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
(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论后奥运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发展
李卫国
(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高校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基本表现形式的一种独特的区域性、群体性文化。后奥运时期,以融合奥运文化理念的体育文化的发展为契机,坚持以人为主线,以需求为导向,使高等学校在体育文化方针政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高校体育人文价值观。
高校体育文化;后奥运时期;发展战略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以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给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体育产业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后奥运时期,我国城市人口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因而,北京奥运会后,如何继续发挥其后继效应,加强我国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拟通过对学校体育文化宏观的分析,对后奥运时期中国高等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战略研究进行研究。
高校体育文化,是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环境范围内,由高校师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总和[1]。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具有深刻内涵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基本表现形式的一种独特的区域性、群体性文化。
1.1 高校体育物质文化
学校体育物质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最基本的内涵,同时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由于体育特有的实践性特质,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继承以及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都与学校的场地器材、场馆设施等一系列物质条件联系在一起。而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是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良好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并极大地促进和制约着学校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所以,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体育的学习动机;优美的体育建筑,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亲切感,吸引普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所以,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是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
1.2 高校体育制度文化
高校体育制度文化是指对高校体育起规范作用的各项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和条例及各项体育运动的裁判规则等等,是高等学校体育文化的中间层次,它们对高校体育文化主体的体育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的管理方式、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教学活动、竞技比赛和综合性运动会的竞赛规则等。如当前中国体育课程的三级管理政策、普通高中的选项教学、普通高校的“三自主”教学改革和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落实和实施,是学校体育广泛开展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保证。
1.3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是指师生在体育活动实践中孕育出来的对体育的看法、思想和观念体系,主要包括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思维方式、体育审美情趣、体育道德风尚、体育宣传传播和体育价值观念,其中学校体育价值观念是核心,影响着学校体育的风气,决定着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4]。
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很重要的内涵。对我国的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来说,必须要时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新体育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全体师生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学校体育文化软实力,使学校体育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体师生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由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体育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其在物质、制度和精神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征。综述其大要,在新的形势下,高等学校体育新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2.1 “以人为本”的开拓性
高等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的影响,北京 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在竞技体育文化方面表达给人们的是“更快、更高、更远”等概念,在社会体育文化方面,表达给人们的则是团结、竞争、和谐、向上等多重的概念。在此影响下,新时期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将侧重向“以人为本”的思路拓展,加快体育教学内容不同程度的变革,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从事创造、享受体育运动,以获得体育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以及失败后战胜困难的超越感、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同时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塑造大学生美的人格和心灵。
2.2 科学发展的导向性
高等学校体育文化的导向性体现在以高等学校体育文化为主体,以社会体育文化和其他体育文化的三重导向性上。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文化的导向性取决于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对社会体育的敏感度和探察能力的高低,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研究和分析社会体育文化的相对要求,并对高等学校体育文化进行科学的调节,以适应社会体育的需求[5]。
2.3 需求的开放性
需求是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新时期高等学校体育文化面临的需求有多种,一方面是社会体育需求;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体育的需求;再有就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需求。
社会体育需求就是在全民健身思想的带动下,社会体育的发展不局限于传统项目的身体锻炼,而是把休闲体育与娱乐体育放在了传统健身的前面。在这种社会体育需求的影响下,大学体育文化的需求也在发生变革,就是指要能够适应社会体育的需求状况。
许多专业特性对学生的一些体育活动需求,如:地质探测、测绘等专业需求学生要求攀岩、定向越野等体育知识;大学体育文化不但要服务于社会体育文化需求,还要服务于学校的专业设置需求。
2.4 多样性的融合力
新时期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体现了高等学校对体育的融合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在精简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拓展了诸多社会体育喜闻乐见的休闲体育、娱乐体育、竞智体育乃至于专业性较强的实用体育等多种体育文化,使得高等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种百花齐放、创造性地拓展,提高了多种体育文化对高等学校的包容和兼收并蓄的能力,也提高了高校体育文化的素质。
后奥运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应该以融合奥运文化理念的体育文化的发展为契机,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高品位的高校体育人文价值观。具体来说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的基础
通过体育的手段和高校体育文化网络的宣传,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和广泛性的优势,营造一个高校体育文化的平台,利用这种特定的高校体育文化的平台,让受教育者不仅能掌握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形成决策层、管理层、执行者、参与者多层面的互动与良性循环。
3.2 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文化人”的体育文化观念
后奥运时代,高校师生更加乐于参加体育文化活动,大多数体育教师对工作抱有热情和责任心,但由于体育素质教育与就业以及毕业文凭的获得关系不大,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在思维情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尚嫌不足,所以在专业与就业压力下,“学生上不上体育课,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学校的体育文化发展与否都无所谓[6]。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全面实施校园内体育文化整体环境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媒体宣传力度,运用标语、图展、广播、录像等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在广泛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的同时,开展系列体育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学术沙龙等,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牢固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
3.3 结合实际,实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并举
由于各个学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师生结构不同,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差异,决定了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校园文化。因此,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各个学校也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举的高校体育文化之路。
3.4 紧跟时代步伐要求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出现了多样的体育文化体系,以及千差万别的精神内涵特质,但在全球化、市场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它们都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指向,即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就必须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迅猛发展的促进作用,面对如何利用科学来充实高等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为此,在高等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战略中,要把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新鲜力量[2]。所以,现代体育教育要树立“以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素质为本”的科学文化教育思想,从根本上超脱传统体育价值观的束缚,掌握体育文化的科学知识,从更为长远的角度去规范大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以期达到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目的。
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社会体育发展需求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体育教学改革密不可分。后奥运时期,我国高校应在体育人文价值观的启迪下,在关注师生的人文精神的引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总体指导思想,把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置身于整个社会先进文化大的背景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1]郑辉,赵俊荣.面向 21世纪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3).
[2]朱柏宁.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1999(2).
[3]柏慧敏,谢军.论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8).
[4]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
[5]唐云松,李明智.普通高校体育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6(8).
[6]舒扬,刘欣然,王鹏达.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贵州体育科技,2007(12).
Strategy to Develop Campus Sports Culture in Post-2008 O lympic Games
L iW ei-guo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outhern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
University sports culture takes the campus as its space and students and teachers as its subject.It is a unique regional and collective culture with sports activities as its basic form. In the post-2008 Olympic period,the major strategy to develop sport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development for sports culture and sticking to the people-centered and demand-orientated direction so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find their position in sports cultural policies and a university sports humanistic value outlook catering to China’s practical condition can be established.
university sports culture,post-2008 Olympic period,development strategy
G807.4
A
1001—9154(2010)05—0089—03
book=89,ebook=166
G807.4
A
1001—9154(2010)05—0089—03
李卫国 (1969—),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与体育教育学。
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