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光
(杭州师范大学 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一般认为男性精子密度、活力和正常形态率是构成男性生育能力的主要因素,但生育能力与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一直不甚清楚.一些情况下男性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远低于WHO正常参考值时,其配偶仍然能够自然受孕[1-2].资料显示,体外受精时如精子密度较低(≤1.2×109/L),精子正常形态率的高低对受精率影响较大,当提高精子密度(>1.4×109/L)后影响则减少[3].精子在睾丸的曲细精管中产生,睾丸体积的98%是由曲细精管构成,因此睾丸体积大小与生精功能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男性不育患者随着生精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其睾丸体积也逐步减小[4].因此,为了解精子密度、活力、正常形态率和睾丸体积在生育与不育男性中的变化及其关系,笔者于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随机选择了13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82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不育组:从婚后一年以上原发不育患者中抽取(通过HSG、B型超声、生殖内分泌激素和妇科检查等排除妻子原因),并排除患者全身及泌尿生殖系统急、慢性疾病,计136例.年龄23~42岁,婚龄1~11年.
生育组:抽取已使其妻子生育或曾经妊娠因各种原因主动流产,并排除全身及泌尿生殖系统急、慢性疾病者82例.年龄24~50岁,婚龄1~14年.
1.2 方 法
1.2.1 精液常规检查 按照WHO的要求[5]进行,检测精液pH值、精液量、精子密度、a级精子、精子活动力(a+b)、精子活动率.精子形态学分析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分别观察正常形态精子、头部缺陷精子、颈或中段缺陷精子、尾部缺陷精子和胞浆滴等数目.
1.2.2 睾丸体积测量 采用睾丸测量板进行测量,对睾丸体积处于2个数值间的采用估算值.
1.3 统计学处理
2.1 生育组与不育组精液常规检查各项参数的比较
表1所示为生育组和不育组精液主要参数的比较结果.其中生育组禁欲时间为1~20(5.62±3.53)d,精液量0.5~5.0(2.79±1.09)ml,精液pH值6.7~8.0(7.33±0.22);不育组禁欲时间为1~30(5.83±3.61)d,精液量0.5~11.3(3.10±1.36)ml,精液pH值6.7~8.0(7.28±0.19).可见,不育组精液参数中的精子密度、a级精子、精子活力和精子活动率均低于生育组,但高于WHO正常参考值,且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与生育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生育组与不育组精液的主要参数
2.2 生育组与不育组精子正常形态率的比较
表2结果显示,生育组和不育组精子正常形态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精子形态分类相关的精子头部缺陷率、颈部或中段缺陷率、尾部缺陷率和胞浆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生育组与不育组精子形态和睾丸体积的比较
2.3 生育组与不育组睾丸体积的比较
由表2可知,生育组的睾丸体积高于不育组,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2.4 精液参数、精子形态和睾丸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对218例生育与不育男性的各项精液参数、精子形态和睾丸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可见,精子正常形态率与精子密度、a级精子、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呈显著正相关;睾丸体积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也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精子头部缺陷率呈显著负相关.
表3 精液参数、精子形态和睾丸体积的相关系数(r)
*p<0.05;**p<0.01
人精子的密度、活力和正常形态率与男性生育力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研究证实精子正常形态率与受精能力密切相关,来自辅助生殖技术的资料表明,如果精子正常形态率低于15%时,体外受精率降低[5].方丛等[3]的研究表明,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率的影响与精子密度有关:当受精密度为(1.4~1.6)×109/L时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率的影响减小;如果受精密度≤1.2×109/L,则正常形态精子<30%组的受精率较正常形态精子≥30%组显著下降.Nallella等[6]对572例不育患者(其中166例确定是由男性因素引起不育,406例为排除女方原因的不育患者)精液与147例正常男性(其中56例已证实具有生育能力,91例为未证实具有生育能力的健康志愿者)精液进行比较,发现具有生育能力男性的平均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分别为69.9×106/ml、72.5%和37.7%,健康志愿者则分别为65.0×106/ml、72.9%和35.7%,明显高于不育组中男性因素引起不育患者的21.3×106/ml、37.0%和29.6%,以及排除女方原因不育患者的32.9×106/ml、49.3%和17.8%.王洪亮等[7]分析了458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活力、活率与精子形态后发现,精子活力异常组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低于活力正常组,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具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有研究[1-2]报道许多显著低于WHO正常参考值男性的配偶妊娠的病例,而且部分是在因男方患严重少弱精子症而多次接受IVF或ICSI未孕后发生的自发妊娠,甚至有男方射出精液中活动精子数只有0.05×106的年轻夫妇体内自然受孕的病例.
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生育组与不育组的精子密度、a级精子2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生育组的精子活力和精子活动率显著高于不育组.必须指出的是,不育组的各项精液参数虽然低于生育组,但仍然高于WHO正常参考值.笔者也发现生育组精子正常形态率明显高于不育组,但不育组精子的平均正常形态率为24.44%,仍然高于影响体外受精率的15%.同时精子正常形态率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等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精液参数(如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等虽然能够反映男性精液质量、预示生育力,但并不能全面反映男性及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生育能力和潜能.利用精子正常形态率来评估男性生育能力时,应该将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精子活动率结合在一起考虑.
睾丸体积的98%是由曲细精管构成,因而睾丸体积与睾丸的生精功能关系密切[8-9].程学军等[4]对男性不育患者睾丸进行活检并与其体积进行比较后发现,睾丸组织生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与睾丸体积有关,睾丸体积越小生精障碍越严重.赵增友[10]等报道男性不育症患者睾丸体积越小,其精子密度、活力、活动率越低.笔者的研究表明,生育组睾丸体积显著大于不育组,而且睾丸体积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精子头部缺陷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男性睾丸体积与男性生育能力具有一定的关联.对男性生育能力进行评估时,需要将睾丸体积与各项精液参数结合在一起评判.
此研究通过对生育与不育男性精液参数、精子正常形态率和睾丸体积的比较分析,发现精液参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等虽然能够反映男性精液质量及预示生育力,但并不能全面反映男性及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生育能力和潜能.对男性生育能力进行评估时需要将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精子活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和睾丸体积结合在一起评判.
[1] 赵志明,黄宇烽,商学军,等.A级精子大于25%的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妻子受孕2例报道[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3):271-272.
[2] Almagor M, Dan-Goor M, Hovav Y,etal. Spontaneous pregnancies in severe oligoasthenozoospermia[J]. Hum Reprod,2001,16(8):1780-1781.
[3] 方丛,庄广伦,张敏芳,等.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的影响作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6):367-369.
[4] 程学军,方玉华,李黔生,等.睾丸体积与睾丸生精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4,9(6):358-359.
[5] WHO.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M].谷翊群,陈振文,于和鸣,等译.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4.
[6] Nallella K P, Sharma R K, Aziz N,etal. Significance of sperm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valuation of male infertility[J]. Fertil Steril,2006,85(3):629-634.
[7] 王洪亮,刘睿智,张红国,等.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和活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4):678-680.
[8] Pasqualotto F F, Lucon A M, Góes P M,etal. Semen profile, testicular volume, and hormonal levels in infertile patients with varicoceles compared with fertile men with and without varicoceles[J]. Fertil Steril,2005,83(1):74-77.
[9] Bahk J Y, Jung J H, Jin L M,etal. Cut-off value of testes volume in young adults and correlation among testes volume, body mass index, hormonal level, and seminal profiles[J]. Urology,2010,75(6):1318-1323.
[10] 赵增友,赵新建,黄凤忠,等.男性不育症患者睾丸容积、精液和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J].男性学杂志,1993,7(4):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