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忠,仲 澎,左慧忠
(赤峰市种子管理站,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后,中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随着跨国种子公司进入我国种子市场,国内种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因此,分析跨国种子公司立足国内种业市场的原因,查找国内种子企业存在的不足,提出增强民族种业竞争力的对策,对确保我国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种子市场对外资开放后,蓄势已久的跨国种子公司如美国先锋、美国圣尼斯、瑞士先正达、泰国正大、荷兰瑞克斯旺、荷兰纽内姆等纷纷进驻中国。目前,在中国注册的外资(含合资)种子企业已有50余家。
跨国种子公司最初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在不到10年时间里,国外公司控制了中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到所有蔬菜作物。国内主要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出口型蔬菜生产基地,国内品种面临全线退出的困境。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在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美誉的山东寿光,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甜椒等几大类主要蔬菜品种中,除了密刺黄瓜外,绝大多数为国外品种。国外种子价格通常要高出国内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如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茄子种子“布利塔”、瑞士先正达公司的甜椒种子“方舟”,每克都在100元上下;甜椒品种“蔓迪”更是开出了每克种子180元的高价。由于国外品种具有国内品种无法比拟的产量高、品质好等特性,如茄子品种“布利塔”耐低温,亩产量比国产品种要高出500 kg左右,而且耐储藏,在市场上非常畅销,并实现了优质优价。面对“一克种子一克金”的现实,菜农们仍然认为物有所值,依然愿意接受。
在“试水”中国种子市场并取得初步成功后,跨国种子公司开始由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研发和推广速度明显加快。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达4亿亩左右,仅次于美国。世界种业巨头之一的美国先锋公司,在辽宁铁岭成立玉米种子研究中心,在东北三省设有春玉米实验基地,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设有夏玉米实验基地,其研发成果为广大农民所认可,迅速得以推广和应用。究其原因是:(1)品种优良。其玉米品种先玉335两度通过国审 (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玉2004017、国审玉2006026),既适宜于黄淮海玉米夏播区,又适宜于东北等玉米春播区。无论是产量、品质还是适应性都表现出强大优势。2006年推广面积仅26万亩,2009年迅猛增加到1 900多万亩,几乎占到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5%。此外,该公司的先玉696、先玉508、先玉420、先玉252、先玉698、先玉128等系列后续品种也相继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2)质量上乘。先锋公司自种子进入我国市场后,就打出了以质取胜的旗号,承诺的玉米种子质量 (如先玉335种子,其纯度的标注值为97.0%,净度为99.0%,发芽率为92%,水分为12.0%)明显优于我国现行的玉米单交种最低种用标准,尤其是发芽率,竟高出标准7个百分点。遗憾的是,在我国活力指标并未列入种子质量标准。(3)技术先进。先锋公司的玉米种子采用“单粒播”技术,每亩用种仅1.0~1.3㎏,与常规用种量2.5~3.0㎏相比,可节约种子50%~60%,并省去间苗这一环节,节省劳力。“单粒播”技术,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精量播种。此外,目前我国每年玉米制种田面积为350万~400万亩,如果使用先锋公司的“单粒播”技术,用于玉米制种的耕地面积可以减少一半。(4)服务周到。最近几年,先锋公司一直在投入大量资金推广 “单粒播”技术和相关的农业机械,农民只要购买适合“单粒播”的农机,先锋公司予以适当补贴。种子的使用带动了农机具的销售,反过来,农机具的使用又促进了种子的销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国内种子企业不断加大科研和生产投入,有力推动了我国种业的发展,品种选育和推广水平明显提升,良种供应能力明显提高,种子产业实力明显增强,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与跨国种子公司相比,国内种子企业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体现是:
目前,国内有各类种子企业8 000多家,而美国种子企业只有600多家,印度300多家。从经营规模看,2008年国内5家上市种子公司的种子业务总销售额是28亿元,而2008年仅美国先锋公司的销售额就有33亿美元。可见,我国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审定稻、小麦、玉米品种均在100个以上,棉花、大豆、油菜品种均在30个以上,但有突破性的主导品种不多,其中90%的品种推广面积都不足100万亩。一些不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只能靠经营大路品种或代销别人的品种来维持生存。
据农业部近3年来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表 1)显示,玉米、水稻种子质量呈下降趋势,瓜菜等非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更是令人担忧。2007年抽查种子样品226个,合格率为96.0%,其中玉米种子样品138个,合格率为94.2%;水稻种子样品88个,合格率为98.9%。2008年抽查种子样品169个,合格率为 94.1%,其中玉米种子样品96个,合格率为91.7%;水稻种子样品73个,合格率为97.3%。2009年抽查种子样品296个,合格率为78.7%,其中玉米种子合格率为83.6%,水稻种子合格率为88.3%,棉花种子合格率为100.0%,瓜菜等其他作物种子合格率为60%。
表1 2007-2009年度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有未取得合法许可证生产、经营种子的;有包装标签标注不真实,夸大品种特征特性的;有生产经营档案不健全,难以追踪种子来源和去向的;有制假售假,套牌经营的;有些品种未审先推,已经成为种子纠纷的典型问题。从总体上看,缺少强势品种,存在假冒伪劣是种子市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增强民族种业竞争力关键在企业,希望也在企业。跨国种子公司进入国内种业市场,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其强大的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对国内种子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使国内种子企业真正看到了与跨国种子公司的差距。面对严峻的种业发展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企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提高民族种业竞争力的信心和决心。“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与“狼”共舞。
3.1.1 走规模化发展道路。通过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减少竞争者数量,迅速提高优势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实现规模经营,这是治理我国种子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的有效方法。种子企业间并购要根据不同企业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来进行,以此来实现优势互补,加快种子产业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当前,如能通过并购手段,将一部分处于市场低端的企业淘汰出局,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适当集中,将有助于加速提高我国种子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1.2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种子产业竞争力主体是企业,核心是品种,关键是创新。要加快优良品种选育步伐,采用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培育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当今,农业生物技术已成为国际种业巨头之间竞争的制高点。种子企业应把生物技术创新和应用作为重要的育种手段,加大对科研育种人财物的投入,培育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3.1.3 实施品牌战略。种子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总是靠销售别人的产品过日子,发展永远是滞后的。实施品牌战略的核心是质量战略。种子企业要从生产、加工、包装、标志、营销等环节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达到既定质量目标。在抓好种子质量的同时,还要搞好销售服务。在种子销售过程中耐心讲解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适宜种植区域,指导农民使用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对种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承诺及时有效地处理,切实保障种子使用者的权益,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3.1.4 加快企业诚信建设。诚信是种子企业的生命,是推动种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种子市场健康发育的重要标志。企业要做到不违法经营,不制假售假,不侵权冒名,不惟利是图,不虚假广告,不违规违约,以高度自律来共同打造诚信种业,以此来不断提高民族种业的竞争力。
2009年农业部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品种种植安全,确保供种数量安全,确保种子质量安全,确保种子产业安全。为了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种子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严格种子市场准入,规范区域试验和品种审定,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完善种子市场调控和提高种子管理队伍执法能力。通过组织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健全种子案件举报制度,妥善处置生产安全事件,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清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严格区试审定标准和程序,加快不宜生产品种的退出,加强品种检测能力建设,科学布局种子生产优势基地,加强种子生产和收购监管,建立信息调度制度,加强种子市场监测,完善种子储备体系,积极推进种子管理机构参公管理,大力推进县级农业综合执法等具体措施来加大了种业监管力度,为企业提高种业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