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的王光祈研究之现状与课题

2010-12-01 07:58牛岛忧子
音乐探索 2010年2期
关键词:历史学

摘 要:中日的传统历史研究者主要在音乐学领域中提到了王光祈,但与清末民国时期的其他知识分子相比,他没引起研究者的注目。自1980年以后,随着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发展,有关清末民国时期的研究中,在关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史等的研究中提到王光祈的论文也增加了,并且对王光祈的学术研究也加深了。王光祈研究在历史学领域中要继续深入,首先我们必须验证前人研究的成就。限于管见,本文明确了中日的王光祈研究之现状并考察其研究的动向,同时提出今后的王光祈研究之课题。

关键词:历史学;清末民国时期;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王光祈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0)02-0006-07

前言

近几年在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认识有了重新考虑,并且提出了清末民国时期研究的意义。笔者认为清末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是以革新传统文化,为创造“中国人民”①的精神,为建立近代国家“中国”而改革旧社会的课题为主的。从这观点来看,关于他们的文化活动以及思想的研究,作为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基础研究之一是有意义的。清末民国初期的四川是对近代国家的变革之预兆开始显现出来的地域,是在这时代背景下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各种问题越发具体地表面化的地方。当时四川有的知识分子②在地理、历史等条件影响下,背叛了具有浓厚的封建传统思想的社会和家族制度,可以说他们都在这时期更加认识了旧社会的问题和形成新社会的必要性。王光祈(1892―1936)③在当时的四川渡过了初期思想成型的阶段,他接受了废除科举制度后的新教育,是近代知识分子④取代了士大夫的过渡时期的人物。从上述研究课题的认识,笔者以为王光祈研究为促进有关中国近现代的研究而有部分作用,特别是把清末以前的士大夫的改革活动跟清末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相比较,有其研究的意义。

在中日,从来主要在音乐学领域中提到王光祈,与清末民国时期的其他知识分子相比,他没引起研究者的注目⑤。可是,1980年以后,随着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发展,有关清末民国时期研究中,在文化史、思想史、社会史等的领域中提到王光祈的论文都增加了,并且对王光祈的学术上的研究也加深了。目前情况下,在历史学领域中王光祈的研究,我们首先必须验证前人研究的成就。限于管见,本文明确中日的王光祈研究之现状并考察其研究的动向,同时提出今后的王光祈研究之课题⑥。

一 、日本的王光祈研究

日本的王光祈研究与后述的中国概况相比,现在还是不活跃。词典只有後藤延子的详述⑦,其他都在有关王的事项中提到而已。在日本初次提到王光祈的是岸边成雄⑧,以后,除在中国近代史领域中第一次提到了王光祈研究之成就的小野信尔的论文⑨以外,大都限于部分叙述。如:丸山松幸⑩、三谷阳子B11、野村浩一B12、清水贤一郎B13、後藤延子(上列书)、江田宪治B14等,直至1900年代的日本,王光祈研究没有大的进展。导致此情况的原因可以说,在文学、历史学领域中进行的五四时期的研究时期,王光祈研究是以少年中国学会活动为主的,但是,因赴德后的研究资料不足而逐渐不活跃了。再者,中国音乐研究与依然主流的西洋音乐研究相比,现在还比较落后,因此在音乐学领域中也没有值得注目之研究成就。不过,关于音乐学,近几年在日本的中国近代音乐研究日益增多B15,期待这些成就对今后的王光祈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2000年以后,在音乐学领域中有岸边成雄的文献B16,在近现代史研究上有牛岛忧子、田中有纪等的论文B17,还有牛岛(同上)的文献目录和学会报告资料B18、藤井升三的书评B19。另有一部分提到王光祈的文献:石川启二、小野寺史郎等B20,还有系统地研究王的学问和思想之学会报告B21也在增加,这说明日本的王光祈研究是渐进的。

二、中国的王光祈研究

到现在为止,在中国发表的有关王光祈之文献,可以概括如下。1936年王去世后至1980年,在中国提到王光祈的文献有∶快人B22、《王光祈先生小传》B23、《王光祈先生略历》B24、舒新城B25、《王光祈先生追悼会特刊》B26、《追悼王光祈先生专刊》B27、《王光祈先生纪念》B28、周畅B29等。但是,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王光祈研究显出较大的进展B30。第1届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成都,1984年6月22日―27日)B31、王光祈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会(成都、1992年9月11日)B32等召开了之后,有了以下的成果:黎文、毕兴、朱舟编《王光祈研究论文集》B33,韩立文、毕兴编《王光祈年谱》B34、《王光祈生平简介》B35、《王光祈文集〈音乐卷〉》B36、《纪念王光祈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B37,冯文慈、俞玉滋选注《王光祈音乐论著选集》(上•中•下)B38,毕兴、苑树青编《黄钟流韵集——纪念王光祈先生》B39等。这些专集的出版,虽然包含了不属于学术论文的文献,依然以音乐研究为主,不过,可以说这些成就给2000年以后的王光祈研究奠定了踏踏实实的基础。

除了以上的论文集所收的文献以外,2000年以前还有很多提到了王光祈的文献。在百科词典和单行本上,有郭正昭、林端明、黄翔鹏、泰贤次、陈聆群、刘再生、刘镇、李曦微等的文献B40,在评传、年谱、回想录上,有韩立文、毕兴的评论、年谱等成果B41,廖輔叔、赵沨、王鸿飞等的评论B42,魏时珍、刘仁静等的回忆录B43,此外还有杨超、张秀熟、李业道、肖羽编等的对王光祈文献的研究B44,有金经言的德文博士论文的译文B45,陈聆群的新资料报告B46,中华书局、朱岱弘、胡扬吉、中央档案馆编、王孟谦、冯文慈、俞玉滋等的文献目录B47。在音乐学领域中,有陈应时、管建华、韩立文、毕兴、河山星、傅庆裕、何昌林、崔小玲等的论文B48;在音乐史中,有汪毓和、李业道、方惠生、朱舟、俞人豪、吕骥、黄翔鹏、李映发、伍国栋、郑祖襄、余三乐等的论文B49;在思想史研究上,有俞玉滋、修海林、钟善祥、赵荣光、黎永泰、刘平、赵沨、朱正威、林翎、彭丽、周旭光等的论文B50。

2000年以后,对王光祈文献的研究,有胡扬吉、金经言、刘再生、王勇等的论文B51;在音乐学领域中,有王洪生、徐行效、徐茜、郭莹、郑祖襄、陈应时等的论文B52;在音乐史研究上,有宫宏宇、杨永贤、明言、张荫伯、泰树基、罗天全、李岩、陈达波、李姝、张斌、谭晓钟、候敏、任秀蕾、王勇、张彦、陈聆群、汪毓和、孙继南、周柱铨、许康健、萧梅、蔚栏、吴小龙、林睿晶、李岚清等的论文B53;在思想史研究上,有胡郁青、丁晓红、郭莹、冯光钰、林成西、许蓉生、赵晓玲、李永春、李世军、潘娜、谭晓钟、司丽静、李荣、陈莹、冯长春、黄民文等的论文B54。王光祈研究在政治史、社会史等的研究上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另外,举办了两次颇具影响的有关王光祈研究的学术活动:2002年进行的王光祈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成都,12月18日至19日,并出版了《纪念王光祈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B55、2009年召开的《2009王光祈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成都,10月12日至14日)B56。

三、中日的王光祈研究之动向

概括上述的中日王光祈研究之动向,可以整理如下B57。

第一,王光祈研究的史料建设工作:(1)根本史料的研究——对王光祈文献的调查和编目、对王光祈文献的考证和校订;(2)有关王光祈的资料研究——回想录,王光祈在德国时期的有关资料;(3)编辑传记和年谱等的工作。在资料研究中,在中国有以附上校注、索引、四川方言的王光祈译名对照表等的冯文慈、俞玉滋的音乐论著选集为首,黎文、朱舟、韩立文、毕兴、陈聆群、朱岱弘、胡扬吉等的成果,可以说这些工作对以后的王光祈研究深化具有划时代的业绩。此外,值得注目的有王勇的一连串的研究工作,就是明确了王光祈在德国时代的文献、温江王光祈纪念馆和韩立文、毕兴等的编撰年谱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些研究文献,经过修订增补,2009年出版的《王光祈文集》,对今后的王光祈研究有重大的影响。在日本的史料研究上,目前只有牛岛忧子的文献目录,正在修订过程中。期待在日本今后的王光祈研究上能沿用这本目录。

第二,关于王光祈在音乐学领域中的业绩和历史评价:(1)在近代音乐学研究上的考察——其西欧文化的容纳和对中国音乐学的影响,与比较音乐学的关系;(2)在中国音乐史上的考察——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音乐教育的关系;(3)在近代中国乐律学领域中的研究——与律学研究、调和调式研究等的关系。关于王光祈的音乐学之研究可以说在中国取得了最大的学术成果,到目前为止,一直是王光祈研究的主流。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岸边成雄、林谦三、陈应时、何昌林、郭莹、郑祖襄等,现在的研究还在继承着王光祈提出的研究课题。在日本这方面之研究中,王光祈逝世后经过1年的1937年,岸边成雄写的书评虽然是短文,不过,在这篇书评中,用西欧文献考察了比较音乐学B58,在音乐学领域中对王光祈给予在学术史上的正确评价。该杂志所收的《附录:民国的支那音乐史论文要目(上)》上,登载了民国时期的中国音乐研究文献之调查报告,其中有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和其他4篇论文的介绍、杨没累之评论B59,也可以说,这表明通过当时他跟泷辽一、林谦三等一起设立的东洋音乐学会,进行中日学术交流的历史背景。

第三,在近现代史研究上的王光祈思想之解释和历史评价:(1)关于在清末民国初期他的思想形成之历史背景的考察——与清末四川的社会、教育等的关系;(2)关于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以少年中国学会、工读互助团为主的活动之考察——与爱国主义、乌托邦、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等的关系;(3)关于作为记者、作家的社会活动的考察——与劳动主义、农本主义、人道主义、帝国主义等的关系;(4)关于作为音乐研究者的社会活动的考察——与近代文化、民众教育等的关系;(5)关于王光祈和儒学的考察——与孔子、大同思想、礼乐思想、新儒家思想等的关系;(6)关于王光祈和西欧文化的考察——与基督教、进化论、社会主义、德国文化、希腊文化等的关系;(7)关于王光祈的社会改革思想之考察——与少年中国主义、民族主义、谐和主义、民主主义等的关系。1936年至1990年,在中国,对王光祈给予了如下评价: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封建复古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等。由于时代思潮的影响而被忽视的王光祈思想之研究也逐渐前进,赵宋光、廖辅叔、周旭光等提到了对王光祈的再评价B60。其中值得重视的是,有的作者指出王光祈研究除了有个人的再评价,还有重新探讨共产党理论上的意义B61。2000年以后,关于他的礼乐思想和国乐观的论文很多,不过,提到王的爱国主义和救国思想的文献也增加了,还有系统地研究王光祈的社会思想之论文。如:李永春、冯长春、黄人民等。2000年以前,在日本对王光祈的历史评价,是以无政府主义者B62、空想社会主义者B63、民族主义者B64等为主,没有对王在德国度过了约16年的文笔工作和音乐研究的足迹之研究,也没有对他的执拗地提倡“谐和精神”的考察。有些如野村浩一提到王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活动之研究,还有小野信尔对五四时期的王光祈全面地考察的论文,不过,因研究材料不丰富,对赴德后转变为音乐研究的考察不够。2000年以后,在思想史上有牛岛忧子、田中有纪的论文。牛岛是由于弄清王光祈文献的全貌而考察了他的音乐学形成的背景,并且历史地解释了王初期的主张“少年中国主义”与作为其根本理念的实践与音乐史学的关系。田中是从王光祈和比较音乐学的关系上,对王光祈和国乐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发展王光祈研究的主要原因是赶上时代潮流的。笔者以为对王光祈的多面的解释是说明不能根据既成概念解释的民国时期之复杂的思潮,今后还应对他的思想提出多方面的考察。此外,跟藤井升三指出了有的作者在台湾把孙文加以神化一样,小野信尔也提到了有的作者在那里把王光祈加以理想化B65。

从以上的中日王光祈研究之概况来看,虽然不能否定先行研究和资料批判的不足,不过,可以说1991年以后在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上有了很大的进展。特别值得注目的是,当年11月在重庆召开的“中国现代音乐史座谈会”中提出了《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学科建设的若干的建议》后,再提出了8点具体的建议B66。最近,在中国音乐史研究领域之一的近现代音乐史上,关于近代音乐家的研究也正在推进B67。今后不仅在音乐学,而且在传统性的历史学中,必将获得学术上的研究成果。

四、中日的王光祈研究之课题

以上述中日的王光祈研究之现状为前提,笔者提出今后的王光祈研究之课题。

第一,是王光祈研究的根本资料和有关王光祈的文献之调查和整理之必要性。从作为王光祈著译文献的史料价值来看,这课题应该得到重视。如:李劼人(1891―1962)、曾琦(1892―1951)、魏时珍(1895―1992)、郭沫若(1892―1978)、蔡元培(1868―1940)、陈独秀(1879―1942)、左舜生(1893―1969)、邓中夏(1894―1933)、恽代英(1895―1931)、傅斯年(1896―1950)、宗白華(1897―1986)、李大钊(1889―1927)、毛泽东(1893―1976)、雷恩波斯特尔(Erich moritz von Hornobostel,1877―1935)、萨克斯(Gurt Sachs,1881―1959)等,王光祈在德国既是记者,又是音乐学者,因此他与民国时期的主要人物的关系很明显。此外,赵尔巽(1844―1927)、赵尔丰(1845―1911)、吴虞(1872―1949)、胡适(1891―1962)、张闻天(1900―1976)、舒新城(1893―1960)、田汉(1898―1968)、蒋介石(1887―1975)、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等,当时与王光祈有关的人还多。另外,在他的著作上对日本的田边尚雄(1883―1984)等同时代的日本音乐学者也有记述,所以对日本、东亚的音乐研究也是有意义的。从在序文、后记等中写明的地方和日期的译著文献中,以王的性格和记者这个职业的特色来看,王的译著文献被各领域的研究者利用而验证的意义也不在少数。此外,研究者在中日图书馆查阅有关王光祈之资料比较困难,并且近几年在出版的过程中,由于发送电子邮件稿的原因,校对错误和误写等也持续增加。例如,在中日的文献中有关王光祈文献的误写和在生年、殁年上有不一致等。信息科学的进步,反而导致出现上述错误。从减轻下一代研究者之资料经费的负担来看,期盼校正已经出版的目录类、资料集的成果,以更正确的资料公开和出版。此外,还期盼有关在德国以及欧美的王光祈研究的调查得以深入进行。在2009年版的《王光祈文集》后,盼望有更进一步的为王光祈研究而编写的有关王光祈文献的专著完成。

第二,是关于王光祈的音乐学(音律、音阶、调等的理论研究)之再验证的课题。如前所述,有的研究者把王置于近代中国律学的开拓者的地位,并且指出他的业绩是使中国近代律学研究发展的第一步,特别值得关注。虽然限于一部分的成果,但他通过应用西欧音乐学,开创了具有世界性的中国律学,就是使这个研究领域的水准达到国际上的水平。针对这些考察,汤亚汀提到了王的研究不但偏向西洋音乐学的片面之史学研究B68等,关于王光祈对民众音乐的认识也有多方面的评价B69。此外应该注意,为探讨王的音乐研究而应该考虑他当时明确认识并写下了在音乐学上的自我评价,笔者已经提起了这一点B70。加上如上所述的岸边成雄在1930年代已用德语文献论述了王光祈与西欧音乐学的关系一样,王光祈研究必须依据音乐学研究,还有在音乐史上如何加深其学术研究的水平之课题。

为了考证王光祈的律学研究,不能避开西欧的律学研究以及正史的史料批判,期待从当时的西歐音乐学和民国时期的音乐史学的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王的全部音乐研究文献。同时,明代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的音乐理论书《律学新说》(1584年序)和《律吕精义》(1596年序)上,已考证了在17世纪的西欧进行理论化的十二平均律,而被认为在律学领域中留下了划时代的业绩之朱载堉(1536―1611),他的律学和王光祈的律学之比较研究是推动有关明代的应用科学、实践文化的发展的研究以及关于近代中国文化的基础研究。此外,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研究在西方音乐学、东方音乐学等研究领域中有了怎样的影响,这些课题的考察也有现代意义。

第三,是在思想史研究上的课题。近几年在中日有关近现代中国研究的出版繁盛,不过,到目前为止,关于王光祈的民族主义、谐和主义、少年中国主义等的研究,也需要积极推动。同时,关于王光祈的思想研究,跟前述音乐学研究一样,必须依据历史学的研究成果来进行踏实的考证。只根据王光祈的言论和不完全的文献,只从政治的侧面来看,不可以轻而易举地考证,如关于屡次提到他转变的问题B71,还期待在民国时期的时代思潮下以实证的观点重新研究B72。特别在王光祈思想研究领域中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之课题,是王光祈贯彻到底而明确提倡的民族主义。笔者以为这是今后在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上,拥有现代的价值之重要题目。到目前为止,对王的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以有关少年中国学会活动、有关在新文化运动思潮下的思想、有关与儒学关系的传统思想下的思想等为主,全面地提到了王的民族主义的研究还不多。

关于王光祈思想的研究课题,笔者以为如下:王光祈提倡男女平等、反封建社会,他的行为和主张总是包含了民主主义、反帝国主义、和平主义、人道主义等,他到晚年为止仍坚持了对孔子、礼乐的关心,并且以开创中国音乐史为目的而专攻了音乐学。研究者从这些王光祈之学术思想中是否发现中国近代思想的特性,这个研究课题,只有考察王光祈的言论之中的“民族主义”、“礼乐”等概念,才能深入讨论,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同时,它既会牵涉到有关中国近代与儒学的关系的重新研究,又会牵涉到有关梁漱溟(1893―1988)、熊十力(1885―1968)、蔡元培等同时代的人物之研究,再加上它还可能涉及有关民国时期的时代思潮的基础研究之任务。不仅有关王光祈的民族主义,而且关于他的进化论、少年中国主义、少年中国运动等的研究,都必定依据有关其他人物研究之成果,如:孙文(1866―1925)、梁启超(1873―1929)、鲁迅(1881―1936)、李大钊、胡适等B73之实证的比较研究。

结束语

对在历史学领域中的历史人物研究之意义,笔者以为它是关于其特殊性之中的普遍性的研究工作,又是把现阶段的历史解释之一出示给后代的研究者。当然,它应避免根据自以为是的伦理印象被选为研究课题的主观片面性,而应该立足于学术上的解释来踏实地积累历史事实,并把每一史实连起来。

研讨传统历史学之方法的现今,王光祈研究的重要任务,可能在各人有限的能力和条件之下,为提出研究课题而精心验证的先行研究。笔者以为,只有通过这种研究,才能找到给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基础之可能性,也就会获得有关东亚和西欧的近代之比较研究的┦栈瘛*

编者注:本文是日本学者用中文撰写的研究论文,由于文化的差异,行文有些艰涩,本刊作了必要的修改和┤笊。

责任编辑:陈达波

注释:

①在本文,这词所指的意思是作为社会改革的主体负责人的国民。以管见,20世纪以后的中国杂志上增加了国名、市民、平等、人民等记述。最近对于近代的“中国”、“东亚”等国家的概念,重新探讨。

②例如,朱德(1886―1976)、彭家珍(1888―1912)、李劼人(1891―1962)、曾琦(1892―1951)、郭沫若(1892―1978)、陈翔鹤(1901―1969)、敬隐渔(1902―?)、赵景深(1902―1985)、巴金(1904―2005)等。

③从四川保路运动到辛亥革命的四川,五四时期的北京,从魏玛共和国到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的柏林、波恩等,终生一直在这样历史变革下的王光祈,在各地主动参加社会改革运动。对王光祈的详述,参见拙稿《少年中国主义与音乐史学——关于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王光祈之试论》(樱美林大学研究院硕士论文,2000年,导师:丸山升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④一般认为士大夫所指的意思是既是学者,又是官僚的由科举制度产生的知识分子。针对这一概念,本文的近代知识分子所指的意思是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容纳了西欧的近代文化以及思想的知识分子。

⑤例如,在包括日本的海外之王光祈研究,与郭沫若、胡适(1891―1962)、陈独秀(1879―1942)等相比,还没进展。

⑥本稿是修改而加工了四川音乐学院创立70周年纪念王光祈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四川音乐学院共同主办,成都,2009年10月13日)的发言拙稿和牛岛的硕士论文,2000年(上列论文)之一部分。《王光祈文集》所收之胡扬吉编《王光祈研究文献总目(1924―2009)》(上列书),巴蜀书社,2009年,第481―501页是收罗殆尽王光祈研究文献。关于本文不能提到的文献,参见这篇目录。

⑦后藤延子:《王光祈》,《近代中国人名辞典》,霞山会,1995年。

⑧岸边成雄:《书评〈中国音乐史〉(王光祈著)》,《东洋音乐研究》第1卷第1号,1937年。此外《王光祈与林谦三的卓见》、《古代丝绸之路的音乐》,讲谈社,1982年,第184―185页。

⑨小野信尔:《五四运动前后的王光祈》,《花园大学研究纪要》第22号,1990年。

⑩丸山松幸:《五四运动》,纪伊国屋新书,1969年,第138页。

B11H谷阳子:《亚洲琴筝之研究》,全音乐谱出版社,1980年,第20、142页。

B12R按搴埔:《1910代的思想世界之构造的转换》,《近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岩波书店,1990年,第271―295页。

B13G逅贤一郎:《革命与恋爱的乌托邦——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和工读互助团》,《中国研究月报》573号,1995年。

B14=田宪治:《少年中国学会》,《现代中国事典》,岩波书店,1999年。

B15@如,榎本泰子《近代中国与西洋音乐——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主》,东京大学博士论文,1996年;橘田勳《在清末民初江南的文人琵琶之成立与展开》,大阪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等。参见以下文献:东洋音乐学会编《东洋音乐研究》第1辑、第2辑、第2卷第1号―第4号、第2卷第1号―第4号、第9号―第42号、第43号―第73号,音乐之友社,1935年―2008年;《音乐文献目录 22、24―34》,音乐文献目录委员会,1994年―2008年。

B160侗叱尚;《唐代音乐之历史的研究 乐理篇 乐书篇 乐器篇 乐人篇 续卷》,和泉书院,2005年第49、68、76、95、96、98、102、110、139、141、146、160―162、169页。

B17E5河亲:《少年中国主义与音乐史学》(上列论文),《王光祈与琴学——民国时期的中国音乐史研究之一面》,《明末思想文化之容纳》,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赞助第2届日中琴学国际研讨会,东洋琴学研究所,2002年,第129―137页;田中有纪∶现代中国的国乐与传统音乐——王光祈和比较音乐学》,《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肩负的任务》,UTCP,2008年,第143―156页。

B18E5河亲颖嘀∶《王光祈文献总目录——附著译年谱》,亚洲文化总合研究所出版会,2007年;牛岛忧子:《清末民初的四川与王光祈》,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第57届全国学术大会,2007年;《王光祈之〈少年中国歌〉》,国际亚洲文化学会第17届全国学术大会,2008年;《国民革命时期民国的民众教育运动之一侧面——以同中华书局的教育事业相联的王光祈之社会活动为事例》,国际亚洲文化学会第18届全国学术大会,2009年。

B19L倬升三∶《牛岛忧子〈王光祈文献总目录——附著译年谱〉》,《亚洲文化研究》第15号,2008年。

B20J川启二∶《中国的教育独立论之源流——少年中国学会与国家主义派》,山梨大学教育院纪要,Vol.7,2007年;小野寺史郎:《清季民初国歌的制定及其争议——平衡国民性与民族性》,《中山大学学报》,第1期,2009年。

B213了上列的学会报告之外,还有永见和子:《王光祈的思想——围绕初期思想的形成》,广岛中国近代史研究例会,2008年,7月26日。

B22?烊:《王光祈留德治乐》,《音乐季刊》第5期,1925年。

B23!锻豕馄硐壬小传》,《时事新报》,1936年3月15日。

B24!锻豕馄硐壬略历》,《音乐教育》第4卷第5期,1936年。

B25J嫘鲁;《自序、后记》,《王光祈旅德存稿》,中华书局,1936年,第1―2页(转载《王光祈先生之哀耗》,《时事新报》1936年2月28日)。

B26!锻豕馄砦募》(上列书)5,第490页(转载内部发行,南京,1936年3月15日)。

B27!锻豕馄砦募》(上列书)5,第490页(转载内部发行,成都,1936年4月19日)。

B28M豕馄硐壬纪念委员会编《王光祈先生纪念》,上海出版社,1936年。

B29V艹:《纪念王光祈先生》,《人民音乐》第1期,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年。

B302渭以下文献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概述:汪毓和:《中国现代音乐史纲(1949―1986)》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第245―249页、第261―263页;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年鉴》,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2000年等。

B313鱿者70多名。参见《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音乐探索》第3期,1984年;李业道:《纪念王光祈先生》,毕兴、苑树青编《黄钟流韵集―纪念王光祈先生》,成都出版社,1993年(以下简称《黄钟集》),第25―29页等。

B323鱿者120多名。参见《王光祈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简报》,《黄钟集》第583―586页、《出席王光祈先生诞辰100周年纪会人员名》 (上列书),第587―591页,文治;《王光祈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及学术交流综述》,《音乐研究》第4期,1992年(也登载于《人民音乐》第2期,1993年)等。

B33@栉摹⒈闲恕⒅熘郾:《王光祈音乐论文选》(成都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四川音乐学院,1985年。

B34:立文、毕兴编:《王光祈年谱》,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

B35N陆县王光祈纪念馆编印:《王光祈生平简介》,1990年。

B36K拇ㄒ衾盅г罕:《王光祈文集 音乐卷》,巴蜀书社,1992年。

B37!锻豕馄砦募》(上列书)5,第493页(转载四川音乐学院编:《纪念王光祈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1992年)。

B387胛拇取⒂嵊褡萄∽:《王光祈音乐论著选集》上•中•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B39!痘浦蛹》(上列书)。

B409正昭、林端明:《王光祈的一生与少年中国学会:五四人的悲剧形象及其分析》,百杰出版社,1978年;黄翔鹏:《王光祈》,《中国音乐词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部编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泰贤次:《王光祈》,《中国现代史辞典——人物部分》,近代中国出版社,1985年;陈聆群:《王光祈》,《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9年;刘再生、刘镇:《呕心沥血地传播音乐火种的人》,《中国音乐史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李曦微:《王光祈》,《音乐百科词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部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B41:立文、毕兴:《音乐学家王光祈生平事略》,《音乐探索》创刊号,1983年;《王光祈生平大事及主要著述表(续一)―(续三)》,《音乐探索》第2期、第3期、第4期,1985年;《王光祈生平综述》,《音乐艺术》第2期,1986;《辛苦的探索者―记著名音乐学家王光祈的一生》,《王光祈文集(音乐卷)》,巴蜀书社,1992年;《独上昆仑发巨声―音乐学家王光祈》,《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第1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

B42A胃ㄊ:《纪念王光祈先生》,《音乐研究》第3期,1980年;《独上昆仑发巨声——王光祈诗如其人》,《人民音乐》第6期,1983年;赵沨:《〈王光祈年谱〉前言》,《音乐探索》第2期,1988年;王鸿飞:《我国第一位探索音乐学的理论家——王光祈》,《北方音乐》第3期,1991年。

B43N菏闭:《记忆王光祈》,《音乐探索》第3期,1984年;刘仁静:《怀念王光祈先生》,《音乐探索》第3期,1984年。

B44Q畛:《“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开幕词》,《音乐探索》第3期,1984年;张秀熟、朱舟:《在“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议和》,《音乐探索》第3期,1984年;李业道:《纪念王光祈先生——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闭幕式发言》,《音乐探索》第4期,1984年;肖羽毛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中国音乐家趣闻轶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B45M豕馄(金经言译):《论中国古典歌剧(1530―1860)》,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音乐学丛刊》第2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第127―170页。

B463埋鋈骸谩缎录王光祈的音乐论文》,《音乐艺术》第1期,1984年。

B47!锻豕馄砺玫挛魑闹作十八篇存目》,《王光祈旅德存稿下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第684―686页;《王德著译一览》,《王光祈著译各种书籍一览表》上列书,第696页;《王光祈著译各种书籍一览表》,《未来将材之陶养》,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第82页;《王光祈著译各种书籍一览表》,《德国工役制度》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第83页;朱岱弘:《王光祈音乐论著述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1期,1983年;《王光祈著作文章及有关资料目录》,《音樂研究》第3期,1984年;胡扬吉编《王光祈著述及研究资料总目》,《黄钟集》(上列书),第498―641页;中央档案馆编《中央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资料作者篇名索引(个人部分)》第一册,1990年,第208―213页;王孟谦:《音乐界名人亲赐手笔缅怀景仰王光祈博士》,《吉林艺术学院学报》第2期,1990年;冯文慈、俞玉滋编《王光祈著译论文目录》,《王光祈音乐论著选集下册》(上列书),第189―192页。

B483掠κ:《“变”与“闰”是清角和清羽?——对王光祈“燕调”理论的质疑》,《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2期,1982年;管建华:《试评王光祈的比较音乐学观点》,《音乐探索》第1期,1984年;韩立文、毕兴:《试评王光祈关于音乐本质和社会功能的论述》,《音乐研究》第4期,1984年;河山星:《王光祈儿歌九首评析》,《人民音乐》第11期,1985年;傅庆裕:《关于王光祈〈翻译琴谱之研究〉的研究》,《中国音乐》第3期,1985年;何昌林:《王光祈先生释“变”与“闰”》,《艺苑》第3期,1985年;崔小玲:《试析王光祈论“声韵音乐”读〈论中国古典歌剧〉札记》,《艺苑(音乐版)》第2期,1989年。

B49M糌购:《五四时期的音乐理论和王光祈、丰子恺等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第53―57页;李业道:《王光祈的音乐史学方法和学风:为“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而作》,《音乐探索》第4期, 1984年;方惠生、朱舟:《王光祈为什么要改学音乐》,《人民音乐》第4期,1984年;朱舟:《王光祈〈中国音乐史〉述评》,《音乐研究》第4期,1984年;俞人豪:《王光祈与比较音乐学的柏林学派》,《音乐探索》第3期,1986年;吕骥:《纪念王光祈先生百年诞辰》,《音乐探索》第1期,1993年;黄翔鹏:《音乐学在新学潮流中的颠簸——纪念王光祈先生诞辰百周的随想录》,《音乐探索》第1期,1993年;李映发:《王光祈与少年中国学会》,《四川文物》第1期,1993年;伍国栋:《民族音乐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1997年,第8页;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第85―89页;余三乐:《恽代英与王光祈——五四时代同始异终的典型》,《北京党史》第4期,1998年。

B50S嵊褡獭⑿藓A:《论王光祈的音乐思想》,《音乐研究》第3期,1984年;钟善祥:《王光祈的“谐和”思想和“国乐”观》,《音乐探索》第4期,1984年;赵荣光:《有关王光祈评价的一些理论问题:在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音乐探索》第1期,1985年;黎永泰、刘平:《王光祈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探讨》,《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985年;赵沨:《真诚的爱国主义者、博学的音乐学家王光祈》,《音乐探索》第2期,1985年;朱正威:《五四时期王光祈的思想剖析》,《近代史研究》第4期,1988年;林翎:《真诚的爱国主义者、博学的音乐学家王光祈》,《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故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第29―38页;彭丽:《王光祈、青主发展“国乐”观之探微》,《齐鲁艺坛》,1991年;周旭光:《闪耀在王光祈著述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人民音乐》第4期,1992年。

B51:扬吉:《王光祈研究资料目录(增补部分)》,《音乐探索》第1期,2003年;金经言:《王光祈论文二篇》,《中国音乐学》第4期,2004年;刘再生:《王光祈致李华萱书信五则新浮现——李华萱〈音乐奇零〉一书初探》,《音乐研究》第4期,2007年;王勇:《一位新文化斗士走上音乐学之路的“足迹”分析——王光祈留德生涯与西文著述研究》,上海文艺音像出版社,2007年(上海音乐学院博士论文,2006年)。

B52M鹾樯:《王光祈〈声乐心理学〉分析》,《乐府新声》第1期,2002年;徐行效、徐茜:《20世纪中国声乐心理学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音乐研究》第2期,2002年;城郭莹:《对“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史料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音乐研究》第2期,2002年;郑祖襄:《也谈宋代文献中的“变”与“闰”》,《音乐研究》第4期,2003年、《从音乐实践认识传统音乐学理论——评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1期,2004年;陈应时:《乐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乐律学探微:陈应时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8―9页。

B539宏宇:《王光祈初到德国》,《黄钟》第3期,2002年、《王光祈与德国汉学界》,《中国音乐学》第2期,2005年;杨永贤:《音乐学家王光祈评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3期,2002年;明言:《作为新音乐批评家的王光祈——纪念王光祈先生诞辰110周年》,《音乐探索》第1期,2002年;张荫伯、泰树基:《人格的魅力——王光祈音乐学研究的启示》,《音乐探索》第1期,2003年;罗天全:《论王光祈在中国音乐史上的主要成就》,《音乐探索》第1期,2003年;李岩:《直行终有路,何必计枯荣——四川温江王光祈社会活动暨学术研讨会综述》,《音乐探索》第1期,2003年;《王光祈新书、文、事考》,《音乐探索》第3期,2003年;陈达波、李妹:《王光祈与民族音乐的发展》,《音乐探索》第2期,2003年;张斌:《王光祈覆蒋介石电本意辨析》,《音乐探索》第2期,2003年;谭晓钟《王光祈五四时期的文化选择述评》,《音乐探索》第2期,2003年;候敏:《宗白华与王光祈的友谊与共识》,《文史杂志》第6期,2004年;任秀蕾:《浅谈王光祈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贡献》,《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2004年;王勇:《王光祈与〈SINICA〉》,《音乐艺术》第4期,2004年、《还历史一段真相——关于王光祈留德原因的重新考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2期,2007年;张彦:《王光祈的救国之路》,《文史杂志》第6期,2005年;陈聆群:《音乐学家王光祈及其音乐理论著述》,《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55―258页;汪毓和:《王光祈及其音乐理论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51―256页;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史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52―457页;许康健:《前行终有路 何必计枯荣——重读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人民音乐》第9期,2006年;萧梅:《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24、25、32、36、90、109、148、149、262、277、278页、第214、440、453―456、461页;蔚兰:《毛泽东惦记王光祈》,《党史博采(纪实版)》第3期,2007年;吴小龙:《少年中国学会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林睿晶:《王光祈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贡献》,《龙岩学院学报》第2期,2008年;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音乐探索》第2期,2008年。

B54:郁青、丁晓红:《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王光祈音乐思想探析》,《音乐探索》第4期,2001年;郭莹:《王光祈“礼乐复兴”思想及其成因初探》,《音乐探索》第4期,2001年;冯光钰:《礼乐兴邦复兴中华——纪念王光祈先生诞生110周年》,《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第2期,2003年;林成西、許蓉生:《王光祈的空想社会主义及其实践》,《音乐探索》第3期,2003年;赵晓玲:《王光祈的寂寞与少年中国学会的分裂》,《音乐探索》第4期,2003年;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论王光祈的“少年中国”理想》,《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2006年;李世军:《试论王光祈民族文化新音乐思想》,《中国音乐》第1期,2003年;潘娜:《试论王光祈的国乐思想》,《中国音乐》第3期,2004年;谭晓钟:《论王光祈20世纪初的文化取向》,《文史杂志》第6期,2006年;司丽静、李荣:《王光祈爱国思想》,《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2006年;陈莹:《王光祈民族性国乐观研究》,《音乐天地》第11期,2007年;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第248―258页;黄民文:《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王光祈早年思想发展探析》,《邵阳学院学报》第4期,2008年。

B552渭冯光钰:《礼乐兴邦复兴中华——纪念王光祈老师诞生110周年》(上列论文)、李岩:《直行终有路,何必计枯荣——四川温江王光祈社会活动暨学术研讨会综述》(上列论文)等的论文。关于本论文集,见四川音乐学院编辑:《王光祈文集》(上列书)5,第496页。

B568没嵫请了来自中国各地及海外的专家、学者等正式代表,各研究者对王光祈研究的专题进行了讨论和学术交流,认为本会在王光祈研究发展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

B576愿魑南椎南晔,参见上列各节。

B580侗叱尚:《德国的比较音乐学之发祥(上)》,《东洋音乐研究》第1卷第1号,东洋音乐学会,1937年、《德国的比较音乐学之发祥(下)》,《东洋音乐研究》第1卷第2號,东洋音乐学会,1938年。

B59!陡铰:在民国的支那音乐史论文要目(上)》,《东洋音乐研究》第1卷第1号,1937年。王光祈:《中国乐制发微》,《中华教育界》第17卷第8期,1928年、《中国音乐短史》,《中华教育界》第17卷第6期,1928年、《中西音乐之异同》,《留德学志》第1期,出版年不明、《中国音律之进化(续)》,《新中华杂志》第1卷22期,1932年,这4篇论文和杨没累:《评论王光祈论中国乐律并质田边尚雄》,《民铎杂志》第8卷第1期,出版年不明。

B60U运喂:《有关王光祈评论的一些理论问题》,《音乐探索》第1期,1985年;廖辅叔:《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王光祈的著作和思想》,《黄钟集》,第30―36页;周旭光:《闪耀在王光祈著述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人民音乐》总第319期,1992年等。

B61B梨:《王光祈音乐学上的贡献》,《黄钟集》,第13页。

B62M枭剿尚:《五四运动》(上列书),第138页。

B63=田宪治:《少年中国学会》(上列书),第532页。

B64:筇傺幼印锻豕馄怼(上列书),第813页。

B65P∫靶哦:《五四运动前后的王光祈》(上列论文),第214页。

B663埋鋈:《1991年的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四)》,《中国音乐年鉴1992》,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98―99页。

B67S泄卣庑┏晒,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向诞生主编:《中国近代音乐家传》第1卷―第4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

B68L姥峭:《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历史与现状的评估》,《音乐艺术》第2期,1998年,第21―22页。

B69Q钜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第1069页;萧梅:《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上列书);牛岛忧子:《序文》,《王光祈文献总目录——付著译年谱》(上列书),第6―7页等。

B70E5河亲印锻豕馄碛肭傺А—民国时期的中国音乐史研究之一面》(上列论文),第129页。

B71I狭械耐跤隆⑿∫奥畚亩贾赋隽送醯淖变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失恋,针对他们的看法,笔者在拙论上提到了王的社会改革的理念有连贯性,它只不过是转变的原因之一而已。

B72@如,关于近几年的研究动向,参见饭岛涉、久保亨、村田雄二郎编辑:《中华世界与近代》,东京大学出版会,2009年等。

B73@如,在日本,齐藤道彦:《五四时期之思想状况——李大钊的少中国主义》,《讲座中国近代史》第4卷,1978年,第245―270页;丸山松幸:《民国初年的调和论》,《中国近代的革命思想》,研文出版社,1982年,第217―229页等。

猜你喜欢
历史学
清史教学中的西方学者若干观点商榷
大众文化背景下史学娱乐化倾向探微
大众文化背景下史学娱乐化倾向探微
论关于西方音乐史学学科定位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学本科教育改革初探
历史微故事的选取原则以及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透过历史学的尘埃看中医
近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