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芳,郑栋鹏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创新型本科全员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以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为例
张芳芳,郑栋鹏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破土而出。结合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实行创新型本科全员导师制取得的成效,提出实施创新型本科全员导师制的具体措施,探索适合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型;本科导师制;探索;实践
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1]。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施的是研究生导师制,而对本科生则实行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制度,相应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落到了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政工人员身上,教师专注于授课和科研。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全国众多高等院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于是本科生导师制破土而出。
同时,实行学分制改革后,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扩大,但是,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85后、90后大学生个性明显,加重了教学管理任务。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职涯规划、心理疏导等工作显得尤为迫切。经过国内外实践和探索,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做到教书与育人互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但不同层次的院校实行导师制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遇到了一些问题,潍坊学院作为一所刚刚升为本科不久的二本院校,应该探索适合自己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自2001年第一届本科学生招生以来,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以下简称“物电学院”)针对大一新生入学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状,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经验的基础上,以“强素质,重能力,树品牌”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施“全员育人,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完善新型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实施了创新型本科全员导师制。
本科导师制是指由高校的专业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学习、思想、生活、交际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同时协助、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2]。国内外范例类型较多,但是难以直接套用,物电学院开展的创新型本科全员导师制是在吸取以往传统导师制经验基础上,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开展的“本科全员导师制”,即全方面分阶段全员导师制,进一步拓展了本科生导师制内涵和外延。
“全方面”是指导师的基本任务包括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五个方面。思想引导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人生态度等的教育指导,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立志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学习辅导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内容是:指导学生确定选修课程;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指定参考书,组织课外讨论;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辅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与学生共同确定研讨题目;指导学生检索科技文献;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调查研究;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生活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心理疏导主要是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释、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疑难、困惑,及时疏导、排除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减轻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受挫能力。就业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会正确地选择职业,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做好就业准备。
“分阶段”是指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三个阶段实施不同方式的导师制。第一阶段是新生入学第一学期。新生入学后,以学习宿舍为单位为全体本科学生安排导师,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热爱专业、稳定专业思想,此阶段为辅助型导师阶段。第二阶段是从第二学期开始到大学二、三年级,采用师生互选自由组合的方法,确立教师指导关系,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导学为主,此阶段为学习型导师阶段。第三阶段是大四,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导师,导师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指导学生搞好毕业设计,完成毕业论文,此阶段为学术型导师阶段。
导师制的最大特点是密切师生情感,调动教师教育学生的积极性。本科全员导师制能让导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并适时地给予合理的引导,及时纠正学生思想上的偏差,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对学生的人格和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而学生也能在与导师的接触中,在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所以说,本科全员导师制的实行使原本疏远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大学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富有人情味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身心愉快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出具有丰富个性的杰出人才。
通过开展本科全员导师制,物电学院多数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学生旷课、逃课现象明显减少,从根本上调动起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2005年第一届本科学生毕业至今,考研率、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均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具体如下:
(一)考研情况(见表1)
表1 考研情况统计表
(二)科技创新奖情况
在导师的指导下,物电学院在全国及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物理教学技能大赛暨山东省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拓普杯物理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仅2007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就有近40项获奖,这在潍坊学院尚不多见,特别是唐现彦、孙倩倩等同学制作的作品《手指键盘》,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暨山东省特等奖,迄今为止这在潍坊学院尚属首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也多次被学校评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三)毕业生质量情况(见表2)
表2 毕业生质量情况汇总表
从表2可以看出,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本科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都在95%以上,六级通过率在22%以上,学位授予率在93%以上,大学IT通过率均为100%,毕业生质量相对是比较高的。
(一)导师“一帮一”
物电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和导师双向自由选择的基础上,针对家庭困难、网络成瘾、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歪曲等特殊学生安排导师进行“一帮一”结对子帮扶。通过“一帮一”帮扶,导师投入真情,把帮扶对象当成自己的亲人,从思想、生活、心理等多方面采取多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回失去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等,且在帮扶过程中要详细记好每一次的帮扶内容、方法、帮扶对象的变化、进步,不断积累和总结帮扶经验,提高帮扶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身心特点,在培养其信心的同时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式来进行培养。比如2007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班共有学生37名,其中存在网络成瘾、心理障碍、家庭特困、学习吃力等学生6名,物电学院安排导师进行“一帮一”,通过学习辅导、寻找兼职、心理疏导等不同方式,帮扶比率达到100%,效果显著,6名学生均走上正轨学习生活道路,并有3名同学准备考研。
(二)“三风”合一
“三风”是指教风、学风、考风,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将“三风”作为一个整体,重视“三风”建设,坚持从严治院。
1.在教风建设中,院领导倡导师德精神,突出师德意识。导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提倡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严谨求实、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用教风带学风,用教风带考风,导师不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而且要在做人、治学等一切方面堪为楷模。
2.在学风建设中,认识到学风建设是一个立体工程,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一,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入学一开始导师就向新生介绍学院的师资队伍情况、实验设备、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指出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前途,使学生了解学院和物理、电子、光信息专业背景,热爱自己的专业,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二,每学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使大学生尽快实现从高中“要我学”到大学“我要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邀请已经专升本的学生和考上研的学生回来做报告,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其三,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院里要求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讲,辅导员要经常组织主题班会,对学习上仍三心二意的学生,导师要靠上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四,增加早读。院领导经过调研,决定各班学生利用早饭后、上课前半小时的时间早读,强化英语的学习,为良好学风的形成营造氛围。其五,表彰奖励。每学年都评选出学习成绩优异、综合测评成绩居年级前三名的学习标兵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3.在考风建设中,诚心应考,杜绝作弊一向是物电学院工作的重点。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都要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传达学院考场纪律方面的有关制度,教师遵守规定,严格监考;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召开专题会议对学生进行动员,宣讲考纪规定,强调纪律的严肃性;加强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教育,发挥带头作用;学生会出专栏、看板,营造强大的“遵纪光荣,作弊可耻”的舆论氛围。考试中,院领导轮流巡视,加强对监考人员的监察力度,杜绝学生作弊现象。对考试作弊行为实行当场发现,当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当日张榜公布,以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
(三)六个结合
1.“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通过导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指导,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实施导师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2.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创新型导师制以咨询、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职能,有利于密切师生交往,优化师生关系,发挥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全面咨询和指导,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加大课外培养力度,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输送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对此,学院专门安排了利用课后和晚自习时间的答疑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必须到教室里辅导答疑,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
3.学习能力培养与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导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4.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相结合。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进入大学阶段,在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阶段,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通过开展辅助型导师制度,可以通过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情况,帮助学生尽早的适应大学生活。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要求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讲,辅导员要经常组织主题班会,对学习上仍三心二意的学生,导师靠上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立足群体的宏观管理与立足个体的微观管理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导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发展方向,并依此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选课,注重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对学习方法方面给予合理引导,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了大幅度提高。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师适当安排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或教学建设课题的研究或辅助性工作;适时介绍社会与教育发展、科研学术等问题;积极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物电学院邀请了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永德、山东师范大学物电学院的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传奎、鲁东大学的柳圣典教授等知名学者作为学院的校外导师,经常讲学、辅导,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效果明显。
综上,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自2001年第一届本科学生招生以来,在吸取国内外高校实行本科导师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探索性地实施创新型本科全员导师制即全方面、分阶段的本科导师制,尽管经过近几年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学生和导师对导师制认识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导师教学任务过重,导师制流于形式;导师指导方式不确定,指导内容随意性大;学生过度依赖导师;师生交流相对被动;导师制度和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等。另外,从导师的管理来看整体比较松懈,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管理模式,如何对导师进行有效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国各高校无论从导师的选定到实行类型、方式都有所不同。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属于比较新的制度,全国没有统一的要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因此为了更好的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的长效机制,物电学院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完善,更好的发挥本科导师制的作用。
[1]左军.本科生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09,(7):65-66.
[2]刘继农.浅谈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J].现代企业教育,2010,(4): 206-207.
责任编辑:王玲玲
2010—08—10
张芳芳(1982—),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10)05-0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