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人写史小中见大

2010-11-16 11:37
声屏世界 2010年1期
关键词:解放细节历史

□ 闫 伟

《解放》:以人写史小中见大

□ 闫 伟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一部耗资5000万元人民币、拥有2400名演员的鸿篇史诗电视剧《解放》成为荧屏献礼作品的最强音,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它的巨大成功一方面归因于巨额的投资、宏大的规模、庞大的创作团队,另一方面更得益于编创者有意识地运用小人物、小细节、小行为、小设计等细微手笔来表述历史,彰显人性、抒发情怀,从而收到“四两拨千斤”之神奇艺术功效。

用人物展现历史

在电视剧的内容系统里,核心成分是人物。《解放》在艺术地还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蒋介石等“显著”人物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非显著”(指不为多数受众所熟知的历史人物或普通百姓)的人物群像,通过对其树碑立传,使得荧屏上的历史书写更加充实、丰满、厚重、可信。

首先,该剧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描写既忠于史实,保证真实性,又能放开手脚,强化艺术性。如郭汝瑰心向共产党、张冲逃出国统区、韩练成莱芜战役作内应、潘朔端率部起义、廖运周关键时刻举义旗、汪德昭给卫立煌带信等既大大增加了内容的揭秘性和情节的丰富性,也同样经得起与史实本身的严格对照。

其次,该剧对普通百姓中的真人真事进行了艺术描摹。既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我军模范排长王克勤在战争中的表率作用、东北野战军40勇士舍身捣毁敌军指挥部的牺牲精神,又生动地塑造了沂蒙山农民父子同上孟良崮支前的形象、陕北祖孙二人宁被敌军杀死也不说出毛泽东等人去向的形象、鲁西南失明老大娘在儿子牺牲后认解放军做儿子的形象。这些描写所占篇幅虽然不大,却有很强的震撼力,多侧面反映出底层人民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巨大主动性和不可取代的基础性作用,形象说明了我党群众路线的伟大力量,从而成为近年来主旋律题材电视剧难得的艺术突破。

最后,剧作在形式上以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串联全篇。作品中,适当段落间用文字对“小人物”人生经历、最终结局的勾勒与介绍,显示了创作者尊重史实、尊重人民的责任与情怀。历史永远是由人民书写的。剧作的平民视角与民本意识使其对历史进程的艺术再现深刻而博大,思想境界超出同类荧屏艺术作品。

用细节成就气魄

“细节决定成败”,文艺作品尤其如此。在电视剧作品中,凡是富有情感性与道德内容的细节往往更动人、更有感染力。对于史诗性电视剧而言,其伟大和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它依托宏大场面作背景来刻画人物,把细节融入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从而产生了史诗性电视剧独有的叙述方式与表达路径。

《解放》在描述“四平攻坚战”时,有这样一组画面:解放军全力攻城,黔驴技穷的国民党军队竟将整车皮的黄豆洒落满地,使冒着炮火奋力冲锋的解放军战士一个个滑倒在地。这时负伤倒地的突击队长高喊:“踩着我的后背走!”面对战友的血肉之躯,冲锋的战士在片刻犹豫之后,毅然踏着他们的后背前行。在宏大而残酷的战争场景中,这一细节的设置显得既真实又感人,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战士们的临危不惧和机智果敢,可谓“小细节成就大气魄”的经典之笔。

此外,对于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来说,细节还关系到作品的历史真实性问题。该剧导演之一的唐国强曾说:“戏在于细节。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会受到史实的限制,特别是这种电视剧,还要经过军事专家、党史专家的评定……在一些文件和电报记录的细节上,我们也是非常严格地按照史实一字不差地反映出来。凡是重要的历史事实和情节都是有据可查的,包括时间、地点、会议的名称、人物的名字等都是很准确的,全都经过考证。”①正是秉承这种“向历史致敬、对观众负责”的创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解放》一剧才成为融知识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电视剧作品。

用行为衬托性情

语言和动作是电视剧刻画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品格、彰显人情人性的基本手段,人物形象的深刻立体、真实可信、鲜明动人几乎全仗于此。《解放》创造性地贯彻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理念,通过一个个微小行为的设置,使众多人物形象生动饱满,真实可信,达到了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共产党方面,毛泽东的意气风发、朱德的低调朴实、周恩来的儒雅精干、陈云的运筹帷幄、粟裕的举重若轻,个个人物呼之欲出;而国民党方面,蒋介石的独裁自负、白崇禧的强硬主战、李宗仁的优柔平衡、陈诚的眼高手低、张灵甫的高傲悲凉等等,也都在一个个细节中娓娓道来。

另外,《解放》中有几场“领袖戏”,成功地运用小行为展现了人物的大性情,颇为值得一提:如毛泽东急切等待前方消息,夜不能寐,朱德就找人陪他打麻将,让其紧张的精神放松一下;在挺进北平的路上,周恩来帮毛主席推车,连人带车滑倒在雪地里,两人索性四脚朝天躺下开怀大笑;任弼时因安全问题和毛主席发生争执,佯装赌气准备撂挑子走人,毛主席也不甘示弱,嘟囔着说:“不干就不干。”一瞬间,鲜活的人物性格跃然荧屏,产生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还有,编创者常常把共产党领袖开会讨论战役的地点从会议室搬到澡堂里、马背上、山脚下,既展现出领袖人物浪漫乐观的革命情怀,又突显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韬伟略,使观众不由想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壮阔。

人性是包括电视剧在内的所有文艺作品所要表达的永恒主题,艺术作品因此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因此,人性的挖掘和描摹永远是艺术创作者应思考的重大命题,因为它关乎一部作品的兴衰成败。《解放》的编剧王朝柱在谈到所谓的“人性深度”时有感而发:“我绝不会为了所谓创作的新视角、所谓的收视率,去篡改用烈士鲜血浇铸的中国革命史。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的笔要对历史负责,也要对未来负责。”②

用设计彰显品质

一部电视剧要做到精良考究、品质上乘,场面调度、造型设计、道具准备、音乐创作等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解放》一剧充分注意、反复推敲了这些貌似琐屑的创作细节。

在画面方面,全剧基调凝重,色彩以浑朴为主,构图讲究,有些镜头犹如一幅幅精美的油画和水墨画,充满着诗意美和绘画美。而对于宏大战争场面的展现,《解放》不同于以往作品的“铺张手笔”,很多战争场景巧妙借用了《大决战》等影视作品的画面,从而在氛围营造、情感烘托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剧作采用把画面“作旧”的方式使作品充斥着一种怀旧格调和历史韵味,唤起某些观众的沧桑思绪。整体而言,全剧的画面语言庄重大气,和谐平衡,视觉冲击力强,具有浓郁的史诗风格。

在造型方面,《解放》对于历史人物的形象设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以周恩来的造型变化为例,剧中周恩来在指挥三大战役时任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工作繁忙,无暇打理,为了表现那一时期领袖人物的沧桑感,造型师让其几天不剃胡子,留了满脸的大胡碴;进入北平以后,造型师又打造出红光满面、如沐春风的领袖形象,从而折射出不同时期在人物身上留下的印记。再如陈明仁在战斗前的剃发明志、蒋介石在退守后的胡须斑白,都鲜明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内心。

在道具方面,该剧大到人物的住处、人物的服装,小到演员说的台词、吃的饭菜都经过了认真安排,力争使剧中情节最能贴近事实。此外,即使是墙上挂的一幅画、脚上穿的一双鞋、剧中人物用的一根针,都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当地的民俗风情去考虑,防止“穿帮”。在每一个战争场面中,要用到的枪、炮、行军路线、人员安排等也都经过悉心设计,以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创作者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精神为《解放》成为精品奠定了基础。

在音乐方面,剧作主题歌选取了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作为歌词,配上雄浑大气的曲调后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另外,剧中有几首民歌的运用格外回肠荡气,既渲染了地域风情与时代特征,又有力地烘托了主题。在“王家湾”的一场戏中,李大爷及孙子栓柱面对胡宗南部下的威逼,誓死不说出毛主席的去向,最后壮烈牺牲,这时画外响起陕北民歌《东方红》的高亢唱腔,此情此景使人热血沸腾、泪流满面,它隐喻成千上万像李大爷一家这样拥有大无畏精神的中国人民。

《解放》之所以在众多献礼剧中脱颖而出,为人称道,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荧屏力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注重细节,在细微之处下功夫,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这启示我们:革命题材与史诗风格的电视剧在做好“面”上文章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点”的作用,一部优秀作品往往是由无数看似琐碎的精彩细节融汇贯穿而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栏目责编:曾 鸣

注 释:

①http://ad.cctv.com/special/new s/20090806/103848.shtml

②王朝柱:《〈解放〉创作感言》,《求是》,2009(18)。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

猜你喜欢
解放细节历史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