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土明代陈庆墓志考释

2010-12-01 10:07:34李森
潍坊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图志明史青州

李森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新出土明代陈庆墓志考释

李森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陈庆墓志为探讨明代兵部尚书陈经家族历史提供了珍贵金石文献资料。墓志由嘉靖朝内阁首辅李时撰文,涉及到当时许多高中级官员的姓名、职衔,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按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的有关规定,将此墓志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明代;青州;陈庆;陈经;墓志

陈庆墓志刊刻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2008年秋山东省青州市城南云门山一带出土。墓志一合,方形,石灰石质。志盖长、宽均62厘米,厚10厘米,上刻篆书“明封通议大夫、通政使司通政使海春陈公墓志铭”20个大字。志石长、宽、厚同志盖。志文楷书,字径1厘米,共40行,满行42字。志文未见著录,属于新见金石文献资料。现将其标点断句如下(“」”、“□”分别表转行、缺字),作一考证解释。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墓志录文

“明封通议大夫、通政使司通政使海春陈公墓志铭

……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知」……李时撰文,」……右佥都御史汶阳王□书丹,」……翰林院五经博士、」……修国史□典校、正□、经筵官同□□鈗篆盖。」□□淄青之间,沃原广□,土泽而丰,其地多硕人长者。乃予观海春公□,益谂弗诬也。海春公,姓陈氏,讳」庆,字惟吉,号海春,礼部侍郎君经之父也。曾祖□、祖忠、父俊赠通议大夫、通政使。母傅氏,封淑人。其先闽」人,厥后有仕于元者。迨」高祖皇帝时,寓于青,因家焉。通政公有二子,长善,次即公也。公生而慧,秀少肤硕,父母奇爱之。九龄丧母,则躃踊」大恸曰:‘天乎?天乎?夫使予髫龀而弗获事予母也。予苟生,弗死予,永弗□见予母矣。’乃又大恸,几绝。时闻」知者无不为之陨涕。公旧业陋甚,居尝鄙其敝也。父难之,公曰:‘人之居也,弗臧何以庇?’后乃竟迁诸西□。」又尝曰:‘人之于家也,匪营弗盛,匪俭弗成。’于是力蛊数年,家遂起。公后母邹,性善严,公事之恭甚,弗知其」后母,亦弗知其严也。母生三子,曰富、贵、荣。公视之甚懽,弗知其为异母弟。人视其弟兄,亦弗知其异母也。」父没而三弟幼,弗克自立,公抚之迄成。有求异者,公责之曰:‘予之视弟,无敢有异心,即弟亦无敢有异居」也。’于是遂已。母年八十,公效戱老莱。母又召三子曰:‘孝哉,庆之能事。予也尔母,敢不善事庆也。’兄无后,病」且笃,欲以所有遗公。公愀然曰:‘止矣!利兄之有,不义;擅弟之利,不仁,其谁与我?’遂弗从。时县令廉其实,将」闻诸公,公止之。又尝夜行得遗金,坐俟其主,归焉。有诬执为盗者,公力为之辩,诬者以释。岁在壬子,大祲,」人多逋负,公悉取积券焚之。教子严而有方,御童仆恩而不狎,不宿怨□□垢。接人无少长,一以礼。人有」过,亦好面斥之,然人怀其直,弗怨也。初侍郎君以正德甲戍举进士,官授兵科给事中。乙亥,迎公就眷。至」则曰:‘夫谏臣者,入则绳违翊德,以匡主上;居则明义崇节,以绌势利。尔毋敢私,神惟尔视。’侍郎君拜受焉。」以故其莅官无敢有怠也。已卯,侍郎君以给事考绩,公得封给事中。辛巳,封通政司右参议。嘉靖丙戍,推」恩,得进四品服。已丑,封右通政。癸巳,封通议大夫、通政使。前后凡十余载,而进封者四,时以为荣。公既耄,乡饮」位大宾,鬓尚斑如,行不赖杖也。乙未冬,公遘疾,殆言一无所淆,不数日卒,时年八十有七。讣」闻,」上命赐葬祭公。始以力家,寡于问学。家既裕,可以问学矣,而年已衰。然即其所履,诸问学者或弗公逮也。矧其」藏□身者,乃竟大庸于子。呜呼!亦可无憾矣。公生于正统已巳岁八月十一日,卒于嘉靖乙未十二月二」十二日。配崔氏,封淑人,先公二十一年卒。生子五,长即侍郎君;次纶,义官;次□;次编,国子生;次繻。女一,适」邢慧。孙男七,梦鹤,府诸生;梦川、梦草,荫官生;梦岱、梦衡、梦云、梦斗。女七,长适王钝;次同知杜禧子朝绅;次」副使冯裕子惟直;次御史蒋暘子永筑;次主簿张延龄子桐;次刘□子赡;次聘」衡府礼生姜纯礼子恒。曾孙男一。女二,长聘太学生刘□甫子士□;次幼。侍郎君择三月二十七日将率诸」弟葬公于云门山之原,持同乡学士许君思仁状属予铭。弘治中,先公尝左官青州同知,公执役府中,事」先公甚谨,先公亦爱重之,予因以知公焉。既而予官翰林,公时视侍郎君于京师,过予第,言及先公辄泣」下。呜呼!是可占公之为人矣。矧侍郎君仕同」朝,□视予铭,其可辞。铭曰:‘」海岱之间,巨浸平野。爰发予人,实多长者。番番陈□,起家则丰。孝友罔替,福履攸隆。乃有令子,诞跻膴仕。」□□□长,春即之□。□」……」□□,□□□□。□□□□,□□泽泽。既□其稷,若山有泉。诞□□□,厥流成川。于惟陈公,奕世种德。既施」后昆,永妥安宅。’”

二、陈庆生平事迹及家族史

志主陈庆,字惟吉,号海春,山东青州益都人。《光绪益都县图志》有传。据志文知,陈庆祖忠、父俊。祖先本为闽人,曾有出仕元朝者。明初太祖时,始徙家青州。陈庆九岁不幸丧母,悲痛欲绝,闻者无不为之落泪。他侍奉继母邹氏,恭敬孝顺,并视三个异母弟如亲兄弟,深得乡邻赞誉。成家后,陈庆“教子严而有方,御童仆恩而不狎。……接人无少长,一以礼。人有过,亦好面斥之,然人怀其直,弗怨也。”弘治五年(1492),青州发生饥荒,人多逃亡。陈庆召集债户们说道:“饥年性命难保,不要再因为欠我的债务流亡了。”随即一把火将债券全部烧光。陈庆一生未仕,因为儿子陈经仕宦显达而获封通议大夫、通政使。死后又赠户部尚书。志载陈庆享年“八十有七”,这与《光绪益都县图志》所记“年九十卒”[1](卷41)存在出入。谨按志云“公生于正统已巳(1449)岁八月十一日,卒于嘉靖乙未(1535)十二月二十二日。”恰好87岁,说明《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有误。陈庆娶妻崔氏,封淑人,先其二十一年而卒。有子五人、女一,孙七、孙女七,曾孙一、曾孙女二。

陈梦鹤,字子羽。陈经长子。《光绪益都县图志》有传。自幼聪敏,过目成诵。嘉靖九年(1530),京师新圆丘竣工,父携往观,归作《大祀圆丘礼成赋》,一时传诵。嘉靖二十六年(1547)举进士。授工部主事,掌济宁水利,撰《闸河类考》。寻转兵部,再撰《武铨邦政》。后擢河南佥事。时严嵩掌权,官员升迁须拜谢,梦鹤独不往。遭罢归。与青州士大夫结成翼雅诗社,以吟咏自乐。晚年罹病,作《悯病赋》。临终,又作《薄葬书》,诫子孙。著有《雅音萃稿》、《芝巘山人岁槀》、《平庄集》、《西平游览志》和《陈氏家乘》等。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陈梦鹤《闸河类考》的卷数,《明史》作“六卷”[5](卷97),而《乾隆山东通志》和《光绪益都县图志》则均作“二卷”[6](卷28;卷35)。这种情况,当以“二卷”为是比较可靠。据志文,陈梦鹤曾系“(青州)府诸生”。这为方志不载,可补其缺。

陈梦草,陈经三子。《光绪益都县图志》载:陈经“次子梦草,荫生,官至衡府左长史”[1](卷35)。由志文知,梦草除长兄梦鹤外,还有二兄“梦川”。因此他是陈经三子,而非“次子”。《光绪益都县图志》载:梦鹤“遇恩例当得荫,让其异母弟梦草。”可知梦草的“荫生”,是长兄梦鹤让给的。“衡府”即青州衡王府。首位衡王名朱祐楎,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受封,弘治十二年(1499)就藩青州。衡王在青州建有宏伟壮观的衡王府,共传六世七王。明朝灭亡后,衡王府被夷为平地。现仅存两座石坊,造型优美,刻工精湛,系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梦草所任衡府左长史,官阶正五品,职责是辅弼衡王,总领王府庶务。

根据墓志记载,我们可以排列出陈庆家族世系:忠——俊——善、庆、富、贵、荣——经、纶、□、编、繻——梦鹤、梦川、梦草、梦岱、梦衡、梦云、梦斗。关于陈庆葬地,志称在“云门山之原。”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3公里,海拔421米,风景秀丽,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即为鲁中名山。《光绪益都县图志》载:“兵部尚书陈经墓,在东关草场街后”[1](卷12)。东关草场街在古青州城东门外。由此可见,陈氏父子墓葬并不在一地。

三、墓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

墓志中涉及到陈氏家族之外有姓名的人物共二十位,其中事迹可考者九人。

撰文者李时(1471-1538),字宗易,号序庵,河北任丘人。《明史》有传。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右谕德。嘉靖三年(1524),擢礼部右侍郎。寻丁忧归。嘉靖十年(1531),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首辅。嘉靖帝常“召对便殿,接膝咨询。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5](卷193)。屡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卒于官。赠太傅,谥文康。著有《南城召对录》。需要说明的是,陈庆墓志不见于李时传世著述,是他的一篇佚文。而且,墓志李时署衔中的“谨身殿大学士”为《明史》本传不载,可补史缺。志云:“弘治中,先公尝左官青州同知,公执役府中,事先公甚谨,先公亦爱重之,予因以知公焉。既而予官翰林,公时视侍郎君于京师,过予第,言及先公辄泣下。呜呼!是可占公之为人矣。矧侍郎君仕同朝,□视予铭,其可辞。”“先公”指李时之父李楘。李楘,字从实,号安节。《乾隆任邱县志》有传。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历官上海知县、光禄司丞、少卿。因被他人之事错误牵连,外放青州同知。事情辨明后,得迁莱州知府。时值莱州大饥,李楘设法赈救,全活甚众。后以山东右参政致仕。关于李楘名字,《明史》李时本传称“父棨”[5](卷193)。《嘉靖青州府志》、《乾隆任邱县志》则均作“李楘”[7](卷3;卷9)。应该看到,《嘉靖青州府志》、《乾隆任邱县志》两书对李楘名字的记载出自当时人或当地人之手,其可靠性远在《明史》之上,可证《明史》讹误。李楘任青州府同知时,志主陈庆恰在府中服役,颇得李楘赏识。这样,李时与陈经不仅是同朝为官关系,而且父辈还是老相识。因此当陈经请托李时为其父撰写墓志时,他不便推辞,只好从命。

书丹者王杲,字景初,号蒲湾,山东汶上人。《明史》有传。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临汾知县,治行为山西第一。擢太仆少卿,累官户部右侍郎。河南发生饥荒,王杲奉命赈济,救活饥民无算。寻任漕运总督,为缓解军民困敝,请改折征运部分漕粮,以所省运费建造船只。嘉靖二十一年(1542),升户部尚书。“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5](卷202)。后有诏买龙涎香,久未获,帝不悦。嘉靖二十六年(1547),被人诬陷下狱。充军雷州,死于贬所。隆庆初,冤情得申,赐祭葬,赠太子太保。应予说明的是,墓志中王杲署衔为“右佥都御史汶阳王□书丹”。笔者之所以断定佚字为“杲”,证据有二:一是王杲曾任过“右佥都御史”。此职虽为《明史》王杲本传不载,但在《万历汶上县志》中却有着明确记载:“丙申(1536),(王杲)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8](卷6)。二是“汶阳”系汶上别名。如此则身为汶上人的王杲,当然可以自称“汶阳王杲”了。篆盖者刘鈗,字汝忠,号西桥,山东寿光人。《明史》有传。其父刘珝,官至成化朝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刘鈗八岁时,“宪宗召见,爱其聪敏,且拜起如礼,即命为中书舍人。宫殿门阈高,同官杨一清常提之出入。……历官五十余年,嘉靖中至太常卿,兼五经博士,仍供事内阁诰敕房。博学有行谊,与长洲刘棨并淹贯故实,时称‘二刘’”[5](卷168)。刘鈗还与“关中李梦阳、康海、信阳何景明、济南边贡相唱和,号‘五才子’”[1](卷35)。其诗酷似李白。著有《西桥文集》。需要指出的是,墓志中刘鈗署衔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修国史□典校、正□、经筵官同□□鈗篆盖”。笔者在此认定篆盖者系刘鈗的证据有二:一是“五经博士”一职与《明史》刘鈗本传所记官职相合。二是刘鈗、陈庆的籍贯——寿光、益都两县不仅毗邻,而且同属当时的青州府管辖。因此,署衔中最后两个佚字应为“郡”、“刘”无疑。关于刘鈗之字,《明史》本传作“字汝中”[5](卷168),而《嘉靖青州府志》和《光绪益都县图志》本传俱作“字汝忠”[9](卷15;卷35)。按《嘉靖青州府志》、《光绪益都县图志》两书对刘鈗名字的记载出自当时人或当地人之手,其可靠性显然在《明史》之上,故应以“汝忠”为是。

志云:陈庆二孙女适“同知杜禧子朝绅。”《乾隆山东通志》载:“杜禧,益都人,同知”[2](卷15)。但未言他是在何地任职?查《光绪益都县图志》知:“杜禧,弘治五年(1492)壬子(举人),巩昌府同知。”[1](卷22)其子杜朝绅,方志不载。

志云:陈庆三孙女适“副使冯裕子惟直。”冯裕,字伯顺,号闾山,山东临朐人。《明史》有传。以戍籍生于辽东。师事贺钦,有学行。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华亭知县。迁户部郎中,历知平凉、石阡,官至贵州按察副使。归田后,与陈经、杨应奎等人结成海岱诗社,互有唱和。诗作辑入《海岱会集》。冯裕是历史上著名的冯氏官宦、文学世家的奠基人。据《明史》载:礼部尚书冯琦自“曾祖裕以下,累世皆进士。裕……终云南副使。祖惟重,行人。父子履,河南参政。从祖惟健,举人;惟讷……江西左布政使,加光禄卿致仕。惟重、惟健、惟讷皆有文名,惟讷最著”[5](卷216)。这里《明史》所谓冯裕“终云南副使”有误,应为“终贵州副使”。因为不仅《冯氏家乘》和《冯氏族谱》皆作“贵州按察副使”[10](卷1;卷1),而且青州市驼山顶上由陈经撰文的嘉靖二十一年(1542)《重修驼山昊天宫记》石碑更是明确记有“赐进士、中宪大夫、贵州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致仕郡人闾山冯裕”一语,堪为定论铁证。冯惟直,据《嘉靖青州府志》载:冯裕“子四,惟健、惟重、惟敏、惟讷”[4](卷14),并无惟直之名。事实上,冯裕有子五人,惟直乃其幼子。青州市博物馆藏清道光十四年(1834)冯氏族人所立《重修光启堂记》碑称冯裕“有五子焉”。《光绪益都县图志》亦载:冯裕“子五人,幼子惟直,诸生,早卒”[1](卷49)。看来,冯惟直因为年少早亡而被《嘉靖青州府志》忽视。

志云:陈庆四孙女适“御史蒋暘子永筑”。蒋暘,字文辉,山东乐安人。《嘉靖青州府志》有传。正德进士。授沭阳知县,抚流移,劝耕种,兴学校,饬兵防。擢江西道御史,纠弹时弊,不避强御。河东、畿辅大饥,及时为民请赈,“诸方赖以全活”,“时论伟之”[4](卷14)。升按察司佥事,转贵州兵备道。安置土官,禁绝仇杀,贵州得以安定。致仕后,以寿终。著有《归藏漫槀》、《两巡奏议》等。其子蒋永筑,方志无载。

志云:陈庆七孙女聘“衡府礼生姜纯礼子恒。”笔者发现,前揭嘉靖二十一年(1542)陈经所撰《重修驼山昊天宫记》石碑碑阴题名中有“礼生姜纯礼。”两姜纯礼时代、身份皆相合,显系一人。其子姜恒,方志不载。

志云:陈经“持同乡学士许君思仁状属予铭。”许成名,字思仁,号龙石,山东聊城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礼部左侍郎。“为文典丽宏伟,工诗善书”[11](卷8)。曾纂修《武宗实录》、《大明会典》,著有《龙石集》。许成名因为与陈经是山东老乡,对陈经之父陈庆生平事迹较为了解,所以便由他为李时提供撰写陈庆墓志的行状。许成名“学士”一职不载于《明史》,墓志正可补史缺如。许氏事迹在《明史》中凡三见:其一,正德年间,“庶吉士许成名等罢教习,留翰林者十七人。御史(余)珊以为滥,疏论之。语侵内阁,不纳”[5](卷208)。其二,嘉靖初,发生“大礼议”之争——确定嘉靖帝生父兴献王朱祐杬尊号的争论。当时朝臣二百余人长跪于皇宫左顺门前固争,身为“编修”[5](卷191)的许成名亦参与其中。岂料嘉靖帝大怒,下狱者一百三十四人,廷杖而死者十六人。其三,嘉靖中,“吏部缺左侍郎,所司推礼部右侍郎崔桐及(黄)佐。给事中徐霈、御史艾朴言:‘桐与左侍郎许成名竞进,至相诟詈。而佐及同官王用宾亦争觊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5](卷287)。结果,许成名等三位争官者均未能如愿。

综上所述,陈庆墓志为探讨明代兵部尚书陈经家族历史提供了珍贵金石文献资料。墓志由嘉靖朝内阁首辅李时撰文、右佥都御史王杲书丹、翰林院五经博士刘鈗篆盖,涉及到当时许多高中级官员的姓名、职衔,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按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的有关规定,我们认为陈庆墓志基本符合二级文物的定级标准要求,即属于“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2]的珍贵文物,因此将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1]法伟堂.光绪益都县图志[M].光绪三十三年刊本.

[2]杜诏.乾隆山东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焦竑.国朝献征录[M].续修四库全书本.

[4]冯惟讷.嘉靖青州府志[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5.

[5]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杜诏.乾隆山东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法伟堂.光绪益都县图志[M].光绪三十三年刊本.

[7]冯惟讷.嘉靖青州府志[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5.刘统.乾隆任邱县志[M].乾隆二十七年刊本.

[8]栗可仕.万历汶上县志[M].康熙五十六年补刻本.

[9]冯惟讷.嘉靖青州府志[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5.法伟堂.光绪益都县图志[M].光绪三十三年刊本.

[10]冯秀春.冯氏家乘(青州博物馆藏手抄本).咸丰三年.冯氏后裔同修.冯氏族谱(青州档案馆藏).1962.

[11]陈庆蕃.宣统聊城县志[M].宣统二年刻本。

[12]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发布施行[N].中国文物报,2001-05-13.

责任编辑:徐隆彬

TextualResearch on Epitaph of Chen Qing atM ing Dynasty

LiSen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Theepitaph ofChenQing providespreciousmaterialdocumentsof inscriptionson ancientbronzesand stone tablets for studying Chen Family history.It concernsnames and posts ofhigh-rank officials,and is ofhistoricaland academic value.Written by LiShi,the primeministerat that time,the epitaph hasbeen appraised nationalsecond-class cultural relics in accordancewith related regulationsof Appraisal Standard to CulturalRelics ofP.R.C.

Ming Dynasty;Qingzhou;ChenQing;ChenJing;Epitaph

2010-03-30

李 森(1970—),男,山东五莲人,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K87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10)03-0012-04

猜你喜欢
图志明史青州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0
明史强志立当下 仰望星空展未来
图志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26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丝路艺术(2017年6期)2017-04-18 13:58:45
山东青州云门山大云寺历史考辨
图志
科学家(2014年12期)2015-01-08 19:51:28
图志
科学家(2014年10期)2014-10-27 17:05:36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天一阁文丛(2014年1期)2014-10-13 08:00:06
万斯同在《明史》纂修中的贡献——天一阁藏万斯同稿本《明史稿》整理札记
天一阁文丛(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