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形态学理论述评

2010-12-06 08:37
当代外语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音系中心语词缀

常 辉 姜 孟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四川外语学院,重庆,400031)

分布形态学(Distributed Morphology)理论是生成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Morris Halle, Alec Marantz以及他们的学生和同行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此理论建立在管辖与约束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GB)的基础上,采取构式主义①(Constructionalism)(Goldberg 1995)的立场,并吸收了“分离假说”(Separation Hypothesis)(Beard 1995)中将句子的音系实现和决定该句子的语义、句法和形态特征(features)相分离的思想。分布形态学与采用词汇主义的主流生成语言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承认有词库,并认为词的生成过程与句子生成过程一样,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句法操作来完成。因此,分布形态学是一种从句法角度研究构词法的形态学理论。与传统形态学只关注词形变化不同,分布形态学主要探讨词的生成过程。由于在构词过程中词的某些方面是通过句法操作进行的,而其他方面在音系式(Phonological Form)层面通过形态操作(morphological operations)完成,因此,这种形态学理论被称为“分布形态学”。此理论吸收了其他形态学理论的合理成分,着重关注词从浅层结构(S-Structure)到音系式的生成过程,正好和Chomsky生成语言学着重关注从词库到逻辑式(Logical Form)的狭义句法互补。因此,近年来该理论倍受理论语言学界的关注,不断用于语言本身和论元结构等方面的研究,甚至还时常用于语言习得研究。然而,在国内语言学界,分布形态学理论还鲜为人知,更谈不上将这种新的理论应用到语言研究。本文旨在介绍和评析分布形态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和重要的技术细节,并将其与其他形态学理论以及Chomsky的生成语言学理论作比较,以期使国内学者对这一新的理论有初步的了解。

1. 理论模型

自分布形态学理论正式提出(Halle和Marantz 1993,1994)至今,它在具体技术细节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其理论模型大致相同,如(1)所示:

(1)

从(1)可以明显看出,分布形态学的语法结构模型中没有了管约论中的词库,但多了一个形态结构(MS)层面。它是词汇的句法表征层面,同时又是音系的一部分,也是词汇的句法表征实现音系形式的地方,因此,MS是句法和音系的接口,也是词汇项(vocabulary items)插入的层面。除此之外,该模型还包括三个项目表,它们分别是句法终极项目(Syntactic Terminals)表、词汇(vocabulary)表和百科知识(encyclopedia)。句法终极项目表为词的句法运算提供素材,它包括不可分的词根和抽象语素②。词根指的是象CAT,SIT等这样的开放性词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词,新的词根随时都可能产生。它是具体语言的音义结合体,本身带有音系特征(phonological features),不需要在MS层面插入词汇项。但它本身没有语法特征。词根不能以光杆形式出现,它需要语类化并受到允准条件的限制,即词根的词性由与该词根在同一结构关系内的抽象语素决定。比如,与限定词处于邻近结构关系的词根应该生成名词,与抽象语素T或Asp处于邻近结构关系的词根应生成动词等。抽象语素指的是句法终极节点(syntactic terminal node),它是语法特征的集合体,也是形态句法表征的基本成分,但它本身没有音系特征,需要在MS层面插入词汇项。由于抽象语素的语法特征是由普遍语法(UG)和具体语言原则共同决定的,它可以自由生成不同的集合体,因而是生成性的。词汇表是词汇项的集合,词汇项是音系特征的集合以及有关词汇插入的信息,它能够表明在什么环境下需要插入什么样的音系,从而为终极节点上的抽象语素提供音系形式。词汇项的插入不仅为抽象语素提供音系特征,还为该词汇项提供标识其特点的形态特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词汇项可以是空的,这时词汇项没有音系特征,其插入环境或语法特征没有信息,此时的词汇项被称为“缺省词汇项”(default or elsewhere Vocabulary Item)。我们可以把词汇表看作是说话者有关形态句法特征和音系特征相匹配的知识,它是非生成性的。百科知识是语言中成语③的语义信息的集合,是联系词汇项和其意义的纽带,有助于词在LF层面上的语义解释。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人的语言知识的一部分,它告诉我们为什么SIT是“坐”的意思,而不是别的意思。因此,它实际上是人储存词汇意义的地方,在此之前的词的推导只是符号性的,没有意义,正是百科知识为词赋予了意义。因此,百科知识也是非生成性的,但它是可以扩展的。可见,生成语法传统意义上的词库在分布形态学中被三个项目表取代,而且它们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致使词汇结构的生成和词汇音系形式的插入在不同层面进行。这也正是此理论被称为分布形态学的重要原因。

在该理论框架下,词的生成从句法终极项目开始,先生成深层结构(DS)。经过合并(merge)、移动(move)或复制(copy)等句法操作生成浅层结构。再经过大显形(spell-out)将词汇的语义信息分离到逻辑式,百科知识此时作用于LF对词汇的意义解释做出贡献。同时,大显形将词汇的音系信息分离到形态结构。在这里,终极项目中抽象语素上的语法特征经过合并、融合(fusion)、裂变(fission)、删除(impoverishment)等形态操作形成语法特征阵列,然后词汇项为抽象语素插入音系特征。词汇的音系信息最终到达PF,然后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线性的声音,这就是我们实际听到的语音。因此,对一个表达式来说,在推导过程中,它至少要包括两个结构描写式(structural description)。一是形态句法描写式,另一个是形态音系描写式。而且,表达式的形态句法结构除了在句法层面生成以外,还涉及到句法后层面的MS。DS和SS的句法部分是生成性的,而PF部分是解释性的,PF里改变句法结构的规则是不能自由运用的,它是由具体语言的需要所引发的。而且,说话者必须一个一个地学这些规则。MS和SS的显著差异就是,两个层面里终极节点上的特征类型不同。SS(包括DS和LF)层面里的终极节点只有形态句法和语义特征,没有音系特征。而MS层面则多了音系特征。分布形态学假定,这些层面里的形态句法特征都是从普遍语法所提供的特征集里提取的,DS层面生成的终极节点的性质及其语义特征是普遍语法和具体语言的语义范畴或语义概念共同提供的。词汇项在DS层面生成终极节点时是不起作用的,它在MS层面的插入也不改变已经存在的特征值(featural values)。

分布形态学区别于其他形态学理论的三个核心特点是:词汇项后插入(late insertion)、词汇项特征不完全设定(underspefication)和完全句法推导。所谓词汇项后插入,意思是终极节点上的抽象语素按照一定的句法原则组成具有层次性的结构,对它的句法操作只涉及到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而抽象语素的音系特征是在句法推导完成后通过词汇插入提供的。词汇项特征不完全设定,指的是要插入的词汇项的语法特征可以不必完全设定,它的语法特征只要是终极节点上抽象语素语法特征的一个子集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词汇项的语法特征可以无值,或缺少抽象语素的某些特征。完全句法推导,意思是在词的整个生成过程中,所有推导都是有层次性的和句法性的,严格受到句法推导邻近条件的限制。

最后,我们对分布形态学之所以取消词库加以说明。上述分布形态学理论模型中没有了我们所熟悉的生成语法模型里的词库,这表明它放弃了词汇主义。词库里的运算被分布到不同的部分完成。这样,词项在分布形态学中没有了地位,也没有任何操作发生在词库里,就连词的概念也被放弃了。分布形态学取消词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词库很难解决成语问题。如果说成语是在词库中生成的,但它的生成是句法推导的过程,因为成语内部是有句法关系的。因此,词库中是否应该包含成语是值得商榷的。分布形态学把成语放到百科知识里,这样就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另外,词这一概念本来就很模糊,它只是为了我们称呼的方便,即使在高度形式化的Chomsky生成语法里也没有给出精确的界定。而且,Aronoff(1994)认为,传统生成语法的词库能完成的操作太多了,以致于词汇或词汇化的概念非常模糊。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成语化,因为词库被认为是音义结合体的存储仓。如果我们说把一个表达式词汇化,这可能就意味着这个表达式具有特殊的意义,就相当于分布形态学中百科知识里的成语。另外,我们还可以把词汇化理解为非句法构成的,因为并非所有的表达式都是由句法操作完成的,它还可以在句法之后的形态部分生成。

2. 形态结构中的运作原理

这一节我们将介绍分布形态学理论中MS层面运作的一些重要技术细节,以期对这种新理论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这是分布形态学与Chomsky理论区别最明显的地方,也是其精华之处。我们首先看MS层面的操作流程。

(2)

当词汇的句法操作完成后,其中的语义信息分离至LF,而音系信息连同抽象语素的形态句法特征分离至Morphology。在这里形态句法特征要经过合并、融合、裂变、删除等形态操作,之后词汇项将被插入,这些抽象语素被赋予音系特征。再经过音系规则的调整,词汇的语音最后到达音系式PF。我们看到,分布形态学的主要技术细节是它的句法后阶段里的形态操作和词汇插入,现在我们将分别对它们加以介绍,并举例说明。

2.1 形态操作

由于分布形态学理论中词的推导完全是句法性的,形态操作实际上也是对抽象语素中语法特征的操作。我们首先看合并。它由Marantz(1984)最早提出,它是将一个终极节点加入到一个中心语的语类节点并与之保持独立的过程。一般来说,合并是将一个中心语和其补语的中心语相加,它很象句法操作里的中心语到中心语移动。合并的结果是,两个独立短语的中心语构成一个新词。但是,在这个新构成的词里,这两个独立的中心语依然是两个独立的词素。因此,在词汇插入时需要两个词汇项分别对合并的终极节点提供音系形式。我们以英语动词play的过去式形式played的构成为例说明合并的运作过程。played是由词干play加表示过去时态的后缀-ed构成的。当词的推导进行到Morphology层面时,时态T的中心语就会和动词的中心语V合并成V-T,如(3)所示。斜线里表示词干和词缀的音系信息,括号里表示词干和词缀的语法信息。然后插入词汇项/d/,再经过音系规则的调整就构成了played。

(3)

在形态丰富的语言里,这种合并经常发生,而且一个词的构成往往不只涉及到一次合并。例如,法语中表示将来时的定式动词parlera就是中心语Agr先和其补语的中心语T合并成T-Agr,然后再与中心语V合并构成V-T-Agr,如(4)所示。之后插入词汇项/r/和/e/,再经过音系规则的调整,parlera就生成了。其中,er是表将来时态的后缀,a是表示第三人称单数一致关系的后缀。

(4)

与合并相似的形态操作是融合,它是将同一个语类节点下的两个处于平行位置的终极节点融合成一个终极节点。与合并不同,融合减少了抽象语素的个数。融合后的节点具有构成它的两个节点的所有形态句法特征,但也只有一个词汇项能被插入。英语中的一个融合的例子就是,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定式动词的生成。我们以plays为例,它是由词干play与表示时态和一致关系的词缀-s构成的。当词的推导进行到Morphology层面时,一致Agr的中心语就会和时态T的中心语融合成一个节点,然后再与中心语V合并,如(5)所示。经过词汇插入和音系规则的调整,plays就生成了。

(5)

另一个形态操作是删除,由Bonet(1991)首先提出。它是将词汇推导中某个终极节点上的语法特征删除的一种形态操作。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英语一般现在时系动词be的插入。如(6)所示,系动词be有三种不同的定式形式供抽象语素时态一致(Tense-Agr)的融合体选择。

(6) am —— [+1Person, -Plural, +Present]

is——[+3Person, -Plural, +Present]

are——elsewhere

这里的单复数和时态已经很清楚了,但人称还需更细的说明,如(7)所示:

(7) 123

Participant in Speech Event + + -

Author of Speech Event + - -

这样,系动词be的词语项阵列就变成了(8):

(8) am —— [+PSE, +Author, -Plural,

+Present]

is——[-PSE, -Author, -Plural,

+Present]

are——elsewhere

这里涉及了一个删除操作,即(9)将第二人称抽象语素上的[-Pl]特征删除了。

(9) [-Pl] → ø/[+PSE, -Author]

因此,英语缺乏单独的一般现在时第二人数单数的定式系动词be。

与删除形态操作相反的是裂变。它是将一个终极节点分裂成两个独立的终极节点的过程,并由两个不同的词汇项提供音系特征。这种形态操作最先由Noyer(1992)发现,他注意到,对大多数抽象语素来说,当一个词汇项插入后,词汇插入也就结束了。但并非所有的抽象语素都是这样。他注意到在一些亚非语言中,某个抽象语素完成词汇插入后并没有结束,而是又产生了另一个抽象语素,并需要一个单独的词汇项为其提供语音形式,他把这种过程叫作裂变。因此,在裂变的抽象语素中,词汇项不再为插入同一个抽象语素而竞争,而是自动产生另一个抽象语素供词汇插入。

以上我们看到,形态操作在推导MS表征时能够对抽象语素产生影响,或改变其个数,或改变其组合,最终生成终极成分的层次性结构。与生成语法中的句法移动一样,以上形态操作也要受到条件的限制。一是邻近条件(locality conditions),另一个是内容普遍性(substantive universals)。所谓邻近条件指的是,两个参与形态操作的抽象语素要相邻,位于同一结构中。而内容普遍性指的是,参与形态操作的抽象语素的形态句法特征都是从普遍语法所提供的一个特征集里提取的。

2.2 词汇项的插入

可以说,在词汇插入前,构词的所有的操作都是句法性的,只涉及到语法特征,而词汇项的插入不仅涉及到语法特征,还涉及音系特征。它是为终极节点上的抽象语素提供音系特征的机制,发生在MS层面里形态操作结束之后。每一个抽象语素都带有一连串的语法特征,如时态、人称、性、数等,而且这些特征都是完全设定的。但能满足插入条件的词汇项往往不止一个,而每一个抽象语素又只能插入一个词汇项,因此,众多潜在的词汇项之间就会存在竞争,这时子集原则(Subset Principle)将决定哪一个词汇项最终能够被插入。

(10) 子集原则:如果词汇项上的特征和抽象语素的特征完全匹配或是其特征的一个子集,该词汇项就可以插入。一旦词汇项出现了抽象语素中没有的特征,该词汇项就不能插入。如果同时有若干个满足插入条件的词汇项,与抽象语素上特征匹配最多者将最终被插入(Halle 1997:128)。

也就是说,词汇项上的特征没有必要与其要插入的终极节点上抽象语素的所有特征都一一对应,而只要是它的一个子集就可以了。抽象语素上的特征是完全设定的,而词汇项上的特征可以部分设定,或缺少某些特征,或某些特征无值,这正是分布形态学的一个核心特点。词汇项上的特征必须与要插入的抽象语素的特征相一致,它们之间不能有任何的特征冲突,否则就不能被插入。当存在多个满足插入条件的词汇项时,与抽象语素上特征吻合最多者最终将被插入。

现在,我们以英语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时态和一致标记-s的音系插入为例说明词汇插入的运作过程。根据分布形态学理论,竞争插入某一抽象语素的词汇项会按照特征设定多的优于特征设定少的原则自动排列成一个阵列。这样,排在前面的词汇项就会比后面的具有更多的与抽象语素相同的形态句法特征,其插入环境也就更为具体,复杂程度也较高一些。英语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时态和一致标记-s用于题元动词,其阵列如(11)所示:

(11) a. -s —— [+Present, +3Person,

+Singular]

b. ø——[+Present]

从(11)可以看出,在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环境下,有两个处于竞争的词汇项。排在前面的是-s,有三个语法特征。排在后面的是空词汇项ø,只有一个语法特征。根据子集原则,-s的特征设定齐全,会优先于ø的插入。为保证一个抽象语素只能插入一个词汇项,分布形态学规定:一旦某一个词汇项插入到某个终极节点,这个节点上抽象语素的特征就随之被释放,其他词汇项就不能再插入了。因此,一旦-s被插入,相应的抽象语素上的特征就没有了,ø就不能再插入了。这一点跟最简方案理论中的特征核查有相似之处。但如果-s没有出现,ø也是可以插入的,因为该词汇项的特征是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这个抽象语素特征的一个子集,而且没有与其冲突的特征。也就是说,在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环境下,光杆动词可以代替具有屈折变化的定式动词,但后者不能代替前者,因为此时是非定式环境,具有屈折变化的定式动词与其有特征冲突。因此,我们可以把光杆动词看作是带有屈折词缀的定式动词的缺省形式。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何二语习得者经常省略使用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标记-s了。在没有成功提取-s时,二语习得者就会用缺省形式代替具有屈折变化的定式动词,从而导致了-s的缺失。

在词汇插入时,还有可能出现两个或更多竞争词汇项的特征设定个数相同的情况。这时,子集原则就不能确定插入哪个词汇项了。其中一种情况是要插入的词汇项是某一语素的语素变体。它们的特征设定完全相同,只不过插入环境不同。比如,可以插入英语一般过去时态节点上的词汇项有三个:ø,/t/和/d/。ø用于强动词词干(如hit),而/t/和/d/用于弱动词词干(如slept,called)。这三个语素变体的实特征都一样,只是语境特征不同。按照分布形态学的规定,特征设定多的词汇项排在前面,优先插入。由于ø有两个设定的特征,而/t/和/d/只有一个,因此,这三个语素变体的阵列如(12)所示:

(12) ø —— [+Past, +Strong]

/t/——[+Past, -Strong]

/d/——[+Past, -Strong]

但子集原则不能决定/t/和/d/的插入,因为它们的特征设定是一样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alle和Marantz(1993)提出了Pāninian原则。根据该原则,此时的词汇插入由语素变体所处的环境决定。它规定,处于越复杂、越具体环境下的词汇项越将优先插入。而且,词汇项上的时特征优先于语境特征考虑。如果时特征一样,最复杂、最具体的语境特征将优先插入。因此,这里的/t/要优于/d/插入,因为/t/只作用于动词的词干,而/d/用于除ø和/t/的其他任何环境,属于过去时态节点的缺省插入。

另一种情况是要插入的词汇项的特征设定个数相同,但特征不同,这时子集原则也无能为力。Noyer(1997)提出了“特征的普遍层次性”(Universal Hierarchy of Features)原则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规定在词汇插入时处于高层次的词汇项优先于层次低的词汇项,如(13)所示:

(13) 1 Person 2 Person Dual Plural other features

也就是说,当要插入的词汇项个数相同时,优先考虑人称特征,然后是数特征,最后才是其他的特征。而且,第一人称特征又优先于第二人称特征,双数特征优先于复数特征。

2.3 音系调整规则

在词汇项为终极节点上的抽象语素提供音系形式以后,还不能产出这个词的正确音系。它还需要经过音系调整规则来改变其音系形式,最终形成我们听到的实际的语音。这也是(2)里的音系规则的一部分。

3. 分布形态学与其他形态学理论

目前,除了分布形态学以外,较为有影响的形态学理论还有无词缀形态学(A-Morphous or Affixless Morphology)(Anderson 1992)和词汇主义形态学(Lexicalist Morphology)(Lieber 1992)。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承认句法、语义、形态特征和音系特征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一节我们将探讨分布形态学和这两种形态学理论的不同之处及其优越性。

无词缀形态学认为,只有实语类的词干部分才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音义结合体的词素,而词缀只是用于构成实语类的规则,或者说是形态音系规则的副产品。因此,词缀在这种形态学理论中根本没有地位,它是以词位(lexeme)为基础的。该理论以“分离假说”为基础,将句法运算中的终极成分和它们的音系实现分离开来。而且,构成复杂词的词干和词缀的音系特征与它们的形态句法特征相比可以是不完全设定的。

相反,词汇主义形态学则认为词缀和实语类的词干都是语素,并对词缀和词干语素的传统概念进行了修正。而且,词缀和词干能将其音系形式和意义以及功能相联系,在句法中运算的词是词项组合的结果。句法终极成分的音系形式是通过与之形态句法特征相一致的词汇插入实现的。插入前的词汇项带有非形态句法表征的语类和子语类信息,它们可以决定其他词缀插入的条件或音系调整规则的操作,从而影响词的进一步音系实现。

分布形态学是在吸收前两种形态学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方面,它采用了无词缀形态学将句法运算中的终极成分和它们的音系实现相分离的观点,在LF、DS和SS三个句法层面上的终极节点没有音系形式,直到MS层面才获得。另一方面,它采用了词汇主义形态学中句法终极成分的音系实现由能够将它们的形态句法特征和音系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词汇项来处理的观点,并承认词缀和实语类的词干一样都是语素。因此,分布形态学和无词缀形态学在对待词缀问题上的观点是不同的。前者坚持词缀也是语素的观点,而后者把任何屈折变化都看作是支配词干的节点上的形态句法特征,把屈折词缀看作是应用到这些词干上的构词规则的副产品。为了避免解释词素的意思和形式的非一对一关系,分布形态学重新定义了词素的概念,而无词缀形态学则把词缀从形态学中取消了。但是,我们注意到,句法中的终极成分和音系形式往往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抽象语素可以在MS层面裂变、融合或删除以改变其个数,使得某一个抽象语素(如Past)可以有几个不同的语音形式(如ø,/t/和/d/)。而一个语音形式(如/z/)又可以插入不同的抽象语素(如名词后的[pl]和动词后的[Present,Sg,3Person])。因此,音系结构并不能直接反映句法结构。这样,无词缀形态学不仅与传统的形态学理论相悖,而且与大多数当代生成语法理论也不吻合,因为屈折词缀通常被视为功能语类的中心语,应该是终极节点。

词汇主义形态学与分布形态学也有不同之处。在词汇主义形态学理论中,词缀和词干同样都是具有音系特征和形态句法特征的词项,正是这些词项的组合构成了词。而在分布形态学理论中,给形态句法特征赋予音系特征发生在句法推导之后。而且,给形态句法特征赋予音系特征也不会发生在句法部分运算的终极成分中。另外,在分布形态学理论中,词是从终极节点开始经过句法操作在词汇插入前构成的,词的结构以及词缀的层次性位置完全由句法决定,而不像词汇主义形态学里由每个词缀的子语类化框架决定。最后,在分布形态学理论中,句法操作中的形态句法特征不是词汇插入的结果,词汇项的特征可以不完全设定。而词汇主义形态学中要插入词缀的词汇项必须带有所有的特征,以便在句法和LF层面生成合法的特征结构。

4. 分布形态学与特征核查理论

最后,我们将比较分布形态学理论和最简方案(Chomsky 1993,1995)的特征核查理论在生成动词方面的差异,并指出分布形态学的优越性。

在分布形态学理论中,形态在句法之后生成,词的语音形式在句法推导完成后实现。带有屈折变化的词是通过一系列的句法操作和形态操作与带有形态句法特征的词缀结合的过程。因此,词的生成是句法性的或后句法性的,而不是词汇性的,它体现了句法先于形态的理论设想。而在最简方案理论中,形态和句法是直接相连的,并提出动词的内部形态结构和句法结构涉及的是特征的核查机制。一个带有屈折变化的词会带有一系列无序的特征,这些特征在词汇插入前就由词库提供了。当该词提升至功能语类时,它的特征就会与功能语类上的特征相互匹配并且核查。所有不可解释特征都要被核查掉,满足完全解释原则(Full Interpretaion Principle),整个句法推导才会收敛(converge),生成的句子才是合乎语法的;否则,整个句法推导就会崩溃(crash),生成的句子不合乎语法。

在分布形态学理论看来,最简方案的特征核查理论有一些令人费解之处。其中一个就是,为何动词屈折词缀的内部层次性关系能够将与该屈折词缀有关的一系列特征生成语素?而且,为何这些特征正好与功能语类带有的特征相对应?在它看来,特征核查理论有为了核查而预先设置了这些相对应的特征之嫌。带有屈折变化的动词是一堆无序特征的集合,其词干和词缀的内部音系结构和语法特征之间的联系对其他句法推导丝毫没有意义。另外,特征核查理论根据镜像原则(Mirror Principle)(Baker 1985)形态能够直接反映句法的精神,词缀的顺序反映了投射的句法层次性关系。然而,最简方案中的屈折词缀是动词在词库中就带有的。也就是说,词缀是在词库中加在动词上的。而特征核查过程中是功能语类的中心语而不是词缀加在动词上。如果镜像原则是正确的,核查理论将不能解释句法中的中心语到中心语提升能够反映词库里动词加词缀这一事实。另外,特征核查理论规定,特征的核查以词库里动词加词缀的顺序进行,与动词词干最近、最内部的词缀上的特征最先核查。如果加屈折词缀的构词操作只有中心语到中心语移动和附加的话,镜像原则将是精确的,特征核查理论也能足够说明形态和句法的直接映射关系。但是问题在于,除了中心语到中心语移动和附加外,形态和句法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包括中心语的合并,在MS层面增加抽象语素或特征,抽象语素的融合和裂变等,这些都会导致形态和句法的相互不匹配。因此,形态很多时候是不能直接反映句法的。而且,词汇插入必须在所有这些形态结构变化之后进行,这就会违反严格意义上的镜像原则。

除了上述概念上的不同,分布形态学和特征核查理论在分析手段上也存在差异。在特征核查理论中,既然句法结构在从DS到PF的推导过程中动词无需与屈折词缀结合,它就可以在PF与含有需要核查特征的功能语类的中心语相分离,而在LF中提升至功能语类中心语进行特征核查。而在分布形态学理论中,功能语类的中心语带有需要进行词汇插入的形态句法特征,为了与词缀结合,在从DS到PF过程中动词必须同与该词缀相对应的功能语类的中心语相结合。特征核查理论的这种LF提升和分布形态学的在MS加词缀可以由英语的时态词缀来体现。特征核查理论在解释英语题元动词带有时态后缀时,不需要英语的题元动词在从DS到PF过程中提升,而时态节点T也不下移到V,而是题元动词在LF中隐性提升至T核查词缀的时态特征。但在分布形态学理论中,象2.1描述的那样,抽象词缀T必须在MS与题元动词合并。

5. 结语

本文介绍和评析了生成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分布形态学理论。虽然从它的提出至今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系统性的理论,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与占主流地位的Chomsky生成语言学有较强的互补性,尤其它充分发展了Chomsky生成语言学所忽视的音系式中的语言运作机制和动词短语的内部论元结构。与其他形态学和最简方案中的特征核查理论相比,分布形态学理论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相信在今后的语言研究中该理论会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同时也会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附注:

① 构式主义语言学的基本思想是句子的意义由句子的具体结构决定,其出发点是解决有些动词可以构成不同的结构,而且在不同的结构中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而词汇主义语言学认为,句子结构是词汇投射的结果,句子的意义也是由词汇决定的。

② Harley和Noyer(1998)把它们称为l-morpheme和f-morpheme,相当于Chomsky生成语法理论中的实语类(lexical categories)和功能语类(functional categories)。

③ 分布形态学中的成语和我们传统语法以及Chomsky生成语法中的成语意义是不同的。它指的是,任何不能从形态句法结构描写式完全推测出意义的表达式。它可以是我们通常说的词,也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甚至可以只是词的一部分。

Anderson, S.A-MorphousMorpholog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Aronoff, M.MorphologybyItself[D]. Doctoral dissertaio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4.

Baker, M. The Mirror Principle and morphosyntactic explanation [J].LinguisticInquiry, 1985, 16: 373-415.

Beard, R.Morpheme-LexemeBaseMorphology[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Bobaljik, J. D.Morphosyntax:theSyntaxofVerbalInflection[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5.

Bonet, E. Morphology after Syntax: Pronominal Clitics in Romance [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1.

Chomsky, N. 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 [A]. In K. Hale and S. J. Keyser (eds.).TheViewfromBuilding20:EssaysinLinguisticsinHonorofSylvainBromberger[C].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3: 1-52.

---.TheMinimalistProgram[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5.

Embick, D. & R. Noyer. Distributed Morphology and the syntax/morphology interface [A]. In G. Ramschand and C. Reiss (eds.).TheOxfordHandbookofLinguisticInterfaces[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Goldberg, A.Constructions:AConstructionGrammarApproachtoArgumentStructur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Hale, K. & S. J. Keyser. On argument structure and the lexical expression of syntactic relations [A]. In K. Hale and S. J. Keyser (eds.).Theviewfrombuilding20:essaysinlinguisticsinhonorofSylvianBromberger[C].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3: 53-109.

Halle, M. Distributed morphology: impoverishment and fission [A]. In B. Bruening et al. (eds.).MITWorkingPapersofLinguistics30:PapersattheInterface[C]. Cambridge: MITWPL, 1997: 125-49.

Halle, M. & A. Marantz. Distributed Morphology and the pieces of inflection [A]. In S. J. Keyser and K. Hale (eds.).TheViewfromBuilding20:EssaysinLinguisticsinHonorofSylvainBromberger[C].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3: 111-76.

---. Some key features of Distributed Morphology [A]. In A. Carnie and H. Harley (eds.).MITWorkingPapersofLinguistics21:Papersonphonologyandmorphology[C]. Cambridge: MITWPL, 1994: 275-288.

Harley, H. & R. Noyer. Distributed Morphology [J].GlotInternational1999(4): 3-9.

Lieber, R.DeconstructingMorpholog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Marantz, A.OntheNatureofGrammaticalRelations[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84.

---. How morphemes are realized phonologically [P]. Paper presented at the DIMACS Workshop on Human Langu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2.

---. A late note on late insertion [A]. In K. Young-Sun, et al. (eds.).ExplorationsinGenerativeGrammar[C]. Seoul: Hankuk Publishing, 1995: 396-413.

---. No escape from syntax: don’t try morphological analysis in the privacy of your own Lexicon [A]. In A. Dimitriadis et al. (eds.).PennWorkingPapersinLinguistics4 [C].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7: 201-225.

Noyer, R.Features,PositionsandAffixesinAutonomousMorphologicalStructure[D]. Doctoral dissertaio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2.

---.Features,PositionsandAffixesinAutonomousMorphologicalStructure[M].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1997.

猜你喜欢
音系中心语词缀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浅析汉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以《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所列例句为例
释西夏语词缀wji2
英语元音/e/的语音特征及其音系功能
奇台方言音系及其演变规律
再談梵漢對音與“借詞音系學”的幾個問題
南朝宋齊譯經對音的漢語音系初探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