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敏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7)
身体理论视域下的竞技体育异化
杨志敏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7)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身体理论视角出发,认为身体沦为工具才是竞技体育异化的动力之源。在分析了身体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身体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与终点,最后得出以健康为基础,以提高审美能力为桥梁,以增强智慧为最高境界的“身心合一”的崭新的身体观是阻止竞技体育异化的有力思想武器。
身体理论;竞技体育异化
竞技体育异化由于其严重的危害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外的学者也对竞技体育异化的原因进行探讨,他们认为[1]:“竞技运动中人异化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竞技运动自身的竞争性;有的学者则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有的学者认为是竞技运动中的伤害事故等等”。
在国内,卢元镇指出[2]:“造成竞技体育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与此类似的观点有,刘一民认为[3]:“‘金牌至上’的观念和与之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另外,竞技运动的商品化是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商品经济和物化时代的弊端,则是引发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赖勇泉认为[4]:“形成了竞技运动虚假的价值观念和非理性的价值意识是竞技运动异化的根源。”庞建民认为[5]:“政治因素的冲击、商业化和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冲击、人文精神的丧失”导致竞技体育异化。从国内的研究看,关于竞技体育异化,学者大多趋向于利益驱动所致。可是,从竞技赛场的主流看,大多数运动员、教练员是通过合法的手段、艰苦拼搏来获取属于自己应得的报酬。即便有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想法,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慑于法律与制度的严厉,很可能就退居三舍了。也就是说,利益驱动并不是导致竞技体育异化的必然原因。
基于此,对竞技体育异化的研究有待于继续深入。本文试从中西方身体理论的视角出发对竞技体育异化的原因进行再探讨,期待引发人们对竞技体育异化的深度思考。
首先,身体与竞技体育关系密不可分。不论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还是教育活动,它都是以人的身体参与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竞技体育离不开身体的参与。而所谓竞技体育,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点,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从定义看,相对其他体育形态,竞技体育更加强调竞争性,否则难于达到“优”的目标,因此它对身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竞技体育构成看,也是与身体息息相关的。在选材方面,教练员是通过科学的测试后,最终选择的是那些具有特定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的少年儿童;从运动训练过程看,通过身体的训练,能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效率,也是预防运动损伤、保证良好心理状态的物质保障;比赛则是运动员身体无数次的对峙、对决,他们通过力量、速度、耐力的角逐层层选拔,最终推举出一批竞技场上的王者;最后,为了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竞技体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也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对主体身体的控制来完成的。
鉴于此,没有身体参与就没有竞技体育。所以解决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可以从身体的层面入手。用中西方身体理论观来研究竞技体育的异化,期望获得一些崭新的认识与观点,这在逻辑上非但不是突兀的,还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一般认为,本能欲望是人类堕落之源。竞技体育异化也被认为是过度的物质贪欲造成的。本文认为,贪欲仅是表层原因,竞技体育异化的根源在于身体沦为工具。
在人类思想史中,灵魂统治身体是一贯的,身体仅仅是实现人们灵魂深处所期望的工具。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等人认为,身体对于知识、智能、真理、正义和美德来说,是一个不可信赖的因素和通向它们的障碍。因为充满欲望、本能、烦恼、疾病、恐惧和冲动的身体总是不停地在打扰或破坏灵魂的思考和宁静。因此人类要想获得知识,[6]“需尽量不和肉体交往,不沾染肉体的情欲,保持自身的纯洁”。柏拉图也提出了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物。他说,神先创造了灵魂,然后创造了身体,神把理智放在灵魂里,而把灵魂放在身体里。柏拉图安排灵魂在起源和优越性上都先于和优于肉体,是为了让灵魂成为肉体的统治者和主宰[7]。在这种哲学语境下,人们完全有理由蔑视身体,理直气壮地肆意摧残身体。于是,身体只能是完成人们对“非凡力量”的崇拜、获得对自己族群的肯定,以及实现统治者挑选强壮士兵的工具。由此,古希腊的体育竞技就必然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式,伤害身体是情理之中的事。具体而言,古代奥运会在项目设置上就有不少残忍的运动项目,比如战车比赛。双轮战车竞技是各个城邦显示军事威力的重要场面,每一辆战车套上 4匹马,由 1名骑手驾驶,全程 12圈约 14公里,由于道路不平,急转弯时造成战车相撞的事故非常多见,因此而摔伤人的惨剧时有发生,极少有人能够安然无恙地驶完全程。
如果说古希腊宗教是使得古代竞技体育异化的始作俑者,那么基督教的出现就是古代竞技体育终结者。在基督教徒看来,[8]“强壮而活泼的身体只有软弱而不起劲的精神,在简单和脆弱的身体中,才能使精神更坚强活泼地发展”,也正是这种对身体的极度蔑视,基督教鼓吹肉体是精神的枷锁,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信徒们要弃绝一切现世的欢乐和幸福,禁止一切消遣娱乐。基督教厌恶现世生活,认为身体是恶魔,崇尚魂魄神灵,倡导禁欲主义思想,主张灵肉分开,要求人们困乏其身,在祈祷、忏悔和冥想中苦度一生。在这种思潮的冲击下,凡有关身体的活动都要遭到制约,古代奥运会终结成为必然。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盛行,身体和生命受到科学和理性的关照,人的权利得到承认。从此,个体的身体逐渐从宗教的禁锢中摆脱出来,生命得到应有的尊重。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古希腊文化体育思想的高度赞美,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的向往,经过不懈的努力,在19世纪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之后,尤其是近 30年以来,随着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消费结构的变化,各种传媒的大肆渲染,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介入,竞技体育盛况空前。
然而,这种盛况不能掩饰其发展的困境——异化。首先,这种困境是不同利益主体与科技合谋导致的。这些利益主体包含国家、商家,他们操纵科学技术,用非正常途径增强运动员身体能力实现其利益所得。医用药品的发明一开始是为了治疗疾病,拯救病人,如利尿剂,它能排除心力衰竭者滞留的体液。但是在一些对体重有控制的项目中,运动员往往采用它降低体重以达到以“大”打“小”的目的,比较容易获得好成绩。其次,这种困境是盲目训练所致。运动员的职业就是以运动训练为主要特点,绝大部分运动损伤应从训练的角度寻找原因。为了追求奖牌,无视训练客观规律,片面加大训练负荷,盲目地增加训练难度,由此导致运动员伤病的事件是层出不穷的。据新华网调查显示:我国 90%以上的运动员是从少儿开始投入专业训练的,常年超负荷训练和向极限挑战,致使绝大多数运动员留下不同程度的伤病。另外,采用非法手段比如黑社会介入体育竞赛,致伤、致残、致死运动员、裁判员的事件并不鲜见。
一旦身体沦为工具,“你此时是自由的,但如果你停止了追求,满足了,那么,你马上就会失去自由,成为其他追求自由者的奴隶”[9]。运动员与教练员的理想只有“最高、最快、最强”,收获一定利益后,所谓的追求自由就嘎然而止;而且,他们只能是各种权力主体奴役的对象,处在被奴役的位置,他们身体的潜能将被耗费,欲望被幽禁,本能深受压制,将完全失去自由,最终他们将完全丧失自我。所以,身体沦为工具才是竞技体育异化的动力之源。
梅洛·庞蒂说,身体是人存在的本体。离开身体和心灵的统一,身体失去意义,心灵也无所寄托。因此,将身体看作是本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身体的哲学层面,自我不再将身体视为工具,而是开始对身体进行反思,与身体对话和交流。
身体的价值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直立的姿态、发情期的抑制、性欲的连续性、父权制家庭的建立,以及作为主要才能的视觉的出现,才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开端”[10]。没有直立行走,“人”只能是猿。可见,身体变化才是人类文明的形成和进步的推动器。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进而指出:人体是意识自我投射的实际环境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是我们的精神具体地把握世界的身心统一体,人体不是单纯的物,它是一种“人体 -主体”,是体验、经验、语境、心境向世界敞开的载体。人的感觉和知觉是人向世界开放的第一个器官,也是世界向人进入的第一道关口[11]。这充分说明,人类认识世界是从身体感知世界开始的,而不是从精神出发的。
身体的感知能力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身体的运动能力——体能也是运动员竞技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以下观点:“至 80年代中期,基本上所有动作技术较为单一的项目的世界纪录全被打破。迄今为止,这一成绩增长的趋势依然没有衰减,不仅几十年前人们预言的“人类极限”的成绩已不再是神话,而且现实已经证明,人类身体可挖掘的潜力还有待于再认识;主要运动项目的技术发展已基本定型;没有体能作前提保证,技战术就失去了展示的平台;在技战术水平相近的条件下,运动员的体能成为取胜的关键”,提出“技术是基础,体能是关键”的论断。尽管这种论断是一家之言,但在另一侧面彰显了身体能力的增强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进步的动力,而且也是竞技水平能否提高的重要基础。总之,身体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梅洛·庞蒂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判断,“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因为“最优秀的公众性的身体,乃是世界的尺度”[10]。抑制竞技体育的异化,当然必须从身体入手。人的身体不单纯是生理意义上的肉体,还有美学层面和智慧层面,也即“健康、审美、智慧”[12]。要想阻止竞技体育异化,应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
第一,健康层面。身体沦为工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人的健康受损。竞技体育要发展的前提就是注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坚守身体健康是避免竞技体育异化的底线。但是在运动竞技中,由于各种利益主体与宗教、科学技术合谋,以无休止地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这必定导致损害运动员身体健康。因此,一方面在充分发挥国家意志、商业行为的作用,获取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以提供更好的场馆、住宿条件、高效的传媒、良好的交通以及安全保障,等等,保证比赛正常进行,这能吸引更多国家和地方参加比赛,提高整体竞技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遏止为实现国家意志、获得商业利益为目的而无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比如不顾客观规律进行训练,甚至服用禁药等行为。
另外,要突出体能的重要性。应该在体能充沛的基础上增进技战术的难度和动作美感,而不应本末倒置。因为大部分运动损伤的产生是由于体能不足与局部负荷过大造成的,所以要探索出适合各专项的体能特征及其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训练比例,根据运动员的现实水平、周期特点,进行系统的体能训练,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治伤病。
第二,审美层面。在身体美学的视域里,身心完全交融合一的整体性才得以真正建立并呈现出来。而且,“人与动物的区别,最终表现为实践的自由及其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就是说,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使得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能够审美的人,审美的人越来越离开动物界,成为真正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13]单纯关照肉体的健康是人将仅仅停留在动物层面上,提升美感才是人的本质回归。所以要终止竞技体育异化,就必须增强在竞技过程中人们的审美能力。唯有审美能力的增强才能使体育竞赛摆脱兽性更加充满人性,避免悲剧频繁出现。
第三,智慧层面。具有高度智慧的运动员,意味着其熟悉专项及其相关的理论与知识,他们能善于领会教练员训练与比赛意图,能够更为恰当地理解和运用技战术、心理于训练比赛中,这些对于提高训练质量、提高比赛成绩都大有裨益;而且,只有运动员变得更加智慧,才能从身体的本体出发,赋予身体独立和自由,更加关爱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才能挣脱权力和物欲的羁绊,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与身体的“健康、审美、智慧”完美地统一起来。
身体人人有,但身体的价值与意义却长期被人忽视,导致身体一直被权力、利益支配着。直至 19世纪末,尼采喊出了“一切从身体出发”,开始了身体的转向——身体逐渐从以意识为主体的传统二元叙事模式的囹圄中跳脱出来,被赋予主体性的地位。到了福柯那里,身体在后现代社会已能光明正大地与权力、政治、技术等发生广泛联系,并提供予人们观看、思考自我与社会的新鲜视角。也恰是这个时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生活观念的变化,竞技体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然而,竞技体育是与身体联系最为紧密的社会文明现象之一,人们却鲜有从身体的视角来对其进行剖析,这不能不说是竞技体育理论研究的一大缺憾。由身体出发来探讨竞技体育异化,不只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切入角度。本文正是从这一崭新的视角出发,认为身体沦为工具才是竞技体育异化的动力之源,在分析了身体的价值基础上,提出身体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与终点,最后得出以健康为基础,以提高审美能力为桥梁,以增强智慧为最高境界的“身心合一”崭新的身体观,以期为阻止竞技体育异化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1]周爱光.国外竞技运动异化学说评析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109-114.
[2]卢元镇.竞技体育的强化、软化、弱化 [J].体育文史,2001 (3):20.
[3]刘一民.运动员异化行为简论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10):1307-1309.
[4]赖勇泉.竞技运动异化问题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1):27.
[5]庞建民,林德平,吴澄清.对竞技体育中异化现象的分析与研究[J].2007(1):48.
[6]柏拉图.理想国[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355。
[7]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蒂迈欧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81-285.
[8]任海等.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严春友.人:西方思想家的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0]彼德·布鲁克斯.身体活 [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13;21.
[11]莫里斯·梅洛 -庞蒂.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02..
[12]唐涛.对后现代身体观之“身体”的解读 [J].江海学刊, 2008(2):65.
[13]张玉能.劳动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兼与汪济生同志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5.
Alien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dy Theory
Yang Zhi-m ing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325027)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 and the body theory are referred to conclude that the real driving force behind alien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is that the body is depreciated and regarded as a tool.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body value,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body is the start aswell as the end for 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The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the alien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is form the new body conceptof regarding health as the basis, improvement in beauty-appreciating ability as the bridge and wisdom as the ult imate goal.
body theory,alien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G803
A
1001—9154(2010)05—0055—04
book=55,ebook=181
G803
A
1001—9154(2010)05—0055—04
杨志敏 (1963—),男,浙江温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和社会体育。
201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