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华毕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从文化的视角看武术影视传媒
石华毕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武术影视或功夫影视作为世界影视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功夫”或“武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张闪光名片,她在向世界人民展示东方独特的技击人体运动文化之时,也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章对经典武术影视和电视直播武术赛事以及相关的武术娱乐节目所承载的文化元素进行了宏观而概要的分析,对武术影视和武术赛事文化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武术影视和直播武术赛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载体,对弘扬优秀对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
文化 武术影视 武术赛事
李小龙功夫影片的巨大成功,使“功夫”或“武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张闪光名片,她在向世界人民展示东方独特的技击人体运动文化之时,也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20世纪80年代的《少林寺》,对于体制转型初期的中国人民来讲,无疑是精神文化的大餐,武术题材的影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少林寺、塔沟、散打王、柳海龙等名称已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电视,各地卫视基本都有自己独特的武术节目,《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武林风》、《武林大会》等节目已成为中国百姓熟悉的电视节目。“武术”这一文化元素已经打破其原始的搏斗技击功能,在承载、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日益渐长。“武术起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我们已经站在文化的战略高度审视武术这一独特中国元素所具有的文化影响力。虽然网络媒体在21世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影视这一传统的传播模式还是受到大众的青睐。我们在关注武术明星发展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的本土文化,关注一个民族得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荧幕中以武术肢体运动为表现形式,以艺术化的故事情节宏观兼细节而浓缩地表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我们可以,认为武术明星在好莱坞取得的巨大成功,就是中国文化在传播中取得的伟大突破,是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因此,武术影视不再是茶余饭后的零食,而应该是我们的文化大餐。武术影视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也经历了许多的挫折,譬如香港武打片也曾经一度低迷,究其原因无非因为其在故事情节、文化创意方面没有大的突破。围绕打打杀杀的题材,文化定位过低,必然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功夫巨星成龙幽默娱乐的武术电影打破了这一局面,形成了独特的“成龙模式”。以无厘头、搞笑为特点的周星驰武术影片,以中国武术中武林的神秘功法为题材,借以高科技手段,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武术,与其说是展现武术的深不可测,倒不如是在反映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武术的意境和独特的韵味。国内巨星李连杰由一个武术运动员逐步靠自己的实力和超常的毅力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功,凭借对武术和中国文化的领悟,将自己的演艺事业推到好莱坞。这些明星始终围绕武术和中国的文化为题材,在传播中国文化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欣赏影片之时,如果将视野放回到文化,无疑是武术影视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理解,提升了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实质就是文化软实力。本文旨在通过对武术影视和武术赛事的文化现象进行案例分析,说明两种武术载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中国武术或功夫为题材的影片,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大类:争夺武林霸主地位的相互厮杀类,如《射雕英雄传》、《霍元甲》(部分情节)等;特定年代政治迫害为报家仇国恨,如《少林寺》;娱乐武术影片类,成龙的大部分影片;虚无超现实的无厘头功夫类,如《少林足球》、《功夫》等;弘扬国术,“以戈止戈”为国争光,扬我民族精神类。如《霍元甲》、《精武英雄》(李连杰主演)等;动漫类半动漫类,如《功夫熊猫》、《花木兰》、《机器侠》等。为研究的方便,将功夫电影或影视的主题或文化元素列表,其中关于表中的主题、文化元素以及武术形象只能概述,基于文化视角不同,同时为了研究的方便,特选定五个考察指标加以分析,说明典型武术影视的文化元素和价值取向。
从表1可以看出,武术影视是以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化创作,每种题材的武术影视都在特定的年代成为受众的偏爱。伴随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合,文化也呈现多元趋势,娱乐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成为武术影视发展的趋势。
港台功夫电影的巨大成功,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几乎在一夜之间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形象,武术成为最有力的中国元素征服了世界,武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重塑了中国人的形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在经济建设上的巨大进步,武术为题材的电影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武术电影自身也经历了深刻的发展,从硬汉子硬功夫(李小龙代表)的武术到娱乐化搞笑武术(成龙代表),从神秘无厘头的武术(周星驰为代表)到好莱坞武术电影(成龙与李连杰为代表),武术电影涉及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武术电影从文化传播到中国的精神价值承载以及到现在高科技的武术知识版权争议与保护,已经超出了传统文化的范畴,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武术电影在与好莱坞电影的交融中已经完成了普适的价值观,东方文化的神秘而陌生的面纱已经揭开,武术这种独特的东方肢体文化以及东方哲学正被世界上更多的文化所认同。
表1 功夫电影的分类及文化元素简表
放眼当今许很多中国武打片,均是缺乏搏击功夫,表演有余,实战不足;没有战斗感,没有时代感,也就没有了信服力。[1]但中国功夫已经是一张中华民族闪亮的名片,他向世界传播着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撇开现代武术实战之不足,就文化而言,功夫影片独特的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写实。
武术影视在文化传播方面已经有较为成功的传播模式,大手笔、大气派的武术影视在近阶段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如《英雄》、《十面埋伏》等,娱乐造势迎合了受众的从众心理,票房收入非常可观,影视中大胆进行文化创新,譬如服饰文化、宫廷生活文化等。侠义精神被升华为诚与信的博弈,侠义的价值观也被多元价值观冲击,乃至有些文化大师不免担心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影视中正在经历价值冲突,是特意的刻画还是歪曲,只有“局中人”才能解释。“少一些相互残杀、刀光剑影”,要提倡“主流大片”,就是要把先进的文化、和谐文化的精髓和艺术化的追求、商业化运作,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武术影视发展应当审视当前艺术创作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国家背景。
相对于非商业化的武术比赛,商业化的武术比赛做得就是文化。首先,这类武术比赛试图想从传统武术的技术中寻求能代表中国武术的闪展腾挪、踢打摔拿的真功夫。譬如在WMA中为了突出传统拳法色彩,只有使用30招打法才能得分。与功夫影视,武侠情迷伴随成长的中国人,自然容不得比赛选手的技术单调、推推嚷嚷的游戏式格斗,加之世界传媒的发达,我们见到凶悍的西方拳击,致人于死地的搏杀格斗术泰国拳等,极大激起狭隘的民族荣誉感。结果自然是批评的声音多了。其实,我们应该从娱乐性武术节目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娱乐第一”,做娱乐就是做文化。
“文化与娱乐”并重是国内武术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点。在20世纪大工业时代,文化是围绕着生产展开的;而在全球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文化却是围绕着消费开始的。文艺作品就从“文以载道”发展到了“文以载乐”。
张艺谋在提到眼中的央视《武林大会》时含蓄地指出:“中国传统武术在打斗中蕴涵着一些独特的韵味,有诗意,有意境,并不是简单地打打杀杀。我希望参加《武林大会》的高手们能够呈现给观众有韵味有诗意有意境的打斗。”中国第一大导演以其敏锐的文化视野婉转的表达了武术赛事存在的文化缺陷,并且明确地指出了武术的独特东方哲学魅力,同时现代武术赛事要突破低级层次的打打杀杀。脱胎于《武林大会》的中国传统武术职业联赛WMA正在努力寻求一条传统文化韵味与东方搏击哲学融为一体的现代娱乐武术赛事,鉴于比赛的运行初步阶段又是新生事物,只做简要分析。
WMA赛事大胆打破现代竞技武术空虚的文化外衣,旨在弘扬传统武术所承载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革新武术沉闷的严肃风格融入现代包装理念,以太极拳这一国际品牌为突破口,提取“三十个”典型的技术动作,还原武术的本来面目。目前虽然观赏性还不够,但赛事有强大的央视传媒作推广(主办单位是“中视体育娱乐推广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有武术情结的企业作为经济后盾,还有《武林大会》智囊团的成功经验,这一赛事一定会有前途。
我们再来看看WMA赛事的一些细节:“以柔克刚”的思想不同于重竞技格斗项目,中国武术“四两拨千斤”的特色,所有选手将不按体重划分级别。体现“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以小胜强”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技术体系拟采用标准化,在庞大的太极拳技术体系中科学提出代表性的技击动作,打破武术博大精深、深不可测的局限;另外借用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易剑东教授对赛事的评论,“武术比赛用电视的形式表现,电视必须在娱乐性和激烈性中找一个平衡点,将模糊评价变为精确评价。文明竞技性的打斗技术发展了,这是对古老武技的一种‘移情’,我理解为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但却是国术之退步。”易教授辩证看待赛事不无道理,实际上,中国文化从阴阳理论开始,就十分注重平衡,博弈就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活就是博弈。娱乐化的电视传播必然对原汁原味的武术进行改造,但文化也要靠创新才更具活力。
文化是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文化自身也要通过创新才能发展。武术影视和武术赛事中始终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源泉,文化在交流中彰显活力,随着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在历经革新,在革新中不免出现多元价值的冲击,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与准则。文化的传播功能,决定了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文化传播者的使命职责,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文化传播的力量,又时时烙印在现实和未来的千丝万缕之间。为了力求做到“理解文化,做好传播”,我们在关注影视和武术赛事中娱乐之时,应同时关注影响我们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体系。
[1]潘 维,玛 雅.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三联书店,2008.
[2]尹明华.激荡文化讲坛实录(5)[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OnWushu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Shi Huabi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12)
Wushu Movieamp;Television is a uniquequot;culture landscapequot;,and as a piece of flare business card of cultural diffusion,Wushu or Kungfu Movieamp;Television have show human motion and orient unique martial arts.At the same time,it also transmitt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ventional philosoph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ltural elementsamp;value orientation in classic Kungfu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the competition affair and amusement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The paper tries to probe the cultural value in Wushu films and competitions,and believes that Wushu films and TV programs are the important carriers and can be useful in spreading Chinese excellent natioan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actics.
culture Wushu films and TV pragrams Wushu competitions
G85
A
1004—5643(2010)04—0023—03
石华毕(1972~),男,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