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隐含碳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0-11-24 07:56闫云凤杨来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8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排放量出口

闫云凤 杨来科

(1.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中国出口隐含碳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闫云凤1杨来科2

(1.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06年,中国的CO2排放量从1997年的31.33亿t增加到60.18亿t,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2007年中国的排放量占到全球总排放的24%。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如果不进行任何控制,到2030年中国的CO2排放量将达到114亿t。为此,中国承受着越来越多国际压力。针对国际上流行的“中国环境威胁论”,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发表了四个观点:一是不能只看总量,还要看人均排放量;二是不能只看当前的排放量,而且要看历史的累积排放量;三是不能只看排放的数量,还要看发展的阶段;四是不能只看本土排放,还要看转移排放[1]。因为,作为“世界的加工厂”,快速增长的出口贸易也是我国CO2排放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2008年,中国的外贸总额达到25 616.3亿美元,其中出口达14 285.46亿美元。对我国这样一个低端产品的出口大国来说,有相当可观的一部分CO2排放量是隐含出口商品中由国外消费的。

国外已有不少学者在关注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他们都证实了产业地理转移对全球 CO2排放的影响。Wyckoff和Roop采用各国的投入产出表和双边贸易数据研究了最大6个OECD国家(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21种工业品进口中的隐含碳,发现进口隐含碳约占这些国家碳排放总量的13%。因此,他们认为仅仅局限于国内的减排措施效果会不理想[2]。Ahmad和Wyckoff的研究结果表明:据保守估计1995年OECD国家的CO2消费量比生产量高出5%,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而中国和俄罗斯是主要的CO2净出口国。平均来说,一个国家的进口或出口隐含碳占到其排放的20%或30%,有的国家(如挪威、瑞典)会高达50%[3]。Nakano等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OECD最新协调一致的投入产出表和双边贸易数据以及IEA的CO2排放数据研究了17个部门41个国家贸易和碳排放的关系。他们认为2000年OECD国家的消费排放比生产排放高16.1%,21个OECD国家都是碳逆差。如果按照消费计算1995-2000年全球碳排放增长的一半是产生在OECD国家[4]。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Shui和 Harriss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软件中得到美国各行业的CO2排放系数,以此为基准估计出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CO2排放系数,得出的结果表明1997-2003年中国碳排放的7%-14%是隐含在出口中被美国所消费的[5]。中国的陈迎等定量研究了2002-2006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的隐含能源问题。他们的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中国内涵能源净出口达2.4亿t标煤,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6%,净出口隐含碳

作为“世界加工厂”,我国排放的CO2很大一部分是隐含在出口产品中由国外消费的,了解我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气候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计算了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从1997到2005年增加了14.64亿t(202%),其中出口量的上升是推动其增长的主要因素,它的贡献高达237%;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变化分别使之增长了65%和5%;排放强度的降低只抵消了105%。其中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影响最大的五个部门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最后针对测算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出口隐含碳;结构分解分析;投入产出法

综上所述,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能源和排放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得出中国外贸出口中隐含大量能源和排放的一致结论。但是国外学者仅仅研究了排放总量,没有研究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隐含能源,对隐含排放只是点到为止。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并细化到主要出口部门的分解,然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1 理论模型和数据处理

1.1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任何一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碳排放。为了得到某种产品,在其整个生产链中所排放的CO2,称之为“隐含碳”。CO2排放不仅产生于商品的最终制造过程,而且产生于制造和运输这些商品的投入品过程中。因此,需要投入产出法来计算生产每种商品所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

根据投入产出法,x=(I-A)y (1)

其中,x表示总产出,A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是单位矩阵,(I-A)-1是列昂惕夫逆矩阵,也称完全需求系数矩阵,y是最终使用列向量。

而且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扩展到非经济领域,用来衡量单位产出的变化所产生的外部性。本文引入环境矩阵 E,它表示模型中每一部门的CO2排放强度(单位总产出排放的CO2量),为满足最终使用 y而产生的CO2排放量 e可以表示为: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会出现“非唯一的问题”,因为如果一个变量的变化由 n个因素决定,那么从不同的因素开始分解将得到不同的分解方程,这意味着该变量的变化就会有 n!种分解形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此我们用两极分解法进行分析。所谓两极分解法就是将从第一期分解得到的各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和从最后一期分解得到的各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取平均值,得到各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变化的影响值。

如果从基期(即0期)开始分解,(5)式可写成:

1.2 数据来源和处理

本研究主要需要两方面数据:中国各年的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能源和相应的CO2排放统计数据。本文采用的是1997年(40部门)和2005年(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但是两张表都是以现价表示的,所以用G DP缩减指数(来源于IMF官方网站)将1997年的表转化为以2005年不变价表示的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为了与能源统计数据相对应,将其归类为26个部门(见表1)。

能源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各年度《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但缺少相应的分行业CO2排放数据,由于各种能源具有相应的CO2排放系数(见表2),所以假定各种燃料的CO2排放系数保持不变,可以推算出各行业的CO2排放强度。为了与投入产出表中的行业相匹配,也把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归类为对应的26个部门。

2 测算结果

2.1 出口隐含碳的结构分解分析

利用上述理论模型和方法,可以计算得出各因素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见表3)。结果显示:从1997-2005年,中国的出口隐含碳从7.24亿t增加到21.88亿t,增加了14.64亿t(202%)。通过结构分解分析可以看出:出口量的增长是推动出口隐含碳上升的主要因素,它的贡献高达17.15亿t(237%)。生产结构的变化也是推动力之一,它使出口碳增长了4.72亿t(65%),而出口结构的变化影响相对较小,使其增加了0.38亿t(5%)。排放强度的改善使出口碳下降了7.61亿t(105%)。

表1 我国出口隐含碳的部门结构分解分析(单位:亿t)Tab.1 The decomposition of China’s CO2emissions embodied in exports into sectors

表2 各种能源的CO2排放系数(单位:t CO2/T J)Tab.2 CO2emissions factors of each fuel type(t CO2/T J)

表3 出口隐含碳的结构分解分析1997-2005Tab.3 The decomposition of China’s CO2emissions embodied in exports from 1997 to 2005

2.2 出口隐含碳的部门分解分析

如果将1997-2005年出口隐含碳的增长分解到26个部门(见表3),可以更具体的看出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从表3可以看出,对出口隐含碳增长影响最大的五个部门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6.45%)、化学工业(8.88%)、纺织业(8.0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7.33%)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88%)。其中对出口隐含碳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部门,该部门出口碳增加了3.87亿t,其中出口量的增加使其增加了2.49亿t,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变化分别使其增加了1.23亿t和1.60亿t,而CO2排放强度的改善只抵消了1.44亿t。其次是化学工业部门,该部门排放强度和出口结构的改善分别使其出口隐含碳下降了0.95亿t和0.49亿t,但出口量的增加却使其上升了2.29亿t,四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出口隐含碳排放增加了1.30亿t。再次是纺织业,作为我国出口的主要产业之一,纺织业的排放强度和出口结构的改善都有利于排放的降低。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抵消出口量的快速上升所带来的排放增加,在这期间,纺织业的出口隐含碳增加了1.18亿t。化学工业和纺织业出口结构的变化对隐含碳排放都起到了抑制作用,这说明两个行业的贸易政策都促进了结构升级。出口隐含碳较多的部门还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部门出口隐含碳排放分别增加了1.07亿t和1.01亿t。这两部门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共同特征是出口规模的增加、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变化都促进了隐含碳排放的增加,这说明国家需要出台有关政策,促进这些部门的生产和出口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是推动出口隐含碳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增加出口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排放强度的降低是抑制出口隐含碳增长的主要力量;机电产品制造业、化学工业和纺织业是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部门。基于以上结论,结合目前中国的出口和能源价格、节能承诺等外部环境的现状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中国在环境与贸易利益方面要做出权衡取舍。中国扩大外贸出口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不仅对国内能源、资源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加剧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减排压力。对于“两高一资”产品应该建立进口替代战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生产而代之以进口这些商品,将生产加工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留在国门之外,在减少贸易顺差的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还有节能效益,有益于产业整体技术进步。

(2)促进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中国出口产品数量大、种类多,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结构变化将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如何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出口隐含碳排放,也是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政府应该对那些附加值低,能耗和排放较高的产品,应该从源头上、长期不懈地进行控制,并通过不断调整贸易政策,引导出口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能耗、环境友好型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业方向转移。

(3)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是抑制出口隐含碳增长的有效途径,提高能源效率是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按照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公布的数据,2006年中国的CO2排放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2倍,是日本的11.65倍、美国的5.45倍、欧洲的6.27倍,比印度、印尼和马来西亚等不发达国家都高。这同时也说明中国排放强度下降的空间比较大,应该作为控制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力量,而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手段是降低煤炭的使用,促使能源结构多样化并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对不同行业和产品,要根据其排放量采取不同的限制政策和措施。机电产品制造业、化学工业和纺织业作为我国出口的主要部门,维持其产品的出口是必要的,关键是要促进此类产品的换代升级,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但对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出口要进行必要的限制。

References)

[1]马凯.就气候变化问题答中外记者问(2007年6月4日).[Ma Kai.Announces China’s Action Plan On Climate Changes in Beijing June 4,2007.]

[2]Wyckoff A W,Roop J M.The Embodiment of Carbon in Imports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J].Energy Policy,1994,(22):187-194.

[3]Ahmad N,Wyckoff A W.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 oods[C].STI Working Paper DSTI/DOC,2003:15.

[4]Nakano S,Okamura A,Sakurai N,Suzuki M,T ojo Y,Yamano N.The Measurement of CO2Embodiments in International Trade:Evidence from the Harmonised Input-Output and Bilaterial Trade Database[C].STI Working Paper 2009/3

[5]Shui B,Harriss R C.The Role of CO2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J].Energy Policy,2006,(34):4063-4068.

[6]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7):11-25.[Chen Y ing,Pan Jiahua,Xie Laihui.Energy Embodied in G ood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hina:Calculat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8,(7):11-25.]

[7]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8):46-55.[Liu Qiang,Zhuang Xing,Jiang Kejun,Han Wenke.Energy and Carbon Embodied in Main Expor ting G oods of China[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008,(8):46-55.]

[8]齐晔,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8-12.[Qi Ye,Li Huimin,Xu Ming.Accounting Embodied Carbon in Import and Export in China[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18):8-12.]

[9]孙小羽,臧新.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4):33-44.[Sun Xiaoyu,Zang Xin.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Effect and the Environment Effect of China s Export Trade:Based on Hybrid-units IO Model[J].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Technical Economics,2009,(4):33-44.]

[10]闫云凤,杨来科.中美贸易与气候变化——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7):40-44.[Yan Yunfeng,Yang Laike.Sino-US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An Input-Output Approach[J].World Economy Study,2009,(7):40-44.]

[11]Peters G P,Weber C,Liu J.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nergy and Emissions Inventory;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ondheim,Norway,2006.

[12]T onooka Y,Mu H,Ning Y,K ondo Y.Energy Consumption In Residential House And Emissions Inventory of GHGs,Air Pollutants in China[J].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2003,(1):1-8.

The Impacting Factors of China’s CO2Emissions Embodied in Exports

YAN Yun-feng1YANGLai-ke2
(1.School of Busines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2.School of Finance and Statistic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In 2006,China became the world’s largest emitter of CO2.Evidence suggests that exports could be a main cause for the rise in Chinese CO2emissions.T o develop climate policie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2reduction,it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 the key driversof the growing CO2emissions embodied in exports.By combining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d input-output analysis,we seek to assess the driving forces of China’s CO2emissions embodied in exports from 1997 to 2005.We find that it has risen from 724 Mt in 1997 to 2188 Mt in 2005.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imary driver is the growth of export volume,which contributes 1464 Mt(202%).The structure changes in production and export also caused the increase of embodied CO2emissions with 472 Mt(65%)and 38 Mt(5%)respectively.The improvement of CO2intensity is the main reducing factor,which offsets 761 Mt(105%).When refering to sectors,machinery products,chemical products and manufacture of textile are the top CO2emission increased sectors.Finally the paper gives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CO2emission embodied in export;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Input-output

2010-03-26

闫云凤,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贸易与环境。

X32

A

1002-2104(2010)08-0048-05

10.3969/j.issn.1002-2104.2010.08.009 1.5亿t[6]。刘强等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研究表明这些产品在出口的过程中带走了大约13.4%的国内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4.4%[7]。齐晔等以日本产品的碳耗系数为所有进口产品的碳耗系数,以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和出口数据为基础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8]。孙小羽等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引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结果表明中国出口贸易造成的CO2完全排放总量由2002年的3.4亿t增加至2006年的8.4亿t,增长了147.6%[9]。闫云凤和杨来科测算了1997-2007年中美贸易的隐含碳,结果表明,中美贸易使美国的CO2排放量减少2%-4%,中国增加14%-20%,全球增加 2%-4%[10]。

(编辑:温武军)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排放量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氮平衡和养分排放的影响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高校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29所高校为例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堤防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浅析及投入产出模型在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