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位之后的无限空间——浅议新形势下的戏剧演出舞台监督

2010-11-16 07:26:23陈强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桃花扇剧目舞台

陈强

在上个世纪整整的一百年间,舞台监督作为戏剧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它的名称在各个剧种之中有什么不同,然而其内容和范畴却一直是相对固定的,业内人士也对之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当前的时代,不可否认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许多事物和形态在一年间的发展,很可能就抵上以前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发展速度与成果的总和,舞台表演呈现的整体趋势亦是如此,特别是近年来在视觉方面。如多媒体等各种新兴技术手段的全面加入,在舞台美术总体的框架中,以往的绘景等工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而就在十几年前,但凡新创大戏中,我们几乎都会在大幕拉开的一刹那,看到一幅幅由绘制而成的景片所构成的舞台空间。然而,到了今天,这样的景象已不再是一种呈现上的必然了。多媒体正以其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决定性优势向传统的舞台样式掀起持续而强烈的冲击。这一切的变化既是技术上和观念上的,也可以说是舞台表演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走向,只不过与以往的任何变化之间无法找到什么可比性和共通性而已。

近年来,江苏省昆剧院新推出了一批大型剧目。这其中2006年度的《1699·桃花扇》和去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从根本上对昆剧舞台呈现的固有模式进行了全新的解构,在色彩上和架构上迥异于我院以前所有的剧目。与此同时,舞台监督的整体工作范围、任务完成程度、具体要求都产生了新的规范和更高的标准。

以往的舞台监督可能更多的是在演员这一块上铺开自己的工作面,比如上、下场、道具的准备、场次之间的联接、乐队方面的控制,最多就是在排练后期进行一些准备,然后直接就合成和演出了。而现在的舞台监督却很可能不再是这样的一种态势了。就以我院的上述两个剧目来说,因为大量非传统舞台技术手段的加入,使得舞台监督的工作空间一下子产生了非常大的拓展,同时,也必须承担起更大、更多的责任。与之相应的,对其在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度、应变能力和全局协调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699·桃花扇》是一个重新设计和营造过的表演空间,这个空间里的一切(包括景、光、移动平台、上下场的通道、镜面地板、乐队的位置等)都无法从以前的演出模式里找到依据,因此,如何去完成每一次近三个小时的全程演出,就变成了一个课题。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太多从技术上进行进行全盘了解的必然性。换言之,如果仍然像以往一样的去掌握整台演出,那么就很可能会失误百出,甚至于酿成事故。

一个立体的空间,真正立体的空间,每一个环节的联接都有可能会涉及到各个方面,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要完全明白每一个设计中的所有技术节点,各部门操作时的种种要点,演员们如何去融入这个框架,包括整体节奏(即传统表演与这些舞美新手法磨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和谐状态下的推进过程)。因此,江苏省昆剧院目前在《1699·桃花扇》中也已经设置了一个类似“升级版”的职务,叫“演出总监”。这已经从根本上重新划定了原先舞台监督的职责范围,同时,期望着从这一个项目开始,在以后的剧目生产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一个新的在舞台演出时更全面、更专业的监管与督促者。

实际上,通过《1699·桃花扇》这个项目的历练,到去年投排《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面对着由动画效果片头、片尾和全程多媒体投影所组成的舞台表演的空间框架,整体演出的节奏和力度已经可以用流畅来形容了。在舞台监督所处的这一个中枢平台上,有了更丰富、更精准、也更有审美意义的工作体现。

在这样一个创新的年代,毫无疑问地,还会在我们的舞台上出现更多的拓展甚至飞跃。然而,我们根本没有理由去拒绝或者排斥,因为这也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无法跳跃的必然环节。唯一能做的,就是由实践来检验它的合理性,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迎接已知的和未知的一切挑战。

猜你喜欢
桃花扇剧目舞台
军迷大舞台
舞台剧目
黄梅戏艺术(2022年1期)2022-05-07 02:00:48
军迷大舞台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国学(2020年1期)2020-06-29 15:15:16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艺术评论(2019年6期)2019-01-30 09:00:52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优秀剧目进校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掠影
那把遗失在岁月里的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