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体育课程设置调查*

2010-11-27 02:44:5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必修课科目体育课

崔 凤 祥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1231)

1 研究目的

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的结构及其过程又是构成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1]。因此,课程设置是联结学校培养目标与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1]。没有科学的课程和课程设置就不会有科学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要求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要适应职业与工作岗位的需要,更重视发展人的技能,培养实用性、定向性、特色性、行业性和地域性等各具特色的人才。这样的发展和变化,不是课程本身孤立的发展,它是受社会需求所制约的。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很大的影响并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2]。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课程,其设置的构成和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又必须符合学校课程发展的一般规律。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基本上采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开课时间2年,4个学期,也有开3个学期的,每周每位学生上一次体育课。体育课的内容逐渐增加,学科比例也在逐步上升,必修学时基本保持不变,但有下降的趋势,选修课的学时逐步增加,但任意选修课开设不多。据调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历经多次修改,2007年计划较前几年计划有明显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示范建设院校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但通过2007级为期4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暴露出现行课程设置计划的缺点与不足。在以往的改革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21世纪体育课程设置有那些设想和要求,往往在研究中被忽略,所以本文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建筑工程系施工专业2007级92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2002-2007各学年学院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及学术文章,为论文的设计和内容的撰写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2.2 访谈调查法 通过与部分同学及教师面淡,了解他们对体育课程设置的切身体会,并对问卷调查做一些必要的补充。

2.2.3 问卷调查法 量具:自制调查问卷。

卷1以建筑工程专业2007年课程设置为基础制定调查问卷。

对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英语、体育、高数)、必修课、限选课及实践四部分共28个科目的重要程度、课时长度、对时间的指导意义进行测量。被试者在量表上做出选择,其中重要程度为5级,从l代表“不重要”,过渡到5“重要”; 课时长度为4级,从1代表“取消”,过渡到4“加长”;对时间的指导意义为5级,从1代表“不大”,过渡到5“大”。

卷2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封闭式为对必修课总数,限选课总数,体育课的比重进行测量。被试者在量表上做出选择,从1代表“增加”,过渡到4“减少”。开放式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主要的缺憾、优势、收获,以及对体育课程设置情况的了解程度、意见和改革设想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合理问卷92份,回收率92 %。

2.2.4 数据统计法 采用百分数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2.2.5 比较分析法 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2007课程设置与其他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2007课程设置与2002、2003、2005课程设置的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1的分析

表1 科目重要程度均值的前十位和后十位

3.1.1 现设科目的重要程度 在学生心目中重要性在前十位的科目见上表1的左半部,其中专业能力占学习科目70 %以上,且与体育关系不大。它们分别是实习、计算机、专业教学、专项教学、单项技能、基础理论、人文综合素质、体育及英语。说明当今科学不断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好各科技能,因此,学生十分重视专业学习。在开放式问卷中,体现出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列倒数第二位,足见学生对周期较长的体育课已不重视,而现行课程设置从小学到大学,其形式、内容、结构等变化不大。

后十位的科目如表l右半部,体育占了50 %。说明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这与社会劳动对人的体能要求是一致的。

3.1.2 现设科目课时的长度 由表2可知,前十位科目中体育术科占4门,体现出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度。这些运动项目实践性强,技术要求高,但是,达到较高水准难度较大。表2后十位,理论与体育术科等同。在座谈中师生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体育人文知识更多是在课外积累,建议课程划分应小型化或微型化。至于后十位的定向,这门课要求学生身体素质较高,在普通高校及中、小学内开展不多,而且不是普及项目和竞技项目,学生在步人工作岗位后很难有从事此类活动,将他们保留在课程设置内意义不大。

表2 课时长度均值的前十位与后十位

3.1.3 现行科目对专业实践指导的意义 前十位中专业占6位,三项为工具类科目。专业实习排第一位,专业培训排第2位,表明学生对实践相当重视。后十位中人文类和基础学科各占2门,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具体实践。有资料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开设体育保健课,时数少,学生平时只凭借记笔记、抄笔记完成课程学习。体育运动技术依旧是排球、足球,体适能(身体适应运动能力)在学校开展不广泛,没有社会需求。

3.2 对调查问卷2的结果分析

3.2.1 课程总数 在对必修课科目总数变化趋向的选择上可以看出,46.8 %的受试同学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计划较为满意,17.7 %的同学保持不变,27.4 %的受试学生希望减少体育必修课的总数。而对限选课科目总数变化趋向的选择表明,学生渴望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可以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

开放式问卷表明,学生希望体育课程的开设与市场接轨,尽可能地开设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特别是大众娱乐健身项目,如网球、台球、体育舞蹈、太极拳、太极剑等。这种需求体现了我国全民体育的发展方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众体育蓬勃发展,“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思想渐入人心[3]。一部分同学希望开设游戏类科目,这可能与现今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有关[4]。而体育教学开设职业体能训练课也是学生的一个需求,部分实习单位也曾提出实习生的职业体能有待提高,希望学校增设职业体能教育。

较之学院2002、2003、2005级课程设置,2007级课程设置中必修课与限选课的比率已有大幅度的下降,由以前的3∶1下降为现在的3∶2。削减必修学时,增设选修课已作为体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挖掘各自潜力,发展其个性,增强体能[5]。

3.2.2 专业课与体育课比率 调查显示,受试学生希望可以保持现行专业必修课与体育课比率的人数占68.9 %,而赞同体育限选课与体育必修课两者保持不变和减少的人数比例相同,均为36.2 %。这两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将对培养目标的实现及学生体质有直接影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现行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与体育术科的比例均为1∶0.1。作为建设类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依旧是土建,虽然目前学校体育课程在逐步向职业体育方面发展,但作为一所建设类学校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教授学生职业技能;即使学生的体育成绩名列前茅,但大部分人的运动水平不高。这与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情况、升学压力及社会体育的发展情况有关[6]。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开设的职业体育,其职能就是为学生科学地锻炼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至于在每周有限的课程内对学生身体运动和体质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第二位的[7],因此,建立“增加身体知识教学,使体育健康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是当前我国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3.2.3 专业实习 目前,国外许多建设类职业学校流行“现场实践”的教育见习和实习。德国的职业教育学生的教育实习为28周,美国为25周,法国为27周,而学院2007级课程设置中仅有14周。开放式问卷中受试学生表示由于实习时间短、阶段性强、任务重,难于做到全面深入地了解职业体能实际,将影响到体育课程的合理设置。

3.2.4 课程分布 调查表明,大一、大二课时较多,大三相对较少,也有大一、二、三平均分布。部分同学希望能够将体能训练,提前到大一,笔者认为这与近年的求职难有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在对课程重要程度、课时长度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等方面,调查结果中体育课进入前十名,而后十位中体育术科占五成,并以球类科目为主。

4.1.2 学生对实习安排的看法 在受试的学生中超过半数的人选择“大周期”的实习形式,只有少数人希望保持现状。

4.1.3 对课程性质的认识 近半数的受试学生认为必修课总数应“保持不变”,其次为“减少”,赞成“增加”的人数排在第三位;近半数的人认为限选课的总数应“增加”,排名第二位的为“保持不变”,同时有二成的人赞成“减少”限选课总数。

4.1.4 对课程安排的认识 近四成的受试学生认为必修课中学科与术科的比率应“保持不变”,排名第二位的为“减少”比率。受试学生赞成限选课中学科与术科比率“保持不变”和“减少”的均占近四成,而赞成“加大”的不到二成。

4.1.5 对课程分布的认识 各个学期的课时密度不合理,部分科目的安排时间需要调整。体育课课程设置大一到大二科目较少,大三无体育课和运动队训练。

4.2 建议

一是可以适当增加限选课的数量,不宜在近几年内减少体育术科的比率及授课时间;二是职业体能部分科目应加以小型化、综合化,并应适当增加职业体能课时长度,增设与新兴体育产业有关的科目。运动项目课时长度应适当加长并增设大众新兴项目,如网球、台球等;三是高职生专业实习有待改进。时间安排上应更灵活一些,适当将他们的实习提前或延后。实习时间长度也应有所加长,可以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2,256.

[2] 鲍明晓.论面向21世纪的高等体育教育[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11,(2):1-8.

[3] 吕明生,李迎春.未来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理论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2-74.

[4] 刘 成,李秀华.近年来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125-128.

[5] 张大春.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9-50.

[6] 李晓霞.论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及改革方向[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1):120-122.

[7] 段宝斌,武雪鹰.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九江学院学报,2004,(4):30-31.

猜你喜欢
必修课科目体育课
鲸宝宝的必修课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考试与招生(2022年2期)2022-03-18 08:10:02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法大研究生(2020年2期)2020-01-19 01:41:40
体育课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0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在挫败中成长”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