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问题探析

2010-11-18 17:31王立红
商业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问题探析资产重组

王立红

[摘 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途径之一是企业并购,且其效率更高。企业在吸收合并资产过程中要了解吸收合并方基本情况;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有关规定;确定购买日,确定双方约定投资比例与外汇资本项目管理、工商登记的关系,着力弥补亏损和税收优惠承继。企业重组复杂多样,重组过程中要多方面考虑,做好合并企业之间的沟通,及合并企业与税务、工商、外汇、中介机构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助推合并企业变更登记顺利解决。

[关键词] 外商投资企业;资产重组;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下去。企业在变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途径之一是企业并购,且其效率更高。笔者曾为某公司吸收合并事项做策划,现将该公司在吸收合并过程中的工商变更、外汇核准、税务处理等事项分析如下:

一、吸收合并方基本情况

甲公司为台港澳侨投资企业,公司实收资本为人民币8421.00万元。其A股东出资4800.00万元占实收资本57.00%;B股东(港资)出资3200.0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38.00%;C股东出资421.0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5.00%。公司享受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2008年度为获利年度,即2008、2009年企业所得税为免税年度,2010、2011、2012年度为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年度。

乙公司为外商独资企业,实收资本为人民币4851.76万元,全部由D股东出资,公司无税收优惠政策。

甲公司为某公司的核心供应商,具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土地、厂房和专用设备,经营理念较为先进,效益比较突出。乙公司在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等方面具备世界级竞争力,由于进入中国市场较晚,本土化能力较弱,投资风险较大,难以持续稳定运营。

经双方董事会研究,2011年12月31日签署合并协议,协议约定甲公司吸收合并乙公司,并更名为丙公司。重组形式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

二、吸收合并过程分析

1.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有关规定

⑴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目的合并双方在同一区域内经营同类业务,企业合并后将成为国内同类专业制造业的中外合资企业,有利推动该地区同类专业制造业的发展和振兴。

⑵被合并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通知规定的比例。本次合并采用吸收合并形式,合并后甲公司为存续企业,整体承继乙公司的所有资产、债务、人员和其他事项,乙公司按规定注销。

⑶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甲公司为存续企业未改变重组资产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⑷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该通知规定比例。本次合并不存在非股权支付情况。

⑸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取得股权支付的乙公司D股东承诺12个月内不转让其取得的股权。

⑹合并各方于2011年度分别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了备案资料。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4号公告以及当地国家税务局重组指南的规定又补充提交备案资料。

企业合并可以使得公司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双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营业收入增长,管理成本下降,盈利能力增强。

2.确定购买日

购买日是购买方获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即企业合并交易进行过程中发生控制权转移的日期。本次企业合并购买日为2012年7月31日,甲公司在购买日确认取得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及负债等。

3.双方约定投资比例与外汇资本项目管理、工商登记的关系

(1)约定合并后股东持股比例。双方股东约定:以2011年8月31日各自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参考确定双方各股东在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合并方式为100%股权支付。最终确定被合并方原乙公司股东持有合并后丙公司26.20%的股权(该股权比例已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复)。其合并前后的股权结构如下:

(2)2011年8月31日双方实收资本及经评估后净资产情况如下:

(3)解决工商登记、外汇管理局核准问题。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2001年第8号《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简称8号令)第十一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合并或者公司合并后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并后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原公司注册资本额之和。第十二条规定,各方投资者在合并后的公司中的股权比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投资者之间协商或根据资产评估机构对其在原公司股权价值的评估结果,在合并后的公司合同、章程中确定,但外国投资者的股权比例不得低于合并后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根据8号令的规定,合并后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原公司注册资本之和,为13,272.76万元。但实务中由于合并企业与被合并企业各自经营期间的盈利或亏损及其他权益变动,使得合并各方股东的净资产比例和在合并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往往会产生不相匹配的情形。虽然合并各方股东在公司章程和合并协议中可予明确,但在外汇登记和工商登记中如何处理仍是一个难题。

根据外汇管理规定,股东B(港资)和股东D(外资)的外资企业资本项目必须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准手续。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审验流程有三项内容,即外汇资本金、利润再投资和股权转让。

根据合并协议约定,D股东应享有合并后丙公司股权26.20%。根据工商部门规定,合并后D股东应享有丙公司股权36.55%。D股东减少股权比例应转增至甲公司的原股东持有,其中甲公司的B股东(港资)需要增加外汇资本,外汇管理部门才能准予办理核准手续,一般情况下是通过股权转让方式。但通过股权转让方式是企业不愿接受的,除了增加相应的税收成本外,被吸收合并企业原股东转让股权还涉嫌违反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endprint

为满足外汇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仍按原公司注册时的外汇资本项目进行核准,问题是合并后的A股东不愿外资控股,且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复的合并后的各方股东的实际收益权需要约定;二是甲公司股东A、B和C增资,达到各方股东约定的出资比例,但企业认为目前注册资本在同行业已超规模不宜增加;三是乙公司股东D仍按协议约定享有丙公司26.20%的股权,由甲公司股东以未分配利润增资。

经过讨论,最终选择第三种方案,甲公司股东会决议公司以未分配利润按A、B、C股东原出资比例分别转增资本(甲公司的外方股东B以未分配利润增资,按规定对2008年1月1日以后形成的未分配利润增资需由甲公司代扣代缴预提所得税)。

在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问题解决的同时,需要注意同步完成工商登记手续,通常以未分配利润增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吸收合并分属两项不同的业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可能要求分别出具两份验资报告,如果出具两份验资报告,则会导致前面已经解决的难题再次发生。因此,要将外商投资企业吸收合并中的特殊情况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沟通,以求得到解决。本例通过以未分配利润增资和企业吸收合并事项在同一验资报告中完成,使得合并企业变更登记顺利解决。

根据公司修改后的章程、股东会决议及合并协议的规定,甲公司申请增加注册资本10,097.1840万元并更名为丙公司,其中以未分配利润5,245.4198万元转增资本,转增基准日为2012年7月31日,转增后甲公司原股东(A、B、C)持有丙公司股权13,666.42万元,占73.80%;D股东以原投入被吸收合并方乙公司的注册资本4,851.7642万元对丙公司出资,占26.20%。

4.弥补亏损和税收优惠承继

⑴弥补亏损。①被合并方乙公司2012年1-7月份视同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②可以在丙公司企业所得税税前弥补的亏损额弥补顺序为:2011年度可弥补金额及2012年1-7月可弥补金额。可弥补亏损金额已经某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鉴证报告确认。③因该合并事项复杂,时间跨度超过了半年,税务机关要求以2012年7月31日为基准日重新进行审计评估,以2012年7月31日净资产评估价值,分别计算甲、乙公司各占比例。④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经调查,2012年度我国发行的最长期限国债利率为4.35%。丙公司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可弥补的亏损限额为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4.35%。⑤计算2012年度累计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亏损金额。其中包括2011年度弥补亏损后尚余待弥补亏损金额和2012年度未弥补亏损金额。

⑵优惠承继。2012年度是甲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最后一年,全年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税额分两步计算。

①计算2012年1-7月份减免税额企业合并前甲公司应纳所得税额÷2。②计算2012年8-12月份减免税额合并后丙公司2012年8-12月实现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甲、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所占比重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原甲、乙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原甲公司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减半征收,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原乙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先行弥补亏损(以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4.35%计算得出可弥补亏损限额为限),弥补亏损后余额按法定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企业重组复杂多样,重组过程既要关注会计、税务问题,还要处理好企业工商变更、外汇业务核准等事项;既要做好合并企业之间的沟通,更要做好合并企业与税务、工商、外汇、中介机构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参 考 文 献]

[1]高金平.税收疑难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探析资产重组
关于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探析
中国奥特莱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析
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备考报表若干问题的探析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探析
A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历程分析
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研究
浅谈《反家庭暴力法》
我国产业基金会计若干问题探析
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资产重组的路径探析
金华民营企业财务困境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