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 马慧琼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创业指数大幅提升,而女性创业者--女大学生因受教育程度较高,独立精神强成为女创业者中的主力军。利用信息化作为媒介和手段来实现创业使得女性选择越来越复杂化和多维化。目前,我国创业环境欠佳,政府信息化改革滞后;“男尊女卑”的性别偏见,信息化的间接影以及高校教育模式不足、女大学生自身因素都对女大学生创业带来一定挑战。政府要建立健全创业的相关政策、服务体系、良好的资金支持、搭建信息平台;学校应为女大学生创业做好铺垫;女大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提高自身素养。
[关键词] 信息化;女大学生创业;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B
2012年1月,GEM(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全球创业观察组织)发布了全球创业观察2011年全球报告。中国的早期创业活动指数(TEA)在其54个成员国中排名第1,与2010年的第15位相比,实现了大幅提升。无论是从创业的环境还是女性优势看,我国女性创业都是很活跃的,活动指数高达11.16%,大大超出6.90%的平均指数。实践表明,创业是一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源泉,女大学生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已经逐渐进入到创业大军的队伍中,在带动就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伴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改革、企业发展对于信息化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实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和运用。信息技术与产业的加速融合、信息化环境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可能,并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各方面的帮助,有效缓解了紧张的就业形势。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的创业认知调查,研究了信息化对我国女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以期对学术研究与政策主张有所贡献。
一、女大学生的创业现状分析
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理解创业内涵的关键在于探究隐藏在创业者的认知结构、创业意向和创业行动背后的深层次的信念因素(Krueger,2007)。女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独立精神、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是她们的共识,她们在不断反思“女性身份”、追问“女性价值”时,会把自主创业作为心理驱动因素。同时,女性细腻、敏感、注重好奇体验、更具有包容性等特质奠定了女性在某些行业具有“先天优势”,是女大学生突破性别歧视、实现自由和自我价值的最好机会。
本研究对北京多个高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创业现状的调查,涉及理工、文史、经管等多个学科,累计发放问卷400份,实际回收380份,回收率为95%。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女大学生的创业有以下特点:
第一,女大学生具有较高创业意愿,但创业概念尚不够明晰。约有40%的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更多的调查者则把创业当作就业不理想的第一后备选择。调查还显示出她们对创业概念的认识不一致,约45%的人认为创业就是开办一个企业或者公司,约38%的人认为创业就是开网店、做生意,还有约10%则认为创业应该是开发一个前沿的科技项目。从办公模式看,仅有36.9%的女大学生固守传统办公形式,大多数则希望实现SOHO办公和弹性工作制。可见,传统的创业观已经受到信息化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新的创业理念。
第二,同整个大学生创业群体一样,女大学生创业缺少社会资本和社会经验,创业预期高于创业能力。在创业障碍的认知中,有近一半的女大学生认为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是创业中的最大障碍,排在后面的障碍分别是资金不足和创业方向不明确。融资渠道的缺失和融资难迫使女大学生更倾向于向亲朋好友借款,向政府部门申请创业资金或向银行贷款只是少数人的选择。如果创业项目对资金有较高的要求,那么资金难题将有可能成为阻碍女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因素。当然,性别歧视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勇气。
第三,女大学生创业对相关创业政策认知不足。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宣传不够,有将近40%的女大学生对之不很清楚。女大学生缺乏对创业政策的认识和更多渠道的理性选择,她们对相关政策的获取也不积极,这都大大地增加了女大学生的创业难度。
第四,女大学生创业态度比较务实。调查显示,在创业活动开展前有59.6%的女大学生选择到企业实习以积累工作经验,通过看创业书籍和求助创业型企业家完成创业准备工作的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女大学生总体对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认同度较高,认为很有必要的和有必要的占到78.1%,几乎没有人否认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但很少有女大学生选择通过这种方式积累创业知识,表明高校应该从女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满足她们需求的创业教育。
二、信息化环境对女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随着信息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简称IT)的广泛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技术、经济等领域,信息化对社会结构、生产模式乃至人们的思维观念、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信息化产业平台的创业和再就业环境。周宏仁(2009)认为利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进行的调整,可以使工业社会剩余的劳动力找到新的就业出路,所以总体上看信息化是有利于就业和创业发展的。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新的劳动价值观需要的不再是体力和性别的竞争,而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是创新和适应能力的竞争。信息化的发展对创业层次和工作类型产生了影响,利用信息化作为媒介和手段来实现创业使得女性选择越来越复杂化和多维化,自主小规模的女大学生创业群体激增。政府信息化建设、高校的创业教育、社会资本、科技中介组织、相关法律条例与机构、电子商务等条件,都可转化为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用信息。
三、信息化条件下女大学生创业的阻碍因素分析
创业是一个创业者本身、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相互结合的一个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过程。在信息化的环境下,阻碍女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主要有:endprint
(一)创业环境欠佳,政府信息化改革滞后
尽管我国政府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很难操作,注册公司的审批程序较长,费用也比较高,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的女大学生们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政府的信息化也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信息孤岛”问题,与女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工商、税务、社保、卫生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得不到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处于一种半开放状态,这种被动的向社会提供信息、被动的与信息受众进行交流互动,使得大量的有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女大学生在缺乏一个有效获得完整信息机制的情况下,自发收集信息、主动了解政府有关创业相关信息难免造成缺漏和错误,大大影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实施。
(二)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束缚和信息化的间接影响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的历史沉淀和家庭教育的偏颇,“男尊女卑”的性别偏见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角色模式深深根植于许多人的头脑中。尽管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更加自信,也更加积极地努力打破传统专业和职业性别角色定位模式,但思想深处仍受到文化和性别的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同时,客观上信息化的影响是间接的,由信息技术推进的生产流程的变化不会自动地增加女大学生的机会,要通过接受持续不断的教育、培训和掌握文化知识来起作用。因此,在技术高度密集、要求特殊知识和技能的行业里,男性依然是科学技术的主宰,性别的社会角色仍在被潜在地强调和固化,这使得不少女大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产生畏惧,甚至是排斥。
(三)高校教育模式不足,女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薄弱
目前,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普遍都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但其创业教育忽视了信息环境的建设,既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创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环境,也没有建立一个集创业相关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大多数高校举办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也只是阶段性和局部性的,容易忽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及成就动机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整体上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
四、对策研究
创业所需的创业环境、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能力涉及到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创业环境、自身素养的方方面面。
(一)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分析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创业相关政策。商亮(2013)提出创业政策包括供给政策、需求政策、激励政策、资源配置政策、宣讲政策和市场竞争政策等几个方面。创业政策的本质就是鼓励更多的人创业和减少初创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为其创造更好的成长机会。政府完善和落实创业政策,应切实从女大学生角度出发,多从她们的实际难处入手,出台更多适应当今市场情况、信息化环境的政策,开设“高校毕业生创业绿色通道”,为女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应加大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信息化媒介充分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及相关信息,激发广大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
其次,创业是一个社会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政府应加大力度充分提供和整合完整的创业信息资源并完善信息化的互动平台,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女大学生搭建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形成有效的信息流动和共享,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做好创业跟踪服务,帮助女大学生协调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政府应积极建立良好的创业资金支持机制,保证女大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创业资金。政府是创业投资的主体之一,应采取多种方式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如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提供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制度等,切实加大贷款力度,放宽贷款政策和担保限制,增加对自主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政府应积极地开展创业法制建设,保护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利益。基于信息化的创业环境因其法律建设还不全面和完善,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和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定期举行法律讲座,普及法律规范,提供安全的创业法律环境。
第五,女大学生创业还需要社会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社会应该积极转变观念,营造创业公平竞争环境,积极鼓励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其自身实践能力,为其尽快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二)从高校的角度分析
首先,高校在着重建设和完善创业信息环境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同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育,突出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应比重,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既要根据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鼓励她们积极开展探索和进取,培养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自主精神;又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系统性规划创业培训课程,将创业教育全面纳入到高校教学整体体系中。既要建立高质量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引入创业成功的人士作为外聘兼职教师,突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手段、创业过程;又要规划好创业课程,改变授课方式,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建立一个整合教学软硬件资源与教师资源的综合信息平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知识支持的配套服务体系。既要在学校内引导女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以培养她们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勇于竞争和承担风险、较高的信息检索及处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又要在创业教育后期、走入社会之后进行创业咨询和跟踪服务。
其次,强化校企联合工作,有针对性地建立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实施创业教育,需要企业提供创业实践基地给学生,进行联合教学实践活动,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或者设立创业基金会等组织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制定详细的创业实战计划,鼓励女大学生开展投资少、见效快的创业实战。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更容易构建实践性创业信息系统平台,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和完善的创业服务。
第三,加大女大学生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介绍优秀女性成功创业者的经验,了解市场和女大学生的双向需求,形成创业教育的正能量,这对女大学生创业并获得成功是有效的前提和保证。endprint
(三)从女大学生的角度分析
首先,女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她们应进行全面的自我认知,清楚地审视自己的优势、缺陷、兴趣、性格与心理特征,从而明确自己的创业动机,积极开展职业规划,避免出现创业期间的负面情绪,避免期望值过高的职业取向,选择合适的、有特色的创业项目,并不断加强后续经营管理的学习。
其次,女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加强自身的学习,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从而开始不断完善自己,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在毕业后快速的进入创业的状态。
第三,积极利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良好的创业政策及各种资源,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会适应社会,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四,家庭是大学生创业的堡垒,家庭应该充分尊重和支持子女参与创业。女大学生在创业倾向的产生过程中,很多创新性想法都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与关系亲密的家庭成员探讨,从而获得家庭的全力支持。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也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创业是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创造个人财富的有效途径。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女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只有在社会、政府、高校、女大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在校园里营造出支持创新、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和谐有力的创业环境。
[参 考 文 献]
[1]Krueger, N.F. What liesbeneath? Theexperientia lessence of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J]. Entrepreneur 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7(1)
[2]谷伟.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3(20)
[3]张抗私.信息化中女性就业问题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08(12)
[4]周宏仁.信息革命对组织结构的影响[J].中国信息界,2009(11)
[5]陈仲常,张薇.我国信息化过程中女性劳动力就业向高层次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J].理论前沿,2005(4)
[6]徐杰铃,徐朝亮.女大学生创业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6)
[7]张春玲,刘遵峰.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
[8]商亮.大学生创业环境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选择——基于政府行为的视角[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12)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