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 王向辉 张国明
·临床交流·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范围分析
章程 王向辉 张国明
我科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技术治疗腺样体肥大216例,现报告如下。
1.1 资料 2004—2008年我科收治腺样体肥大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13例,女性103例;年龄4~9岁。入选标准:经纤维鼻咽镜及鼻咽侧位X线片检查诊断为Ⅲ度及以上腺样体肥大,腺样体-鼻咽腔比率大于等于0.7[1-2]。排除标准:智力及上颌骨明显异常;血小板减少等全身性疾病;炎性反应急性发作期。将2004—2006年进行手术的110例设为前期组,男性48例,女性62例;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92例,分泌性中耳炎68例,两者均存在62例。将2007—2008年进行手术的106例设为后期组,男性65例,女性41例;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89例,分泌性中耳炎76例,两者均存在74例。
1.2 方法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0°鼻内镜经鼻进路,弯头切割器(medtronicRAD 60 X-TREME Blade)经口行腺样体切吸术。同期行扁桃体摘除术或鼓膜置管术。前期组术中将切吸器向下予一定的压力,切吸除圆枕、鼻后孔正常黏膜外的腺样体组织;后期组仅切吸突出黏膜表面的腺样体组织。术中用干棉球压迫创面至无出血后。术后予抗感染及止血治疗5 d。
对比分析术中出血量、术中止血时间(棉球压迫时间)、手术时间(切吸起止时间)及术后5 d有无并发不适情况。术中出血量即吸引瓶量加压迫止血棉球吸收血量减去冲洗液量和口咽、鼻咽、鼻腔黏液分泌量。实际操作时,止血棉球吸收血量和口咽、鼻咽、鼻腔黏液分泌量较难准确计算,予忽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ASS 10统计软件,实验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前期组和后期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止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前期组和后期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
随访6个月,前期组出现鼻咽干燥不适17例,鼻咽腔瘢痕13例,圆枕肥大8例,术后24 h内出血2例(予全身麻醉下压迫止血),再发腺样体肥大2例;后期组圆枕肥大5例,无鼻咽腔瘢痕,无术后出血,再发腺样体肥大2例。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目前已逐步替代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笔者在术中发现,由于腺样体没有完整的包膜,肥大的腺样体与周围组织相接甚密,手术容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汪旭等[3]认为应彻底切除腺样体,而切除的范围则很难明确限定,术者多从个人经验及手感来衡量,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手术风险,对年轻的手术医师更是如此。
因此,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腺样体是否要彻底切除,如果部分切除,需要切除多大范围,少量保留是否会引起并发症?许多学者[4-5]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均没有得到肯定的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后期组明显少于早期组,从而可以直接减少止血时间,降低术后黏膜肿胀反应的发生率。后期组的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本科使用切吸器的反向切割头,不仅明视切割部位,还可以保护深层组织,从而避免发生损伤。操作时在解决鼻咽腔通气的前提下,重点切吸堵塞后鼻孔和压迫圆枕的腺样体组织,适当保护鼻咽顶,而不必彻底清理腺样体。
有报道[6]称手术中即使有少量的腺样体残留,随着人体免疫系统的逐步完善,可逐渐萎缩。然而,本研究中两组各有2例再现腺样体肥大,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本研究仅随访了6个月,有些患者可能在以后再发腺样体肥大,长期随访资料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统计。
[1] 邹明舜.儿童增殖腺-鼻咽腔比率测定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3):190-192.
[2] 李月梅,吕新胜,罗道宝.鼻咽部侧位片对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意义(附118例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2009,18(2):169-171.
[3] 汪旭,周书芳,钟志生,等.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103-104.
[4] 张淑君,岳卓立,尹桂茹.鼻内镜下经口腔径路腺样体切除术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14(5):385-386.
[5] 魏琳琦,陶晋策.鼻内镜下动力系统切除肥大腺样体[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10):466-467.
[6] 孔维佳.腺样体疾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6.
(本文编辑 杨美琴)
浙江省绍兴市咸亨医院耳鼻喉科 绍兴 312000
章程(Email:zc740220@sina.com)
201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