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滨,王 燕
(哈尔滨体育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国际武术套路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影响的研究
周 滨,王 燕
(哈尔滨体育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2007年国际武术套路规则的实施,在提高国际武术比赛竞争性的同时,也影响到武术套路的训练。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将2007年国际武术竞赛规则与2003年武术规则进行比较,探讨国际规则的实施对武术套路训练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国际;武术套路;规则;训练;影响
纵观中国竞技武术的发展历程,竞赛规则科学化的制定对竞技水平和运动技术有着直接的影响,这是竞赛的准则和杠杆,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导向。武术套路在确定了“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后,其规则也在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世界武术联合会为了武术运动能够在国际范围内更好的发展,2007年与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共同研究制定了《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这使竞技武术套路向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研究、理解国际规则,并在其指导下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将对今后的套路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和2003年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讨论国际规则实施后对竞技套路训练的影响以及将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今后竞技套路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国际武术竞赛规则动作规格、演练水平、动作难度的评分标准。
1.2.1 文献资料法 系统的查阅了大量武术文献、书籍和资料,为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1.2.2 访谈法 在研究过程中,走访了多位武术专家、学者,对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和观点进行了咨询和求证。
1.2.3 比较分析法 对《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国内2003年版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异同之处进行比较,为课题提供研究依据。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奥组委极力促成作为中国国粹的武术运动进入奥运会,同时,为了推动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规范武术技术动作,精炼武术套路的演练技巧,不断促进武术运动更加现代化、规范化,2007年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组织专家撰写《国际武术竞赛规则》,并在同年的三站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上试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得以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的世界武术套路竞赛中实施,这一举措对武术套路运动在国际上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国际武术竞赛规》自2007年出台,并在当年的两站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试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本着科学的、规范的观念发展武术运动,不断的进行探索研究,在“后奥运时期”大力发展武术运动,尤其是在国外推广,因此在动作规格(动作姿态、动作方法)、演练水平(功力、表现、编排、音乐)和难度等级(A级、B级)几个方面加大修改的力度,力争使规则更加规范,便于国外运动员更好的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就使得今后几年的国际武术比赛能够吸引更多、更好的国外武术运动员参加,增加了武术比赛的规模,同时也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奥委会成员国家的支持,力争使武术早日进入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使得这项中华民族古老的体育运动以更加绚丽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
2.3.1 动作质量(A组)的评分变化 随着武术套路的发展,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整体水平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在不断的提高。2003版规则和2007版的规则相比,在动作质量的评定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长拳增加了歇步和坐盘(代码:58),南拳增加了独立步(代码:59)。
2.3.2 演练水平(B组)的评分变化 如果说动作规格是武术套路能够完美展示的基础,那么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则是武术套路完美体现的关键,也是裁判员评定不同运动员的不同技术风格和水平的重要依据。2003年规则与2007年国际规则相比,在演练水平的评判和分值上都没有变化,均为3分,只是在剑术套路编排的规定动作中增加了一种平衡(代码:09),使得武术运动员套路编排内容更加丰富,充分体现了完美的技术演练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3.3 难度动作(C组)的评分变化
(1)动作难度的评分变化。随着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武术运动要立足国际竞技市场就必须符合竞赛规律,增加它的竞技性,体现它的可观赏性。然而武术套路的竞技性则主要以动作的高、难、美、新来体现,2003年规则与2007年规则在难度分值上同为2分,充分说明了难度在新规则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考虑到很多国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柔韧性以及协调能力与我国武术运动员的差距,在难度动作的具体分值有所改变,取消了动作难度中的C级动作的分值,也就是说运动员在比赛中即使完成了诸如旋子转体720°、旋风脚720°等高难动作,或者比此类动作还要难的技术动作(超C级),只能够按照B级难度动作给与评定。这就给广大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充分展现自身特点以及不同武术流派风格的机会,从而大大增加了竞技武术比赛的可观赏性。
(2)连接难度的评分变化。2003年版规则将连接难度设定了等级及具体的加分分值,此种设定使武术竞赛规则更加完善和具体化,抛掉了1996年规则中指定动作的单一模式,设置了不同难度的等级内容,这样运动员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难度等级,保证难度的顺利完成。而2007年版的竞赛规则继续延续了2003年版的连接难度等级及加分分值的设定,但是同样删减了对C级、超C级连接难度的评定,大大增加了运动员在比赛完成难度动作的稳定性,提高了武术比赛的竞争性。由此可见在动作难度中连接难度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同时也是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当特别重视的问题。
2.4.1 国际武术竞赛规则对技术演练的影响 通过对2009年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中优秀运动员的调查统计发现,运动员适应国际规则的能力很强,并能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选择合理的训练方法。从对北体大院队和兰州大学训练课的观察来看,优秀运动员的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其赛前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演练水平的训练,主要是重视技术演练的专研,目的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演练风格,演练水平训练的比重占整个课时的1/2左右;其次是专项素质的练习,而动作规格与难度训练只占到整个课时的1/5,赛前训练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4.2 国际武术竞赛规则对套路编排内容的影响
通过对运动员的调查发现,难度分值的减少使运动员在套路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加上规定内容中又多出一种平衡,从而使套路内容编排上更加丰富。运动员在完成规则设置的动作内容编排的基础上,以套路演练为重点,尽量避免做较高难的技术动作,套路演练更加精彩,可观赏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2.4.3 国际武术规则对演练和动作难度训练内容的影响 通过对国际武术竞赛规则中演练评判设置进行研究,可以看出,运动员需具备良好的武术意识,编排套路时思维要清晰、超前,内容要充实,能够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对武术运动进行透彻的诠释。而规则中跳跃类的难度则是以肢体的旋转度数为评定基准,要求运动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弹跳能力,还要学会运用力学原理,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找出科学的训练方法,以提高难度的成功率;平衡类的动作则是以柔韧为评判标准,如平衡难度中的侧踢抱脚直立(代码112A)和后踢抱脚直立(代码112C)动作等,多数运动员在训练课中也多次进行练习,虽然此类动作负荷量小,运动强度也不大,但对柔韧性的要求却极高。所以,运动员在套路比安排合理的情况下选择难度动作时,往往是根据自身的素质及能力,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以达到高效率完成难度动作的目的,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2.4.4 国际武术规则在套路训练中对运动员的其它影响 通过对2009年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运动员的调查发现,首先,国际规则的实施,不但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临场发挥。所以,在攻克难度动作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心理素质的训练,例如:在运动员练习平衡难度动作或完成腾空动作后接步型时,可以采用干扰性训练方法,用以提高运动员在环境喧闹的情况下抗干扰能力;另外绝大多数的套路运动员属白天情绪低落而夜间兴奋型,因此为了保证运动员在不同得时间段都能充分发挥技术水平,可以对运动员采取不同时间段的轮流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其次,由于难度动作对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和柔韧性有较高的要求,也导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伤病的几率有所增长,例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等,受伤部位多以膝关节,踝关节为主,这就直接给运动员的训练带来严重影响。所以,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除了要充分热身之外,还要做好保护措施,提高运动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选择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以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
国际武术竞赛规则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武术套路比赛的可观赏性,使胜负的偶然性增大,同时也给武术套路比赛与训练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降低了动作难度的分值,更加适用于国外的武术套路运动员练习,更加适用于国际武术套路比赛,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国际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广大教练员在加强技术动作规范性的同时,对套路编排内容要敢于创新,同时应不断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别是力量素质和柔韧性的提高,以解决好成套动作完成的稳定性和成功率,从而使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 龚双安.武术竞赛规则改革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0, (11) : 15.
[2]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套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国际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4]温佐惠.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 64-67.
[5]解乒乒,丁保国.新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发展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 2007, (5) : 125-126.
[6]肖红征,马敏卿,曾于久.论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发展方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8) : 79-82.
Study on the Inf l uence of International Wushu Rules on Wushu Training
ZHOU Bin, WANG Yan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Series,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g)
The 2007 International Wushu rul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Wushu Competition in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while also affecting the Wushu training. In this study, literature, interviews and other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the ru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Wushu Competition in 2003, martial rul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rules of Wushu training impact and the result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hat should be taken.
International; Wushu; Rules; Training; Impact
G852.6
A Article ID: 1008-2808(2010)03-0109-03
book=2010,ebook=204
G852.6
A
1008-2808(2010)03-0109-03
2009-10-19;
2009-11-16
哈尔滨体育学院课题(项目编号:20080601)。
周 滨(1972-),男,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