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艺/文
《宝莲灯》后的10年,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一个悖论,即在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的背景下,民族动画产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
在市场方面,据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金德龙在2004年末的中国动画年会上对整个动画产业的发展形势所作的讲话中指出,全国已经有31家省级电视台以及258家地市级电视台开办了少儿栏目,从现在来看,目前整个动画播映平台已经建立。题材规划已经达到20万分钟。在2004年的上海电视节和上海电影节、北京国际电视周广播影视博览会、深圳文博会中,动画片的交易和展销都占了重要位置。动画交易价格显著增高,每分钟交易价格已经超过100元。其中,中央电视台每分钟交易价格为1000—1200元,上海电视台每分钟交易价格最高达到2000元。北京、上海、湖南动画上星频道进展顺利。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曾指出,2003年全球动画及衍生产品已经达到了近5000亿美元的庞大产值,仅次于IT产业。面对内地由3.67亿青少年所组成的巨大市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机遇可谓千载难逢。
在政策方面,为了推动民族动画产业的发展,2004年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支持和鼓励国内影视动画产业与境外动画产业开展广泛有益的合作。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影视动画产业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抓紧研究制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影视动画产业的具体办法。对从事国产动画片研发、生产机构,凡符合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鼓励其申请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争取安排促进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重点影视动画基地的设备更新改造和用于重点动画剧目的拍摄。支持有条件的省级电视台开办动画上星频道,在确保动画节目终审权掌握在广电部门手中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按照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方向和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探索动画频道企业化经营的新模式,同时鼓励开发与国产动画形象相关的衍生产品。
然而,近十年来,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却是不容乐观的。以国产动画片的时间长度具体说明这个事实: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有两大动画片生产基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1993年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年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播放需求。据中国动画协会介绍,2000年,全国的动画公司登记在册共有120多家,其中只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湖南三辰影库等少数几家有自己的版权,其中70多家只为别人进行加工,从事单纯的制作,有自己产业需求的只有10家左右。截至2004年我国国内动画总产量仅为2.9万分钟,市场需求却是26.8万分钟,缺口达22.2万分钟,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不断地扩大。2006年以来,国产动画制作量达5万分钟,虽然比过去已有很大提升,但相对于每年中国各地电视台动画总需求量约为27万分钟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中国动画产业面临的最突出的现实问题就是海外动画产品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的背景即一个已经开放并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与国内动画产品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而海外动画产品对国内动画产业的冲击,主要而言是日本。
2004年11月底至2005年9月初,由陈奇佳、贺进、裘琳、黎永芳等人组成的动漫研究小组进行了国内“动画/漫画消费情况”的调查。调查问卷的投放地为北京、杭州、武汉、西安、桂林、太湖。共计投放调查问卷4300份,回收3355份。考虑到消费者的意愿、经济能力以及可自由支配时间这几方面的综合因素,这次调查将19岁至25岁间人士定为主要调查对象。在关于“中国当前读者最喜爱的动漫作家与作品”的调查中,数据表明,当前中国的动漫受众群中,爱好日本动漫者占有绝对多数,美国、中国作品各有一定数量的拥趸,其他各国的作品只有零散的爱好者。在排名前50位的动漫作品中,日本作品占据了33席 (在排名前10位的作品中更占据了9席);在“最喜爱的动漫家”排名中,日本动漫家也占据了前10名中8席的地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日本动漫在当前中国的动漫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面对海外,主要是日本动画产品对国内动画产业的冲击,其客观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是,国产动画片与海外动画片竞争起点不同。这种竞争起点,一是表现在双方动画产业的“起跑环境”不同,日本动画产业自20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时代便发展迅速,历经四十多年,不仅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不止一代人的动画产品的忠实受众。 二是表现在双方动画产业的资金投入不同,如日本动画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以低价倾销的战略打入中国市场。他们拿到中国播映的动画片往往已在国内收回了投资,所以,日本有充分的实力把动画片的电视台收购价压低到微乎其微,甚至免费赠送。另一方面,他们却在动画片所衍生的相关产品市场上,如音像制品、服装、漫画、小说等,大赚特赚。其次,海外动画片大都制作精良。美国的《玩具总动员》、《最终幻想》、《狮子王》,日本的《高达》、《千与千寻》等,都是投资巨大,内容、画面十分优秀的杰出之作,国产动画片实难与之抗衡。
主观原因则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首先,在制作技术上,无法像美国那样全程电脑数码制作,也无法达到日本动漫的那种纯美和谐、炫目绮丽的画面效果。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动画制作尖端技术人才结构。其次,在艺术修养上,中国动画人一提起国产动画片,总会“想当年”。诚然,她的辉煌,每次提及都让人振奋不已,但正是这一道耀眼的光环,蒙蔽了多少人的双眼,导致国产动画的艺术题材、内容照搬传统故事,毫无创新。没有创新,就好像一个人失去了思想,空有一具躯壳。回顾这几年的国产动画,无论《西游记》还是《宝莲灯》,其内容完全照搬古代神话,观众在看影片之前,对于剧情已经十分清楚,试问,未进影院便知结局的影片能吸引几个观众?再次,中国动画严重失误的市场定位和极不规范的市场规划也是制约中国动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动画片对观众年龄定位十分狭隘。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小孩子又不懂什么审美,只要有教育意义就行了。这就无怪乎国产动画片情节幼稚可笑,画面单调枯燥。“小孩子看的动画片”这种观念,已经成为中国动画止步不前甚至偷工减料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中国动画在市场经济中的遭遇,其实质是,在面临新的环境,旧的产业体制尚未打破,新的产业体制也未建立。诚然,前文只是在表面上提出了中国动画目前陷入低谷的原因,而体制问题却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是制约中国动画发展的根本原因,体制不变,动画的根本出路不会变。体制不变,动画在产业化的道路上不会前进。体制的改变归根结底是为了动画的产业化而服务的,那么,只有抓住了动画体制的变革的特点和中国动画产业的体制困境结点,才能真正走出中国动画产业所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