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开发机制探讨

2010-12-05 08:08:56赵同剪
职教通讯 2010年2期
关键词:层面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赵同剪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开发机制探讨

赵同剪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以节约资源、确保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同时重视发挥教育主体的自主权,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发挥教育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最终形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开发新模式——政府和院校两个层面的课程研究开发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开发机制;政府;院校

从国际上来看,在职业教育层面,许多国家组成专门的研究机构,对课程体系规范、课程标准进行专门研究,并不断修订完善。如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培训包式的标准化开发、德国基于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等。近年来,课程研究开发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焦点,期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课程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开发机制才能确保课程的开发落到实处、卓有成效?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开发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课程研发是在政府引导下,以示范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进行的,其研究成果通过教学评估验收的方式予以确认,事先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加之评估竞争的压力,各院校的研究成果封锁现象严重,因而至今没有形成具有职业针对性、高质量、示范性、可共享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整体来看,高等职教课程研究开发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研究开发质量不高

1.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不合理。从职业教育总体来看,课程体系缺乏与实际职业能力要求科学对应的梯度,使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间难以互通。就不同的高职院校而言,课程体系杂乱,即使是国家示范、省示范院校也或多或少存在类似问题,突出表现为同一专业、不同院校之间课程体系差异很大,没有一个基本的规范体系。

2.课程标准质量低下,职业工作缺乏针对性。(1)课程研发复杂性和研发人员知识、能力结构不匹配导致课程研发总体质量不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即涉及职业分析(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工作过程分析等),又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需要多方面的理论支撑,这就需要课程研究开发人员,不仅有职业工作经验,而且需要具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知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欠缺,加之职业院校长期以来存在的招聘误区,即重学历,轻实践经验,因此,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现有师资总体来看,无论是职业教育教学论知识还是职业工作经验都很欠缺,从而形成我国高职教育课程研究开发的瓶颈。(2)政府对课程研究开发缺乏有效指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研究,是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少数专家的课程改革理念——“职业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引导,由高职院校教师按照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而进行,其研究结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学评估的要求,而教学评估对课程标准的评价,至今也没有完善、规范的标准体系。(3)缺乏企业专家的真正参与。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开发中,虽然一再强调企业专家参与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企业专家参与的有效机制,使专家参与流于形式。总之,由于我国职业院校师资水平的限制,又缺乏政府的有效指导,加之缺少企业专家的真正参与,最终导致课程标准质量低下,与职业工作缺乏针对性,即使是同一门课程,在不同院校间,其课程标准也相差甚远。

(二)重复研究现象严重,导致资源浪费

重复研究导致资源浪费是目前高职课程研发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院校各自为政,研究重复,造成资源浪费。(2)示范院校不“示范”导致资源浪费。为加快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步伐,政府试图通过国家示范、省示范院校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进程,集中人力、财力等资源优势首先建成一批高质量的高等职业院校,使其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航标,起到模范引领作用。但在近两三年的示范院校建设中,我们发现并不尽如人意,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不明显,表现为一是重投资,轻指导,研究开发成效不明显;二是创建示范的目标不明确,加之竞争的压力,各示范院校出于评估的功利需要,封锁研究成果,这一现象在同类高职院校间表现尤为突出,而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恰恰需要同类院校之间进行交流和切磋,方能事半功倍;第三,缺乏联合研究开发的有效机制,缺乏院校之间的联合研究开发、与企业实质性的合作研发以及缺乏与教育研究机构的联合研发,因而不能整合资源。

二、解决途径——建立两个层面的课程研究开发机制

分析我国高职教育课程研究开发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缺乏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研究开发机制,是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无序、质量低下、资源浪费的根源所在。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走出课程研究开发困境,需要建立政府和学院两个层面的课程研究开发机制。

(一)建立政府层面的课程研究开发机制,确保职业规范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规范教育;二是特色教育。从总体考虑,职业教育应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实现职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工作要求的匹配。一方面,职业教育具有职业特性,任何职业对工作者的职业能力都有基本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满足这一要求来设置课程,这是确保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底线。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有规范的教育内容,这里称之为规范教育。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然的,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和管理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特色课程的竞争。也就是说同类院校,尤其是竞争激烈的专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课程。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规范教育是基础,为了确保规范教育的质量,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规范化,即研究设立政府层面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政府层面的课程针对职业规范教育内容(职业基本能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规范化,其结果是确保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的基本人才培养质量(这里仅从课程设置角度考虑,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了规范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基础,各院校的课程研究开发势必避免大量重复现象。

政府层面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建设的基础,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实践性和前瞻性,直接决定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效。为确保政府层面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质量,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应充分利用政府的人力资源优势、信息资源优势、财力资源优势以及行政体制优势,发挥政府在高职教育课程研发中的功能。见于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政府层面的课程研究开发机制。

(二)建立学院层面的课程研究开发机制,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

竞争机制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激励院校间竞争,同时适应特殊企业、特殊环境、特殊工作等特殊职业要求,必须鼓励同类高职院校彰显自己的特色,建立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即各高职院校应有学院层面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因此,建立学院层面的课程研究开发机制成为必然,其功能是学院特色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需要强调的是,学院层面的课程研究开发,应该建立在政府层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即政府课程是学院课程体系的基础,这是确保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前提。学院层面研究开发的课程,是其特色课程,其着眼点是区域经济特点、就业企业、行业特点,同时考虑其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摆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开发的困境,需要建立政府和学院两个层面的课程研究开发机制,因而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也将呈现出两个层面,见专业课程体系图所示:

专业课程体系图

在两个层面的课程研究开发机制设计时需要注意这样几点:(1)理顺研究开发主体;(2)科学合理界定各层面课程研究开发范围;(3)重视联合研究开发,确保企业专家、课程专家的有效参与;(4)确保机制运行的动态性;(5)创建、培育机制长期运行的环境。

C710

A

1674-7747(2010)02-0069-03

2009-12-07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两个层面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研究”(项目编号:Y200804322)

赵同剪(1966-),女,河北衡水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层面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