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琴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注重教师礼仪提升职业形象
马美琴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近几年,媒体上有关教师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此现象发人深思。探析教师遭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礼仪素质偏低所致。目前教师礼仪修养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不注重品德修养,不注重仪容仪表、不讲究言谈举止礼仪,不注意人际交往方式等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探讨教师应遵从的职业礼仪规范,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职业形象,提升教师队伍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教师礼仪;职业形象;提升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把“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推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美好的,他们是博学多才、正直高尚、讲究礼貌、富有涵养的化身。当代社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生前提出:“要让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最近几年,媒体上有关教师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这种情形的出现绝非偶然,值得好好反思。探究教师形象遭讽的原因,固然有很多因素,比如学生对教师的知识崇拜减弱、人格崇拜降低等等,但毁坏教师良好形象的重要因素还在于教师自身忽视礼仪修养、礼仪素质降低所致。真乃“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尧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荀子·修身》),教师不讲礼仪的危害可谓大矣。
所谓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表示相互尊重而形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程序,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式等。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务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它是教师角色意识与职业道德意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外化,是教师思想素养的外部表现。礼仪的核心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礼仪是尊敬之意。孔子把礼仪的核心思想概括为“礼者,敬人也。”这个“敬”既是指尊敬别人,又是指尊敬自己,而且首先要尊重自己。其次,礼仪是道理之意。《礼记·仲尼燕居》谓:“礼也者,理也”,“理”就是做人的道理。再次,礼仪是规范之意。它是一种做人的规范。孔子曾说:“礼者,人道之极也”,对人必须“约之以礼”,还提出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许多具体的行为规范。
因此,作为教师,要懂礼仪,重礼仪,做到自重而敬人;要懂得做人的道理、践行这些道理,并且向学生“传道”;要言行符合教师的行为规范,时时处处讲礼仪,成为传承文明的导师、讲究礼仪的典范。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队伍的礼仪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有的教师职业道德不高,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固有的道德价值观开始动摇和解体,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等高尚情操日趋弱化,道德修养出现了问题。心灵不再纯净,敬业精神不够,工作热情不足:或是把学生的评优、选干、考试等问题都当成了索贿受贿的机会;或是讲课时照本宣科,冷漠敷衍,了无激情;或是只会讽刺挖苦学生,不懂得鼓励和赞美;或是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课,对学生缺乏起码的尊重……
有的教师着装打扮不合职业礼仪规范:或不修边幅邋里邋遢,或浓装艳抹穿着怪异。有的男教师穿背心和短裤上课,如同刚从被窝爬起的懒虫;有的女教师着吊带衫和迷你裙登讲台,如同夺人眼球的时装模特。
有的教师言谈举止不合教师的行为要求:或是语言不文明,在课堂上随意说粗话脏话,甚至辱骂学生,在办公室随便信口胡言、甚至讥讽同事,或是举止不文明,上课坐桌子、插口袋、吸烟、接打手机、随地吐痰,公共场所不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凡此种种现象,都暴露出教师的礼仪素养缺陷。那么,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礼仪形象呢?
从教育需要出发,教师的礼仪形象应为:谦逊文雅而不庸俗,朴实整洁而不呆板,稳重端庄而不怯懦,“温而厉,威而不猛,恭敬而又安详”(《论语.述而》)。具体而言,教师的职业礼仪规范有以下五个方面:
礼仪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人格修养的人一般都会主动地讲究礼仪,展示自己彬彬有礼的优雅风度。正如《礼记》所说:“礼由心生”。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想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风正派,诚信善良;要积极进取,博学多才,严谨治学,一丝不苟。还要正确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淡泊名利,不见利忘义;正确认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遵纪守法,不自由散漫;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大局为重,不搞个人主义;正确处理好与同事的协作关系,互敬互勉,团结共进,不单打独斗。
仪表主要是指人的仪容、发型、服饰等个人的综合印象。教师塑造自己良好的外部形象,是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便于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的威信,并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外部形象,要简约朴素,自然大方,体现出积极进取、严谨治学、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1.仪容礼仪。教师的仪容礼仪包括清洁与美容化妆两方面的内容。清洁是仪容美的基本要求。包括:面部清洁、口腔清洁、须发清洁、手的清洁,身体无异味等。美容化妆是教师仪容礼仪的高层次要求。教师适当的美容化妆能表现出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教师化妆总的礼仪要求是淡雅清逸,自然适度。比如女教师要淡扫蛾眉,薄施脂粉,显得庄重大方,自然天成,不可浓妆艳抹,轻浮花哨。
2.发式礼仪。教师的发式要朴素大方、庄重自然,偏于保守。不可标新立异、过分新潮。比如男士最好不要长发飘飘或扎辫子,女士则不可头发太短或剃光头,那都显得不伦不类,滑稽怪诞。同时发型也不可古怪妖气,而且最好不要染彩发。
3.服饰礼仪。服饰,是指人的着装、佩饰,它是仪表的重要部分。对教师而言,服饰是师生交流的主要视觉对象。教师应通过服饰展示自己整洁典雅的着装打扮,体现良好的职业形象。
首先,着装要整洁卫生。即教师的衣服不论其质量好坏、新旧如何,都要做到端正妥贴,干净整齐,每粒扣子都要扣好。这样,即使衣服朴素,款式陈旧,质料一般,也仍会给人清新、高雅之感,令学生感到可敬可亲。
其次,着装要朴素端庄。即教师的着装应该体现出朴素自然、庄重优雅的职业特点。比如,旧时的教书先生都是身着长袍大褂,单从外表上看,就给人一种整齐端庄、儒雅威严之感。教师不是艺术工作者,不是时髦的明星,而是传授知识为人师表的楷模。因此,教师不能穿奇装异服或太时尚华美的衣服,否则会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而且还会导致幼稚的学生跟风效仿,引发学生不正确的审美观和不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着装应该做到款式简洁大方、明快自然,不标新立异;色彩雅致内敛、柔和清新,不鲜艳刺眼。
再次,着装要大方得体。即穿着既要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性格,又要跟自己的身材、体态和肤色相搭配。不可随波逐流,打扮得俗气呆板、千篇一律。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服装,体现出职业特色和个性特点。同时,着装还要注意协调一致。衣服的风格要协调、颜色要协调、饰品和衣服也要搭配和谐。
另外,教师的着装要符合服饰礼仪的“TOP”原则,即着装要符合时间、地点及场合的需求。古代孔子的着装要求可以看作对此点的有力诠释:“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见《论语·乡党》)意思是: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
语言表达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教师的语言表达应遵守文明规范,讲究语言艺术,要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1.表达准确生动。准确是教师课堂语言的起码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用词要恰当,表达要完整。不可出现发音错误和词不达意的现象。生动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关键。要争取做到讲课生动形象、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富有激情,才会激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2.表述简洁明了。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干净利索,简洁明了。讲问题要开门见山,不绕弯子,不说废话套话空话,不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另外还要杜绝口头禅。
3.语气亲切柔和。亲和友善的语气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育人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讲课时应用柔婉真诚的语气语调,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和帮助。音量大小要适中,给学生以和风细雨、熨帖舒适之感。
4.语言文明礼貌。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讲脏话、粗话、黑话。污言秽语有失教师的身份,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不能允许的。课堂上,教师虽然要对不守纪的学生进行干预,以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但不能随意辱骂和训斥学生。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造成心理的阴影。“伤人之言,重于刀枪剑戟”。
仪态是一个人知识、阅历、文化和教养的集合。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际交往中的实际效果,只有约20%的部分由有声语言决定,而另外约80%的部分则是由人的“无声语言”所决定的。一位训练有素的教师,在和学生交往之中,会不知不觉地以优雅的仪态,展示出自己良好的教养和美的风度。
1.表情要亲切。教师讲课时要面带微笑,表情亲切自然,目光和蔼坦诚,要让学生从教师热情注视的眼神中看到鼓舞和尊重。不可表情冷峻严肃,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可盛气凌人,一脸傲慢,对学生不屑一顾。教师注视学生时要目光柔和有神、平易近人。
2.手势要自然。手势是教师讲课中不可缺少的身体语言。手势的运用要自然、舒展、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自然变换,既不要过分单调,也不要过分繁杂,原则上是“以少胜多”。教师不要指手划脚,忌讳敲击讲台、桌子和黑板,也不要用手指指点学生。
3.站姿要端庄。站立是教师最基本的举止。教师端庄稳重的站姿,有助于稳定学生的听课情绪,振作学生的精神。基本要求是: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身躯正直,下颌微收,双眼平视。双肩自然放松,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正中。所谓“站如松”是也!男教师显得挺拔稳健,女教师显得亭亭玉立。不可弯腰弓背、倚桌靠椅;不可双腿叉开过大;不可双手插在裤兜里;不可踮脚颤腿,身体乱摇晃。
4.步履要轻盈。安静的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行姿应和平时有所不同,不应强调“行如风”、大步流星。而应是轻轻悄悄的、从容舒缓的。比如,教师在讲台上不能来回不停地走动,也不可走得太快,这会搞得学生眼花缭乱,无法专心听讲。女教师则不要穿硬底的高跟鞋在教室内来回走动,“笃笃”的噪音会搅得学生心烦意乱,无法静心学习。
“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它的核心就是“尊重”。我们要尊重身边所有的人,这是一种做人的教养。正如全国著名的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的金正昆教授所讲的:“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公众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因此,教师在和学生及同事交往的过程中,首先做到的就是“尊重”对方。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是应该注意的:
1.与学生相处贵在有度
教师和学生相处要亲疏合宜、远近有度。
首先是庄重。我们强调教师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弟妹和朋友,要对学生平易近人,不能高高在上,但这绝不等于可以忽视自己教师的身份,老师就要有老师的样子。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人人都要端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义务,不可长幼失序,伦理失常。教师要想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必须在学生面前保持老师的尊严,做到庄重自尊。“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学而》)。教师若动不动就跟学生称兄道弟,勾肩搭背,说话随便,过分亲密。这等于自毁尊严。“重”已不在,“威”从何来?
其次是关爱。老师既然如同学生的父母兄长,就有义务有责任关心爱护学生,不能和学生关系太疏远。这种爱应该是一种由衷的、发自心灵深处的博大的爱,包括对学生的同情、理解、尊重、宽容、赞赏等等。有了这份关爱才会使学生在充满阳光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自由地成长。
2.与同事相处贵在和谐
首先,对领导要支持。作为教师,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就必须支持领导的工作。要积极主动地工作,欣然地接受领导的安排,坦然地面对领导的批评,时时配合领导的工作节奏,事事谦虚谨慎。
其次,对同事要宽和。同事之间交往重在礼貌谦让,宽容友善。要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光明磊落,坦诚大方。对待他人的成绩要放平心态,不要心生嫉妒、肆意诋毁;对待他人的缺点善于包容,不可指手画脚、妄加议论。同事间相处要彬彬有礼,和和气气,相互尊重,讲究诚信。
总之,教师要懂礼仪,自觉地遵循礼仪规范,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礼仪素质,才能塑造自己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自己的职业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附注:本文系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做访问学者期间所承担的研究项目)
M ind Teacher Amenity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Image
MA Mei-qin
(Weifang University,Weifang 261061,China)
In the recent years,there,emore andmore negative news in the mediaabout teachers,behavior,which shows that people,s impression on teachers is getting worse.This phenomenon causes us to think a lot.As for the reasons,I think it is mainly due to the teacher,s poor manners.Nowadays,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eachers,amenity,such as,they don,t care about their 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or their personal appearance as well as their words and behavior including the way of communication.This essay aims to dig out the reason of the phenomenon and lay its emphasis on the do and don,ts of teacher,s amenity and thus to promote teacher,s occupational image and their imageamong the public.
teachersamenity;occupational image;promotion
G451.6
A
1671-4288(2010)03-0118-03
责任编辑:王玲玲
2010-03-25
马美琴(1968—),女,山东临朐人,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