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荣芳, 廖诗林
(江华县林业局, 湖南 江华 425500)
江华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冯荣芳, 廖诗林
(江华县林业局, 湖南 江华 425500)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油茶产业在江华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江华县油茶产业现状的调查,找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了发展优势,提出了将油茶作为本地一个重要林业经济发展的产业目标和对策。
油茶; 产业; 现状; 发展; 对策; 江华县
油茶(Camelliaoleifera)与油棕(Elaeisguineensis)、油橄榄(Oleaeuropaea)和椰子(Cocosnucifera)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料树种。油茶林不仅具有森林的三大效益,而且还具有不与粮棉争地的显著特点。因此,油茶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油茶全身都是宝。从原料功能看,其主产品茶油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和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维生素E的含量也高,是理想的天然保健食用植物油。榨油后的剩余物茶枯饼和茶壳还是提取茶皂素、木糖醇、生产高蛋白饲料和高级活性碳等综合利用产品的原料。从增收功能来看,油茶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从生态功能来看,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花大而美观,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发展油茶,能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对富农强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1-4]。
1.1油茶产业经营现状
1.1.1 油茶分布 油茶在江华县的分布,总的来说是面广而相对集中。江华县共有油茶林1.297万hm2,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13%,占有林地面积的6.92%。垂直分布主要在海拔300m左右的西部丘岗和东南低山一带,但在海拔900m的中山地区也生长良好。自然分布遍及全县23个乡(镇、场)。但面积在0.1万 hm2以上的仅有码市、白芒营、大路铺、沱江、桥头铺和界牌6个乡镇,且占全县油茶林面积的76.65%。
1.1.2 经济地位 油茶在江华县村级集体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县油茶面积0.027hm2/人,分布较多的桥头铺镇和界牌乡,油茶林有0.064hm2/人和0.11hm2/人,油茶收入占农业收入的15%左右,最高的农户达35%以上。
1.1.3 新品种和新技术应用情况 2007年,江华县就已经着手引进湘林混系品种和推广高接换冠技术,试点面积50hm2。在全县范围内,正由试点走向大面积推广阶段。
1.1.4 政策环境 江华县是国家重点扶持县之一,并被列入到西部大开发和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项目范畴之中,山区综合开发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工程都将给江华县油茶产业的腾飞,带来时不我待的机遇。
1.2油茶产业经营中的问题
1.2.1 品种低劣,优良品种推广面小 目前良种推广应用还处于管理粗放状态,油茶良种推广的力度不够、数量很小。目前全县仍有65%左右的油茶林是解放前营造的,属多代萌生成林,老林产量逐年下滑。个别地方还存在见苗就栽的现象,造成品种良莠混杂,油茶林低产、低效。
1.2.2 长期粗放经营,整体效益低 因油茶产区群众弃农从商或外出打工,致使油茶林长期疏于管理,投入少,放任自流,病虫害和火灾时有发生,致使油茶林荒芜严重,产量低下。
1.2.3 油茶面积持续减少,油茶资源不断下降 “八五”调查期间,江华县油茶林面积有2.326万hm2,“十五”期间锐减到1.297万hm2,10年期间减少了79.4%。全县有油茶林面积0.1万hm2以上的乡镇10年期间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江华县油茶林重点分布乡镇“八五”与“十五”分析对比表hm2乡镇名称林地面积调查情况“十五”与“八五”对比变化情况“八五”调查“十五”调查林业用地变化情况林业用地油茶林林业用地油茶林面积幅度(%)油茶林面积幅度(%)全县238757.823265.9252898.912968.014141.15.6-10297.9-79.4以下合计68103.317031.273893.79940.25790.47.8-7091.0-71.3码市镇35734.72118.936022.61479.2287.90.8-639.7-43.2白芒营镇8883.73129.69776.91029.2893.29.1-2100.4-204.1大路铺镇6366.13258.47933.91440.91567.819.8-1817.5-126.1沱江镇8044.23834.79520.11840.41475.915.5-1994.3-108.4界牌乡4261.22312.64155.02090.5-106.2-2.6-222.1-10.6桥头铺镇4813.42377.06485.22060.01671.825.8-317.0-15.4
由表1可知,全县“十五”与“八五”对比,油茶林面积减少79.4%。其主要原因,一是因外出务工劳力增多,导致对油茶的管理跟不上,而自然演替为马尾松林分;二是因病虫害、火灾等原因演变为无林地。
1.2.4 生产组织形式落后 全县现有油茶林全部承包到户,农户自主经营,难以组织起规模生产。全县开展的林改工作对已到户的油茶林进行了确权,从各农户手中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整体开发,麻烦较多,山地资源整合工作难度大。由于近年茶油市场看涨,出现油茶采摘秩序混乱现象,还未到收获季节,林农提前采摘,茶籽不完全成熟,出油率低,导致丰产不丰收。
2.1优越的自然条件
油茶是阳性树种,它生长适宜气候是年平均温度14~21℃,年降雨量1000~2000mm,相对湿度70%~85%。油茶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适应酸性轻粘红壤和黄壤。江华县地处低纬度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基本同步,冬寒期短,年均无霜期长达308d,年均气温18.0~18.5℃,全年10℃以上活动积温5539.6℃,年平均降雨量1512.6mm,年平均相对湿度83%,海拔1000m以下的土壤大都是红壤和黄壤,呈酸性反应,pH值在4.5~6之间。属于油茶的最适发展区。
2.2经营油茶的良好习惯
江华县经营油茶历史悠久,群众在油茶的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① 造林方面: 沱江、大路铺、白芒营等地种植的油茶林,其密度均匀,林相比较整齐。部分新造幼林,注意了良种选育及壮苗。② 抚育方面:大部分产区的群众对油茶抚育形成了历史习惯,有的三年、五年挖一次油茶山;有的每年普遍培蔸一次;桥头铺、界牌重点油茶分布乡镇还有开竹节沟的习惯。③ 管理方面:全县多数乡村有村规民约,实行统一开山采摘,严禁砍伐油茶林。这些历史习惯和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油茶生产奠定了基础。
2.3资源与技术潜力及产业目标
2.3.1 土地资源丰富,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实现增产 全县共有疏林地178hm2;灌木林地48256hm2;未成林造林地7096hm2;无立木林地8915hm2;宜林地868hm2。全县年采伐迹地约0.3万hm2。15年期间,可供新造油茶林的面积达2万hm2。
2.3.2 技术应用潜力巨大,通过提高单产实现丰收 我县界牌乡蓬田园村有油茶面积217.8hm2,在近5年期间,通过垦复和清萌,由以前年茶油产量52.5~75kg/hm2提高到150~180kg/hm2,个别修冠好的油茶林,茶油产量可达225kg/hm2以上。
2.3.3 发展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 我县计划在2009年建设良种油茶嫁接苗繁育基地的基础上,扩大繁育基地,建立1hm2良种采穗圃1个,良种嫁接苗繁育基地1个,面积7hm2,形成年产良种嫁接苗140万株的能力;建高标准油茶丰产基地3个,面积共200hm2。用15年的时间完成新造1万hm2和更新改造0.65万hm2优质湘林混系油茶,用10年的时间完成全县0.65万hm2的一、二类现有油茶林的垦复低改工程。用15年的时间将油茶林面积恢复到“八五”调查期间的2.3万hm2的水平。着力打造自桥头铺镇、界牌乡到白芒营镇和码市镇两个产业群。
3.1增强发展油茶产业的紧迫感
发展油茶产业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地方政府各部门要提高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认识与紧迫感。发展油茶产业是维护国家粮油生产安全的需要;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适用项目,对引导当地农民兴林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显著作用[5]。
3.2积极出台政策保障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建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来拓宽油茶产业发展投资渠道;二是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重点规划安排油茶丰产示范林建设;三是切实推进林地林权合理流转,本着“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通过租赁、转让拍卖、股份合作等途径,引导农户将荒山、茶山资源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大户和企业流转;四是要鼓励龙头加工企业,经营大户以“公司+基地+农户(大户)”的形式建立定向培育的油茶基地;五要优先办理油茶产业开发中的伐材审批手续,对林地的伐倒材降低或免除有关林业税费[5]。
3.3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坚持分类指导原则,不断提高油茶林单产
根据目前的资源现状和投入水平,油茶生产必须坚持新造与低改相结合,加工利用与基地建设相结合。对立地条件好、林相整齐、经营水平较高的界牌乡、桥头铺镇、码市镇的一、二类林,主要采取深挖垦复、开竹节沟、修枝亮脚、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高接换冠等综合措施加以改造,提高单产;对立地条件一般、林分老化衰败、长期荒芜、平均产油30~45kg/hm2的三类林,实施良种更新[5-6]。
3.4积极探索机械化耕作,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传统油茶经营均为手工劳动耕作,从垦复、施肥到采果等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力,且季节性强,人工效益水平参差不齐,工效普遍低下,从而增加了劳动成本。因此,发展油茶产业应走“集约化、产业化、机械化”之路,以确保产业整体效益能够稳步上升。
江华县具有发展油茶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经营传统,但因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农业劳动者渐少,导致现有油茶林地经营粗放,效益不佳。主要存在品种低劣、粗放经营、生产组织形式落后等问题。但该县具有土地资源和技术应用的潜力,通过采取推广良种、改善生产组织方式、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单产等措施,在未来15年内,可望新增油茶面积1万hm2,并打造出一个码市和桥头铺镇至白芒营镇的两个油茶产业集群。
[1] 石海云.加快浏阳油茶产业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5) :67-69.
[2] 龙忠于,王玉娟,陈永忠,等.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综述[J].湖南林业科技,2008,35(3):56-57.
[3] 侯如燕,宛晓春,黄继珍.采用大孔树脂法纯化油茶皂苷的工艺条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2):130-132.
[4] 肖志红,陈永忠.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2):10-13.
[5] 梁瑞军,阳海林,唐嘉锴,等.关于加快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的设想与思考[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3): 85-87.
[6] 张强.低产油茶的改造[J].湖南林业,2009(3):23.
(责任编辑:谭著明)
S 794.4
C
1003-5710(2010)04-0109-03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0. 04. 035
2010-06-19
20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