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勇 ,郭 娟 ,李 森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南新乡 453003)
心理科学
大学生归因风格与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孟 勇 ,郭 娟 ,李 森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南新乡 453003)
目的 探讨大学生归因风格与寻求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归因风格量表 (A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 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归因方式在内在外在性、暂时稳定性、整体局部性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在内在积极、内在消极、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四个维度上有性别差异,各维度上均无年级差异。③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总分与内在消极呈显著负相关,和CPCN呈显著正相关。稳定积极与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总分,普遍积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CoPos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归因风格与寻求社会支持间的关系密切。
大学生;归因风格;社会支持
归因方式,也称“归因风格”或“解释方式”,是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作怎样的解释,具有个性的特点,通过个体对多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判断来评定[1]。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通过研究提出归因三维模式,即控制点、稳定性、控制性。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取决于控制点、稳定性与控制性三者的共同作用。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学者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其对自我及客观事物没有进行正确的归因有关。大量研究证明了社会支持对压力有缓冲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归因风格与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提供相关的依据。
1.1 对象 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要求,在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 4所高校选取不同年级共计 400名大学生 (其中男生 206人,女生 194人),以班为单位集体进行。每次调查前由研究者向调查者讲解研究目的、意义及用途,采用不记名方法。特别强调测试结果绝对保密,且与学校管理和评优无关。最后共收回问卷 385份,回收率为 96.2%,其中有效问卷 367份,有效率为91.7%。
1.2 工具
1.2.1 大学生归因风格量表 (ASQ) 该问卷由Seligman编制,刘永芳 (2004)修订,包含 12个不同的假设情境,其中有 6个好事件和 6个坏事件。针对每个情境都设计了 4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所要回答的是造成这一情境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并不用于评分,只是为了更好地回答后面的 3个问题。接下来的 3个问题在每个情境中的排列顺序是一样的,它们所要测量的是三个不同的维度。在好事件中 1为最低分,7为最高分。在坏事件中,1为最高分,7为最低分。好事件与坏事件独立计分。消极归因风格 (CoNeg)的合成得分是所有消极事件得分总和 /6,积极归因风格 (CoPos)的合成得分是所有积极事件得分总和/6,CPCN值是积极归因风格(CoPos)得分 -消极归因风格 (CoNeg)得分。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95,运用该问卷测量归因风格具有较高的信、效度[2]。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 该问卷由肖水源等人编制,包括 10个条目,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
2.1 正性、负性事件各维度的比较 从《大学生归因风格量表》的调查结果中,笔者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对正性事件进行归因时,倾向于做出内在的、整体的和稳定的归因;在对负性事件进行归因时,则倾向于做出内在的、局部的和暂时的归因。对正、负性事件的归因在内在外在性、暂时稳定性、整体局部性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 1。
表1 正负性事件在归因各维度上的得分(±s)(n=367)
表1 正负性事件在归因各维度上的得分(±s)(n=367)
注:与正性事件比较,1)P<0.05,2)P<0.01,3)P<0.001。
归因 正性 负性内在外在性 4.380±1.232 4.102±0.9311)暂时稳定性 4.548±1.143 3.600±0.9502)整体局部性 4.202±1.143 3.354±1.0233)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归因风格与社会支持状况差异的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归因风格和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及总分上进行比较,男女大学生在内在积极、内在消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 CPCN、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维度上则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余维度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见表 2。
表2 男女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s)
表2 男女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s)
注:与男生比较,1)P<0.05,2)P<0.01,3)P<0.001。
归因 男生(n=187) 女生(n=180)内在积极 4.663±1.309 4.161±1.1271)内在消极 3.854±0.980 4.295±0.8462)稳定积极 4.538±1.210 4.556±1.094稳定消极 3.600±1.030 3.600±0.887普遍积极 4.108±1.153 4.276±1.135普遍消极 3.230±1.074 3.450±0.976 CoNeg 10.685±2.417 11.266±2.153 CoPos 13.308±3.216 12.591±3.164 CPCN 2.624±2.644 1.325±2.9283)客观支持分 9.039±2.620 8.854±2.484主观支持分 19.708±4.497 21.693±4.1093)对支持的利用度 6.954±1.929 7.867±1.6663)社会支持总分 34.711±8.418 37.686±5.5733)
2.3 不同年级大学生归因风格与社会支持状况差异的比较 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归因风格和社会支持各个维度上进行比较,各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见表 3。
2.4 归因风格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在内在消极与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存在显著负相关。稳定积极与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总分,普遍积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CoPos与社会支持总分,CPCN与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则存在显著正相关,见表 4。
表3 各年级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s)
表3 各年级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s)
归因 大一(n=87) 大二(n=93) 大三(n=90) 大四(n=97)F内在积极 4.310±1.484 4.227±1.160 4.457±1.153 4.677±0.925 1.166内在消极 3.940±1.035 4.133±0.883 4.114±0.883 4.307±0.872 1.077稳定积极 4.433±1.354 4.528±1.150 4.458±1.139 4.768±0.694 0.567稳定消极 3.550±1.048 3.696±0.930 3.457±1.019 3.688±0.660 0.801普遍积极 4.039±1.289 4.205±1.019 4.174±1.181 4.369±1.061 0.561普遍消极 3.167±0.997 3.424±0.974 3.439±1.137 3.194±0.957 1.029 CoNeg 10.657±2.465 11.207±2.190 11.001±2.556 11.189±1.630 0.647 CoPos 12.693±3.544 12.722±3.109 12.757±3.420 13.814±2.303 1.053 CPCN 2.037±3.023 1.515±2.706 1.748±3.149 2.625±2.513 1.205客观支持分 8.926±2.621 8.907±2.428 8.428±2.854 9.541±2.015 1.304主观支持分 20.796±4.882 20.042±4.267 20.469±4.861 21.406±3.387 0.762对支持的利用度 7.380±2.019 7.541±1.776 7.389±1.753 7.625±1.809 0.187社会支持总分 36.686±6.461 35.468±7.536 34.390±9.046 38.572±5.144 2.394
表 4 归因风格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分析
3.1 大学生归因风格特点 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对正负性事件归因时多倾向于内归因。这与李成齐等人研究的结果一致[3]。将正性事件的发生归于内在因素,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欲望,不断做出新成就。而将负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内在因素,一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但过度的内在归因的人可能会引发消极情绪,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3.2 大学生归因风格和寻求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在性别方面,马存燕认为大学生归因风格的性别差异不显著[4]。这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内在积极、内在消极、CPCN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获得成功时男生多归因于自己能力强等内在因素,当面对失败时多归因于环境等外在因素。女生在获得成功时多归因于环境、运气等外在因素,当面对失败时多归因于自己不努力等内在因素。女生的归因风格一旦形成较男生更稳定,影响更普遍。总体来说,男生的归因风格较女生更积极,更多的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归因。笔者认为造成男女归因风格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女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女性在智力等各方面低于男性,表现的不够自信。因此提高女大学生自信心、自豪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社会支持方面,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游洁认为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女生都较男生更积极、更主动[5]。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历来被人们视为弱势群体,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被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在对获得的支持利用度上不像男生那样受到自尊心损害,羞耻感等负性情绪的影响,利用的效率就比较高,获得的社会支持也比男生多一些。
3.3 大学生归因风格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
研究表明大学生归因风格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不显著。游洁认为在归因风格和寻求社会支持各维度上不存在年级、学科主效应[6]。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4 大学生归因风格与寻求社会支持间的相关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内在消极与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说明如果大学生越倾向于对失败做内在的归因,则其越缺乏社会支持且对周围已经存在的社会支持认同度越低。稳定积极与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总分,普遍积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CoPos与社会支持总分,CPCN与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则存在显著正相关。可见大学生拥有积极地归因风格,对正性事件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归因,可以从成功中获得长时间的正向的心态,并对周围支持的认同度也相应增加,获得的社会支持也会更多。反过来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越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归因风格。
研究结果表明:当今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普遍倾向于内归因。男生多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归因,而女生多倾向于做出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归因。女生归因风格一旦形成,会较男生更稳定,影响面更大。女生在对支持的利用效率上明显高于男生。本研究还揭示了归因风格与寻求社会支持间的相关关系,为大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因果联系,培养良好的归因风格提供理论依据。
[1] 廖敏红.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09,3(1):8.
[2] 王大伟,刘永芳.归因风格、时间压力对购买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4):905-908.
[3] 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3):42-44.
[4] 马存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归因风格的关系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3):62-68.
[5] 游 洁.价值观与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713-717.
[6] 游 洁.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4,20(4):94-95.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Attributional Style and Seeking Social Support
MENG Yong,GUO Juan,L I Se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Xinxiang M edical College,Xinxiang Henan453003,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students’attributional styles and seeking social support.M ethods By using Students’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ASQ)and 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the writers determined 400 college students.Results ① Students’attributional styles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ree dimensions of externality-externality,temporary-stability,and whole-part. ② Students’attributional style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our d imensions of intrinsic positive,intrinsic negative,subjective support points and the degree of support 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each dimension in grade.③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among objective support points,subjective support points and social support total score,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PCN.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stability of the active,subjective support points and social support total score.The use of degree of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total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It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Pos and social support total score.Conclusion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 tween students’attributional style and seeking social support.
college students;attributional style;social support
R 913
A
1008-9276(2010)02-0169-04
2009-12-05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编号:2007-GH-095),新乡医学院科研项目 (编号:2007YJA53)
孟 勇 (1968-),男,河南省信阳市人,硕士,副教授,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研究。
[责任编校:李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