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的历程与运行机制

2010-12-07 22:56:20赵承磊
体育教育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运动会金牌强国

赵承磊

(河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体育强国的历程与运行机制

赵承磊

(河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梳理了体育强国的历程,着重分析了其运行机制。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各省市体育区域协作,政府与市场的有机配合,多元竞赛杠杆的合力拉动,城乡体育统筹发展是体育强国的运行机制。

体育强国;运行机制;竞技体育;城乡体育;群众体育

Author’s address Sport Dept.,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Luoyang 471003,China

体育强国的历史脉络

体育强国的提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 80年代初。1979年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而后的80年代,中国的竞技体育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喜报频传,战绩辉煌,世界惊羡。1981年,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国运动员囊括了全部项目的冠军和各个单项的亚军;1981—1986年,我国女排以“五连冠”的骄人战绩享誉世界;1984年5月在吉隆坡举行的尤伯杯比赛中,羽毛球健儿以5比0战胜了最后一个对手,勇摘桂冠;1983年6月到1984年6月,一年时间内,田径运动员朱建华三次打破跳高世界纪录,令人难以置信;特别是1984的第23届奥运会,中国首次参赛便夺得15金,8银,9铜,金牌总数位列第4,获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世界著名的媒体路透社指出:“中国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出人意料的胜利,将此突出的成就要求世界承认它是体育强国。”时任美国奥委主席廉·西蒙评论说:“中国人向未来跨出一大步,这是一个大飞跃。可以预言,从现在起他们将成为奥运会强国之一,将被所有国家算入世界体育强国之列。”

竞技体育成绩的迅速提升,激发了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愿望,激发了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信心和力量。世界各国的认可和赞誉,又使这种信心和力量得以加强。1983年,原国家体委根据体育形势的发展,便提出了“要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1984年在中共中央的《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亦正式的提出了体育强国一词。随后,写进了《2000年的中国体育》这一专题报告之中,并成为20世纪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目标包括:5亿人口经常锻炼;青少年体质增强;奥运成绩名列前茅;产生一大批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建成高水平体育社会和又红又专的人才队伍。体育强国以其强劲的时代节奏,激励着人们迈向体育的伟大征程。值得注意的是,体育强国的提法在1979—1980年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后格外强烈。然而, 1988年的汉城兵败,使我们在体育强国呼喊的狂热中走向冷静,体育强国的提法逐渐式微。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成绩回升后,体育强国又再一次被人们提起来。但是,人们对体育强国有了更深层、更全面更成熟的认识,即使在悉尼奥运会中国在金牌跨入第一集团之后,也开始有意无意回避体育强国的说法,更多的言称体育大国。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虽然获得了32枚金牌,但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在中国代表团新闻发布会上却说:“我不认为我们是体育强国。这不是谦虚。虽然我们拿的金牌多,是金牌大户,但我们和美国、俄罗斯相比还有差距。”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获得51枚金牌后,体育强国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奥运会残奥会的表彰大会指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实际上已非常明确的确立了我国体育的现实坐标和未来指向。即中国体育的现在是体育大国,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体育强国。

体育强国的运行机制

2.1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竞技体育是精英体育,群众体育是老百姓体育。竞技体育可以充当鼓舞民众士气、激励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面旗帜,老百姓体育则关系民族的繁衍和未来。无论从竞技体育发展的角度,还是民族未来的高度,抑或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上考虑,群众体育都应该充当先锋和基础。可以认为,没有群众体育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竞技体育的长繁荣。但是,在国家发展的特定阶段,鉴于薄弱的经济基础,大众淡薄的健身意识,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可以选择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通过竞技这面旗帜,来彰显种族的优越和国家的进步,亦可以借以带动群众体育的大发展。我国女排的五连冠、乒乓球的三金独揽,都曾引发了群众的健身热潮。

2.2 不同省市体育发展的区域协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资源禀赋各异。这一客观现实,一方面决定了各个地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为竞技体育各种项目和人才的获取提供了先天的优越条件,为群众体育的丰富多彩提供了资源保证。我们建立举国体制的依据和初衷就是使各区域条块结合,但遗憾的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发挥条块结合的优势。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必须统揽全局,通盘考虑。要改变传统的体育评价模式,不唯全运金牌论英雄。在竞技体育上,各个省市不搞大而全,要搞少而精;在体育人才资源的配置上引入市场机制;在金牌量化上,采用初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2.3 政府与市场对体育发展的有效调整

从体育发展的主导力量来看,世界各国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一是市场主导,还有就是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就发展趋势而言,政府主导的在向市场靠拢,市场主导的在加强政府调控,结合型是主流。伴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体育强国的建设,必然亦必须是市场和计划的相结合。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政府该管哪些,如何管?哪些该由市场承接,承接后如何保证体育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首先,在竞技体育领域,应该根据运动项目的市场前景,把其划分为三类产品: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混合产品,同样在群众体育领域,亦进行这种划分;其次,根据产品的性质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财政、金融等政策;第三,最大化地利用市场力量,不仅在竞技体育领域,在群众体育领域亦如此。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才应当通过法律、财政等手段进行适当干预。目前,最核心的就是开辟体育与市场的接口,最紧迫的就是制定法律法规,以保证项目在市场中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2.4 多元竞赛杠杆的合力拉动

竞赛是拉动体育发展的最有力杠杆。在一定意义上,没有竞赛就没有体育,一个直接而有力的佐证便是:没有奥运会,就不会有竞技体育在全球的迅速传播和发展。我国有全运会、城运会、农运会、全国健身大会、大学生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等7项主要赛事,至于各个省市的还有更多,赛事可谓精彩纷呈。不可否认,这些赛事为我国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就7项全国性的赛事来看,由于不同赛事分属于不同部门举办,并没有形成合力,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功效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市场开发。如一个运动员既可参加全运会,还可参加城运会、农运会、大运会等等赛事。因此,应当对各种赛事进行改革。首先,对7大赛事进行整合缩减。具体的方案是,保留全运会、少数民族运动会;取消城运会、农运会,整合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为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为大学生运动会,乙组为中学生运动会。其次,对全运会组织和技术层面进行调整。全国运动会要和全国青年运动会完成对接,为完成这种对接首先应把各级体校按所属层次分别并入相应的义务制教育和高校之中,然后分别参加相应组别的竞赛。

2.5 城乡体育的统筹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为72 135万人,占54.3%。从体育人口的层面讲,没有农村体育的大发展,就难有体育强国建设的大突破。因此,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做到城乡体育的统筹发展。

农村体育的发展,涉及到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农村体育发展的依托问题。即村落和小城镇,究竟依托谁?在这方面有两派观点,先是有学者提出依托小城镇,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依托村落。实际上,农村体育的发展,应该是两个依托并行而进。理由在于小城镇的人口离散太大,人在小城镇,户口在村落。而目前,小城镇的体育组织建设又非常匮乏,群众体育意识又非常薄弱,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且经费少;而村落体育受农忙农闲的制约,季节性明显,且由于青年的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的基本是老幼病残人员,要靠村落来发展体育根本不现实。村落体育只表现在农民有闲的一些节庆活动中,这是村落体育生存的客观现实。所以,农村体育的发展在村落和小城镇之间,只能各取所长,互补所短。二是农民工体育权利的保障问题。随着我国城乡二元制度的逐渐消解和城市居民居住证的实行,城乡人口将变得更加模糊。农民工体育权利如何才能得到保证以及城市体育场地设施如何应对等等,都是一个严峻而复杂的问题,而这恰恰关系到体育人口的质与量。这些问题,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体育的统筹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去破解。

结束语

2008年奥运会召开前,关于北京奥运之后中国体育的发展导向和改革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竞技体育已经完成了升国旗、扬国威的历史使命,奥运会之后应该彻底地改变金牌体育的发展模式,重点转向大众体育,甚至有人提出废除全运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坚持金牌体育的发展模式,并通过改革使之不断的完善,体育依然有为国争光的社会需要,废除举国体制,将会导致竞技体育的严重滑坡。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该如何发展,成为一个需要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胡锦涛主席,基于中国的经济社会背景,结合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高瞻远瞩,发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伟大号召,清楚地回答了在当前经济社会的背景下“怎样发展体育,发展什么样的体育”这一历史性的疑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体育强国的提出,从根本上明确了竞技体育该如何发展,群众体育该如何关照的全局性问题。进一步讲,就是竞技体育要坚持并改革完善;群众体育要更加重视,奋勇跟上;体育的多重功能要充分展现和利用;发展渠道要多方贯通。

[1]王岗.关于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科学反思[J].体育文史, 1999(1):15.

[2]吕树庭,刘德佩.体育社会学[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297.

(2010-03-14收稿)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ports Power//

HAO Cheng-lei

The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ports Power and analyse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The paper proposes to coordinate the competitive sport and public sport,promote the cooperation among different sports regions in provinces,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market and the functions of different competitions.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sport i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Sports Power.

Sports Power;operation;competitive sport;urban and rural sport;public sport

G80-05

A

1672-268X(2010)04-0031-02Z

猜你喜欢
运动会金牌强国
迟来的金牌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9:08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2
强国有我
金牌字帖
秦晋争霸
春季运动会
幼儿画刊(2018年5期)2018-06-05 02:17:09
春季运动会
小小艺术家(2017年1期)2017-05-31 21:51:11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20:38
有惊无险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