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共德
广电在“三网融合”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分析
□ 陈共德
当前,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步伐明显加快,广电要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加快改革步伐,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媒体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积极发展新兴媒体,满足各类终端和用户对广播影视的需求,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使广播影视赢得用户、赢得市场。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广电部发布的2号令(《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使我国有线电视走上依法管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国家没有直接投入的情况下,经过各级广电部门特别是基层广电部门的艰苦创业,有线电视已成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超过8000万,居世界前列。2000年底,全国有线电视干线网基本建成。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网络400多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64亿。
从2003年开始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以来,目前全国已有229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整体转换,100多个城市完成了转换,广西、海南、宁夏完成了全省(区)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北京、天津、青海、贵州、吉林等省(市)转换率超过50%,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约6000万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3000万户。2009年7月,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向完成了全省网络整合的有线电视网络发放了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的经营许可证。在江苏之前,一些省市也已经向广电网络发放了互联网服务经营许可证。如上海东方明珠网络自1999年就开始经营互联网业务,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互联网接入服务牌照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目前互联网市场占有率为40%。杭州华数网络2000年完成双向改造,并自2001年开始获得互联网接入许可。目前,市区互联网用户已达25万户,市场占有率达50%。深圳有线网络在互联网市场的占有率,目前达25%。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11家有线电视网络单位正式拥有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ICP)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ISP)经营许可证。与此同时,约有五十多家有线电视网络通过与电信企业合作分成方式,开展互联网业务。
有线电视网络具有容量大、覆盖广、成本低等特点。在开展互联网接入服务方面,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运营主体充分利用H FC的宽带优势发挥了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价值,但是长期以来的“广电、电信‘双向禁入’”,使得互联网业务被视为电信增值业务,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业务开展不充分。有关资料显示,电信运营商占有我国96%的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全部放在电信运营商的骨干网上;没有一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获得互联网独立国际出口。第三方数据分析商CN ZZ发布的《2009年1月至9月中国网民的网络接入商使用情况分析报告》表明,占据中国互联网流量8成以上的仍然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其市场份额超过80%,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市场份额约为5%左右。
2008年1月1日,《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文)指出,要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要在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的运营服务机制。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2009年5月19日,《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26号文)提出要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颁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跨地区整合,繁荣城乡文化市场;要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2009年7月29日,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充分认识加快有线网络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大力推进有线网络运营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要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化改造,积极开发多种业务。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三网融合”的本质就是业务融合,就是三网可以相互准入,实现经营范围的交叉,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广播电视运营商都可以从事电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的经营。“三网融合”在现阶段并非局限于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是指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都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彼此间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框架内进行公平竞争,为广大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当通信网和广电网都具备全业务支撑能力时,双方提出进入对方领域的要求就成为必然。最典型的是电信的IPTV业务和广电的宽带业务,IPTV的内容牌照掌握在广电手里,广电宽带业务的ICP、ISP证权属工信部。据了解,2006年9月,IPTV率先在上海正式投入商用,如今上海IPTV用户已突破70万户,成为我国内地拥有IPTV用户最多的城市,IPTV宽带渗透率超过20%。就全国来说,经过4年多的发展,IPTV用户稳步增长。截至2008年底,达到约200万用户。江苏省2008年开办IPTV业务,用户达20万。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IPTV也都突破了10万。广电在内容播放层面上向电信领域的开放,将迎来IPTV快速发展新契机。
在国外,“三网融合”实行的是不对称管制,即电信将可能率先向广电开放。英美等国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都推行过禁止电信运营商跨行业经营有线电视的政策,并将这一政策逐步完善为允许广电进入电信的“不对称准入”政策。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一政策发展为进一步全面开放电信市场。例如,1996年美国电信改革法就是全面开放电信市场,允许有线电视和其他行业进入电信领域,而不是所谓的“双向进入”。修订后的美国联邦通信法第253节第一条规定:“各州及地方法律法规、规章、法律要求等均不得禁止或以某种形式限制任何经营实体跨州或在一州之内从事电信服务。”美国联邦通信法第621条(B)规定:“有线电视运营商如果要经营电信业务,不用再另外申请营业执照”。该法第651条(A)规定:“电信运营商如果要经营视频业务,必须要重新申请营业执照,并要接受第653条的限制。”由此可见,不论从W TO等国际通行规定,还是从个别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有线电视均按特殊法规进行行业管理。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中,签约国没有就文化问题达成最后协议,因此,“文化例外”被写入了最后文件。这就是为了保护各国的文化利益而制订的特殊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有线电视网、音像市场等范围。
对于互联网服务,国际上主流的观点认为,在技术上,“三网融合”是“裂变型”的技术。由于“裂变”,才催生了数据业务,并造就了互联网媒体。当互联网数据业务裂变出来以后,各国普遍将它当做全新的业务领域,并没有将它的经营权限定给某一个行业。例如美国政府将互联网业务定义为所有行业都可以进入的领域,包括电信、有线电视和其他行业。现在,美国有线电视网提供的宽带接入服务占到整个宽带市场的一半以上。而在我国,“融合”所“裂变”出来的互联网业务基本被电信独占,互联网业务被视为电信增值业务。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没有像美国的有线电视行业那样拥有自己的国际出口。
“三网融合”虽然早就写进了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中,但是“三网融合”还只是理想,制约“三网融合”的有来自体制、政策的因素,同时“三网”基础条件也难以适应要求。只有这三个网各自达到相应的技术条件,才有实现融合业务,实现一个网上开展话音、音视频多种业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可能。
随着政策和体制的理顺,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必将在“三网融合”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途径便捷。有线电视网从自己的传统的视频传输业务出发,通过双向化改造和业务平台的搭建,实现对数据和话音业务的承载,不仅可以在家庭拥有量最大最普遍的电视机上,而且还能够在多屏(电视机、手机、电脑)之间实现业务切换。其二,信息权威。有线电视网络是党和政府宣传舆论和信息传播的主阵地,是政策法规、公共信息的权威传播者,具有公认的信息公信力,拥有保障信息的正确性、权威性的体制和机制。由有线电视网络主导的三网融合在信息服务提供、利于各行各业和个人有效使用信息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三,安全可控。不同于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等其他基础网络,有线电视网是独立、安全的网络体系,从建网之初就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属性。其四,内容丰富。依靠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雄厚的音视频资源,通过内容和服务的集成和分发平台和海量的媒资系统,充分发挥广电内容服务的优势。
当前,适应中央提出的“三网融合”的需要,我国广电部门应该做好以下重点领域的工作。
一是抓紧推进网络整合。全程全网、互联互通,是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三网融合”的基础条件。广电方面一直想学习电信行业建立统一的一张网络,实现网络的可管、可控、可运营,但各地广电网络建设一直呈“诸侯割据”的状态,使得这一愿望一直未能实现。目前广电方面的思路是,在一段时间内将全国各地广电网络进行整合,首先以省为单位,进行全省性的网络整合。广电总局提出,在2010年底前完成一省一网的目标,将全国31个省的全部网络进行整合。随后将把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成一张网,变成全国统一的运营主体,一个网络公司。
二是要大力开发有线网络互联网业务。三网融合,对广电来说,实质就是互联网的融合,就是把互联网内容导入到有线电视网络平台上,提供互联网业务的服务。初期的有线电视网络业务种类单一,基本业务就是传输广播电视类节目,发展有线电视节目用户。伴随网络的升级改造与网络技术的更新发展,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业务开发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多业务、全媒体是广电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从模拟转换到数字,从单向转换成双向,从小网连成大网,从看电视变成用电视,从单一终端变成多样化终端。多业务、全媒体的发展特征是融合(融合界面、融合应用、融合系统、融合终端)、互动、互通(数字电视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间互联互通)、全媒体展现(文字、图片、超文本、音频、视频)。
三是加快下一代广电网(N G B)的建设。为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目标,使我国广播电视网成为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2008年12月4日,科技部与国家广电总局共同起草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 G B)的核心传输带宽将超过每秒1千千兆比特,保证每户接入带宽超过每秒60兆比特,比现有用户平均上网速度快近百倍,使宽带互动数字信息消费如同水、电、暖、气等基础性消费一样遍及千家万户,且具有可信的服务保障和可控、可管的网络运行属性,其综合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每个家庭“出门就上高速路”的信息服务总体需求。2009年7月,科技部、广电总局、上海市签署协议,建立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示范区,这标志着我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正式启动建设。
四是大力发展我国国家网络电视台。当前,我国互联网用户超过3亿,其中80%的用户是视频用户,也就是说,每五个网民中有四个是视频用户。而且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7亿,随着3G技术的普遍应用,手机用户中有绝大部分会成为视频用户。因此,我们要加快网络音视频节目的开发,建设国际领先的综合性音视频门户网站,打造国家网络电视台。相对于民间的视频网站和门户网站视频频道,由我国主流广电机构所建设的国家网络电视台具有内容、人才、运营、公信力优势,会成为我国网络视频内容的主力军和引导者,使广播影视成为“三网融合”中音视频信息的最重要提供商。
当前,要发挥广电网络在“三网融合”中的优势,使广播影视在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到广电网络的战略定位。第一层次是国家战略定位,即将有线网络定位于“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平台”;第二层次是行业或业务战略定位,即定位于“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广电网络具有政治属性,肩负着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重任,是巩固和扩展党的宣传文化阵地。广电网络在推进“三网融合”和促进国家信息化中,要努力实现有线网络发展的双向交互,建设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提供高带宽,海量视、音频及大量增值应用、电视商务等具有多功能的综合服务,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娱乐工具、信息工具。
二、大力推进网络整合,为实现多业务、全媒体创造基础条件。国家要为全国网络整合提供政策支持,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成一张网,变成全国统一的运营主体。鉴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公益性和国家信息化重要支撑平台的战略价值,要将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投入纳入公共服务财政预算,纳入国家基础建设发展战略,纳入国家经济刺激方案。设立类同于文化创意基金的有线电视发展基金,由中央财政为主,同时吸纳社会资金,支持有线网络的整合、整转、双向改造、增值业务开发乃至向N G B的演进,还可以设立有线电视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相关技术研发、业务开发。
三、提供互联网国际出口,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市场占有率。为改变有线电视网在互联网接入上的不便,应逐步向广电网络开放互联网业务,使符合条件的具有双向功能的有线电视网可都可以申请互联网接入。为打破电信互联网资源接入的垄断,批准有线电视网络拥有互联网国际出口,所有接入互联网的广电网络应享有电信网络同等的行业政策。同时,要在金融、财税上支持和鼓励有线电视网络开展互联网业务,提高其互联网市场占有率,使广电网达到和电信网同级竞争水平。
四、为保护未成年人,大力发挥有线电视网在构建绿色互联网中的作用。为了创造青少年健康的成长空间,国家要鼓励家庭和大中小学校用有线电视网络接入互联网,鼓励未成年人使用有线电视网络上网,鼓励社会网吧使用有线电视网络上网,鼓励政府部门和公益部门使用有线电视网络上网。对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提供商和其他社会互联网提供商,国家分别采取不同的发展和管理政策。国家加快相关技术领域的创新,支持有线电视网络提高网络安全性能的建设。鼓励有线电视网络发挥其安全性好、机密性强的特点,为一些特殊部门和特殊行业提供专线专网,为社会创造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
五、加强广电内容建设力度,培养核心竞争力。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广电除了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外,还要发挥内容资源的优势。近年来广电运营商发展较好的业务无一不是充分结合了广播电视内容方面的强势资源。因此,在“三网融合”中,广电加强内容建设十分重要,中央三台、中影集团要力争成为国际国内重要的新媒体视听内容生产制作基地。中央设立国家基金,奖励新媒体视频作品创作。同时,加大以视频为特色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力度,打造广电特色的视听节目集成运营平台和分发平台,使得有线电视网络的内容和应用更加多样化。
(作者为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所所长)