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俭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0438)
上海绿地景观中花境的改造实践
林 俭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0438)
本文以上海地区三个地段的花境为例,分析了上海市在自然式景观中花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比了改造前后的景观效果,就花境景观效果的提升提出了建议。
花境; 园林景观; 宿根花卉; 球根花卉
花境的出现给原本崇尚大色块、模纹型、平面化布置花坛的园艺布置手法,注入了自然和清新。在上海,不仅仅在很多新型居住社区中可以看到花境的身影,并且在街头绿地、旧公园的改造中也逐渐增添了花境的元素。从旧花境与新花境的植物配置,空间层次,从带状自然式栽种到林缘野生花卉的拟态布局,花境的运用正在逐步趋于成熟。
2.1花境的定义
花境又称花径[1]。花境的本义是模拟自然界林缘地带各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以宿根花卉、花灌木为主,经过艺术处理而成宽窄不一的曲线或直线式的自然花带,表现花卉自然分布的景观[2]。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花境的概念,将花境定义为:以宿根花卉、花灌木等观花植物为主要材料,以自然斑状的形式混合种植于林缘、路边、墙垣以及草坪中央,在株高、色彩和季相上达到自然和谐的一种园林植物造景形式。
2.2花境的分类
按植物生物学特性分类,可分为草本花境、混合花境和针叶树花境[3];按园林应用形式分类,可以分为林缘花境、路缘花境、墙垣花境、草坪花境、滨水花境以及庭院花境等[4];此外还可按花期的不同,可分为早春花境、春夏花境和秋冬花境等;按立地条件分为粘土花境、砂土花境、湿地花境;按光照不同,分为阳地花境和阴地花境[5];根据观赏角度分为单面花境与双面花境[6]等。
目前,国外在花境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花境发展历史、植物材料、设计施工及具体花境介绍等方面。花境植物材料一直是园艺家的研究重点。人们将适合于花境的植物种类进行归纳,但切入的角度不尽相同。
花境在国外普遍应用于花园,尤其是居家小庭园中。它自然优美的表现形式深受人们喜爱。在英国,花卉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花境应用十分广泛,人们对花境的热爱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源于人们对自然的追求。加拿大应用花境的历史较长,最著名的是1904年建造的温哥华布查特花园中的花境,沿蜿蜒的小径两旁布置色彩艳丽、高低错落的单面观赏、双面观赏的花境,有的以宽广草坪为背景,有的则以低矮灌木为背景[7]。美国Lyndale 公园道路两旁规整的草坪中,一边布置的是花境,而另一边则应用花坛,形成了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致的强烈对比[8]。
在上海的园林景观中,花境作为自然景观的体现,越来越多的加入到包括街头绿地、公园及小区绿地当中,以其色彩鲜艳、接近自然、美观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扬。当然由于国内花境应用的历史不长,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暴露一些不足。
3.1花境植物搭配缺乏层次
上海人民公园有两个典型花境,都位于西北角,五号门到七号门之间。旧花境是在原本路边小乔木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所以没有完全显现出花境的特征,层次过于平淡,植物种类单一,植物景致的色彩、姿态,花卉季相的变化不够丰富,图案布局只是简单的排列,显得非常单调;花卉的美丽风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局限于行道树和低矮植物的呆板搭配,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如图1) ,观赏的效果大受影响。
图1 人民公园旧花境
3.2花境中植物品种太杂,增加了养护难度
花境中植物种类过繁,涉及到几十个不同科、属。其生态习性虽相差不远,但也难免存在相悖之处。给浇灌、施肥与病虫害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常规管理无法一一满足每种植物的生态要求,致使部分花卉健康状况堪忧,并使其美化效果无法正常发挥。
3.3部分花卉观赏期过短,花境整体美化效果不佳
花境中部分花卉如地被石竹(Dianthusplumarius)、丛生福禄考(Phloxsubulata)等因其植物个体呈匍匐生长状态,株型较为矮小,且叶型相对花境中其它植物较为细小、叶色暗淡。虽开花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相对其他植物而言观赏期太短,由此不适和运用过多或在面积大的花境中。可选用亚菊(Ajaniapacifica)、花叶薄荷(Mantharotundifolia)等植株相对低矮的品种结合细叶芒(Miscanthussinensis)、细叶针茅(Stipalessingiana)、蒲苇(Cortaderiaselloana)等观赏草类材料。
4.1大面积绿地的新花境
我们以人民公园为例说明花境在景观提升中的价值。上海人民公园新花境(如图2)较好地体现出花境应有的优雅自然。在各种植物的选材和搭配上,新花境错落有致,线条变化丰富,若隐若现,更具立体感,在双面相交的地方用观赏草之类的低矮植物引导出一个观赏的最佳方位,使赏园者从低到高,整个花境一览无遗。
图2 人民公园新花境
该花境为混合花境,由不同种类的植物组合而成,以常绿乔木和花灌木为基本骨架,配置耐寒宿根花卉如丛生福禄考、地被菊(Dendranthemagrandiflorum)、梳黄菊(Euryopschrysanthemoides)、黄金菊(Hypochoerisuniflora)等;一二年生花卉(根据时节而变化),观赏草如金叶苔草(Carexoshimensis)、细叶针茅、佛甲草(Sedumlineare)、蒲苇等,通过合理的配置,形成了自然感浓郁,宛如天成的植物景观。
4.2街头绿地中的花境
控江路、中山北二路街头绿地体现了微型绿地花境构筑的匠心和特点。 该绿地为小型街头绿地,其占地面积仅100余m2,位于地铁8号线黄兴路站出口处,经过的人流相对较为密集,因此,占地虽小,却仍然是一处景观焦点。
该绿地运用花境的好处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地形特点,使花境产生层次感,并充分利用绿地较小的面积,使其表现出小巧却很精致的景观(如图3)。从该处花境的选材上来看,既采用了宿根及球根花卉,又运用了部分木本花卉,在显示美观的同时兼顾了养护问题。其中植物主要包括了亚菊、美女樱(Verbenahybrida)、花叶薄荷、黄金菊、细叶芒草、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紫荆(Cercischinensis)等。
图3 街头绿地花境
从整个绿地的布局效果来看,使用花境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还存在美中不足的地方。一部分花境植物冬季不能保持地上部分的绿意,只有部分木本植物支撑整个构架显得过于单薄。这也是各地花境作为景观成分的一个普遍性难题。
4.3社区内绿化景观中花境的使用
从当今景观设计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小区趋向于景观精细化,而逐渐摒弃大色块的灌木和大面积的草坪。现以上海松江某小区为例,来说明这一动向。从图4可以看出,此处的景观面对住户窗户,而另一面则是小区围墙。从整个花境的层次看,从较高的开花小乔木、次高的开花灌木,到较矮的宿根、球根花卉,直至铺地的草坪和地被植物,整个景观层次丰富,既遮挡外部视线,又起到了由里而外的阶梯式观赏作用。因此,无论从观赏角度还是从功能角度评判,此处的花境运用均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图4 小区绿地花境
将花境应用于小区,不仅要考虑花境的景观效果,更要考虑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在养护强度并不高的小区,应尽量避免花境的使用,否则,可能会因缺乏专业养护,导致景观缺陷,甚至滋生病虫害,形成破败景象。
其次,花境设计时,除了考虑花卉的色彩,形态等搭配效果外,还应充分考虑花卉的传统寓意。比如石榴寓意“百子千孙”;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寓意“玉堂富贵”。如果不顾及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再好的花境设计业只是停留于感官意义之上,难以上升到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层次。
再次,花境设计,应充分融合社区的建筑风格和背景。比如建筑风格突出现代潮流的,则宜采用色彩鲜艳,形态丰富的植物作为花境的主体构架;建筑风格体现的是古典欧式风情,则应以多彩的花卉颜色镶嵌出不同的色块景观;以中国古典风格为标志的建筑,则应配置以木本花卉为主的花境作为和谐的外景。
随着上海城市绿地的发展,花境等自然式的景观应用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同时,花境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国内尚处于摸索阶段,包括花境材料的生产、花境施工和养护等,都缺少相应的规范约束和参考。
花境设计过程中,如何认识现有花境的状况,如何去创建更好的花境景观,如何提高花境的观赏价值等都是必须探讨和研究的。
(1)采用更多种类的植物来丰富花境
选择不同时节绽放的花卉,使植物色彩、姿态,各种花卉次第开放,体现花境的花多而不炫耀、花少而不黯淡,季相变化的不同。
(2) 层次的变化
花境植床一般应稍高出地面,内以种植多年生宿根花卉和开花灌木为主,在有路牙的情况下处理与花坛相同。没有路牙的,植床外缘与草地或路面相平,中间或内侧应稍稍高起,以利于排水。在层次做的还不够自然的地方改种一些能显现出花境高低错落,线条柔美,尽力做到动态的季相变化和竖向上的立面效果。
(3)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花境
上海乃至于中国的景观,是在长时间的摸索和学习中前进的,不断的模仿和吸收国外优秀的景观实例来进行国内的景观营造。那么,在吸收国外优秀案例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西方国家所营造的不仅仅是一个优美的人为景观,更是在营造一个将众多自然因素揉合在一起的生态系统。
总之,在花境的应用上,应该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同时更多的利用上海的本土植物,形成具有上海本土特色的花境景观,营造出更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本卷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M].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10.
[2] 芦建国. 花卉学[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3] Disabato-Aust T, Knapp M, Peters S R, etc ,The Well-Designed Mixed Garden: Building Beds and Borders with Trees, Shrubs, Perennials, Annuals, and Bulbs [M]. Timber Press, Inc., 2003.
[4] 顾颖振, 夏宜平, 丁一, 等. 论花境的造景形式与分类[J]. 广东园林, 2006, 28(5): 17-19.
[5] 吴涤新. 花卉应用与设计(修订本)[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 47.
[6] Burrell C.C. Perennial Combinations[M]. Rodale Press, 1999: 23.
[7] 彭贵平, 黄卫昌. 世界著名植物园之旅——加拿大皇家植物园[J]. 园林. 2005(10): 4-5.
[8] 王玉晶, 刘延江, 王洪力.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责任编辑:谭著明)
S 731.2
B
1003-5710(2010)04-0060-03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0. 04. 019
2010-08-05
201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