行相应的专业选择指导。

(2)若发现择业意向与其职业倾向不匹配,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测试,以得出不匹配的影响因素。 根据龙立荣、彭平根和郑波的观点,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至少有3 方面的因素是不能忽略的:①社会学方面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培训机会、社会职业价值观、父母的职业态度等;②心理学方面的因素,如个人的兴趣、能力、人格等;③生理学方面的因素,如个人的长相、力量、感官技能等[6]。

经过测验, 确定学生是因为哪些因素导致择业意向与职业倾向的不匹配之后,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应据此采取相应对策。①在对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如果确定是由于对力量、感官技能或者能力等的正确认识而理性地形成的与职业倾向不匹配的择业意向,那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其择业意向对其专业选择进行指导。②若经过分析,导致学生择业意向与职业倾向的不匹配的是职业价值观偏执或者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因素而导致的,那么就要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分析其现状,让其对形势有清楚和正确的认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选择指导。

4)跟踪观察

在经过了基于职业倾向和择业意向鉴定的专业选择之后,还要继续跟踪观察。因为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对专业的学习,可能会发现所学专业和其想象中专业的有差距,因而逐渐改变其择业意向。而这时教师就需要及时掌握学生动向,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

5)根据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结果进行就业管理

因为有了前面的根据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而选择专业的基础,在就业管理这一环便更加轻松了。 学校可以将学校进行鉴定的结果与就业单位共享,方便其更加快捷地了解毕业生的状况,并根据本单位招聘岗位的要求和学生的职业倾向,选择最合适的毕业生来担任岗位工作,而同时,学生也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求职的成本,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更加便捷地寻找最适合岗位人选的途径。

3.3 提供保障措施

保障职业倾向和择业意向鉴定工作的有效性和有序性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学校提供政策保障

要保障职业倾向和择业意向鉴定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学校首先要提供这样一种先进行鉴定、再选择专业的政策保证。 有了政策,学校的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才能够把这个鉴定工作提上日程,才能够给予充分的重视,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真正有效地在学校施行。

(2)鉴定者提供专业的鉴定工作

鉴定者可以是专业的鉴定人员,也可以是经过相关培训的专任教师。 鉴定者对于鉴定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他们对鉴定工具的熟练运用、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以及对鉴定结果的准确分析等,都将直接影响到鉴定过程的有序性和鉴定结果的最终准确性。

(3)学生的积极配合

学生是被鉴定者,也是整个鉴定工作的主体,他们其对鉴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若学生不能真实回答和填写鉴定工具中的各项指标和各个问题,那么整个鉴定工作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了。 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对鉴定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其积极配合鉴定工作,并且保证其给出的结果都是其真实情况的反应。

4 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是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最复杂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从开始到最后一环,若都能以职业倾向和择业意向鉴定为基础,那就是将学生放在了整个学生管理的重心位置,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若能使整个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围绕着对学生的职业倾向和择业意向鉴定工作来开展,同时在开展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原则、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并且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那么就会使得高职学生工作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乃至事半功倍。

[1] 许兆瑞. 大学生所学专业、职业选择与职业倾向的一致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D].华北师范大学,2006.

[2] 姚永松.大学生择业意向、职业倾向与职业价值观关系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06.

[3] 杨金梅,咸桂彩,张永哲,等.职业心理倾向结构及其测评模型的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5):18-21.

[4] 许兆瑞.大学生所学专业、职业选择与职业倾向的一致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 金树人.生涯咨商与辅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9.

[6] 龙立荣,彭平根,郑波. 自我职业选择测验(SDS)的使用报告[J]. 应用心理学,1996(1):44-51.

猜你喜欢
意向管理工作职业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