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收入差距分析3

2010-11-17 03:37汪晓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4期
关键词:省际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祝 伟 汪晓文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收入差距分析3

祝 伟 汪晓文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在计算基尼系数的基础上,文章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1095一直上升到了2003年的01181,直到近年来,收入差距才开始略有缩小。文章从收入结构的视角研究了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首先利用1983-2008年较长时期的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发现从总体上而言,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均表现出了农业收入比重减少,非农收入比重增加的明显趋势;然后运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来源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是差距促增的,是目前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原因,而家庭经营性收入者起着差距促减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其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高,对总的收入差距影响较小。最后,文章提出了缩小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收入结构;基尼系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1978-2008年,中国GDP年均实际增长9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11%。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农村普遍贫困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但是不同地区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省区(上海)和最低的省区(甘肃)的收入之比为2178,2008年,这一比值扩大到了4120。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影响政治和社会稳定,阻碍减贫进程,而且还会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探究中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产生原因,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收入差距的测量和收入差距的因素分解[1]。尽管不同的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定和研究,得出的收入差距程度也不尽一致,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中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2-4]。学者们主要使用不平等指数分解或回归方程分解等方法来研究收入差距的问题[5-7]。对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及其变动的解释,一部分学者认为,非农就业与农业就业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劳动报酬率差异,农户非农收入份额的增加,同时农户之间非农收入分配的高度不均等,自然造成了农村内部不同农户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8]。然而,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非农就业不仅减少了农村贫困,而且减轻了收入差距[9,10]。对于这一富有争议的问题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目前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不少学者只是使用了1-2年的调查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可能缺乏代表性;②一些学者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少数省份或地区,得出的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③以往的研究多数集中于1998年以前,对于此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较少涉及。本文首先计算了1978-2008年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指出其发展趋势,然后从收入结构的视角,运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来探讨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均出现了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增长速度的差异,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收入差距可以用很多的指标予以反映,如极差、标准差、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基尼系数是应用最广泛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具有许多优良的属性[11],我们将主要使用基尼系数来测定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描述的是按人口分布所形成的收入平均差距对收入总体期望值偏离的相对程度。现在常用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G表示基尼系数,|yi-yj|表示任何一对样本的收入差的绝对值,n是样本数量,μ表示各等分组总体收入的期望值。

通过计算得到的1978-2008年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如图1所示。

图1 1978-2008年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Fig.1 Inter2provincial rural householdsπincome Gini coefficient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08

从图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1095一直上升到了2003年的01181左右,收入差距程度上升了近一倍,直到近年来,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才略有缩小,出现了小幅下降的趋势。在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总体扩大的背景下,个别年份的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分别是1978-1981年,1984-1985年,1989-1990年,1996-1998年和2004-2008年。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年份收入差距出现了缩小?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原因的研究中,学者们从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人力资本、政府政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基于收入结构的视角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因为收入结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结果,通过收入结构的变化可以较清晰地判断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下面,我们就将从收入结构的角度来研究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2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生产,从而使得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即非农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是农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从表1可以看出,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其占总收入的比重已从1983年的7315%一直下降到了2008年的51%左右,下降了22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快速上升,从1983年的1816%上升到2008年的3819%,上升了20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的比重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转移性收入的比重出现了“U”型变化趋势,可能主要原因在于1978年的改革始于农村,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使得转移性收入的比例较高,但是改革的重心很快又转回了城市和工业,政府的支农投入下降,直到近几年严重的“三农”问题才使得政府再次增加了对农村的投入,1994年转移性收入比重较大幅度的下降可能与当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有关。

尽管从总体上而言,全国各地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均表现出了农业收入比重减少,非农收入比重增加的明显趋势,但是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上升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2008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45%左右,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则下降到50%以下;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只有30%左右,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则维持在65%左右。如上文所述,上海和甘肃分别是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和最低的两个省份。2008年,上海市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高达7119%左右,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只占612%;而甘肃省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8%和5617%,两地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收入结构与收入差距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下面,我们将使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从收入结构构成的视角分析收入结构的变化对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3 收入结构与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3.1 方法介绍

我们将使用Lerman和Yitzhaki[12]提出的方法对基尼系数按照收入来源进行分解。如果总收入Y由k项收入组成,即:

表1 1983-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Tab.1 Per capita annual net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s by sources

总收入的基尼系数可以表示为收入和及其累积分布的协方差的函数,即:

其中,G表示总收入的基尼系数,μ表示总收入的均值,F(Y)表示总收入的累积分布。

运用协方差的性质,等式(4)可以被写作:

其中,Sk表示第k项收入的均值在总收入均值中所占的比重,即 Sk=μk/μ,Sk可以反映经济结构的情况,比重的变化往往意味着经济结构的改变;Gk表示第k项收入的基尼系数;Rk表示基尼系数和第k项收入的相关系数,被定义为:

Gk×Rk通常又被称为集中系数,联合起来表示某项收入的分配情况。我们令集中系数 Ck=Gk×Rk,则等式(5)可以表示为:

通过等式(5)可以看出,第 k项收入对总的收入差距被分成了三个部分(Sk、Gk和Rk),三部分乘积越大,则第 k项收入对总的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就越大。需要指出的是,Sk总是一个正数且小于1,Gk总是为正并可能超过1(如多项收入是负数),Rk在区间(-1,1)之间。Ck介于(-Gk,Gk)之间。使用这种分解方法,可以区别某一特定收入来源对于总的收入差距的贡献,显然,CkSk/G×100%可以用来表示第k项收入对于基尼系数的百分比贡献。Adams[13]用 gk=Ck/G来定义第k项收入的相对集中系数。如果某项收入的相对集中系数大于1,则可以说该项收入为差距促增的,反之则是差距促减的。

3.2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各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收入来源、人口总数等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国家统计局于1993年对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统计口径作了重大调整,将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分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四项。而这之前收入来源分类较多,由于缺乏完全的对应关系以及分省区收入来源数据可获得性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将只对1993年以来的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研究各省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与收入差距的关系。

3.3 实证结果

根据上述的计算方法,我们对1993-2008年中国各省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按照其收入来源进行了分解,其结果见表2。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收入来源的集中程度是不同的。在各项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的集中系数最低,说明家庭经营性收入特别是农业收入的分布在各省区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尽管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存在显著差异,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差距开始缩小;另一方面,随着非农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条件较好的东部省区的一部分农村居民开始率先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得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速下降甚至出现绝对减少;第三,近年来政府实施的减(免)税、补贴等政策是“有利于穷人”(pro2poor)的。基于这三方面的原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分布在各省区间差异较小,并且日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工资性收入的集中系数较大,但总体而言出现了减小的趋势。能否参与非农活动,获取较高工资性收入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东部省区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参与非农劳动的能力更强,而其本地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可能;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本地经济发展缓慢以及跨区域转移的不确定性和高成本等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工资性收入较多地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集中,造成工资性收入集中系数较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需的农村劳动力日益增加,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农村居民开始参与非农活动,外出打工,获取工资性收入,使得工资性收入的集中系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4年的0136下降到了2008年的0125左右。

转移性收入属于二次分配收入,主要受到中央政府的政策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转移性收入的集中系数波动较大,这主要与政府政策的变化有关。近年来,由于政府推出大量的惠农政策,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的“三农”转移支付投入逐年增加,使得转移性收入的集中系数开始逐步下降,从2004年的012072下降到2008年的01158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越多的人越可能获得较高的财产性收入,因此财产性收入差距可以看作是市场对原有收入差距的放大。财产性收入的集中系数一直在高位运行且不断增加,反映出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另外,从各项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的贡献来看,家庭经营性收入的相对集中系数(Ck/G)小于1,因而是差距促减的,起着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工资性收入的相对集中系数总是大于1,其他两项收入的相对集中系数在大部分时间大于1,起着差距促增的作用。在1995年前,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基尼系数的最大贡献者,基尼系数的50%左右是由其产生的,1995年后,工资性收入成为基尼系数最大的贡献者,近年来,其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已经接近60%。尽管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集中系数较高,但是由于其占总收入的比例较低,所以它们对基尼系数的贡献较小。但是,其贡献率上升的速度却很快,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已由1993年的1128%上升到了2008年的6168%,可以断定财产性收入的分布差异将成为影响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表2 1993-2008年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分解Tab.2 per capita annual net income of inter2provincial rural households in China decomposition by sources from 1993 to 2008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收入结构变化及其分布差异是导致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1 结论

本文用较长时期的数据分析了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并使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研究了收入结构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

(1)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从1983年的01095一直增加到2003年01181左右。近几年,收入差距略有缩小的迹象。

(2)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中的比例明显上升,甚至在一些省份(主要是东部省份)已成为最主要收入来源;而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例则快速下降。

(3)收入结构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通过基尼系数的分解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的分布差异已经成为了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原因。而工资性收入的差异又缘于非农就业的差异。可见,非农就业的差异在整体造成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则起到了缩小差距的作用。另外,财产性收入的不平等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其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快速增加,必将成为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动力。

中国可以用上述结论来解释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 1984-1985年,1989-1990年,1996-1998年和2004-2008年出现的下降。前两次省际间收入差距的下降与中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关,因为要素配置的不同,紧缩银根对家庭经营影响较小,对非农产业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富裕地区的非农产业相对发达,在中央货币政策由松变紧时,收入高的地区受到的冲击较大,进而导致区域间收入差距的下降。1996-1998年收入差距的缩小主要是,一方面国家在这一时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落后地区从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中获得了更大的收益,使得家庭经营性收入的集中系数明显减小;另一方面,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增速锐减(1998年的出口总额仅比1997年增加了0147%),对发达地区的影响较大,从而使得收入差距缩小。由于严重的“三农”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惠农政策,2004年开始降低农业税率,2006年则完全取消了农业税;另外,从2004年起,政府开始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直补,此后补贴种类逐步增多,补贴幅度不断提高。由于中国的农业税费、补贴都以人均计算,因此,相对于富人来说,穷人从税费减免和补贴发放中受益更多。这些有利于穷人的政策使得省际间收入差距得以缩小。

412 一些政策建议

(1)重视家庭经营性收入在降低不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家庭经营性收入起着差异促减的作用。Ravallion and Chen[14]的实证研究也发现,中国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减贫和缩小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从信贷、税收、科技甚至财政上大力支持较贫困地区发展家庭经营,通过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来达到缩小地区间收入差异的目标。

(2)增加中西部地区剩余农村劳动力的流转。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将逐步提高,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参与非农生产,获取工资性收入的条件和能力是不同的,正是如此,才造成了工资性收入成为目前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降低工资性收入的集中程度才能降低收入差距。这首先要给予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权利,减少流动的障碍和成本;其次,鉴于受教育程度对于农村居民是否参与非农生产进而对区域收入差距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要求政府必须在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提高劳动参与能力;第三,在中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中,老乡、朋友、家庭成员等非正式渠道是主要的信息来源,一些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农村居民)与其他群体相比,此类非正式渠道较少,从而增加了与流动相关的信息和搜寻成本,这就需要政府提供有组织的职业中介服务作为非正式社会网络的补充,提高其劳动参与率。

(3)支持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为内陆地带农村工业、第三产业的创办和成长提供支持,增加当地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

(4)增加中央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如前文所述,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可以看作是市场对原有收入差距的放大,而政府的作用就是要通过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来缩小差距。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投入,地区间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缩小。今后,政府还应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以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

References)

[1]高梦滔.农户收入差距微观原因分析:山西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2006,(11):34-42.[Gao Mengtao.Reason for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Areas:Evidence from Shanxi Province[J].Southern Economics,2006,(11):34-42.]

[2]Khan Azizur and Riskin Carl.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Composition,Distribution and Growth of Household Income,1988-1995[J].China Quarterly,1998,(6):221-253.

[3]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4):42-51.[Li Shi,Zhao Renwei and Zhang Ping.Chinaπs Economy Transi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1998,(4):42-51.]

[4]世界银行.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R].世界银行,2009:30-33.[World Bank.From Poor Areas to Poor People Chinaπs Evolving Poverty Reduction Agenda[R].World Bank,2009:30-33.]

[5]万广华.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5):36-49.[Wan Guanghua.Regional Disparity and Its Changes in Rural China[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1998,(5):36-49.]

[6]Tsui Kai2Yuen.Decomposition of Chinaπs Regional Inequalitie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3,(17):600-627.

[7]唐平.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6,(5):69-75.[Tang Ping.Analysis on the Changes of Rural ResidentsπIncome Inequality and Influential Factors[J].Management World,2006,(5):69-75.]

[8]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2003,(2):379-404.[Li Shi.A Review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Quarterly,2003,(2):379-404.]

[9]Richard Adams.Nonfarm Income,Inequality,and Land in Rural Egypt[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Working Paper2178,September1999:1-28.

[10]Alain de Janvry,Elisabeth Sadoulet,and Zhu Nong.The Role of Non2 Farm Incomes in Reducing Rural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China[R].CUDAREWorking Paper 1001,2005:1-29.

[11]Adams Richard.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Rural Egypt and Jordan.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2572,March 2001:1-44.

[12]Lerman Robert I.and Yitzhaki Shlomo.Income Inequality Effects by Income Source:A New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and Statistics,1985,67(1):151-156.[13]Adams Richard.Non2farm Income and Inequality in Rural Pakistan:A Decomposi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4,31(1):110-133.

[14]Ravallion Martin and Shaohua Chen.Chinaπs(uneven)progress against poverty[J].Journal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7,82(1):1-42.

Income Stractare and Income Disparity of Inter2provincial Rural Households in China

ZHU Wei WANG Xiao2wen
(School of Economic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00,China)

Abshetract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of Gini coefficient,the article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ncome disparity among the provincesof rural households in Chinawas increasing:the coefficient increased from 01095 in 1981 to 01181 in 20031Until recent years,the income disparity began to narrow slightly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ome structure,the article studied the causesof inter2provincial rural householdsπincome disparity1 Firstly,we used data of a longer period from 1983 to 2008 to analyze rural householdsπincome structure changes,finding that the rural householdsπfarm incomewas decreasing and the non2farm incomewas increasing in all rural areasof China from the general perspective1 Then,utilizing themethod of Gini coefficient decomposition by sourcesof income,w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causesof income inequality,and found that income from wages and salarieswas inequality2increasing,and was the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widen income disparity among inter2provincial rural households;income from household operationswas inequality2decreasing;income from properties and transferswere of high degree of inequality,but because of its low proportion in total income,so it slightly affected the total income inequality1 Finally,the article proposes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to narrow the income disparity of inter2provincial rural households1

rural households;income inequality;income structure;Gini coefficient

F036

A

1002-2104(2010)04-0137-06

1013969/j1issn11002-2104120101041024

2009-08-18

祝伟,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汪晓文,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3该文为2007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配置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田 红)

猜你喜欢
省际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渤海湾省际滚装船舶零担货物运输现状及安全管理
基于偏序集的省际碳排放效率评价
湖北省推进沿边地区省际合作研究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