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 鸳 鸯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与旅游分院,浙江 湖州 31000)
在竞争激烈的高职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压力下,各高职院校纷纷进行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依托当地特色支柱产业构建特色专业是各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改革方向。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毗邻全国最大的童装市场,本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创办具有童装特色的服装专业,构建以童装为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服装专业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在浙江省40多所高职院校中,设置服装专业的有9所,其中,最具实力、规模最大的是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围绕服装所设置的专业较细,建有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技术、针织服装和装饰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方向)四个专业,其中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技术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更建有浙江省示范性服装实践教学基地。再者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这两所院校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优越性,在服装专业上建设得有声有色。其次是眦邻的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服装专业创办较早,有两个专业方向:一是服装服饰设计与制作(服装营销方向),二是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服装设计、制版、生产、跟单、贸易、品质检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以及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等等,这些院校的培养目标都是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服装产品设计、服装生产与技术管理、服装企业经营管理、营销策划、服装贸易等工作。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创办于2000年,虽然服装专业创办多年,近两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学院师生在各类服装技能大赛中获得多种奖项,但相对其他院校的服装专业,无论从设备还是从师资力量等都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学院服装专业从创办初始至今,在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上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最近几年学院服装专业招生规模的缩小与专业设备以及师资力量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不能否认,学院服装专业确实面临外界冲击,在浙江省众多服装专业院校里,学院服装专业是个弱小群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必须挖掘潜在的优势,扬长避短,寻找“人无我有”的优势,寻求学院服装专业创新的突破口。
1.童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占服装产业比例甚小 据统计,中国目前0到16岁儿童有3.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家长在孩子们身上的开支日益增加,其中童装消费成为当前家庭生活消费的重要支出之一,年童装消费需求量在8亿件左右,权威机构预测在今后几年,每年仍将以8 %左右的速度递增。然而,童装业在整个服装行业中所占比例甚小。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中国童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6 %左右。专家指出,未来几年全国童装需求量将以10 %以上的速度递增。《中国童装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国内城镇居民对各式童装的消费量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26.5 %。
2.浙江省童装产量位居全国第二 浙江省童装产量仅次于广东,位列全国第二。目前已有各类童装企业6 700多家,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如以“童装之都”闻名于海内外的织里童装市场,该童装市场被授予全国最具竞争力50强,已拥有童装企业6 300余家。有近7万人专门从事童装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已经形成与童装行业密切相关的服装面料、辅料经营以及印花、绣花、砂洗、联托运、缝纫机销售与维修等行业也蓬勃兴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1](P41)。除此之外,还有位于浙江省的永嘉珠岙童装专业村,素有“温州童装第一村”之称。
3.织里童装从“模仿型”向“自主研发型”转变 据调查,中国童装市场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满足基本生活的实用型转向追求美观的时尚型,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消费者对童装需求趋向潮流化、品牌化。一些优秀服装企业纷纷进行品牌提升,如湖州织里的“红黄蓝”、“金童王”、“金少爷”等品牌童装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很多追求发展的批发型服装企业,由原有的批发型经营模式向品牌型经营过渡。为了让更多的童装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带动童装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织里镇童装企业力求从“模仿型”向“自主研发型”转变,着力引进童装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1.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分析 童装设计是服装设计系统里的一个细分。正是由于市场细分,市场所要求的服装设计师也开始细分。目前,中国专职童装设计师数量不多,特别是优秀的童装设计师很少,国内童装设计师的匮乏成为制约童装款式创新的一个致命元素。在国内的设计学院,还没有专门的童装设计,连专门的服装院校都没有童装设计专业,从表1所示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各大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偏重于开设服装设计或服装工艺方向,而童装设计专业开设为零。多数院校课程安排侧重点在女装设计和男装设计上,童装设计的课时往往很少。中国目前童装企业所用设计师几乎都是成人服装设计师转型从事童装设计。童装设计要求设计师需要对儿童生理、心理和生活习惯进行全方位研究,在了解儿童人体工程学、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设计,才能保证所设计的童装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
2.利用地方资源创办特色专业成功案例分析 这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旅游专业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就是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夏威夷的旅游业优势。纵观浙江众多的高职院校都或多或少利用地方优势开设相应的专业。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制鞋工艺专业;依托浙江的服装产业,弘扬“红帮”优良传统的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服装专业;以及以大纺织专业群为主的浙江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绍兴分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在杭州市政府实现“中国女装看杭州”的目标引领下,都以女装作为服装设计专业办学特色。
表1 浙江省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专业方向调查表
3.依托地方产业创建特色专业的内涵分析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区域性,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利用与地方企业地理位置的接近性,通过合作方式创建区域性特色专业,为地方产业集群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服务,有效地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其宗旨是高等职业院校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资金、市场等资源优势,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竞争力、生存和发展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专门人才[2](P99-100)。
专业的特色就是专业的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特色是专业灵魂的表现,往往成为该校专业被社会认可的基本标志。专业特色建设需要把能够体现“特色”的课程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里,因此,特色课程体系构建至关重要。
1.优化培养方案,突出专业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和依据。优化原有的培养目标,重点突出培养以童装产业链中需求的人才为主,同时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现有设备和师资力量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与社会、企业实践相结合,有效利用学院所处“童装之都”的优越性,打造“以童装为特色”的服装专业,培养童装设计、制作、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围绕工作任务,构建童装课程体系 学院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需结合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结合服装行业市场细分的要求,挖掘行业需求,依托地方产业特色,建立“人无我有”的课程体系,建构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与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结构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布局。形成“2+2+2”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高职学生专业学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二学期为基础教学模块,主要学习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第二阶段——第三、四学期为专业技能教学模块,学院按岗位需求安排课程,通过在校内实训室实践操作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第三阶段——第五、六学期为专业实习教学模块,学生进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顶岗实习,从而达到技能运用的目的。这一“2+2+2”教学模式中,集中体现一条主线,即把培养技术应用能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各个教学环节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结合市场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调整原有的课程比例关系,增加童装的课时量,将全部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各模块包含若干专项能力模块,如表2所示。
3.加强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最明显之处,也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3](P60)。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在调研企业所需人才结构的基础上,联合企业共同打造所需人才。通过对企业需求岗位的分析,提出毕业生从事这一岗位工作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并尽可能地把能够预见到的发展与变化包括进去。课程可以依据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断补充、更新、修正和完善,使教学内容能灵活地适应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作为依据,而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则须通过有效的工学结合才能达成。可以通过校内基地车间化、工厂化,以模拟实际生产环境进行布局和设备配置,甚至管理模式、考核方式都可以参考童装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但无论在校内如何积极建设模拟企业,都不如学生“身临其境”来得事半功倍。一些难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的实践操作,可以结合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设计、共同建立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合作不仅有助于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培养质量,而且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增强企业的实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因地制宜”的原则,而不能仅限于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训练,或者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参观性质或者极短的时间里去训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表2 以童装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1.虚与实相结合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化为主要实训教学方法,通过“有项目做项目,没项目模拟项目”的岗位模拟仿真实训与实际项目结合进行实训教学。在教学中过程中为织里一些童装公司提供设计样稿,通过真实项目训练,及时地了解市场流行趋势,掌握企业所需设计成品,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的设计过于虚拟化和艺术化。
2.模拟技能竞赛 学科竞赛是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是检验、锻炼、提高和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良好平台。将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模拟各种技能竞赛,营造竞赛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专业操作能力。
3.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效中注重能力检验,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到成品制作完成来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摒弃以往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形式多样的成绩考核方式。
综上所述,以地方产业特色为突破口,有效利用学院所处“童装之都”的地域优势,构建以童装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突出培养以童装产业链中需求的人才为专业培养方向。“基于当地产业,谋求特色发展,培养童装行业人才”是学院服装专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谋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竞争途径。
参考文献:
[1] 胡继妹.浙江织里童装集群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4).
[2] 谭界忠.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李建奇.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