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亚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体育部,山西 阳泉 045001)
对阳泉市武术散打、跆拳道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张丽亚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体育部,山西 阳泉 045001)
武术散打和跆拳道都拥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同属于竞技技击类武术项目。然而,二者的普及和发展现状在阳泉市却大相径庭。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阳泉市武术散打和跆拳道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认识到阳泉市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明显滞后于跆拳道,进而从二者的技术动作、练习方式、推广战略、武德礼仪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武术散打落后于跆拳道的原因,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武术散打在阳泉市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武术散打 跆拳道 发展 差异 启示
武术散打和跆拳道同属于竞技技击类武术项目,不论是从文化底蕴角度还是技击实用性角度考虑,武术散打根本不逊色于跆拳道,甚至武术散打还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然而,近10多年来,跆拳道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阳泉市的跆拳道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悄然而生。跆拳道自然也成为众多市民喜爱并竞相追捧的时尚运动,它不仅受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的青睐,而且一些职业白领和老年人也积极参与到这项运动中。然而武术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传统项目却少人问津,中国武术竟不敌跆拳道,究竟为何?因此,分析出武术散打与跆拳道普及程度和发展状况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武术散打项目的创新和完善,对推动武术散打在阳泉市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阳泉市大、中、小学生、学生家长以及中老年人共300人。共发放《关于阳泉市大众对武术散打和跆拳道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300份。其中:第一轮调查问卷分别发放给大、中小学生共120份,回收率在97.5%,有效回收率在98.3%。第二轮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家长共100份,回收率为95%,有效回收率为95.5%。第三轮调查问卷发放给中老年人共80份,回收率为83%,有效回收率为86.7%。
通过查阅相关文学专著,以及互联网搜集查阅近年来有关武术散打和跆拳道的论文资料、文献书籍等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有关问题对阳泉市一些跆拳道馆以及武术场馆的教练和负责人进行走访,广泛听取相关人员的建议,从中获得大量详实的信息。
对阳泉市大、中、小学生、学生家长以及中老年人发放《关于阳泉市大众对武术散打和跆拳道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本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率满足了研究的需要。
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对阳泉市武术散打和跆拳道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地分析,并对阳泉市武术散打的普及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学生家长、以及中老年人。其中学生和学生家长占大多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78份,回收率为92.7%,有效回收率为93.5%。依据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的观点,回收率在50%以上者为适中,60%以上者为好,70%以上者为非常好。本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率满足了研究的需要。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总体情况主要用来反映阳泉市大众对武术散打和跆拳道的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学习经历以及学习愿景。此外,还要重点反映阳泉市不同群体对武术散打和跆拳道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愿景。
表1 阳泉市大众对武术散打和跆拳道总体情况的认知统计表
从表1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80%的调查对象能准确认识武术散打的背景知识,87%的调查对象能明确知道跆拳道的发源地为韩国;(2)25%的调查对象对武术散打的内容和特点的认知情况为“知道”,32%的调查对象能基本了解跆拳道的内容和特点;(3)在调查对象中,4%的人表示有学习武术散打的经历(而且绝大多数是男性),有12%的人学习过跆拳道;(4)另外,有22%的调查对象有学习武术散打的兴趣和打算,而39%的人则更愿意去学习跆拳道。
表2 阳泉市不同群体对武术散打和跆拳道学习经历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在校学生是武术散打和跆拳道的主要练习者,其中2%的学生有练习武术散打的经历,有7%的学生学习过跆拳道。学生家长和中老年人中练习者较少。
表3 阳泉市不同群体对武术散打和跆拳道学习愿景统计表
从表3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就在校学生个人兴趣来讲,有7%的人期待学习武术散打,有15%的人则选择了跆拳道;(2)就学生家长来讲,他们所代表的意见往往是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也有一些意见参杂着个人的偏好。总体来说,13%的学生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武术散打,36%的家长偏向于跆拳道;(3)就中老年人来说,3%的人表示可以尝试武术散打的练习,5%的人愿意接受跆拳道的学习。
这项调查统计结果主要是从竞技运动的技击特点和练习方式、练习过程、等级段位制度和武德礼仪方面来反射出阳泉市大众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重视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因素总结出大众心里对跆拳道和武术散打的不同描述,然后结合文献资料得出在阳泉市跆拳道和武术散打的差异。进而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为处于弱势的运动项目的普及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表4 阳泉市大众对跆拳道和武术散打细节因素的认知描述
从表4的描述与数据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1)阳泉市大众普遍认为跆拳道与武术散打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其中认为武术散打的民族特色鲜明的占63%,有74%的人认为跆拳道更具民族特色。(2)跆拳道馆明显多于武术散打馆,目前在阳泉市,专业的武术散打训练基地只有一家(阳泉市少体校),而比较正规的跆拳道场馆至少有30家,而且大多数武术散打馆都附属于跆拳道馆。(3)从运动项目技击特点来看:36%的人认为武术散打实用性更强些,40%的人认为跆拳道的技击特点符合大众要求。此外,80%的人认为跆拳道练习方式简单有趣。(4)从运动项目的练习过程来看:有32%的人认为武术散打的学习过程较为轻松,35%的人了解武术散打有统一的服装,40%的人认为武术散打有规范的训练场地;而56%的人则认为跆拳道的学习过程更为轻松,90%的人了解到跆拳道有统一的服装。85%的人认为跆拳道的训练场地规范,设施完善,且76%的人认为跆拳道场馆较多。(5)24%的人认同武术散打的等级段位制度,有70%的人认为跆拳道的等级段位制更具激励作用。(6)阳泉市大众认为跆拳道与武术散打都具有各自的礼仪规范,有47%的人认为武术散打的武德礼仪有吸引力,有75%的人认为跆拳道的礼仪规范更能吸引练习者。
从阳泉市大众对武术散打和跆拳道发源地、运动项目本身、学习经历和学习愿景等基本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武术散打的普及和发展较为滞后。对武术散打发源地的错误认识主要是由于武术散打的表现形式失去了自身的特色,而大众对这项运动的了解有一部分来自于电视媒体,媒体上关于武术散打的比赛多为选手赤裸着上身,并且戴着拳击手套,因而形式有些被西化。使大众将其与拳击混为一谈,导致对武术散打发源地的误导。
(2)目前在阳泉市,跆拳道练习人数较多,练习跆拳道又被看做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能够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因而大众对跆拳道这一运动项目的了解也比较深入。武术散打虽为国粹,但是由于运动项目本身与泰拳、摔跤、拳击等项目有很大相似性,因而不能对大众留下深刻的映像,也较难增加大众对其的认知。
(3)由于武术散打比赛拳脚相加,比赛只带拳套和护齿,在激烈程度上甚至大于拳击,更容易受伤,让人望而却步,因而旁观者多而参与者少。相比之下,跆拳道训练、比赛都穿护具,激烈程度大为逊色,然而对于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来说,跆拳道练习显然更加适合。
(4)正是由于跆拳道练习方式简单、实用、推广到位等原因,想要学习跆拳道的明显人多于武术散打。
武术散打不能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而要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并且借鉴各种技击技术的,训练和管理经验。尤其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应当改造出一套既简单易学又不失实用性的技术体系,使练习者有足够的把握和耐心坚持练习,这样有利于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还应该尽快建立一支普及武术的师资队伍,将现有的竞技武术体系不断完善,有计划地加大武术在大、中、小学的推广普及工作。只有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阳泉市的武术散打才能发展地更快、更好。
在武术散打学习过程中,要尽力创造轻松,快乐的氛围。使练习者不仅仅能学到防身技法,更能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得到压力的释放,我们应该设计出一种实用、美观,适合现代人思想、心理特点,能够让大众接受的具有中国武术特色的服装。并且在武术武术散打的日常训练中和比赛中实行统一着装。
武德一直是历代武术界人士最看重的一点,自古就有“武以观德”之说,即使时至今日,武德内涵仍具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尊师重道、见义勇为、重义轻利等道德规范,仍是当今人们为人处世必须遵守的准则。因此,武术散打在教给人技击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人做人的道理。此外,还应该制定出一套严格统一的礼仪规范,贯彻到学员的训练与生活始终,使其对练习者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起到很好的作用。
[1]刘建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3):340-342.
[2]黄帝全,陈小军.中国武术散打与泰拳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90-93.
[3]刘云安,刘福起.从跆拳道、泰拳看武术散打如何体现民族传统特色[J].搏击·武术科学,2005(5):40-42.
[4]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9:39-42.
[5]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38-139.
[6]武勇成.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4):124-126.
[7]林小美.关于武术传播的若干问题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5(4):91-9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Tae Kwon Do and Sanda Development in Yangquan
Zhang Liya
(P.E.Department of Yangquan College,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Yangquan Shanxi 045001)
Sanda and Tae Kwon Do all hav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and belong to the combat events.However,both the popularity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s are differen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questionnaire,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the paper does the survey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Sanda and Tae Kwon Do in Yangquqn city.The study realizes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s of Yangquqn Sanda lag behind Tae Kwon Do through both technical movements,exercises,promotion strategy,the etiquette of Wushu Sanda,finds out the reasons,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suggestions,hope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Sanda in Yangquqn city and provides some valuable references.
Sanda Tae Kwon Do developmentdifferences enlightenment
G85
A
1004—5643(2010)12—0056—03
张丽亚(197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