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代影像存在及传播的几点思考

2010-11-16 07:26张乐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摄影艺术

■张乐

对于身处影像时代的我们来说,影像究竟意味着什么?仅仅是一种传播媒介吗?仅仅是一种把人们引向远离自身生活彼岸的“乌托邦”吗?本文从影像存在及传播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浅析影像存在于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我这里探讨的影像不是广义的影像,而是狭义的影像,即摄影影像。包括静止的摄影影像、电影影像、电视影像等。

科技的不断创新为当代影像存在和传播提供了必要前提。

影像首先存在的一种难以磨灭的本能就是让人观看。影像即视觉:具备观赏价值可以说是影像存在和发展下去的前提。以技术为依托的摄影影像正在进行着一场重大的文化变革,我们从图片到电影、电视,再到多媒体和互联网,影像通过媒介记录和生产影像,成为信息符号。从胶片到数码,从两维到多维,从视觉到听觉到互动,影像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信息传播主流。在当今电子影像时代,科技文明的高度发展,技术不仅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而且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体现它的复制性和传输的便捷性,还在于它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

一部《阿凡达》让全世界的影迷都纷纷慷慨解囊投入影院的怀抱,国内的众多院线甚至一度还出现了涨价、排夜队的疯狂场面。的确,用“开启好莱坞电影的崭新时代”来总结《阿凡达》,我想并不为过。卡梅隆使用了三项突破性技术:虚拟摄像技术、表情抓取,和联合数字立体摄影机。让观众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潘多拉星那种神秘、迤逦、瑰奇,感受身骑龙鸟翱翔的速度、领会漫游夜森林的色彩,感知生命之树的呼吸与呢喃……他不仅开辟了电影3D技术的新天地,其带给人的视听感受也是划时代的。

现如今人们已经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数码电子产品把身边有趣的景象捕捉下来,为人们的好奇心理、名利心理和宣泄心理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与大众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试图感染着每一位观赏者的心灵,以此来丰富个人的生活与情感。

可见,当代影像的存在和传播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丰富的思想、智慧和洞察力是影像存在和传播的必要条件。

摄影影像的直观性、影像信息展示的同时性等使得影像成为最能表现自然和社会的“真实面目”,现代影像也是能够最直接、最明确地传达意义的视觉系统。在摄影术诞生一百七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充满影像符号的时代,它把想用言语和思维表现的东西作为内容,用它独特的展现方式,使观众更容易感知。现代人更愿意通过对影像符号的接触和解读来进行娱乐和思考活动,创造者们也更愿意通过影像传播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思想,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于是产生了所谓的摄影大师、电影大师等。某种意义上说,影像画面是一种超越种族、超越国界、超越语言文字的人类共同的视觉语言。

尤金史密斯用照片揭露水银毒素污染环境的罪恶,为受害群众讨回公道;解海龙的关于我国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系列报道《托起明天的太阳》,在全国激发人们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教育现状,捐款帮助失学儿童的强烈愿望;尼克厄特拍摄的关于越南战争的 《逃避美国凝固汽油弹的孩子们》,生动真实的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灵魂与肉体的残害,不久,越战宣告结束,人们说是这幅照片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而这半年时间可以避免多少士兵和无辜百姓的伤亡我们不难想象;于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首播,由法国著名摄影师、生态学家、环境保护者扬阿尔蒂斯-贝特朗导演的《Home》,让观众震撼的是来自于看到人类对地球制造的巨大伤痕:海地只有2%面积覆盖着树木的光秃秃山头、马达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这一切,触目惊心!影片最后所传达的信息:现在已不再是悲观的时候,让我们立即联手,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很多依靠影像来反映社会现实,而促使社会各个方面有所进步和发展的事例不胜枚举。

可见,一幅照片或者一部影片的创作无论是形式还是题材还是拍摄手法,在影像唾手可得的今天,都需要饱含丰富的思想、智慧和洞察力。以纪实影像为例,它的价值和魅力就在于影像中凝聚着大量人类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内容,是那些东西触动了你,是照片中强烈的正义感和现实感震撼着你。

当代影像存在与传播的价值应体现在哪里。

在当下消费时代的强势语境中,影像传播的焦点问题在于:影像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它是应该像优酷、YouTube网站所推崇的展示自己,娱乐大众还是像《孔子》、《The Reader》等艺术影片来传递一种文化教养?是应当重新背起沉重的历史包袱,扮演认知说教的角色,还是以一种轻松游戏的状态,并通过与金钱交换的方式来实现艺术价值?影像艺术应该具备公共性的人文意义还是个体意识关怀体现个人化等。

影像艺术作为当代艺术中最重要最前沿的表现手段,其作品不仅要接受艺术消费的检验,更重要的是接受价值评价的检验,那么如何体现出它应有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呢?

首先,寻找人文关怀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表现形式。物质生活的极大丰腴,新时代的文化变迁,让创作者应该在以传统精英艺术为核心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找寻新的契合点。从《入殓师》这部出色的电影里看到的就是一种融合了东方的禅意与西方的博爱精神的世界性的觉悟。这是多年以来值得称赞的优秀的日本电影,因为他不再单纯地用东方和日本传统的思维来宣扬所谓的和式风格,卖弄东方情调。他溶入了一种真正的西方思想,基督教中对于人的博爱与关怀,正是这种宽容,尊重生命的精神可以抵御日本文化中非理性和等级化的一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对于死亡的崇拜与狂热。影片节奏舒缓,叙事朴素,表演内敛凝重里却也不乏善意的笑,最重要的是影片中弥漫着对于逝者的尊重惋惜,对于人类之爱的赞美,对于生命的珍爱。

其次,影像艺术题材的创作一定要坚持创新性,要有好的创意,具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观念性。用创作者特有的社会体验和生存体验,利用摄影技术的极大可能性,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8个奖项的《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尤其令人感叹的就是编剧的巧思。故事很有狄更斯的风格,孤儿、贫穷、犯罪,该有的元素都有了,从一个人身上能讲出一个时代。尤其适合电影表达形式的是,故事用问答的形式截取主人公人生的片段,而不是连续性的叙述,使得主题更加突出。让观众深刻的感受到人性的拷问,深邃的历史洞察,微妙的内心波纹,意味深长的隽永对白,云谲波诡的人生变局等等。艺术的渗透——正如本雅明所言,摄影机械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发明。摄影的意义远非真实地复制世界,而是教导我们如何“看”——视觉如何捕获周围各种转瞬即逝的戏剧性。因此,影像充当了我们识别生活的教科书。一部这两年备受国内观众热捧的电视剧 《蜗居》也是穷尽了编剧和导演的心血,房奴问题、房价问题、毕业就失业问题等等这些诱因让观众看到一群本来普通的正常人如何被异化,如何走向癫狂,如果变得疯狂,如何变得歇斯底里。由于题材贴近当下的现实生活,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让人们开始深思一切的读书、学习、求索到最后追逐的人生意义到底在何方?不难看出,影像背后的潜在社会价值力量是巨大的。

影像以其存在和传播方式的便捷直观性,正渗入到人类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也越发要求影像创作者用自己独特的创作语言风格,用影像巨大的表现力、感染力,丰富现代人类生活,为人类精神生活带来无穷趣味,唤起大众的无限共鸣。影像艺术最根本的精神,也就是体现这份“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摄影艺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