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宁 陈桂东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外部环境、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的关系3
李卫宁 陈桂东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在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促使企业加强绿色管理,提高环境绩效正日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外部环境视角,揭示影响企业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的三个因素;通过对东莞家具产业127份企业样本的采集分析,提出并验证外部环境对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整合模型。研究发现,制度因素和技术相容性通过主动的行政管理这一部分中介对环境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客户因素则通过完全中介变量主动的行政管理对环境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环保法规的完善、绿色技术的兼容以及客户绿色消费意识的提高对企业进行绿色管理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今后构建并且不断完善具有约束力的外部环境是提高企业环境绩效的重要途径。
制度;技术;客户;绿色管理;环境绩效
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绿色管理思想开始萌芽,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企业开始将环境保护结合到企业的经营中来[1]。在此现实背景下,学者们从组织策略、绿色行销等不同视角运用各种方法对绿色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企业绿色管理及环境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增多,基础理论指出组织竞争性与正当性驱动组织向生态经济发展[2],法规压力、成本因素、利害相关人压力等因素成为研究的重点[3]。目前,国内有关绿色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营销与绿色生产方面[4],对于环境绩效的研究则集中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上[5],但对于影响企业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的外部环境因素,多数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探讨上,缺乏相应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尤其缺乏对外部环境、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整合性的研究[6]。Hussey等[7]2007年针对458家小型制造业企业调查表明,全球中小制造业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现状并不乐观,很少有企业去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去实施环境管理系统,利用生命周期管理或采取其他主动的环境管理实践。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如何构建具有约束力的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加强绿色管理,提高环境绩效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东莞的家具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制度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客户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绿色管理(主动的行政管理)与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整合模型。
1.1 变量界定
已有研究认为绿色管理活动包括绿色营销活动、清洁化生产活动及主动的行政管理活动[8-12]。由于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以完成海外订单为主的外向型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基本不涉及营销活动,清洁化生产在企业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定义绿色管理为企业透过主动的行政管理,生产对环境友善的产品以降低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从而提高环境绩效的活动。主动的行政管理是指环保稽核、办公环保、员工培训、环保认证申请等行政上一系列与绿色管理相关的活动[12]。组织的绩效包含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13],本文为了解企业绿色管理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采用狭义的环境绩效,即一般定义都包含的资源使用绩效与减少污染绩效。企业的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Scott[14]认为企业环境包括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企业制度环境包括规范、法规及认知,而技术环境是指与组织投入、产出有直接关联的环境集合。Freeman[15]指出企业行为还受到利害相关者因素的影响,而家具产业中客户因素尤为重要。
1.2 外部环境与绿色管理
Scott[14]认为企业在面对环境的要求时,倾向于追求制度环境所认可的合法性,因此会针对制度环境的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策略。Porter等[16]研究发现,若能以适当的环境标准引导企业创新,企业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原料、能源等资源。Bonifant等[17]进一步指出,当政府创新性的环保法规出台之后,企业的环保措施会明显由“管末处理”转向“源流减废”,这种理念的发展导致后来各国政府设立环保法规,鼓励生产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的绿色产品。秦颖等[18]在调研关于企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时,发现有90%以上的企业认为严格的环境法规对解决环境问题很重要。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H1a:制度因素与主动的行政管理呈显著正相关
张彦辉等[19]的研究表明,由于绿色管理会受到技术特性变数的干扰,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环境科技创新策略以适应环境压力。企业在引进绿色技术时,首先考虑的是所引进的绿色技术是否与企业现有的技术系统兼容,以及推行绿色技术的难度是否很大[20]。家具生产企业在推进绿色管理中所遇到的绿色技术的难度并不大,主要是绿色技术是否与原有的技术系统相兼容。Robertson[21]采用与已有做事方式的一致程度相定义相容性,即企业引进绿色生产方法或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硬软件知识,包括绿色制造技术、产品环保化设计与绿色管理工具等,是否与现有的技术系统有较高的相容性。相容性越高,企业采用该项技术的意愿就越高。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1b:技术相容性与主动的行政管理呈显著正相关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顾客绿色消费理念不断强化,绿色消费者对生态保护日益重视。在欧美,有关调查显示82%的德国人到超市购物时优先考虑环保问题,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物欲望。Arora等[22]的垄断理论表明高收入消费者愿意把环境友好产品利益内在化,这样使得那些积极降低污染的企业愿意内在化其污染的不经济性,主动参与污染降低的活动。Henriques等[23]研究发现顾客的压力与企业环保规划的形成呈正相关。秦颖等[18]也指出,较靠近消费者的企业可能会感到更大的压力,认为从改善环境友好的名声中会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1c:客户因素与主动的行政管理呈显著正相关
1.3 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
Judge等[13]研究发现,企业的经营决策程序与环保行为相结合的程度与环境绩效呈正相关关系;Montabon等[24]较早前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法、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数据分析方法证实了环境管理实践同企业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前许多学者也指出,采用事前的预防比事后的控制可以获得较佳的环境绩效[9,11,16]。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2:主动的行政管理与环境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1.4 外部环境与环境绩效
基于假设一的3个子假设和假设二,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以下三个假设:
假设H3a:制度因素与环境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假设H3b:技术相容性与环境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假设H3c:客户因素与环境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以下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理论模型Fig.1 Theoretical model
2.1 研究样本及问卷收集
本研究以东莞家具企业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要求为:①独立经营核算,具有独立法人地位;②正在经营中的加工或制造企业;③包含整个家具产业中的家具成品生产企业(出口型)、家具配套材料供应企业、家具行业五金企业以及家具行业包装企业。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根据东莞家具产业的实际情况并参考高明瑞和黄义俊[12]的研究,设计出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调查问卷要求由企业高管填写,每个企业只填写1份问卷。调查中实际发放问卷231份,回收145份,回收比率为62.7%;扣除存在明显填写错误及填写不全的18份之外,有效问卷127份,占实际发放问卷的55%。样本企业中家具成品出口企业有54家,其他配套企业有73家;获得ISO9000认证者有103家、获得ISO14001认证者有9家、同时获得 ISO9000与ISO14001验证者有9家;组织年龄最少1年,最高19年,平均10.50年;员工人数最少20人,最多1 000人,平均276.4人;资本额最低50万元人民币,最高1 000万元人民币,平均103.6万元人民币。
在问卷调查时,如果所有题项均由同一填写者填写,就容易出现同源偏差(Common Method Variance,简称CMV)的问题,本研究使用了答卷者信息隐匿法等事前预防的措施。同时,本研究还采用 Podsakoff等[25]建议的哈曼(Harman)单因子检测方法检测同源偏差。在有效问卷的所有题项做因子分析,在未旋转(un-rotated)时得到的第一个主成份,占到的载荷量是35.361%,并没有占到多数,所以同源偏差并不严重。
2.2 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4.0 For Windows)分析各变量(制度因素、技术相容性、客户因素、主动的行政管理、环境绩效)的Cronbach’α系数(0.741、0.736、0.698、0.762、0.715),结果都大于 0.6,说明问卷对变量的设计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信度。
2.3 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模型检验之前,通常首先要考察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以揭示各变量间统计关系的强弱,为进一步描绘和反映变量间数量变化关系提供依据。本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如表1所示。在变量的相关分析中,可以初步判断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的情况,一般认为如果相关系数在0.75以上,则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变量之间相关系数从0.156到0.364,均未超过0.75,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2.4 理论模型验证
2.4.1 整体模型检验
本研究用Liserl8.7软件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整体模型的拟合指标如表1所示,综合各项拟合指标判断,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整体模型拟合度良好,可以用以检验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2.4.2 路径系数与假设检验
整体模型的路径系数与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2.4.3 中介检验
按照Baron等[26]所建议的方法,利用层级回归进行中介检验。结果显示,第1、2步均显示制度因素、技术相容性以及客户因素对环境绩效和主动的行政管理都存在显著影响,但在第3步中,在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中加入中介变量即主动的行政管理之后,主动的行政管理的归回系数显著,而客户因素与环境绩效的关系消失,T值由3.50降低为0.95,不再显著,因此主动的行政管理在客户因素和环境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制度因素与技术相容性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说明主动的行政管理在制度因素和技术相容性两者与环境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1 整体模型的拟合指标Tab.1 Fit indexes of the overall model
表2 整体模型的路径系数与假设验证Tab.2 Path coefficient and hypothesis2testing of overall model
3.1 研究结论
(1)绿色管理(主动的行政管理)对环境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此研究发现印证了Judge等[13]企业的经营决策程序与环保行为相结合的程度对环境绩效有正向影响的观点,采用事前的预防比事后的控制可以获得较佳的环境绩效[9,11,16]。由于企业相比于消费者和政府,其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而且最系统[9],因此对社会而言,对企业施加适当的外部环境压力,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将能够有效地改善自然环境。
(2)外部制度环境对绿色管理及环境绩效均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外部制度环境还通过绿色管理这一中介间接影响环境绩效。在本研究中,外部制度环境主要是指环保法规的约束,而数据显示,制度因素在绿色管理的三个影响因子中作用最大。可见,若能以适当的环境标准引导企业创新,可以更有效利用原料、能源等资源[16],企业为符合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也应该采取积极的环境管理[8,11]。东莞的家具企业以出口为导向,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这些市场对进口家具设置了各种环保门槛,受访的厂商举例说部分国家对进口家具的包装有环保要求,但又不愿承担由此引起的成本上升,这种制度压力迫使企业要不断进行绿色创新。因此,适当的外部制度环境能够促使企业采取更积极的绿色管理并重视绿色创新以便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当前全球反暖化的大背景下,这一结论对于我国更加重视并更好地利用环保法规这一手段来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绿色技术的技术相容性对绿色管理及环境绩效均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技术相容性还通过绿色管理这一中介间接影响环境绩效。这说明企业在引进绿色技术时,会考虑绿色技术与企业的现有作业是否相容。因此,在今后的长期过程中,在我国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的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行业协会或政府环保部门在推动企业采用绿色技术时应充分注意绿色技术与企业现有作业的相容性问题。
(4)客户因素对绿色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主动的行政管理这一中介间接影响环境绩效。这一发现支持了相关文献认为消费者压力能促使企业进行绿色管理,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的观点。东莞的家具生产企业以出口为主,其面对的客户对产品具有较高的环保要求,这种客户的压力通过出口企业传导到整个产业,使得客户对家具产业的绿色管理产生明显影响,并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环境绩效。Stead[27]发现西欧部分因环保出色而能够创造竞争优势的企业,是依靠发展绿色产品以实现差异化竞争,吸引了重视环保的消费者,在利基市场获取更大边际效率,最终达到成本的领先。但通过对东莞家具行业的外销企业与内销企业的访谈对比,研究发现客户因素对家具行业内销企业进行绿色管理的影响并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消费者的绿色观念比欧美国家落后。但随着中国经济和消费者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当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增加到较高水平时,企业能否对这种需求做出有效反应,将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尽可能采取比较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并取得一些有益的学术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局限性。第一,实证研究中各变量测量问题数量和样本大小的限制,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量表和扩充样本规模;第二,实证研究样本选取地区和行业的限制,后续研究可以进行跨地区和跨行业的比较研究;第三,本研究仅考察外部环境对企业绿色管理及环境绩效的影响,后续研究可以引入内部环境变量,如组织特性;第四,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续研究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研究。
References)
[1]Schott J,Fischer K.The Greeningof the Industrial Firm[C].In Schott,J.and Fisher,K.eds.,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for Industry[M].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1993:3-33.
[2]Bansal P,Roth K.Why Companies G o Green:A Model of Ecological Responsivenes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4):717-736.
[3]Berry M A,Rondinelli D A.Proactive Corporate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J].Academy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8,12(2):38-50.
[4]李文伟.关于绿色营销的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06,(15):76-79.[Li Wenwei.A Summaryof Green Marketing Perspectives[J].Economic Review,2006,(15):76-79.]
[5]谢芳,李慧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演进与整合[J].经济管理,2006,(7):17-20.[Xie Fang,Li Huiming.The Evolution and Integration of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Economic Management,2006,(7):17-20.]
[6]王京芳,王露,曾又其.企业环境管理整合性架构研究[J].软科学,2008,(1):1-4.[WangJingfang,WangLu,Zeng Y ouqi.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Soft Science,2008,(1):1-4.]
[7]Hussey D M,Eagan P D.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Test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 Small and Medium2sized Manufacturers:Can SEM Help SM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7,15(4):303-312.
[8]Hart SL.A Natural2Resource2Based View of the Firm[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4):986-1014.
[9]Shrivastava P.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5,16(S1):183-200.
[10]Barret J,Segerson K.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Desig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7,(33):196-213.
[11]Nehrt C.Maintainabilityof First Mover Advantages Wh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Differ Between Countr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77-97.
[12]高明瑞,黄义俊.绿色管理与利害相关人关系之研究:台湾1000大制造业之实证分析[J].中山管理评论,2000,(3):537-565.[Gao Mingrui,Huang Y ijun.Relation between Green Management and Stakeholders: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aiwan’s 1000 Largest Manufacturing Companies[J].Zhongshan Management Review,2000,(3):537-565.]
[13]Judge Jr W Q,Douglas T D.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Incorporating NaturalEnvironmentalIssues into 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An Empirical Assess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8,35(2):241-262.
[14]Scott W R.Organizations:Rational,Natural and Open Systems[M].(3rd).NewJersey:Prentice2Hall,1992.
[15]Freeman R 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1984.
[16]Porter M E,vander Linde V C.Green and Competitiv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9-10):120-134.
[17]Bonifant B C,Arnold G,Long T.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J].Business Horizon,1995,(7-8):37-47.
[18]秦颖,曹景山,武春友.企业环境管理综合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1):105-111.[Qin Y ing,Cao Jingshan,Wu Chunyou.Empirical Research of Impact on Driving Factors of Firm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ased on EMBs[J].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8,(1):105-111.]
[19]张彦辉,许牧彦.影响厂商选择环境科技创新类型之因素[C].台湾科技管理研讨会,1999.[Zhang Yanhui,Xu Muyan.Factors Affecting Enterprise’s Type of Choice about Environm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C].Taiwa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eminar,1999.]
[20]Rogers E M,Shoemaker F F.Communication of Innovation:A Cross2 Cultural Approach[M].New Y ork:Free Press,1971.
[21]Robertson T S.Innovative Behavior and Communication[J].New Y ork:Holt,1971.
[22]Arora S,Gangopadhyay S.T oward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Voluntary Over2compliance[J].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Organization,1995(28):289-309.
[23]Henriques I,Sadorsky P.The Determinants of 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Firm:An Empirical Approac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6,30(3):381-395.
[24]Montabon F,Sroufe R,Narasimhan R.An Examination of Corporate Reporting,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7,25(5):998-1014.
[25]Podsakoff P,Organ D.Self Reports in Organizational Leader Reward and Punishment Behavior and Research:Problems and Prospect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86,12(4):531-544.
[26]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2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1173-1182.
[27]Stead W E,Stead J G.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Sustainability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C].In Collins D,Starik M.eds.Research i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Policy2 Sustain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Nature and Organizations[M].Greenwich,CT:JAI Press,1995:43-6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Environment,Green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LI Wei2ning CHEN Gui2do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how to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green management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social concern.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this paper revealed threefactors impacting the green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a sample of 127 enterprises from Dongguan furniture industry,we developed and examined the integration model of the influence from external environment to green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The study found that institution and technical compatibility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hrough active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ial mediation,and customer also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but through active administration of the full mediation.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green technical compatibility and heightening sense of green consumption,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een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In the future,building and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bind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stitution;technology;customers;green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F06212
A
1002-2104(2010)09-0084-05
10.3969/j.issn.1002-2104.2010.09.015
2010-03-25
李卫宁,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70832003);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No.2009B070300031)。
(编辑:刘呈庆)
收稿日期:2010-03-13
作者简介:陈媛媛,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FDI与能源、环境污染等。
3本文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NO.07JJD790137)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